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验实验室室间质控考核结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48.68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实际水样的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评价与分析摘要:自采地表水样品,通过加标制备成分割水平样品对开展22家实验室参加的实验室间比对。
分别采用加标回收率范围统计、单个样品浓度稳健统计和分割水平检测样品对稳健统计三种方法对比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三种评价方法的差异。
关键词:实际水样实验室间比对评价与分析实验室间比对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常用质控方法,也是能力验证常用的技术方法[1]。
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间比对一般采用标准样品进行。
但由于环境标准样品基体简单,采用基体简单的标准样品开展实验室比对,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实验室在实际环境监测中的技术水平。
广东省环保系统每年都组织多次的标准样品考核或比对,考核和比对结果非常好,但标准样品基体简单,未能很好地帮助各实验室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使实验室比对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验室的真实水平,帮助实验室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笔者在近年广东省环保系统监测站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尝试了利用实际水样进行。
下面列举一个应用实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室比对项目及样品制备比对项目为化学需氧量(COD)。
样品为地表水。
将地表水采集于大容器中,静置30分钟后用虹吸的方法将上清液转移到另1个大容器中,用硫酸调节pH<2,制成A样。
分取一份A样定量加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制备B样,使加标浓度为10.00mg/L,与A样形成分割水平检测样品对。
B样的体积用重量法准确计量。
将A样和B样分别分装成若干个(如30个)小瓶样品,共各参加实验室进行比对测试和组织者备用。
1.2 样品稳定性与均匀性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COD样品采集后用硫酸调节pH<2可稳定2d。
但这一时间尚未能完全满足开展地域广的多实验室比对活动的需要。
因此,组织者开展了按照上述方法制作的样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试验,并在样品稳定时间内将样品交到各实验室进行分析。
1.3 实验室间比对的实施将1.1制作的A样和B样统一分发给22个参加实验室,要求在样品规定的有效期完成测试,测试方法自选。
食安管理浅谈水质检验检测机构的内部质量控制孙 忠(蒙阴县检验检测中心,山东临沂 276200)摘 要:内部质量控制是检验检测机构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高检验检测过程质量,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水质检测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本文依照资质认定审查中各方面的要求,介绍了水质检验检测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阐述了水质检验检测过程、整个过程中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措施,以便为水质检验检测机构的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质;检验检测机构;内部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Inspection andTesting InstitutionsSUN Zhong(Mengyin Coun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Linyi 276200, China) Abstract: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cess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water quality testing results, quality control must be carried out in each link of water quality test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wate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s well as the methods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n the whole proces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help to the practitioners of wate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stitutions.Keywords: water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rganization;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水质检验检测机构是指接受水利相关部门委托,利用专业人员、设备以及适用标准,在稳定环境下对水的质量进行检测的单位。
水质化验分析中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资源需求量增加。
目前,为做好水质化验分析,严格控制水质监测、环境监测和节能监测,分析了影响水质化验分析质量控制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实验设备因素、环境因素、操作流程因素、监测法规因素等。
提出了提高水质化验分析质量的控制措施:提升水采样水平,确保水样品存放与运输质量,加强对水监测实验室的控制,对水监测数据进行审核,提高质量意识,构建环境监测网络管理体系。
应不断强化基础管理,扎实做好分析检验,保护水环境。
关键词:水质化验;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污水水质化验的准确性是污水处理质量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污水处理的关注度逐年上升。
近些年,我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对污水处理总水质化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旨在为人民群众打造绿色的生态宜居环境,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具体的水质化验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中,实验室人员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进行严格把关,从而保证水质化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为后续污水处理工作的方案制定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分析。
1水质分析化验概述水质分析与检测一般根据各地区的水质情况,确定相应的检测分析方法,通常采用数学计算法、主成分分析法或模糊综合法。
在进行水质分析时,多为人为采样,需对待测样品进行密封,并按相关要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经专业人员评估后出具水质测试报告,确保将误差降至最低。
2020年12月,某省监测了74个地表水国家评价断面和8个沿海水质国家评价点,在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总数中,I~III类断面占4.74%,无劣于Ⅴ类断面;沿海水域水质目标8个评价点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2作用为了降低水污染程度,全面控制水质化学检验的分析质量,掌握水污染情况,须实施水质化学检验,并加强质量控制。
现阶段我国的水体类型较多,实验室检测人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水质状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能满足检测质量控制要求。
浅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摘要】水质监测在环境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从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控以及标准参考物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实验室水质监测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包括对设备、操作员和实验环境的质控。
外部质控和使用标准参考物质也是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质控措施,才能真正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未来,水质监测质量控制仍需不断改进,结合新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监测、标准参考物质、内部质控、外部质控、质量控制措施、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质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保障水质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监测实验室是进行水质监测的重要场所,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验室水质监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和可比性。
由于水质监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实验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准度等。
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水环境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旨在提高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环境水质的监测工作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
通过对水质监测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措施、实验室内部质控、外部质控以及标准参考物质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水质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通过本研究为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提升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工作水平,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为加强局属各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障 ,保证水质监测数据合格率和可信度,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水文[2022]169 号)及部水文局《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与比对试验实施办法》 ,制定本实施细则。本细则合用于 AA 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 AA 委水文局)局属各监测机构实验室质量的控制与比对试验工作。水利部水文局负责组织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与比对试验工作 ,下达质量控制年度考核与比对试验计划。局属各监测机构须根据其计划及时组织实施并按期完成。委水文局水质监测管理处(以下简称水质处)负责组织局属监测机构积极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与比对试验 ;汇总局属监测机构的年度质量管理总结;汇总编制下年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并报送水利部水文局。质量控制方式1、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与比对试验:由水利部水文局、AA 流域监测机构、AA 委水文局等相关单位(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组织的标准样品测试或者样品比对测试。2、实验室常规质量控制:实验室在日常检测中应完成质量控制基础试验和常规质量控制试验,并编制常规质量控制工作报告。质量控制考核1、局属各监测机构须根据下达的考核内容确定相应考核人员 ,准备所需试剂、仪器设备、玻璃器皿等资源;2、各监测机构样品管理人员按规范规定要求负责接收考核样品 ,并执行样品管理程序;3、被考核人员应根据主考单位提供的考核样品稀释方法、浓度范围及其他注意事项等 ,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确保实验室检测环境及仪器设备等满足考核要求;4、被考核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样品测试,及时填写提交测试报告;5、被考核单位根据审核合格的测试报告编制检测报告,按期上报主考单位;6、考核不合格的,被考核人员应及时参加主考单位组织的补考;7 、考核过程中的全部记录应归档备查。常规质量控制考核1、局属各监测机构实验室须按考核单位指定的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基础试验 , 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精密度偏性试验(AQC 试验)及质量控制图的计算和绘制。(1)采集试验中的空白值,由空白批内标准差计算分析方法的检出限 DL,要求计算出的检出限 DL 小于或者等于方法规定检出限;(2)通过测定系列标准溶液建立标准曲线 ,以确定方法灵敏度及线性范围。一般要求相关系数 r≥0.999,截距 a 与零无显著性差异;(3)比较各组溶液测定结果的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检验变异的显著性;(4)比较标准溶液和天然水样测定结果的标准差,判断天然水中是否存在影响测定精密度的干扰因素;(5)测定加标回收率,检查水样中是否存在能改变分析灵敏度而不影响精密度的组分;(6)对各组溶液测定结果的总标准差与各相应浓度的 5%或者检出限进行比较, 评价分析方法的适应性和检查操作人员对分析方法的熟练程度;(7)检验质量控制图的合理性。落于上、下辅助线范围内点数不足 50%,则表示点的分布不合理 ;连续七点落在中心线一侧 ,则表明存在明显的系统误差 ;连续七点递升或者递降则表示有明显的失控趋势;相临三点中的两点屡屡接近控制限,表示测试质量异常 ,凡属上述情况之一者应即将中止实验 ,查明原因 ,重新绘制质量控制图。2、局属各监测机构针对本实验室所开展的分析项目 ,选用空白试验、平行双样、加标回收、质控样或者密码样等方法进行日常监测质量控制检查。(1)现场采样质控 :通过现场平行样及全程序空白样 ,全年将本监测机构所开展的全部份析项目均作一次质量检查;(2)全年应完成本监测机构开展监测项目的 90%以上(不得少于水质年报全部份析项目)的常规质量控制试验内容。局属各监测机构按常规质量控制技术方法和要求 (见附件一和附件二),及时编制常规质量控制年度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工作计划、质量控制工作概况、质量控制实施及工作评价, 自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局属各级监测机构应按时完成质控考核 ,向主考单位上报质控考核结果,并报水质处备案。凡考核有不合格的,应认真分析原因并积极准备补考。局属各监测机构应逐月向水质处上报常规质控表 (附表四),每年应按时提交常规质量控制工作报告 ,不得弄虚作假。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上报的,须事先书面说明原因,经允许后另行提交。质量控制考核与比对试验及常规质量控制考核结果获得优秀的监测机构,AA 委水文局赋予通报表彰。。对于综合评分结果为不合格的监测机构,须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本细则解释权归水质处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1)空白试验值的测定与检测限的确定使用选定的分析方法对试验用纯水做全程序空白试验。根据所得结果按照附件二:表三规定公式,计算检测限填入附件二:表三。要求所得检测限近似于标准方法的给出值,明显偏高则不合格,应找原因重新测定。(2)校准曲线绘制及线性检验标准系列应在线性范围内选取至少 6 个浓度点进行测定,扣除空白值后,以响应值的数据为纵坐标 ,浓度值为横坐标 ,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下列参数 ,结果填入附件 2:表一、表四。① 相关系数普通要求 r≥0.999,否则要求排除影响重新测定。②列出回归方程 y=a+bx 对截距 a 进行 t 检验,要求截距与零无显著性差异,否则找原因重做。用实验室自配的标准溶液取 0.1C、0.9C(C 为标准曲线的测定上限),统一发放的标准水样、天然水样及加标天然水样,以随机次序每天一批,每次 2 份,原子吸收法共 10 批,分光法和容量法共 6 批。计算下列参数,结果填入附件二:表一、二、三。(1)批内变异 MS批内(2)批间变异 MSMSF = 批间计算 F 值, MS批内如果 F<F0.05,可评价变异“不显著”。F>F0.01,可评价批间(3)批内、批间变异分析变异“显著”,实验结果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F 0.05 <F<F 0.01,可评价为变异 显著性证据不足,应进一步找原因。MS F = 批内如果 MS 批间MS 批内,则 MS 批间 。若 F<F 0.05,说明批内、批间变异不显著,可将批间变异视为零,将批内变异作总变异的估计值,若 F >F 0.05,则必须查找原 因并予以纠正。(4)批内标准差Sw = MS 批内(5)批间标准差Sb = (MS 批间一 MS 批内)/n(6)总标准差St = Sw 2 + Sb 2总标准差小于被测浓度的 5%可以接受,当 5%浓度低于方法给定的检测限时, 即用检测限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加标回收试验,计算回收率 P%,结果填入附件二:表三。在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达到要求的基础上,按下述要求作成质量控制图, 结果填入附件二:表五。(1)控制水样的制备配制一定浓度的储备浓液,用纯水稀释,再根据当地地表水的浓度值范围进行 稀释备用。(2)分析质量控制水样要求:分析方法与分析水样相同 ,每天至少平行分析二份 ,逐日积累 ,重复试验获得 20 个以上数据,每日分析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标准方法中规定的相对偏差的两倍,否则应重作。(3)按附件二:表五要求内容计算并绘制质控图。(4)控制图的判断① 落入上、下辅助线范围内的点数应约占总点数的 68%,如落入点数小于50%,表示点的分布不合理,应补充数据,重新计算和绘图,直至分布合理。② 连续 7 点偏在中心线同侧,表明测得结果有异常,应查明原因,重新积累数据和绘图。③ 连续七点递升或者递降,表示有明显地失控趋势 ,应查找原因,重新补充数据、计算和绘图。④ 相邻三点中的两点屡屡接近控制限 ,表示测试质量异常 ,应终止试验查明原因,予以纠正。⑤ 超出控制限的为离群值,应剔除。剔除后,应补充新数据至 20 个,重新计算各统计值并重新绘图。(1)现场采样质量控制① 采样时要求采集不少于总数 10%的平行样,选 1~2 个平行样做加标回收试验,合格标准参照《空白试验值、平行双样、加标回收合格率合格范围表》。② 要进行采样过程的质量检查 ,每次可在一个采样点采集监测全程序空白样品。其方法:将实验室用纯水在采样现场装入采样瓶中 ,与样品相同地加入保存剂,并同时运输到实验室 ,与样品同时进行全过程的分析。测得结果与实验室的空白值比较,应符合空白值测得的要求,否则应从采样过程中查找原因。(2)实验室质量控制①空白试验值1)测定方法:一次平行测定至少两个空白值。2)合格要求:A. 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不得 50% 。B. 分析中绘有空白试验值控制图的 ,将所测空白值的均值点入图中进行控制。②平行双样1)测定率:A. 有质量控制水样并绘有质量控制图的监测项目 ,随机抽取 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当同批样品较少时,应适当增加双样测定率。B. 无质量控制水样和质量控制图的监测项目 ,应对全部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2)合格要求:A. 将质量控制水样的测定结果点入质量控制图中进行判断。B. 水样平行测定所得相对偏差不得大于分析方法规定的相对偏差的两倍 , 分析方法没有规定相对偏差时 ,可参照《空白试验值、平行双样、加标回收合格率合格范围表》的规定。C. 全部平行双样测定总合格率≥95%。③加标回收率1) 测定率:随机抽取 10~20%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2) 合格要求:A. 有准确度控制图的监测项目 ,将测定结果点入图中进行判断 ;无此控制图者其测定结果不得超出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加标回收率范围;B. 监测分析方法中没有规定范围值时,可参照《空白试验值、平行双样、加标回收合格率合格范围表》的规定;C. 全部加标回收率总合格率≥95%。④ 质控样品比较分析1) 可用于实验室工作基准的确定 ,要求测定值落在真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 , 否则应查找原因进行校正。2) 于每批水样中插入 10~20%质控标样,也可随机加入 10~20%密码样(分 析者不知),按标样保证值的不确定度检查其质量。上述结果均填入附件二:表四(1)、(2)。0.00 0.01 0.1 1.0 10 100150 50 30 20 10 5 2.5 195~105%90~110%80~120%70~130%分析结果所在 数量级(mg/L)相对偏差最 大允许值(%)常量 (≥1mg/L)半微量 (0.1~0.9mg/L)微量 (0.01~0.09mg/ L)痕量 (<0.01mg/L)加 标 回 收 率B (空白)0.0001。
一、评审目的为评价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不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并满足客户需求。
二、评审范围1.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2.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3.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需增减和修改;4.资源(包括人力、财力、设施、技术等)是否配置得当和充足,能否满足客户要求。
三、参加人员参加本次评审的有:中心领导、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内审员、质量监督员、实验室安全员等。
四、评审时间:五、评审方式:六、评审内容(一)评审输入各相关人员根据各自职责和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向最高管理者做出了总结汇报。
摘要如下:1.国家认可委第二次监督评审中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整改情况。
一是“由于对评审准则的理解不够和人员职责重迭,2009年内审实施计划中检验与放射科的审核要素中缺少纠正措施要素,质量负责人在审批时也未发现。
”针对此不符合项,内审组长重新编制《2009年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对各科室审核要素进行完善,确保不缺项。
二是“实验室不能提供离子色谱仪校准证书满足实验室规范要求的确认记录”。
由于对准则理解不够,错误把离子色谱仪校准证书当作满足实验室使用要求的记录。
三是检测人员对GB/T27405-2008学习不够、理解不透,忽视了环境控制效果评价频次,造成对无菌室环境控制检测频次不够。
针对上述3个不符合项,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发生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准则、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并制订了纠正措施,进行整改,将整改鉴证材料报评审组,通过了评审,同时制订相关措施,举一反三,确保不发生此类事件。
2.内审发现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
2009年11月19日到20日,由质量负责人和内审组长组织对中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进行审核。
同时,内审组对CNAS监督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了关注、验证,已按照预定的期限整改到位。
本次内审在环境设施使用效果的核查、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核查方面发现了2个不符合项,内审组与责任人同共分析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约定整改日期,现已整改完成,并经内审员验证。
仪器校准、标液核查、质控考核、水样比对、加标回收和系统审核-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仪器校准、标液核查、质控考核、水样比对、加标回收和系统审核是对实验室分析工作中的关键步骤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措施。
这些步骤涵盖了从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校准、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浓度核查、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样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比对、以及在分析过程中的溶剂回收和废物处理等环节。
通过对这些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符合标准和要求,为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提供可靠支持。
在本文中,将针对这些关键步骤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质量,促进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文章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即是当前所述的部分,用于说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目的部分则是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主要聚焦点。
正文部分分为仪器校准、标液核查、质控考核、水样比对、加标回收和系统审核六个主要内容部分。
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要点和详细内容的介绍,用于详细阐述各个主题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总结和展望两个部分。
总结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展望则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展望,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仪器校准、标液核查、质控考核、水样比对、加标回收和系统审核等实验室常用的技术操作和方法。
通过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操作仪器校准和标液核查,如何进行有效的质控考核和水样比对,以及如何进行加标回收和系统审核。
同时,本文旨在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于仪器校准和质控环节的重视,以确保实验室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研工作和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水环境监测中心检验流程1.取样前需要确保采样瓶已清洗并干燥。
Before sampling, make sure that the sampling bottle has been cleaned and dried.2.钳子和采样瓶都需要用90%乙醇进行消毒。
Both the pliers and the sampling bottle need to be disinfected with 90% ethanol.3.在采样点选择时,应避开排放口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When choosing the sampling point, avoid discharge outlets and other 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areas.4.从水中采集样本时,确保尽可能减少空气的混入。
When collecting samples from water, make sure to minimize the introduction of air as much as possible.5.在采样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水体,使用采样瓶进行采集。
During the sampling process, try to avoid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water, and use a sampling bottle for collection.6.清洗采样瓶时使用无氯漂白水和反复冲洗,确保瓶内干净。
When cleaning the sampling bottle, use chlorine-free bleach and rinse repeatedly to ensure the interior of thebottle is clean.7.采集的样本需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The collected samples should be sent to the laboratoryfor testing within the specified time.8.在实验室检测前,样本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和保存记录。
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分析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制度为保证检测报告可量值溯源,符合管理体系要求,体系能够可持续正常运转,质管办特此发出声明,对各个环节质控要求:一、水和废水(一)水质采样1)现场需要测定的因子:pH、溶解氧、水温、流量、流速;(备注:现场测定的pH,仍需要写原始记录,要对pH电极头校准并留下记录,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缓冲溶液来校准,其中务必包括7.00左右的浓度,另外一种可根据预判水质结果来选择。
)2)现场采样需要携带全程序空白(up水)到现场、采10%的平行样,一并交给样品管理员;3)现场采完的样品当天可送到实验室的可不加固定剂,当天未能及时送回实验室的必须加相应的水样固定剂;4)采样瓶、采样量、加入固定剂的种类和量、保存条件以及保存期限参照国标顺序:相关因子的检测依据(本国标样品保存)→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二)水质分析1)重量法测定水样时,滤膜准备需要注意:在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烘干、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2mg方可使用;2) 滴定法测定水样时,需产生并留存用相应的标定记录,基准试剂的标定需要2人8平行标定。
3) 电极法测定水样时,需要对电极头用适宜浓度的缓冲溶液进行校准,pH 参照第1条中备注,F-参照国标规定要求。
4) 关于稀释倍数说明:原始记录中稀释倍数f 是指原水样浓度极高,需要直接对水样进行2mL —200mL 或者10mL —250mL 这样10倍或25倍的稀释,与取样体积V1和定容体积V2无关,计算公式中需要体现所涉及到的V1、V2或f ,所有报出结果值必须可以通过公式推导计算出来,否则将拒收原始记录。
5) 样品分析当天同时进行质控措施:① 空白样品:包括实验室空白样和全程序空白样,均不得大于国标对吸光值或荧光值的要求,且浓度值<检出限;② 质控样品:有证标准物质(定值+不确定度),根据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以相对误差来衡量准确度评判是否合格,计算方法:100-%⨯=标准值标准值测定值)相对误差( ③ 线性保证:原子荧光相关系数R ≥0.995,原子吸收相关系数≥0.9990(线性曲线),其余光度法相关系数均≥0.9990;④ 单点校正曲线:在3个月有效期内,不换试剂厂家、不换试剂药品,同一分析人员做的曲线方可采用;相对误差不超过10%;⑤ 平行双样的测定:分析每批水样时均须做 10%的平行双样,样品较少时,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水质分析质量控制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确保水质安全,进行水质分析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方法及实践应用。
一、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水质分析是了解和评估水体质量的关键手段,它能帮助我们发现水体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
然而,水质分析的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样点位、时间、方法,以及实验室内的处理和检测手段等。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我们必须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二、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方法1、采样点的选择与优化采样点的选择是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应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确保采集的水样能反映整个水体的水质状况。
还需定期对采样点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水体环境的变化。
2、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采集应使用专门的设备,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同时,要保证采样的深度和时间,以获取更为准确的数据。
在样品保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光照等条件,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3、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空白试验、标准物质的使用、校准曲线的绘制、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误差,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与结果报告数据处理是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去除异常值、进行统计检验等。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撰写详细的分析报告,客观地反映水体的水质状况。
三、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实践应用在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应贯穿始终。
要根据监测项目的需求,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
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还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复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为水体治理和水质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四、总结与展望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是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础。
污水处理厂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质控指标表2-1实验室内检测质量控制指标一一精密度和准确度允注:以上分析方法为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若实验室采用行业标准方法或统一分析方法等请按照相应的规定计算精密度和准确度允差。
二、质控方法(-)实验室定期培训与考核1、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实验员按计划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2、每年由质控室组织标样、质控样考核,以提高实验员检测水平。
(二)质控样品的管理及使用1、考核样品由专人保存,保存环境应符合保存要求。
2、考核样品领用必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3、考核样品应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内使用,逾期更换。
考核样品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标准物质的量值。
(三)常规检测项目的质控方法1、全程序空白试验值控制在常规分析中,每次测定两份全程序空白试验平行样,其相对偏差一般不大于25%,其平均值不得大于该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取其平均值作为同批试样测量结果的空白校正值。
绘制和使用空白试验值控制图。
2、校准曲线对标准系列,溶液以纯溶剂为参比进行测量后,应先作空白校正,然后绘制标准曲线。
标准溶液一般可直接测定,但如试样的前处理较复杂致使污染或损失不可忽略时,应和试样同样处理后再测定。
校准曲线的斜率常随温度、试剂批号和储存时间等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变动。
因此,在测定试样的同时,绘制校准曲线最为理想。
线性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
对于4-6个浓度单位的测量信号值绘制的校准曲线,一般要求其相关系数Iγ∣≥0.9990,否则应找出原因加以纠正,重新绘制合格的校准曲线。
截距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准确度。
在线性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回归方程y=a+bx.然后将所得截距a与0做t检验,在95%置信水平、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时,a与0应无显著性差异。
斜率检验:即检验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方法灵敏度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完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仅由于操作中的随机误差所导致的斜率变化不应超出一定的允许范围,此范围因分析方法的精度不同而异。
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方法1. 引言1.1 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方法水质检验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数据误差则是影响水质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水质检验中常见的数据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以及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精准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全面预防数据误差的措施来提高水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人为操作不当、仪器精度不足、环境因素影响等。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校正、实时监测、数据重复检验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误差对水质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精准化的数据处理技术是提高水质检验准确性的关键,包括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清洗技术、差异分析等。
全面预防数据误差的措施则包括定期维护仪器、规范操作流程、建立质控体系等。
数据误差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水质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准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全面预防数据误差的措施将更加完善,提高水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的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来应对。
2. 正文2.1 数据误差的来源数据误差在水质检验中可能源于多方面,主要包括仪器仪表误差、人为操作误差、样品采集和处理误差、环境因素干扰等。
首先,仪器仪表误差是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仪器仪表的精度和灵敏度限制,可能在测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误差。
其次,人为操作误差也是造成数据误差的重要原因。
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仪表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或不准确,就会导致数据的偏差。
另外,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样品的混杂、污染等,这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测试结果。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也可能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数据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注意细节和规范操作,以减少误差的出现。
在水质检验中,准确可靠的数据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数据误差的来源,并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发表时间:2016-11-14T15:18:01.53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陈秋生[导读] 将监测误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是确保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汕头市澄海区环境监测站广东汕头 515000【摘要】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在影响数据有效性的所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将监测误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是确保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就围绕样品的准备、现场测定参数控制、实验室控制、校准曲线绘制及线性检验、平行双样及加标回收率控制、标准物质控制、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的8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实现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室;样品;检验;质量控制;管理评审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环境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水环境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保护的基础工作,能够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是利用仪器或实验方式对水体的污染物及其它成分进行鉴定和测试,并做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估,这对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对分析、评价流域水环境变化趋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这就需要监测人员严把水环境监测质量关,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准确性,才能为水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1 样品的准备1.1 样品的采集l.1.1 地表水采集采样应在自然水流状态下进行,尽量不扰动水流与底部沉积物,以保证样品代表性;湖泊水库应根据温度分层现象按深度分层采样。
采样器及采样瓶应用采集的水冲洗三次以上,再采集样品;采样时间应选择水质较稳定且采样前3天无降雨;采集足够体积的水样用于复测水样和质量控制检验。
l.1.2 地下水采集为保证水样的组成能正确反映地下水的时空变化,应在含水层采集样品,采样前应清洗井口或井管,清除因井口玷污或井管腐蚀而被污染的滞水,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和减轻样品与大气发生接触,以防止样品发生变化。
水质检验实验室室间质控考核结果评价
作者:邵世鹏, 李会灵, 王立芸, 赵桂芬
作者单位:云南省嵩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651700
刊名:
中国医药指南
英文刊名:GUIDE OF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8,6(22)
1.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2.GB/T 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1.杨丽英.王有志.黄跃华水质检验课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思索[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2010(11)
2.杜俐.DU Li水质检验中心实验室认可及检验质量管理[期刊论文]-净水技术2009,28(5)
3.王国永.康殿民.巩怀证.陈仁友.郭婕.张晓菲.毕振强.王志玉.傅继华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能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
4.翟雯浅谈现代住宅给水设计[期刊论文]-科技风2009(5)
5.张亚峰几种膜组件在管道直饮水处理系统中应用对比[会议论文]-2007
6.梁雪飞基层疾控中心实验室室水质盲样考核过程的质量保证[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
7.冯泽虎.朱相磊.Feng Ze-hu.Zhu Xiang-lei多功能全保护给水控制装置的设计[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8(35)
8.姚小明医院管道直饮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学位论文]2008
9.于婉丽.李战红.李素娜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期刊论文]-房材与应用2003,31(3)
10.庄长彬管道直饮水净化技术问题探讨[期刊论文]-洁净与空调技术2002(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yzn20082210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