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1
- 格式:ppt
- 大小:14.48 MB
- 文档页数:75
中国设计史第一章人类的造物,石器的打造和设计。
从粗石器到细石器,从一般石器美玉,从简单打造到到进一步加工磨制到精致,中国的旧石器文化同样丰富。
到旧石器晚期,石器从初始状态到人类创造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石器器型普遍变小,有细石器之称。
磨制石器极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我们的祖先从进入新石器时期,史学家称之为新石器革命。
1 石器制作中的设计因素原始社会中人类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一般就地取材,打磨石器。
到晚期临时就地取材的打磨石器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人类到原始岩层中开采石料制造石器。
石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满足实用性。
2 原始陶器特点设计特色原始陶器设计特点造型简单,质量不高,火候低。
颜色不纯陶器的制作要满足人们的生活。
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陶器的制作者又是使用者。
陶器的设计要满足实用和审美的统一陶器的主要纹样是人物动物植物水纹编织纹3 编织物的种类及其设计特点良渚文化早起发现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丝麻织物说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开始养蚕织布,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竹编器是有人形纹菱形纹十字纹工艺水平相当高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设计统一性4 原始居住揭示我国建筑的那些雏形早期的原始人先是已天然洞穴为安身之所,人类进入到新石器石器逐步过渡到半地穴式的一种泥木房屋,此外居住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多水地区的人们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采用了榫卯结构,这些原始的木构架建筑奠定了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为中国的建筑揭开了序幕1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2 旧石器,主要通过打制石器产生的石器,使用旧石器的石器称为旧石器时代3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上游彩陶文化的代表,因在河南仰韶村发现所以称之为仰韶文化,彩陶中的尖底瓶汲水器小口尖底腹部有双耳造型设计轻巧实用4 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期的马家窑文化因在甘肃马家窑遗址发现的,马家窑文化石中原仰韶文化在甘肃的继承所以也叫甘肃仰韶文化。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一切人造物即意味着设计”,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
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石器的制作设计:在考古学上,人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占人类历史的%,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至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
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一)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彩陶的分布地区很广,以黄河中上游最为发达,以下按着年代的发展先后及艺术特点的不同,介绍彩陶工艺的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部半坡村,主要分布于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西达甘肃的陈东地区,距今约六七千年。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鱼纹具有代表性,多分布于卷唇圆底盆的内壁,鱼纹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体鱼纹,所谓复体鱼纹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鱼构成一组。
鱼纹早期多为写实,以后逐渐演变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并形成几何化抽象化。
此外,有代表性的还有人面形花纹。
半坡型彩陶一般运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 2.庙底沟型⏹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关中地区,豫西、晋南一带,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庙底沟型彩陶的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其装饰花纹以回旋钩连纹最有特色。
中国设计史导—言以传统手工艺为特征的设计是设计的古典形态。
图案、实用美术、工艺美术构成了传统手工艺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变的路径。
1956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封成立,标志中国的工艺美术设计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章东方欲晓一原始夏商周设计距今约7000至8000 千年,原始建筑、制陶、编织等设计形态开始出现。
距今约4000年至3000年,中原黄河流域相继建立了夏、商、周王朝。
夏、商、周时代手工业规模宏大。
在统治者的控制下,青铜冶炼、制陶、玉石工艺、骨牙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专门的作坊,手工业门类众多,分工细致明确,形成了直接服务王室官府的“百工”制度。
春秋时代冶铁技术出现,铁器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使设计发生新的变革。
随着设计和工艺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具有总结意义的著作《考工记》。
商周时代是中国社会走向向文明的时代,商周之际创作的《周易》一书蕴含的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活动。
石器是原始人类最早制造的劳动工具。
从数百万年前打制成形、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时代,即通常所称的旧石器时代,到距今约万年一直延续至数千年前,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制磨光的磨制石器时代,即通常所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反映出原始设计的面貌。
设计起源于劳动,包括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生产力低下,自然力量神秘莫测,难以控制。
原始人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他们试图采用某种方式来使外界力量服从自己的意愿,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巫术和宗教活动反映出原始人类的这种意愿。
在巫术和宗教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原始工艺制品。
不少原始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表现巫术、宗教和神话的内容,有的原始工艺品本身便是巫术活动中巫师使用的器物。
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生活在现今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用石块制造工具,打制成适应砍砸、刮削等各种不同用途的石器。
他们从实用需求出发,打制的石器注意对称、均衡等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设计意识,掌握了一定的设计手段。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室内设计史中国室内设计史一、原始社会—朦胧的设计意识1、巢居、穴居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演化:断崖上的横穴——坡地上的横穴——袋型竖穴(临时遮掩)——袋型竖穴(活动顶盖)——袋型半穴(屋)——直壁半穴——木骨泥墙——地面之屋(室)2、最基本的空间布局:方形和圆形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
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3、装饰与陈设:多为几何纹样,运用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系①人面纹(人面和太阳结合)②鱼纹(单体/复体)③植物纹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留有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即使是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绘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
也就是说,即使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
二、设计萌芽和发育—夏、商、周、春秋时期1、社会背景奴隶社会阶段,又是青铜时代,西周的版图已近我国现今版图,西周是奴隶制完备与衰落时期,也是华夏民族进一步融合、国家巩固统一的时期。
商朝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提示了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
同时,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与“无”,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对待的。
2、建筑概况与规划①建筑概况:城堡、城市、宫殿、庙宇和墓葬。
(这些建筑更加适合于“礼”的规范)②建筑平面形式:平面大都是大尺度的矩形,有前廊、围廊和回廊围成庭院,大门基本位于中轴线上。
中国艺术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一.单选1. 磨制石器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具,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2.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3. 从人类物质文化的演进历程看,夏商周时期是继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之后被称作第三个时代的“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形成,历时大约十五个世纪,相当于夏商周三代。
4.四羊尊是商后期著名酒器,装饰器,古代青铜精品.5.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透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6.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具典型的一种陶器.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有所区别,战国彩陶是在陶胚上绘画花纹后在进行烧制,而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则是在烧成了陶胚上再绘画花纹,因而花纹易于脱落.7.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瓷的陶瓷,亦称早期青瓷.8.几何印纹硬陶,胎骨坚硬,呈紫色或紫黑色,用泥条圈叠法成型,器体外面拍印各种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米字纹,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田字纹等.9.建筑陶瓷, 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城市与宫廷建筑的需要,在建筑材料中,砖,瓦,瓦当,瓦钉,下水管道等亦大量使用陶制材料,开辟了制陶业的新领域.10.蒜头瓶和鍪是秦代具有浓郁地方艺术特色的青铜品种.11.规矩镜,汉代中期,包括西汉至王莽时期,流行.因镜纹布局具有规矩的TLV形装饰而得名.所谓TLV,乃是古代六博(娱乐器乐)的棋格.12.透光镜,最初见于西汉时期,外形和普通镜一样,并不是真正的透光.当光线照到镜面上,能在对面的墙壁上反射出镜背花纹的影像.13.河北满成西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14.东汉张衡等用青铜制作浑天仪,能演示天象,并制成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15.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铜奔马).16.秦沿用周\土制原范”铸钱,后创\石雕原范”,一次可铸七八个.汉初用石范, 一次可铸二三十个,后创\铜铸原范”.文帝时又创\铜铸母范”, 一次多达58个.17.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右衽衣服.身长128厘米,重仅49克. \薄如蝉翼轻若鸿毛”. 18.上林苑堪称秦汉时期园林设计的杰出范例.19.最早的织布机是腰机,又称踞织机.秦汉之际,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已普遍才用脚踏提综的斜织机,效率比腰机高十倍以上.20. 南北朝时期黑瓷胎色砖红,或浅褐或紫色。
第一章绪论1.《中国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中国设计史》所研究的主要课题,既有每个时代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实用产品,包括各种生活器皿、日常用具、交通工具、服饰用品等,从功能设计、造型设计、装饰设计、色彩设计以及材料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证、分析和研究,也有对中国古代平面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的介绍和研究。
同时,对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一些时代出现的影响较大的艺术家和有关艺术设计的典籍,也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绍和阐释。
2.中国设计史的历史从发生与演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设计的起源和发生,是从人类为了生存而劳动,为了劳动而制作工具开始的。
工具的设计,可以说是人类为了生存最早的设计作品。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不但是石工具加工技术的的进步,更是原始工具的一个飞跃。
原始陶器设计,是我国古代设计史上第一座丰碑。
原始陶器造型设计,为我国古代产品造型设计奠定了基础,其开创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成为历代产品设计所沿用的一条基本准则。
原始陶器的装饰设计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从设计艺术学意义上说彩陶的装饰设计,解决了一个如何适应造型、美化造型、增强造型艺术感染力,又有着相对独立欣赏性产品装饰设计原则问题。
其开创的独立、连续适合等构成形式,又为中国古代的平面设计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彩陶的装饰色彩,则成为中国传统装饰色彩构成的基础。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原始陶器,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在功能内容、造型、装饰、材料和工艺技术上,都发生了变革。
西周时期,青铜器设计,呈秩序化、系列化、规范化发展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鼎成列、钟成律”,青铜器系列化已经推广和普及。
周代青铜器所创造的系列化造型设计和分工合作,批量化的制作方式,在当时手工业设计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先秦车器,更是分工合作的产物。
《考工记》中阐述了“才美工巧”的设计原则,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和社会功能服务的设计理念。
汉代,实用漆器产品的生产进入最兴盛的时期。
织绣品的设计和服饰设计也全面发展,丰富产量和精美的设计,通过“丝绸之路”,使得中国驰名世界。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一、中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原始时期:陶器、玉器的设计,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模仿。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设计达到高峰,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体现了精湛的铸造技艺。
(3)春秋战国时期:漆器、丝织品设计日益成熟,图案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秦汉时期:瓷器设计迅速发展,如秦砖汉瓦、画像石等,展现了大一统国家的风貌。
2. 中古设计(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对设计产生影响,石窟、壁画等设计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2)隋唐时期:瓷器设计进入黄金时期,如唐三彩、越窑青瓷等,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3)宋元时期:家具、建筑、园林设计取得显著成就,如宋代家具简约实用,元代园林注重自然和谐。
3. 近现代设计(1)明清时期:瓷器、家具、建筑等领域的设计达到极致,如明式家具、故宫建筑群等。
(2)近现代:西方设计理念传入,我国设计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如海派家具、月份牌广告等。
二、外国设计史1. 古代设计(1)古埃及:金字塔、神庙、法老陵墓等建筑设计,展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2)古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等设计,强调人体美和比例关系。
(3)古罗马:输水道、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建筑设计,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
2. 中世纪设计(1)拜占庭时期: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设计,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风格。
(2)哥特时期: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和光影效果。
3. 文艺复兴时期(1)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参与设计,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2)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建筑设计,体现宫廷奢华风格。
4. 近现代设计(1)工业革命:建筑设计出现新材料、新结构,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
(2)现代主义:包豪斯学派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和简约风格。
(3)后现代主义:设计回归历史、地域特色,如罗伯特·文丘里的建筑设计。
中外设计史知识点归纳三、中国设计史(续)4. 当代设计(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计开始与国际接轨,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迅速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中国设计史一、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什么?•1、设计是人类生产劳动的一种形式。
•2、设计是一种美的创造。
石球的出现与许家窑延伸阅读:人类发展历程经历了猿人、古人、新人、现代人四个阶段,原始群早期为猿人,晚期为古人;从考古学界划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就是猿人、古人、新人时期。
许家窑人是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之间,年代距今大约20万¡ª12.5万年。
石球的用途与飞石索:飞石索的使用方法是:用兽皮或植物纤维做成一兜,兜的两头拴两根绳子,兜里放石球,使用时甩起绳子,使石球抡起来,而后松开一根绳索,将兜中的石球对准猎物飞出,有效射程可达50~60米。
出土石球的同时,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有野马、披毛犀和羚羊等,仅野马化石就有300多匹是许家窑人用石球猎获野马的有力证据。
磨制石器的特点•一、均为复合工具所谓复合工具,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具组合而成的工具。
结合的方式主要以钻孔和结绳两种为主。
磨制石器的特点•二、加工设计手段多样、技术高超1,磨制技术成熟2,钻孔技术成熟原始人对泥土的认识造就了制陶技术的出现,将黏土在800-1000度的高温下焙烧成型,得到具有高强度的陶,从而方便人们的生活,陶器的出现,使设计开始具有了科技特征,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在中国诞生。
二、早期陶器设计关于陶的起源陶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
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
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起源“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
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陶瓷原料•陶瓷的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大一中国设计史知识点设计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上的设计作品、设计概念以及设计思想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在大一中国设计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1. 古代中国设计的兴起古代中国设计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陶瓷器、青铜器以及纺织品等手工艺品。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也展示出中国古代设计的独特魅力。
比如,商代青铜器的造型简洁而庄重,充满了仪式感;而唐代的长衫则注重丝绸的柔软质感,展现了高尚的审美品味。
2.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古代中国建筑设计是中国设计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宫殿、庙宇到园林和传统民居,中国古代建筑展示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其严格的格局和壮丽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苏州园林则以精致的架构和自然的景观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3. 文字设计与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字设计和书法艺术与设计紧密相连。
书法艺术作为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传达了文字的含义,还体现了写者的心境和个性。
比如,楷书的书写规范,草书的潇洒自由以及行书的稳健有力,都显示了设计在书法中的重要作用。
4.一字千金-印章设计印章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象征物,也是一门独特的设计艺术。
印章的设计既包含字形的简洁和艺术性,又体现了传统的封印文化。
宋代的篆刻艺术尤为出色,一方面精益求精的技术成就了妙手丹青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
5.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的设计逐渐与国际接轨,同时融合了西方设计理念。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包括了建筑、家居、服装等多个领域。
例如,中国的五角场设计团队通过现代建筑创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设计中心。
此外,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创新设计,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设计的风采。
6. 设计教育的兴起设计教育的兴起为中国设计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