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符号理论下的美学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8
符号学进入艺术研究段炼本文是即将出版的拙著《视觉文化符号学》的一小节,此节对符号学及视觉文化研究中的符号解读方法作概略介绍,述及索绪尔和皮尔斯的基本符号概念、结构主义符号阐释、解构主义之后的图像符号研究等。
如果读者已具备了这一学科的常识,则可跳过本节的前半部分,直接从后半部分读起。
一、符号研究的起源符号(sign)是指示事物的标记,符号学则是对符号及其指示特征和表意机制的研究。
符号学semiotics一词来自古希腊语semeiotikos,由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370年)创用,意为“症状观察”。
对医生来说,观察病人身体出现的外部症状(semeion记号),如色斑、痕迹之类,可以洞察其内在疾病。
用符号学术语说,就是人体外在的可见标记,能够揭示内在的不可见的实质。
这外在和内在的关系,是一物指示另一物,这样的指示和表意关系,是符号现象的本质。
比希波克拉底稍晚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符号现象引入哲学研究,指出一个书写文字所指示的,并非文字本身,而是文字之外的事物,不仅是具体的某一事物,而且是具有相似性的相关事物。
例如“圆”字的所指是圆圈的形状,这可以是某个具体的圆圈,更可以是泛指各种大小、质地、用途的圆圈。
柏拉图对符号现象的引申,使符号的形态超越了视觉的局限和个别性的局限,从而获得了抽象性和一般性,其所指可以是一个概念,例如关于“圆”的概念,由此大大拓展了符号研究的领域。
在柏拉图的语境中,符号的功能是再现的,也即以“圆”字来再现圆的形态和圆的概念。
符号的再现性,是两千多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符号现象的关注要点。
这之后,亚里士多德也对符号研究做出了贡献,而中世纪后期的神学家们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则预示了后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符号研究。
启蒙时期最重要的符号研究,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波音索特(John Poinsot,1589-1644)给符号所下的定义。
气氛美学和符号学
气氛美学和符号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气氛美学(Atmospheric Aesthetics):气氛美学是美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环境、场所或空间中产生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它研究的是环境氛围对人们情绪和体验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不同环境氛围的审美感受。
气氛美学涉及到环境中的各种感知要素,包括光线、色彩、声音、气味、温度、材质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
符号学(Semiotics):符号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的是符号的产生、传播和理解。
符号可以是语言符号、图像符号、动作符号等,它们在社会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传达信息、表达意义和构建意义系统。
符号学探讨符号如何被使用、理解和解释,以及符号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虽然这两个概念都与人类的感知和体验有关,但它们的焦点和研究领域是不同的。
气氛美学更注重环境的感知和情感体验,而符号学更侧重于符号的意义和符号系统的构建与传播。
艺术设计+TEXT/许可为莫里斯符号理论在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室内空间的尺度、光线、色彩等直接影响到人的心情;室内陈设的风格、造型、质感则体现着室内空间的个性或文化特征。
人们常常通过对室内空间进行主题定位设计来表现特定地域、人群的文化艺术取向,张扬个性、传播思想,这种设计手法就是当前在室内设计领域被广泛提及的主题空间设计。
随着室内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也成为很多设计师实践和研究的内容。
一、莫里斯符号学理论简介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他的符号学理论,现代符号学由此开始发展起来。
现代符号学有三大著名理论:索绪尔的符号理论、皮尔斯的符号理论以及莫里斯的符号理论。
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三个部分: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
符构学主要研究符号的组成即组织结构;符义学是对各种符号的表达意义的研究;符用学是对符号的起源、使用、符号的作用以及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探讨。
[1]符构学也被称为句法学,是莫里斯符号理论的基础部分。
为便于理解,我们以句法学为例来解析符构学的研究内容。
句法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句子结构,句子由单词组合而成,排列正确的句子被认为是合乎语法的句子,而合乎语法的句子都是根据一套句法规则构成的。
虽然任何语言的句法规则数量都是有限的,但说话者可以理解和表达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对建筑符构的研究就是对建筑符号内在排列组合关系的研究。
符义学被视为符号学的核心。
根据索绪尔的符号理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最初关系是任意的,但一经确认,这种关系就成为一种直接关系即约定俗成。
约定俗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赖许多特定条件得以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地域性以及阶层性。
后现代建筑师格雷夫斯将符义学的研究更推进了一步,他认为建筑能产生两种不同层次的含义,即一次含义和二次含义。
一次含义是指人与建筑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建筑功能的客观理解,即功能含义;二次含义则产生于一次含义之外,是人与建筑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对于建筑空间的个人化、情感化理解,即精神含义。
符号学美学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一个字:“悟”。
我感到自己的精神和思维都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这种极端的状态并不是由于我对什么东西有兴趣,恰恰相反,我以前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迟钝,因此无论是听课还是看书,总觉得知识很容易学,能力却很难提高,使得我倍感困惑。
我们常把符号学与美学两个概念混淆起来。
美学包含着大量的知识,其中心任务就是探索艺术和文化,以及自然的美学问题。
但它又不仅限于探讨艺术和文化,它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审美关系,并且还把文化看作是整体性存在,力图以美学的思想体系去改造世界。
我所谓的符号学,乃是广义的哲学,包括了许多非理性因素。
在符号学中,“符号”并不仅指符号的本身,而是泛指一切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客观事物。
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符号学的基本观点是相当明确的。
我的博士生导师王德峰教授告诉我:符号学是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一门专业学科。
在西方的思想家看来,对象世界并不仅仅存在于经验的世界之中,而且也存在于语言符号世界之中。
语言符号与现实的实在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构成了人的认识对象和对象的一部分。
符号学的最初形态是古希腊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它将世界看成是由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词组成的。
后来随着笛卡儿和斯宾诺莎等人的出现,在数学中形成了符号主义。
在法国则形成了日常语言学派。
符号学的真正建立是在20世纪初期的德国,而尤其在奥斯丁那里形成了一个集大成者。
而美学则不同了,美学是一门以美为对象的专门学科,它在本质上属于哲学范畴,是对整个世界特别是对艺术的系统的、全面的、多层次的认识,是探求艺术本质的学说,是以美学思想体系改造世界的哲学。
由于受哲学本身演变的影响,美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历史时期:即早期的自然美学、中期的形式美学和晚期的心理美学。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四个历史时期,这就是信息时代的美学,即信息美学时期。
1、符号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2、符号学与人类精神或自然精神的关系;3、符号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4、符号学与宗教观念的关系。
威廉·莫里斯设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威廉·莫里斯:在1880--1910年间,英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威廉·莫里斯,正是这场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与领导者。
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莫里斯的建筑代表作红屋红屋是英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作品,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设计作品及思想:由于莫里斯对染织业兴趣最大,所以其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也最直接。
他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
他亲自设计壁毯、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
例如莫里斯公司出产的纺织品《草莓小偷》:《草莓小偷》拟用于窗帘和家具的罩子,其图案源自出没于设计师乡间住宅的鸫鸟,它们时常溜进厨房里偷草莓吃。
在夹缬的基础上改进工艺,首次在蓝色或白色基底加印上茜素红和木犀草黄色,颜色还原极佳,细节丰富,令莫里斯十分满意。
尽管价格高昂,但是市场反响十分热烈,是莫里斯公司最知名的装饰布料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拉斯金一样,莫里斯认为产品的问题是与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莫里斯并不像拉斯金那样害怕和厌恶机器,他认为劳动分工割裂了工作的一致性,因而造成了不负责任的装饰。
莫里斯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概述摘要:威廉·莫里斯所践行的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大机器生产,提倡手工技艺,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
莫里斯的自然主义为现代设计师们提供了无尽的设计灵感,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涉及到设计的各个领域,是现代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本文主要对莫里斯风格设计理念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莫里斯风格;现代设计;应用要点莫里斯对待生活一直坚持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
他认为,在生活中美和实用应当结合起来。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理论可归纳为:第一,艺术无大小之分,主张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他认为,艺术家和工匠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产品,艺术中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
第二,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
这种社会主义认识在当时是极为可贵的,也为之后的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三,主张设计材料要符合其自然性质,设计作品的形状要与其使用目的相同。
他相信一切艺术根源于手工艺。
第四,强调设计的整体性,认为室内的物品应和墙纸、地毯还有建筑的设计风格相统一、相和谐。
1 莫里斯设计风格讨论莫里斯设计事物所所做的设计,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也就是后来被称为T艺美术运动风格的特征。
工艺美术设计风格形成于工业革命时代的大背景之下。
但是莫里斯作为一场设计革命的代表人物,在设计中极力反对机械化的生产.主张采用传统手工艺的方式进行精英设计活动。
从留世的众多作品中可以得知,莫里斯设计事务所的设计范畴广泛,与企业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所涉及的金属工艺品。
家具、陶瓷、彩色玻璃镶嵌、墙纸、挂毯,室内装饰品、书籍装祯等等都具有非常明确的装饰特征,这种装饰特征主要体现在装饰纹样的创作来源和组织规律上。
莫里斯设计事务所所设计的装饰纹样都采用自然元素作为装饰动机,围绕自然界中的花鸟,卷草进行设计创作。
与当时蔓延市井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装饰纹样相比,莫里斯设计的纹样由于师从自然,使人们在感官上远离了大工业时代的喧嚣,暂时回归了自然质朴的生活状态。
1.威廉·莫里斯的思想和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答题资料)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
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
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拉斯金的思想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
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
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威廉•莫里斯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
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一,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二,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莫里斯符号学
莫里斯符号学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学流派,他将符号定义为“任何
事物所代表的意义”。
在莫里斯符号学中,符号是一种基本的情感体验,它们可以传达思想、感情以及文化价值观。
莫里斯符号学主张符号是通过签名、指示符和象征的方式来实现
表达的。
其中,签名常常是具有直接表示性的符号,指示符则是通过
指向特定的对象来进行间接的表达,而象征则是通过共同的文化价值
和符号编码来进行文化传播。
在莫里斯符号学中,符号是由符号形式和符号内容组成的,其中
形式是符号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容则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莫里斯
认为,符号具有多义性,同一个符号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代表不同
的意义,因此,理解符号的真实含义需要考虑到其上下文和文化背景。
总之,莫里斯符号学对于理解符号在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中的作
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符号对于人们的思想、
心理和行为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加深对符号学的理解和
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社会和文化问题。
现代设计作品中体现莫里斯设计美学的作品莫里斯·海伍德(WilliamMorris)是19世纪末英国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之一。
他的设计美学强调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结合,以及手工制作和自然元素的重要性。
以下是几个现代设计作品,体现了莫里斯设计美学的精髓:
1. 芬兰阿尔托大厦(Alvar Aalto):这座建筑体现了莫里斯关
于自然元素的设计理念,建筑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玻璃,呈现出自然、温馨的氛围。
2. 英国约翰·刘易斯部分连锁店(John Lewis):这个品牌一直遵循莫里斯的设计理念,注重手工制作和自然元素的运用。
店铺内部的陈列和家具设计都充满了古朴、温馨的气息。
3. 丹麦著名设计师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的家具设计:雅各布森的家具设计简洁、实用,体现了莫里斯设计美学中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结合。
4. 瑞典家具品牌Ikea:Ikea注重手工制作和自然元素的运用,产品设计简单、实用,体现了莫里斯的设计理念。
这些现代设计作品不仅继承了莫里斯的设计美学,同时也将其发扬光大。
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更加美好、自然的设计世界。
- 1 -。
077[摘 要] 作为客家文化的表征,客家服饰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客家服饰纹样是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艺术结晶,其反映了客家人民的情感与信仰。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理论,对客家服饰纹样从语义、语构、语用三方面进行研究,提炼客家服饰纹样的视觉元素与文化内涵,并将其进行设计创新。
莫里斯符号学除了能够拓宽客家服饰纹样的研究领域,还有助于研究客家文化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关 键 词] 莫里斯符号学;客家服饰纹样;设计创新莫里斯符号学视角下客家服饰纹样的应用研究郑婉婷中国传统文化常常以“衣食住行”来评判生活的好坏,“衣”在“衣食住行”中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衣”有着“衣服”“服饰”等称号,其最重要的作用是遮掩丑恶,彰显人们美好的精神面貌。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身为“礼仪之邦”把道德品质位列榜首的重要表现。
客家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迁徙历史中各种民族服饰的元素,其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服饰纹样和客家文化内涵。
随着学术界对客家研究的持续升温,各种专业人士也逐渐深入对客家服饰纹样的研究,最初进入该领域的是1981年的林成子,他从纹样形式、用料以及使用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六堆客家服饰纹样演变的过程①。
张海华、周建新从客家传统服饰纹样的文化心理以及视觉特征进行了分析,对纹样的结构以及纹样所表达的内涵进行了深度解析②。
胡小平、周靖从5种表现方式对广东客家服饰纹样进行了总结③。
刘梦对客家传统故事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进行了创新融合④。
现有的文献对客家服饰纹样的研究大多从历史学、服装学等角度出发,从符号学角度进行纹样符号整合分析的较少,运用莫里斯符号学理论探讨客家服饰纹样并应用在设计研究中更是寥寥可数。
本文尝试从莫里斯符号学角度探析客家服饰纹样,探寻客家服饰纹样在应用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一、莫里斯符号学理论与客家服饰纹样研究(一)语构、语义、语用的理论莫里斯符号学有三种传统的关系,用设计符号学来解释,设计语构学涉及审美与构图;设计语义学涉及设计心理;设计语用学涉及行为、传播、社会。
莫里斯符号学的若干探讨查尔斯·莫里斯是美国哲学家,现代“符号学”创始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科学的经验主义》、《符号理论的基础》、《符号、语言和行为》、《意谓和意义》等。
莫里斯将符号过程分成符号符号(sign vehicle)、解释项(interpretant)、所指(designatum)以及解释者(interpreter)四个要素,进一步完善了皮尔士的符号三角的模型,为符号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莫里斯符号学的哲学基础莫里斯符号学的哲学思想是以形式主义(formalism)、经验主义(empiricism)和实用主义(pragmatism)这三种哲学思潮为基础的。
基于三种哲学思潮,莫里斯将符号学进一步分为了三个维度即语构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构成了莫里斯符号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莫里斯对这三种哲学思潮进行了细致梳理,在综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主张---科学经验主义(scientific empiricism),这种哲学思想奠定了莫里斯符号学的哲学基础。
1.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产生,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思想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历史根源是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
形式主义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形式逻辑,包括数理逻辑和符号逻辑。
早期的形式主义者大部分是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属于哲学上的理性主义者。
形式主义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逻辑研究和现代数学方式的紧密结合。
莫里斯认为莱布尼兹是形式主义的集大成者,因为他的形式主义思想包括了普遍化的数学科学、科学语言、应用范围极广的推理演算和所有科学中的各种逻辑关系。
在莱布尼兹的影响下,形式主义主要关注形式逻辑,因为形式逻辑是符合数学和科学中关系结构的逻辑,它主要探讨科学语言中符号之间的关系。
形式主义注重语言的形式,是用普遍存在的符号或符号组合来推理其它的符号关系。
2.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Empiricism)诞生于古希腊,是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
莫里斯的三分法是他在符号学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他将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划分为三个基本维度,即“符号媒介”、“符号意义”和“符号指称对象或主体”。
1. “符号媒介”指的是符号产生和传递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手段,如语言、文字、图像、音乐等。
2.“符号意义”则是指符号在特定语境下所能表达出来的意义和内涵。
这种意义不仅包括字面意义,还包括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
3.“符号指称对象”或“符号主体”则是指由符号所指称的对象或主体,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抽象的概念、个人的经验等。
莫里斯认为,这三个维度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符号媒介决定了符号意义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渠道,而符号意义则通过符号媒介得以传递和表达,并最终指向符号指称对象或主体。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研究和分析,莫里斯试图揭示符号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推动符号学的发展和应用。
国外一种新兴的文学理论——接受美学国外一种新兴的文学理论——接受美学六十年代中期,在西方的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学派,它完全超出了传统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不是把作家和作品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作用,着重考察文学被读者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
这种理论就是接受美学(Rezeptionssthetik)。
接受美学也称“文学的接受和作用论”、“接受研究”。
由于它诞生在联邦德国南部博登湖畔的康士坦茨,它的创始人——五位年轻的文学理论家和教授伊瑟尔(Wolfgang Iser)、福尔曼(Manfred Fuhrmann)、姚斯(Hans Robert Jauβ)、普莱森丹茨(Wolfgang Preisendanz)和施特利德(Jurij Striedter)——被人们称为“康士坦茨学派”(die konstanzer Schule)。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接受美学不仅发展成为联邦德国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逐步传播到西欧各国、美国、日本、苏联以及民主德国等一些东欧国家,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潮流。
产生的背景六十年代中,联邦德国的文学界爆发了一场大辩论,辩论的核心是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文学的功能和社会效果问题。
一批激进的作家和理论工作者尖锐批评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严重脱离现实、脱离社会的倾向,主张文学应当“介入”社会,“介入”生活,为现实的斗争服务。
对于统治着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文本批评学派”,他们也提出了强烈的指责,认为这种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早已过时,不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必须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取代之,才能将联邦德国的文学研究从危机中解救出来。
所谓“文本批评法”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从纳粹意识形态的死胡同里摆脱出来,而在联邦德国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政治化倾向在文学科学领域的表现。
它是在美国的“新批评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强调文学的“独立性”,认为作品是文学唯一的实体,而每一部作品又是一种完整的语言构造,是绝对地、无条件地独立的;作品的价值仅仅蕴藏在它自身之内,在对作品进行诠释和评价时,一切背景材料都是多余的。
符号学美学视角下的古诗英译——兼评孟浩然《早寒有怀》的四种译文卢颖【摘要】从符号学角度对艺术作品所作的美学研究被莫里斯称作符号学美学.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史的瑰宝,从符号学美学视角分析古诗英译,有助于译者对艺术符号及美学知觉的特异性作出分析,并将其融入译诗的创作中.文章通过阐述符号学美学的三大分支——美学语形学、美学语义学和美学语用学在古诗英译中的作用,提出在古诗英译过程中诗歌应作为一个单一的艺术符号进行阐释,翻译时不仅要重视符号艺术形式上的相互关系,还要重视译诗语用价值的实现.【期刊名称】《湖北文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7【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符号学美学;《早寒有怀》;古诗英译【作者】卢颖【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5.3现代符号学奠基人之一,美国哲学家莫里斯认为,符号学可以为各门学科提供工具性帮助。
因而,可以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解释美学现象。
艺术作品作为美学讨论的主要客体,当然可以用符号学进行分析和讨论。
本文从符号学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文本的符号学美学现象,以孟浩然《早寒有怀》为个案,以符号学美学为理论基础,对比评析四个译本的美学价值。
从符号学角度对艺术作品所作的美学研究被莫里斯称作符号学美学(semiotic esthetics)。
在莫里斯看来,美学是“关于艺术符号的科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是对艺术符号及美学知觉的特异性作出分析,因此美学分析是符号分析的特例,美学判断则是关于艺术符号所行使功能的充分性的判断。
[1]230 1.美学符号莫里斯对符号媒介进行了划分。
一类是类象符,即符号媒介与其所指相似;另一类是非类象符,即符号媒介与其所指不相似。
非类象符并不在美学符号讨论范围内。
当符号理解者接收到类象符时可以直接理解类象符所指。
[2]当然,照片或科学模型等也属于类象符,但它们很少被称为艺术品,只有当类象符的所指有了价值指向,那它们就被赋予了价值属性。
莫里斯符号理论下的美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威廉·莫里斯穷其毕生精力试图将符号学建设成为一项跨学科事业,使符号学成为各门学科的工具科学。
从莫里斯的这一观点来看,用符号学理论来分析美学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事。
美学作为符号理论的一部分,构成了符号学组成部分。
因此,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美学,对艺术作品研究、美学理论和符号学具有重要意义。
莫里斯从符号学视角看待美学符号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两篇文章中,《美学和符号理论》和《科学、艺术和技术》。
将符号学理论用于美学理论的建构,有助于统一美学研究中业已分离的形式研究和内容研究。
一、艺术符号的特点从符号学角度对艺术作品所作的美学研究被莫里斯称作美学符号学。
430在莫里斯看来,美学是“关于艺术符号的科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任务是对艺术符号及美学知觉的特异性做出分析,因此美学分析是符号分析的特例,美学判断则是关于艺术符号所行使功能的充分性的判断。
美学是一般符号理论的一个分支,在符号学内部,美学把艺术符号看作一种特别的符号,艺术是与其他符号功能不同的活动。
首先,莫里斯把艺术符号看作类象符号,类象符号指称与自身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对象。
其次,在莫里斯看来,艺术符号主要指谓价值,因此,“当解释者理解明显是类象符号的艺术符号载体时,他直接理解了被意指的价值”[2]。
由此看来,莫里斯美学符号学的另一支柱是与符号理论密切相关的价值论。
价值被莫里斯描述为对象或情境相对于兴趣的特征,即“对象所具有的能够满足或完成一个行动所需的特征”[1]418。
对艺术的理解需要符号理论与价值理论的协作。
那么,从符号学和价值论角度看,美学符号有什么特异性?莫里斯在符号类型学中做出了类象符号与非类象符号的区别。
类象符号指称与自己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通过相似性,解释者可以直接领会被指谓的东西。
在类象符号的所指称对象中,其本身的符号载体也位居其中。
莫里斯认为,艺术符号主要是类象符号,是一种特殊的类象符号。
并非所有类象符号都是艺术符号,如工程绘图、照片、科学模型等。
虽然这些都是类象符号,但很少成为艺术符号。
一般的类象符号的符号功能是指称某个对象,而作为类象符号的艺术符号则不同,它的所指谓是价值,在领会艺术符号过程中,人们并不仅仅利用符号的指称功能间接地去认识某物,而是由于通过艺术符号载体本身具有的它所指谓的价值,解释者直接领悟了所意指的价值特征。
通常来讲,一般符号的指称功能通过间接提及其代表对象而使解释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所指对象上。
而艺术符号的理解情形却不是这样,对艺术符号的领会既包括对某些特征的间接指涉,又包括对这些特征的直接指涉,即艺术符号既通过指称对象的特征而间接意指价值特征,又通过类象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相似特征而直接意指价值特征。
通过符号指称对象,这是艺术符号的符号意指功能;而指称对象以及符号载体本身的某些特征对于满足解释者行动的重要性则是艺术符号的价值功能。
由此得出,美学符号的意义是符号意指功能和符号的价值功能的总和。
由于艺术符号载体与所指称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解释者对所指称对象价值特征的领悟可以通过对符号载体的评价特征的领悟而完成。
因此,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内在的,美学知觉与艺术作品本身紧密联系,艺术作品不仅是通向美学知觉的跳板,而且其本身就具有美学价值。
按照莫里斯的观点,艺术符号是一种类象符号,其独特性在于符号载体本身就传达出价值,因此,莫里斯把艺术符号界定为“价值的类象符号”[1]421。
要想实现艺术目的,就必须保持符号的符号地位,使解释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符号载体本身,从而完成雅可布逊(Jakobson)所说的艺术语言的自指性(self-reflexity)。
艺术家会采取什么手段防止读者把艺术作品仅作为对象而不是作为符号来反应呢?为了防止解释者产生把符号载体等同于所指称对象的幻觉,艺术家会采取一些手段。
莫里斯列举的一些手段与俄国形式主义所讨论的陌生化手段和间离方法很是相似,[3]195如画家为绘画制作画框,有时故意不在画布的一些地方作画;戏剧表演时,故意让观众看见一些技术装置;音乐家在观众的视觉范围内演奏等。
这些手段的使用使作品所指谓的价值以符号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解释者的面前。
从符号结构来看,作为艺术作品的类象符号与其他类象符号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符号载体的组成要素本身不一定是符号,而符号组合也不一定能构成另一个层次上的单个符号。
只有当符号组合拥有一个基于要素符号规则之上的用途规则时,才成为符号。
在复杂的类象符号中,组成类象符号的要素本身不一定是类象符号。
例如,一个数学结构,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类象符号,指谓具有相似结构的物类,但该数学结构的每个要素符号载体却不是类象符号。
而按照莫里斯的观点,复杂的艺术符号本身是一个类象符号,而且组成该复杂艺术符号的一些要素符号载体本身也是类象符号并且至少部分上具有复杂类象符号的特征。
例如,一首诗,一幅画或一首音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符号指称节点组成的结构,其中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促发预期,而另一部分满足预期,这些部分以相似的方式发挥作用,艺术作品的特征是按照其组成部件的特征建立起来的。
一首诗开头的节奏与结尾的声音序列类型相呼应,一幅画中一个部分的线条类型与另一个部分的线条类型产生互文性。
一首乐曲中,一系列上升的音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随后的音符。
艺术作品复杂的类象符号结构意指着一个复杂的价值特征,而复杂的价值特征部分上又是由各要素符号载体和其他非艺术符号的价值共同组成。
要素类象符号与其他符号共同造就了总体类象符号。
由此看来,艺术符号的另一个特异性是关于价值的一种形式上的组织能力,即康德所说的“形式的合目的性”[4]212。
物质材料服从于艺术形式。
在莫里斯看来,艺术类象符号在结构上是统一的、和谐的,是可知的,并且对解释者产生结构效果。
艺术符号对解释者产生结构效果的过程实际上是美学感觉过程。
莫里斯认为,美学知觉与其他知觉活动是不同的,美学知觉针对组成总体符号复合体的某些类象符号载体所直接蕴含的价值特征。
[1]422相应于艺术符号的符号功能和价值功能,在美学知觉过程中,价值特征以两种方式被知觉:一是间接方式;二是直接方式。
所谓间接知觉就是知觉由艺术符号的符号功能所意指的价值特征;而直接知觉则是知觉艺术符号载体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特征。
这两种价值特征是一致的。
莫里斯提醒我们注意,在美学知觉过程中,符号载体并非简单地被用作将解释者注意力引导到具有相关特征的其它对象上去的工具,也并不是仅仅提供一个想象所指价值的场合,审美活动只关注艺术作品本身,企图在审美对象本身上领悟审美对象所意指的价值。
莫里斯为我们呈现的审美方式是一种超然无执的审美方式,与康德关于美的判断的无利害观点不无相似之处。
[4]39按照莫里斯的观点,艺术作品以类象符号的方式意指价值,审美知觉就是对这些价值的领悟。
按照价值理论,莫里斯区分了艺术作品所意指的三种价值:对象价值(objectvalue)、操作价值和设想价值。
例如,一幅画上画着一群人明显地在享用某种饮料,这幅画所意指的价值就是关于该饮料的对象价值;小说中的人物通过他(她)的行动表现了其所意指的优先行为中的操作价值;乌托邦小说描述某人对自己所偏爱的未来社会的设想,呈现出的是设想价值;宗教绘画和文学通常描绘宗教所欲求的人物,所意指的是设想价值。
[5]70美学知觉在莫里斯看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能力在所有正常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可以进行培养。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艺术作品范围会得到无限延伸。
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为促进、加强和完善人们的审美知觉提供了契机,但莫里斯严格地说:“无论在何地,只要某物是美学知觉的对象,就存在艺术作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什么不能成为艺术作品。
没有什么媒介是艺术不能利用的,甚至生活过程。
”[1]423我们可以设想,当生活本身成为艺术作品时,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对立,就会消失。
莫里斯关于审美概念的动态性的观点,体现了类象符号动态性的观点。
二、美学符号学三学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艺术符号构成了美学符号学的主要任务。
按照莫里斯符号学的观点,如果从符号的语形、语义、语用要素及其互相关系分析一个符号,则该符号可以得到全面分析,由此相应产生符号学的三个组成学科: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同样道理,对于艺术符号的分析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进行,上文讨论艺术符号的特异性时,已涉及这三个方面。
关于艺术符号载体与所指称对象之间关系的考察属于语义学范畴,1于审美知觉的分析属于语用学范畴。
相应于一般符号学的三个组成分支,莫里斯也区分了美学符号学的三个组成分支:美学语形学、美学语义学和美学语用学。
莫里斯将美学语形学的任务界定为“详细阐述一门适用于讨论艺术符号之间语形上或形式上的相互关系的语言”[1]426。
众所周知,卡尔纳普的逻辑句法学为莫里斯的语形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作为科学话语的语形学,逻辑句法学能为美学语形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启迪。
逻辑句法学中的一些概念,如初始术语、初始语句、形成规则、转换规则、后承关系、演证、派生等同样可以应用于艺术话语的分析。
在艺术作品中,一些常用的特定艺术符号载体可以被称为原始艺术术语,这些原始艺术符号载体起初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即遵循了形成规则。
从一些艺术符号组合可以得到另一些艺术符号组合,这体现了转换规则和后承关系等。
当某些艺术符号组合与另一些艺术符号组合关系一致时,我们称之为有效的,否则为无效的。
按照莫里斯的设想,我们可以像卡尔纳普用逻辑句法学分析科学话语那样,开发出一门专门语言来分析艺术作品。
莫里斯对于美学语形学的发展充满信心。
这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迎合了当代学术界对艺术符号载体分析的重视,拓宽了符号学的视野。
语形学不足以充分分析符号,而语义学则提供了另一个有力的补充的符号分析工具。
同样地,美学语义学对于艺术作品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上文中关于类象符号与非类象符号的区分以及把艺术符号界定为类象符号的做法都属于美学语义学的范畴。
把艺术符号的所指谓描述成价值特征的方法以及关于艺术符号与客观情境之间的关系的讨论都隶属于美学语义学。
不同类象符号所组成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类象符号,这一过程体现了不同符号的语义规则联合起来形成界定单一符号的单一语义规则。
艺术真实性问题也被莫里斯归入美学语义学。
美学符号的真实性与科学符号的真实性是不同的。
在逻辑和科学中,一个符号若具有所指称,则是真实的。
而关于艺术符号真实性的判断则是从语义学角度证实艺术作品是否与某对象或情境的价值结构类象。
莫里斯同时指出,应区别艺术作品本身真实性问题和关于艺术作品陈述的真实性问题,后者是科学话语意义上的真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