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运动生理学知识:内分泌对运动的影响和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各种实验和研究表明,内分泌系统是影响体育运动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系统对运动的影响和变化。
一、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将其中转化为能量。
在运动时,体内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持肌肉工作,胰岛素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研究表明,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如短跑或举重,会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则会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激素,它们与运动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运动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会随之升高,从而促进心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增强机体的代谢水平。
当人体经历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就会逐渐下降。
这种情况下,机体需要从脂肪和肌肉中获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运动所需的代谢水平。
一些研究表明,在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中,机体会逐渐将能量源从葡萄糖转向脂肪,以便更加高效地运用能量。
三、生长激素的变化生长激素是一种由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它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生长激素水平会随运动的负荷和强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研究表明,在高强度运动中,生长激素的水平会随之升高,最高峰一般会出现在运动后的2小时内;而长时间和低强度的运动则可能会导致生长激素的水平下降。
四、皮质醇的影响皮质醇是一种在应激状态下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能量代谢平衡。
在运动时,机体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应激刺激,这些刺激会促进皮质醇的分泌。
当机体经历长时间的运动负荷后,皮质醇的分泌水平也会随之升高,以支持机体的代谢水平。
五、雌激素和睾丸素的变化雌激素和睾丸素是性激素,它们在男女体内的水平和作用机制都有所不同。
在运动中,雌激素和睾丸素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运动生理学教案内分泌教案标题:运动生理学 - 内分泌教案目标:1. 了解内分泌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2. 理解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3. 掌握一些常见的内分泌相关运动生理学知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提问学生对内分泌的理解。
知识讲解:2. 讲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主要腺体,包括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其他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3. 解释内分泌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包括调节能量代谢、水电解质平衡、心血管功能等方面。
4. 介绍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包括运动对激素分泌的调节、运动对内分泌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
案例分析:5. 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例如,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对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有何影响?长期运动训练对甲状腺功能有何影响?6.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并总结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实践活动:7. 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例如,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氧运动,然后测量他们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并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
讨论和总结:8.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结果,并总结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9. 提醒学生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作业: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某个特定的内分泌腺体与运动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份海报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1. 设计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生理学的理解程度。
拓展阅读:12. 推荐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教学资源:- 内分泌系统的图表和图像- 运动生理学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实验室设备(如心率计、血压计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运动生理学第四章内分泌调节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5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简答题(该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1.简述胰岛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2.简述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3.简述激素受体在细胞的分布特征与作用特点。
4.简述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理。
5.简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
二、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6.含氮类激素作用的机制是:A.通过激活细胞膜受体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B.通过激活细胞膜受体使细胞内cGMP浓度增加C.通过激活胞浆的受体和核受体,刺激mRNA形成D.通过Ca2+7.运动中血浆葡萄糖浓度依赖于肌肉摄取和糖代谢之间的平衡。
此时,在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的协同作用下,大大促进了:A.糖原的合成B.糖原的分解C.蛋白质的分解D.蛋白质的分解8.运动时与脂肪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A.儿茶酚胺分泌增加B.性激素分泌减少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生长素分泌增加9.在运动恢复期,下列与糖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变化,叙述错误的是:A.儿茶酚胺分泌减少B.胰岛素分泌增加C.皮质醇分泌增加D.性激素分泌增加10.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考虑,下列哪一种物质可以被称之为第二信使:A.ADPB.ATPC.AMPD.c AMP11.睾酮能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尤其是肌肉、骨骼肌等器官内的蛋白质合成出现:A.负氮平衡B.氮平衡C.正氮平衡D.氮紊乱12.幼儿时期如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何种疾病:A.侏儒症B.粘液性水肿C.呆小症D.巨人症13.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的刺激基本是相同的,但反应的途径则不同,引起“应激反应”的途径是: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减弱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D.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减弱14.糖皮质激素具有以下哪一作用:A.可抑制糖原合成酶,使肝糖元合成减少B.可激活糖原合成酶,使肝糖元合成增加C.可激活糖原合成酶,使肝糖元合成减少D.可抑制糖原合成酶,使肝糖元合成增加15.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血中主要增高的激素是:A.氢化可的松与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皮质醇D.雄激素三、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绪论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简答)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通过反射进行调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细胞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a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b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达到的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试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论述)人体有三种能量系统,分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供能,无氧代谢,体内储量少,输出功率大,供能速度极快,持续时间短,不产生疲劳的副产品,适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活动。
2)糖酵解系统由糖原、葡萄糖供能,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生成有限,同时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适于耗时2-3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评价指标为血乳酸。
3)有氧氧化系统由糖、脂肪、蛋白质供能,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不产生导致疲劳的副产品,适用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评价指标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
第二章肌肉活动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2)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3)既需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引起的重要作用。
(论述)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
第一章一、填空题1.实现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均来自的分解;间接能源来自食物中的分解代谢。
2. 糖在体内的分解形式有和两种。
3. 短跑以代谢供能为主,长跑则以代谢供能为主。
4.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由细胞内和等化合物组成。
5.无氧分解供能应包括和两种能量系统。
6. 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
二、判断题1.生物体内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是以ATP为中心进行的。
()2.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可使肌肉内的ATP迅速下降,以后是CP迅速下降。
()3.人体内的能源物质,都能以有氧或无氧的分解方式来供能。
()4.ATP和CP分子都有高能磷酸键,其断裂释放出来的能量,都可被机体直接利用。
()5.在100m赛跑中,肌肉内CP含量在开始阶段迅速下降;而ATP含量变化不大。
()6.蛋白质在剧烈运动中的供能比例占有重要作用。
()7.当肌肉中糖原储量增加时,可以通过调节作用再进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
()8.糖和脂肪都能以酵解方式分解供能。
()9.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等量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多二倍多。
()10. 血糖的恒定有赖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释放进入血液。
()三、单选题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A.生成乳酸B.产生大量的ATPC.生成H2O和CO2D.不需要氧2.骨骼肌在无氧分解代谢时,肌糖原最终分解为:()A.丙酮酸B.酮体C.乳酸D.H2O和CO23. 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A.CPB.乳酸C.水D.CO24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ATPB.CPC.葡萄糖D.脂肪酸5. .在剧烈运动开始阶段,骨骼肌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A.CP含量变化不大B.ATP含量变化不大C.ATP含量迅速下降D.CP生成增多6. 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是:()A.主要是糖类B.完全依靠脂肪C.糖类利用多于脂肪D.糖类利用低于脂肪7.400m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系统是:()A.磷酸原系统B.有氧氧化系统C.糖酵解系统D.三者均衡8. 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属于()A.多糖B.双糖C.单糖D.上述都包括四、论述题1.比较三个能量系统的供能特征。
第4章运动与内分泌4.1 复习笔记一、概述1.内分泌系统和内分泌(1)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体内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激素的概念激素是指人或高等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度活性的有机物质。
(3)激素的分泌途径①远距分泌远距分泌是大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转运到靶器官(或靶细胞)的方式。
②旁分泌旁分泌是指仅由组织液直接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的方式。
③神经分泌与神经内分泌神经分泌是指经神经纤维轴浆运输方式至其连接的组织;神经内分泌是指由神经元分泌的物质(神经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并影响机体其他部位细胞的功能的方式。
2.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1)激素的生理作用①调节三大营养物质及水盐代谢,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促进细胞分裂、分化,调控机体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
③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活动,调节学习、记忆及行为活动。
④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影响生殖过程。
⑤调节机体造血过程。
⑥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和环境激变的耐受力和适应力,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2)激素作用的特征①相对特异性激素的特异性是指某种激素释放入血液后,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器官(包括内分泌腺)、组织和细胞。
②激素作用的高效性激素在血液中的生理浓度很低(一般在pmol/L~nmol/L数量级),但其效能却很显著。
③激素间的相互作用a.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活动都有增强效应;如生长素和肾上腺素都使血糖升高。
b.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活动作用相反;如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
c.允许作用允许作用是指某种激素本身对某器官或细胞不发生直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激素产生生物效应或作用加强的必要条件;如糖皮质激素本身不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但却是去甲肾上腺素发挥收缩血管作用的前提。
运动⽣理学复习重点第⼀章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称为能量代谢。
2、⽣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命活动⽽⾔,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能化合物。
这些⾼能化合物多数⼜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命活动直接利⽤,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摄氧量;指在⼈体进⾏最⼤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继续⽀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的氧⽓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效率提⾼,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分⼦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活动、环境温度、⾷物的特殊动⼒作⽤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第六版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适应性变化以及运动对健康的影响。
本章将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章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第二章: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将详细介绍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和途径,包括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
同时,还将探讨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不同运动强度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第三章: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同时,还将讨论运动对肺活量、呼吸频率和气体交换的影响,以及高海拔环境下的呼吸适应。
第四章: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运动生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系统。
本章将详细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包括心率、心脏输出量、血压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第五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在运动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本章将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包括运动对神经传导速度、反射强度以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以及运动在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第六章: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运动的执行器。
本章将详细介绍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
包括肌肉力量、耐力、肌肉纤维类型的变化,以及运动对肌肉损伤和康复的影响。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章将介绍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包括运动对激素分泌、代谢调节以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运动在预防和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第八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章将详细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包括运动对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影响,以及运动在预防和治疗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第九章:运动与健康运动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2、ATP稳态:在氧气浓度较低或利用相对不足的条件下,细胞的ATP来源首先在磷酸激酶催化下迅速将CP的高能磷酸键转移至ADP,依赖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及其他物质参加的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合成大量ATP。
CP + ADP→C(肌酸)+ATP3、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人体通过摄入体内食物提供人体化学能的物质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4、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消化: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部位:食物在口腔及食道内一般不被吸收,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小肠是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具有食物停留时间长、内容物多为已消化的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物质、食物吸收面积达大、管壁血液、淋巴循环丰富等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5、机体能量的利用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6、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7、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P26-27)8、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28)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的物理特性:是指它的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2、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3、兴奋性:是指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生理特性。
4、产生兴奋三个基本条件:一定刺激强度、持续一定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5、阈值: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6、兴奋的本质:组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及其传导。
7、静息电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
《运动生理学》教案第一章:运动生理学概述1.1 课程介绍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1.2 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学习运动生理学的重要人物和贡献1.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掌握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和健康领域的应用第二章:运动与身体机能2.1 运动与神经系统学习运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运动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和反应过程2.2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理解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2.3 运动与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第三章:运动与肌肉系统3.1 肌肉的生理特性学习肌肉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特性掌握肌肉的收缩机制和调节因素3.2 运动与肌肉力量理解肌肉力量的发展机制和训练方法学习运动对肌肉力量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3.3 运动与肌肉耐力掌握肌肉耐力的定义和评估方法理解运动对肌肉耐力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第四章:运动与能量代谢4.1 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学习能量代谢的定义和意义掌握能量代谢的计算方法和指标4.2 运动与能量代谢理解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和消耗机制4.3 运动营养与能量代谢掌握运动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理解运动营养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和作用第五章:运动与内分泌系统5.1 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和激素作用5.2 运动与激素分泌理解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和作用5.3 运动与激素调节掌握激素在运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理解运动对激素调节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这五个章节涵盖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主要内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六章:运动与骨骼系统6.1 骨骼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学习骨骼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骨骼的力学特性和适应性变化6.2 运动与骨骼健康理解运动对骨骼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预防和治疗骨骼疾病中的作用6.3 运动与骨折愈合掌握骨折的愈合过程和影响因素理解运动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和康复训练方法第七章:运动与免疫系统7.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免疫调节机制和免疫反应过程7.2 运动与免疫系统理解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增强免疫力和预防疾病中的作用7.3 运动与慢性疲劳掌握慢性疲劳的定义和特点理解运动对慢性疲劳的影响和康复训练方法第八章:运动与心理健康8.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学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评估方法掌握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维护策略8.2 运动与心理健康理解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改善心理状态和预防心理疾病中的作用8.3 运动心理咨询与干预掌握运动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理解运动干预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和效果第九章:运动与遗传因素9.1 遗传学基本概念学习遗传物质的结构和传递方式掌握遗传变异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9.2 运动与遗传因素理解运动对遗传因素的影响和适应性变化学习运动在遗传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9.3 运动与运动能力掌握运动能力的遗传因素和训练方法理解运动在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中的作用第十章: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10.1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概述学习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掌握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10.2 实验方法和技术理解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学习运动生理学实验中各种检测手段和设备的使用10.3 运动生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掌握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动态理解运动生理学在体育运动和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补充说明: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学科。
第一章:运动生理学基础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力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2、三种能量供应系统: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5:吸收: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6、胃仅能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吸收7: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8:、肌肉ATP含量:6 mol/kg 湿肌。
A TP最大的输出率:11.2 m mol/kg/s 磷酸原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
糖酵解功能系统又称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9:简述糖的补充与糖的储备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研究表明,短时间运动不需要补糖,而长于1h的运动可适量补充糖。
因为短时间运动时体内血糖仍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长时间运动,由于肌糖原大量消耗,可能出现血糖下降,此时补糖是有意义的。
通过补糖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及时补充运动时的大量消耗。
第二章:肌肉活动1:肌肉特性:包括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和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 2: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三个基本条件:一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强度的时间变化率3: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4: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明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5: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6:神经冲动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理完整性②双向传导性③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④绝缘性7: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至少包括:①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②肌肉兴奋-收缩耦联③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8: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收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向心收缩>9: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的关系在后负荷作用下,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速度大致成反比关系。
运动生理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涉及的身体机能变化的学科。
它探究了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以及身体适应运动的能力。
2.运动生理学研究了运动对以下身体机能的影响:–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扩张力,增加心脏的血液排出量,改善心肺功能。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加大呼吸肌肉的运动量,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骨骼肌系统: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内分泌系统:运动可以促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能量代谢和体内激素的分泌。
–神经系统: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3.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
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身体会转而利用储存的肝糖原和肌肉糖原进行能量供应。
长时间运动时,身体还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储备来提供能量。
4.运动引起的心率增加、呼吸加深和出汗等生理反应是为了满足运动中肌肉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
这些生理反应可以通过计算和测量来评估运动负荷的大小和个体的运动适应能力。
第二章:运动与心肺功能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有以下一些特点:–心脏肌肉的大小和收缩力会增加,增加心脏血液泵出量。
–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会增加,为心肌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会增加,增加携氧能力。
–血液中的血浆容量会增加,以保证足够的血液供应到肌肉。
2.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呼吸肌肉的代谢和功能会增加,提高呼吸效率。
–肺通气量和肺活量会增加,增加肺部气体交换的能力。
–通气驱动和呼吸频率会增加,提高肺部气体交换的速度。
3.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氧化代谢。
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时,身体会转而利用无氧代谢来产生能量。
无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会积累在肌肉中,导致肌肉疲劳和不适感。
4.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评估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也被认为是身体最大的氧气消耗能力。
VO2max的提高可以通过有氧训练来达到,如有氧运动和持续性的心血管训练。
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
一、名词解释
1、激素
2、应急反应
3、应激反应
二、填空题:
1、激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常常超过_____________,于是糖自______排出。
3、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糖可出现暂时性_________,与此同时血浆中胰高血糖素含
量相应地________,如果运动时间较长,血糖_______,胰高血糖素则相应地升高。
4、在应激过程中_____神经兴奋,_____激素分泌增加,特别是血液中_____明显增加。
5、肾上腺素使皮肤和内脏血管_________,骨骼肌和冠状血管___________,总的
____________不变或稍下降。
6、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心率_________,心输出量__________,这是由血压升高所引起
的__________________所致。
7、雄性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主要是促进_________的合成,尤其是
肌肉、骨骼和生殖器官的_________的合成。
8、含氮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__________上;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存在于__________上。
9、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_________或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作用于身体其它部位的器官、组织而调节他们的活动。
10、侏儒症是由于__________分泌不足所致;巨人症是由于__________分泌过量所致;肢端肥大症是由于___________分泌过量所致;呆小症是由于__________低下所致。
11、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B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
12、含氮类激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 学说。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是 __________学说。
三、是非题
()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2、激素可以加速或减慢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但不能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
()3、呆小症是由于幼儿时期腺垂体功能低下,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4、侏儒症是由于少年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进的疾病。
()5、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升高。
四、选择题
1、多数含氮激素与靶细胞哪一部位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核
D、细胞浆和细胞核
E、以上都不是
2、类固醇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哪一部位受体而发挥作用?
A、细胞膜
B、细胞浆
C、细胞核
D、细胞浆和细胞核
E、线粒体膜或核膜
3、膳食中什么物质含量变化会引进甲状腺体积增大?
A、铁化物过多
B、碘化物缺乏
C、碘化物过多
D、铁化物缺乏
E、钙、磷缺乏
4、胰岛素是由哪里分泌出来的激素?
A、胰岛
B、胰腺腺泡
C、胰岛中的β细胞
D、胰岛中的α细胞
E、胰岛中的A细胞
5、运动时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对胰岛中的β细胞释放胰岛素有何影响?
A、促进
B、抑制
C、没有影响
D、显著增加
E、略有增加
6、在应激状态下,主要是下述哪一系统的活动加强?
A、交感-肾上腺髓质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E、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