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特点

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特点

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特点
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特点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 高温 一、知识回顾

1、写出下列化学物质的化学式

①、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②、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碳酸;③、氢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钡、碳酸钡、硝酸银、氢氧化钠、氯化钾、硫酸铝、氯酸钾;④、2个硫酸根离子、2个氮分子、3个硫原子、3个亚铁离子

2、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二、单质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金刚石、石墨、

2、化学性质

①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C+ O 2 CO 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2C+ O 2 2CO

②碳的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发生反应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 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

2Cu + CO 2 ↑

2CuO +C 4Fe + 3 CO 2 ↑

2Fe 2O 3 +3C

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C+CO 2 2CO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 +O 2

点燃

2CO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

三、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1、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 2 + H 2 O =H 2 CO 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 O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④、二氧化碳的制备

反应原理:CaCO3+2HC l===CaCl2+H2O+CO2↑(重点)

注意:(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

CaCO3+H2SO4 ===Ca SO4 +H2O+CO2↑生成的Ca 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

(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⑤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如右图。

⑥、收集方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⑦、验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满。

2、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CO+O2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②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CO +CuO △

Cu +CO2

现象:黑色物质受热后变为亮红色固体,同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 O3=2Fe +3CO2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三种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于冶炼金属、用作燃料)3、碳酸钙的性质

(1)碳酸钙主要以石灰石和大理石存在,大理石和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大理石和石灰石做建筑材料,工业上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制水泥。(2)碳酸钙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①跟盐酸、硝酸反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CaCO3+2HNO3=Ca(NO3)2+H2O+CO2↑CaCO3

高温

②高温分解:CaCO3高温

CaO+CO2↑

CaO+H2O=Ca(OH)2(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 Ca Ca(OH)2

4、有机物

①.甲烷CH4(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有可燃性

点燃

CH4+2O2=CO2+2H2 O 现象:火焰明亮呈蓝色,放出大量热

②乙醇(俗名:酒精,C2H5OH)无色液体,易挥发,与水可任意比互溶

酒精燃烧C2H5OH+3O2点燃

2CO2+3H2O【新能源】

③甲醇(CH3OH)有毒,不能饮用,饮用后使人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使人死亡。

4.煤(主要含碳元素,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三种最重要的矿物燃料,都是混合物

四、燃烧和灭火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3、市区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什么引起的?目前,多数汽车都使用什么作为燃料?

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胁着我们的健康。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对空气的污染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俗称酒精)——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优点:(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2、氢气本身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缺点: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上于氢气的制取成本主和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有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第六讲 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特点

一、知识回顾 1、写出下列化学物质的化学式 ①、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②、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碳酸;③、氢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钡、碳酸钡、硝酸银、氢氧化钠、氯化钾、硫酸铝、氯酸钾;④、2个硫酸根离子、2个氮分子、3个硫原子、3个亚铁离子 2、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二、单质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金刚石、石墨、 2、化学性质 ①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C+ O 2 CO 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2C+ O 2 2CO ②碳的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发生反应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 2Cu + CO 2 ↑ 2CuO +C 4Fe + 3 CO 2 ↑ 2Fe 2O 3 +3C 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C+CO 2 2CO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 +O 2 点燃 2CO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 三、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1、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 2 + H 2 O =H 2 CO 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之一 教学目的 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活动性。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在第一节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呢? [板书] 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提问] 碳的几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讲解] 碳的单质都由碳原子构成,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组织讨论] 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简图,分析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共同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到或失去4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都比较困难,故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国古代字画墨迹及焦炭、木炭等具有稳定性为例进行讨论。)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毕竟不是稳定结构,升高温度时,单质碳的化学活动性增强,可与许多物质反应。 [板书] 一、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提问] 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讲解]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也放出热量。 [板书] [讲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煤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时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放出热量。煤是常用的燃料。 [讨论] 用什么方法可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 [学生阅读] 课本金刚石元素组成发现史。 [引导讲解] 将金刚石或石墨放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则说明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引入] 碳与氢气一样,也具有还原性。 [板书]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演示实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比较碳还原氧化铜与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异同。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板书] 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碳的化合物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2: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3:.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4: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5.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6: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是反应式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产物是反应式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式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CO2+C2CO (吸收热量) 木炭还原氧化铁:2Fe2O3+3C4Fe+3CO2↑ “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符号为C。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3:碳和氢气化学性质比较: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体积水能 溶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冷却和加压下 变成无色液体,温度更低时变成雪花状固体。经 过压缩的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在100kPa下,干 冰在-78.5℃吸收大量的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紫变红)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H2CO3==H2O+CO2↑(红变紫)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 4:石灰石的用途 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冰州石、白垩以及珍珠、珊瑚等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 (1)大理石人大会堂建筑材料;(2)石灰石建筑石料制水泥烧生石灰;CaCO高温CaO+CO2↑(3)白垩:粉刷墙壁 5: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______,形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_____ 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

1.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焦炭、炭黑、C60的性质与用途 碳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等,从晶体形态考虑,碳有两种同素异形体——石墨和金刚石。平常所说的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实际上也具有石墨的晶体结构,并不是真正的另一种晶体类型。直到8O 年代中期,人类发现了富勒烯(Fullerene),科学家进一步研究确认富勒烯是碳元素存在的第三种晶体形态,至此人类对碳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层次。美国科学家Curl和Smalley教授及英国科学家Kroto教授为此荣获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金刚石:金刚石为无色透明固体,硬度10莫氏,熔点3550℃,沸点4827℃,密度3.51g/cm3,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在温室下对所有化学试剂都显惰性,在氧气中燃烧温度为777℃,燃烧热为395.40KJ/mol。透明的金刚石可以作宝石或钻石。黑色和不透明的金刚石在工业上用以制钻头和切割金属、玻璃或矿石的工具。金刚石粉是优良的研磨材料,可以制砂轮[1]。 石墨:石墨为灰黑色不透明固体,硬度1莫氏,熔点3652℃,沸点4827℃,密度2.2g/cm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化学性质比金刚石稍活泼,在氧气中燃烧温度687℃,燃烧热为393.50KJ/mol。石墨能被强氧化剂如浓HNO、NaCIO4和KMnO4等氧化为石墨氧化物。石墨在工业上被大量地用于制造电极、坩埚、某些化工设备及高温热电偶,也可以作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石墨粉可以作润滑剂、颜料和铅笔芯。石墨能与许多金属生成碳化物,如青铜色的C8K[1]。 无定形碳:无定形碳大都为黑色不透明固体,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化学性质比金刚石和石墨都稍活泼。在高温下,除与O2及金属氧化物反应外,还与硫反应。与某些金属反应,可得到碳化物。 (1)木炭一般是由木材、纤维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制得,主要用于冶金、吸附剂、黑色火药原料。 (2)焦炭若是由煤干馏得到的,其成分和机械性能不一;若是由沥青或天然气的蒸馏残渣碳化得到的产物成分一致。焦炭主要用于冶金和化工原料。 (3)炭黑是由气态烃不完全燃烧制得。它主要用作橡胶硬化的催化剂和橡胶的填料和制油墨。 (4)活性炭一般用于椰子壳、核桃壳、锯末粉等为原料干馏制是的粗炭,再用适量的氯化锌、氯化铵等盐类掺和或浸泡,并在一定温度上密闭加热制得。活性炭由于多孔性而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因而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它主要用于吸附剂。富勒烯:是由碳原子所形成的一系列分子的总称,如C28、C32、C50、C90等等,其中1985年发现的C60是富勒烯系列全碳分子中的典型。C60除了能发生简单的加成反应外。还能与亲核试剂、自由基反应,同时也能发生各种环加成反应。在此基础上还能形成三维的聚合物。一些C60化合物具有光电性质和铁磁性质及良好的催化性能;在所得的聚合物材料中,一些是具有光限制作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和具有很好光电性质的材料;某些C60衍生物对爱滋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通过各种碱金属、碱土金属对C60的掺杂,获得了一类崭新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超导体,此类超导体与二维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及一维有机超导体很不相同,它们是各向同性的三维超导体。[1] 1 1.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 【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 2.药品: 氧化铜、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方法】: ①阅读法;②总结归纳法;③演译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种常见的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碳单质的不同用途及性质,请学生用

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燃烧的特点

点燃 点燃 高温 高温 高温 一、知识回顾 1、写出下列化学物质的化学式 ①、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②、硫酸、盐酸、硝酸、磷酸、碳酸;③、氢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钡、碳酸钡、硝酸银、氢氧化钠、氯化钾、硫酸铝、氯酸钾;④、2个硫酸根离子、2个氮分子、3个硫原子、3个亚铁离子 2、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 二、单质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金刚石、石墨、 2、化学性质 ①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C+ O 2 CO 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2C+ O 2 2CO ②碳的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发生反应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 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 2Cu + CO 2 ↑ 2CuO +C 4Fe + 3 CO 2 ↑ 2Fe 2O 3 +3C 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C+CO 2 2CO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CO +O 2 点燃 2CO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 三、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1、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化学性质 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 2 + H 2 O =H 2 CO 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 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碳的单质含解析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 13 碳的单质 1.(2018?呼和浩特)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分析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解: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单质碳的性质和用途,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2. (2018?四川雅安)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 原子种类不同 B. 原子大小不同 C.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原子数目不同 答案C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3.(2018?荆门)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的单质 B.“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 D.O2、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 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分析; B、“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 D、O2、Na质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错误; B、“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正确;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错误; D、O2、Na质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错误。 故选:B。 4.(2018?宜昌)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分析根据碳单质的性质、用途和构成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说法正确; B、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故说法正确;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下的可燃性及还原性)。 2.掌握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复习】 (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自主学习】 在点燃的条件下,当氧气充足时,碳跟氧气反应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氧气不充足时,则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填反应类型)。 【课堂探究】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稳定性 (1)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②交流与讨论: 碳在常温下为什么具有稳定性?你能否从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得到结论? 巩固练习:下列叙述中,主要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是( ) ①档案材料要用碳素墨水填写 ②木桩埋入地里的一段用火将其表面烤焦 ③石墨做铅笔芯 ④古代用墨汁写字绘画 ⑤石墨粉作耐高温的润滑剂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2、碳的可燃性 在点燃的条件下,当氧气充足时,碳跟氧气反应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当氧气不充足时,则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填反应类型)。 巩固练习: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分别生成CO 2和CO 时,消耗O 2的质量比是 ( ) A 、1:1 B 、2:1 C 、1:2 D 、3:2 3、碳的还原性 1. 从下到上安装好仪器,试管中略向下倾斜。 2. 将木炭粉和黑色氧化铜分别充分烘干后,按一定的质量比称取两种黑色粉末。放入研钵中反复研碎、混匀。 3. 用药匙或小纸槽将黑色混合物放进试管底部,塞上带有橡皮塞的直角玻璃导管,玻璃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支盛 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4.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盛有混合粉末处加强热。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7.------------------------------------------------------------------------------------------ 8.----------------------------------------------------------------------------------------------- 你能根据还原反应的原理写出焦炭从含三氧化二铁的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的化学方程式吗? 。 [深度思考]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说出碳有哪些用途? 巩固练习:欲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采用先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 C .将H 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D .将O 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你的收获: 【有效训练】 1.已知四种物质常温下A 是黑色固体,B 、C 、D 都为无色气体,A 和B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化合生成C 和D ,A 和C 在高温条件下可化合生成氧化物D 。 ①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C ,D 。 ②A 和另一种黑色固体加热反应能生成一种红色固体和气体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2.将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混合物30克,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的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6克。计算: (1)生成了多少克CO 2; (2)生成了多少克Cu?(3)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0碳和碳的化合物1碳单质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0碳和碳的化合 物1碳单质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5.(20xx广西省××市,题号15,分值2)C60的发现使人类 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由C60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C60是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答案】D 【解析】A.C60的分子结构与足球相似,但足球跟C60没有任何关系,所以A错误; B.C60这种物质是由碳六十分子构成,不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所以B 错误; C.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新型化合物,所以C错误; D.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所以D正确。 【知识点】C60分子;单质与化合物;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8兰州)4.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 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o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 (18宜昌)13.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石墨和 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 (18雅安)8.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A.原子种类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原子数目不同 (18广州)6.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B.都是黑色固体 C.都能导电 D.硬度都很大 (18呼和浩特)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18威海)3.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⑨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 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8南京)19.(12分)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碳硅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1)碳 与O 2反应 O 2(足量): O 2(不足): 与氧化 物反应 CuO : (冶炼金属) SiO 2: (制取粗硅) H 2O :C +H 2O(g)=====CO +H 2(制取水煤气) 与强氧化 性酸反应 浓H 2SO 4: 浓HNO 3: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碳.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广州市第五中学 汪爱华 【考纲要求】 1.了解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建议】 1. 用对比类比的归纳的方法对碳、硅单质及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的基础知识进行整 理,分成小组,采用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完成知识点网络的搭建。 2. 关于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从高考题中总结,让学生熟悉 热点,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结构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课时安排】 第1课时:碳、硅单质及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第2课时:硅酸、硅酸盐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教学过程】 【知识重现1】 1.C 、Si 单质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及用途 (1)碳在自然界既有________态又有________态。碳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____、无定形碳、________等。 (2)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____位,仅次于____,全部以________态存在,是一种亲____元素,单质硅有________和________形两种。晶体硅是良好的________材料,在计算机等电子工业,可用作____________、大规模____________等。硅是人类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常用材料,所以硅还用于制造________。 2.碳、硅单质的化学性质 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2)Si ???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O 2: F 2 :Si +2F 2 ===SiF 4 Cl 2:Si +2Cl 2=====△ SiCl 4 与氢氟酸反应:Si +4HF===SiF 4 ↑+2H 2 ↑ 【及时练习】 1.下列关于碳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碳族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共价化合物 高温 △

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2.药品:

考点13 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3 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1·北京高考·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 ..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NaHCO3、Na2CO3的不同性质所引发的不同反应及定量计算的方法。 【精讲精析】选C。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思路点拨】了解社会、生活、环保和技术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精讲精析】选A。常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等,氮气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3.(2011·海南高考·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思路点拨】可以依据如下反应流程进行分析: 【精讲精析】选A、D。碳酸钙高温分解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该方法的缺点是能耗大,A选项正确;整个过程中,CaO和NaOH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B选项错误;“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的是NaOH溶液和碳酸钙沉淀的混合物,只需过滤即可,C选项错误;该方法吸收了CO2,并且把重新收集到的CO2进行利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二、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3)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归纳碳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三、教学模式: 从常用的“启发——掌握”模式转变为“引导——探究”模式、“激活——同化”模式。 四、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演示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碳的单质,现在我们来回顾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种? [学生]:碳的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 60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接着学习质碳的化学性质。 [投影]:吴道子的画。 [讲解]:这副古画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能够保存下,说明了什么?我国古代一些书法、画 家用墨,墨是由碳黑制成,书写或绘画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 是什么呢?[学生]: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 [引言]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讨论思考题 教师引导 学生探究 C 还原CuO 演示实验: C 还原CuO 教师提示 学生回忆 氧化反应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投 影 碳的 不活泼性 教师提示 学生回忆 可燃性 讲解:发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 氧化剂 还原剂 师生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总结 讲解:氧化性 还原性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 [投影]: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碳受日光照射或空气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又如何呢? [板书]:一、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板书] [投影]: 1、碳的可燃性 C+O2CO2(氧气充足) [思考]:视频上出现的中毒事件,你们知道是什么气体吗?它种气体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投影]:当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CO [板书] 2C+O22CO(氧气不足) [教师总结]这两个反应体现了碳具有什么性质呢?[学生] 可燃性[板书]可燃性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例如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2,碳与氧气充足时,反应生成CO。 [提问]:大家思考:这两个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 [学生]:是氧化反应。即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讲解]:通过这两个方程式看出,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生成CO2或CO,那么碳可不可以与某些氧化物中的氧结合呢?例如CuO。如果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板书]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展示多媒体图片] 木炭还原氧化铜,及用品仪器。 [演示实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提问]:我们需要哪些实验仪器? 1.边操作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 点等。 2.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需要加热,所以采用固固加热型的 实验装置。 3.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4.实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反应中看到试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物质,说明CuO变成了Cu。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板书] :书写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 [提问]:在反应中,碳与CuO中的氧结合变成CO2。这是什么反应? [学生]:氧化反应。 [讲解]:CuO失去氧变为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讲解]:那么是什么物质夺取CuO中的氧,促使CuO发生还原反应呢?是碳。因此,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另一方面,CuO提供氧,被称

四、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专题复习: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课时)?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类型题; ?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类型题; ? 3.; ? 4.; ? 5. 一.、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类型题 例题1.【2008年南通市中考题】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基础知识重现: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金刚石石墨C60分子 物质结 构图 如例题1所示如例题1所示如例题1所示 相同点 (1)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都是由完全相同的碳原子构成(3)在氧气中都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 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有金属 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 形似足球 硬度自然界物质里硬度最大质软 导电性不导电优良的导电性优良的导电性 主要用途做玻璃刀刀尖、钻探机探 头、装饰品(钻石) 铅笔芯、润滑剂、电极等

联系石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利用催化剂可以将其转化 为金刚石 内部 结构 由于三者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导致物理性质差异极大 例题2.【湖北省2010年襄樊市中考题】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A、炭黑B、活性炭C、木炭D、石墨 基础知识重现:几种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 名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结构特点质松、疏松多孔、吸附性强 质松、输送多孔、 硬而脆 质软、颗粒极细 用途燃料、黑火药、炭 笔、吸附色素 吸附剂、制作防毒 面具 冶金工业上作还原 剂 油漆、油墨、鞋油、 颜料、橡胶制品的 填料 构成它们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习题1. 【湖北省2010年武汉市中考题】碳家族中,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关于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 B.每个C60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习题2. 【湖北省宜昌市2010年中考题】根据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如: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活性炭具有性。 习题3.【兰州市2009年中考题】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习题4. 【2008年广西省南宁市中考题】同学们在画画或作图时常用2B铅笔,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石墨B.铅C.金刚石D.二氧化锰 习题5. 【200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元素都相同B.原子排列方式都相同 C.都能导电 D.硬度都很大 习题6. 【2007年上海市中考题】常温下,金属具有导电性,但部分非金属也能导电。例如() A、硫 B、石墨 C、红磷 D、金刚石 习题7. 【2006年海南省中考题】煮饭时,闻到一股饭焦味,除去焦味的有效方法是()A.往饭中加水 B.往饭中加食盐 C.停止加热并往饭中放入几块焦木 D.把饭倒掉

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一)、认识考点 1.碳的几种单质 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几乎不导电;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作钻石、切割玻璃,钻头 石墨:深灰不透明细鳞片状;导电性良好;最软的矿物质之一;作铅笔芯、电极、高温润滑剂× C60:形似足球;几乎不导电;质脆; 2.木炭和活性炭均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毒气、色素以及有异味的物质等 3.碳的几种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 4.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与所有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下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可燃性:——作燃料 O2充足:C+ O2 CO2(CO2无毒但可使人窒息而死) O2不足:2C+ O2 2CO (有毒,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而死) 还原性:——冶炼金属 如: C+2CuO 2Cu+CO2(现象:黑色固体变红色,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CO2+C 2CO(吸热反应) (二)、考点解读 1.通过给出常见的碳单质考查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的判断 例1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2.通过创设情境考查碳单质化学性质的应用 例2 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于2011年以4.255亿人民币拍出。其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就是炭黑,它能使字画很长时间不褪色。这是因为炭黑具有(C)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3.通过给出碳单质粒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其性质与应用 例3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关于这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都是黑色固体 B.都质软可作润滑剂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D.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