二年级下册《认识算盘》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26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算盘的了解较少,甚至有些学生从未见过算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使用方法,并能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理解算盘的运算规律,熟练运用算盘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算盘。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用算盘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算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构造,包括算盘的名称、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算盘的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算盘的操作练习。
教师可设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算盘操作演示,并让学生尝试用算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算盘的认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和用法,培养学生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算盘的起源、结构(框、梁、珠、档)以及算盘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并能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算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算盘的使用方法。
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和用法,掌握算盘的基本操作,能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起源、结构和用法,以及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难点: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利用算盘进行复杂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算盘实物、图片、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见过算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算盘的起源、结构和用法,让学生初步认识算盘。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人一台算盘,跟着教师学习算盘的基本操作,如:定位、拨珠、归零等。
4.例题讲解:讲解利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算盘在计算中的应用。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加减法,还可以用算盘进行哪些计算?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在数学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算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的构造、作用以及简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算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算盘的使用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算盘的各个部分,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并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的构造,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能够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构造和基本用法。
2.难点:运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算盘的各个部分,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计算器、教学PPT。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算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算盘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各个部分,如梁、框、档、珠等,并讲解算盘的计算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算盘操作,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算盘的基本用法,如加、减、乘、除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算盘进行解答,检查学生对算盘用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算盘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如多位数的加减乘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算盘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认识算盘说课稿《认识算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一个知识点,在《新课标》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这节课:一、说教材:1、《认识算盘》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算盘曾经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学习内容,但随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发展,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重新提出“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
2、教材引进算盘表示数,一方面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另一方面认识算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算盘半直观半抽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深化对位值制的理解,巩固1000以内数的组成,强化数感。
二、说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
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四、说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掌握带有上珠数的读写。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这节课教法主要是引导法、讲授法、练习法;学法主要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巩固练习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育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来进行,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
通过一组练习和一个谜语,谜语的引入增加了趣味性,练习为看图写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为用算盘表示数做好准备。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算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东西,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积累,我安排了一个短小的自学环节,直接出示算盘,让孩子用手触摸算盘的各个部分,引出算盘结构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新鲜、兴奋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