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43.46 KB
- 文档页数:6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水文地质调查是指对岩石、土壤、地下水系统以及地表水系统等自然环境中水资源的特征、分布、质量、运移等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基岩山区是指由基岩构成的地貌和地域区域,其地下水系统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并分析其数据。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重要性1.目的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的储量、水质、运移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合理利用和处理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2.重要性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具有以下重要性:(1)明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储量和水质状况,为科学合理利用和开发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和经济依据。
(2)分析地下水系统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3)为预测和排除各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参考。
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野外调查主要通过对于地下水井、泉、河流、水库等地下水体的实际勘察,对采样试验井、采水口、取样进行采集、分析及检测等,通过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岩土构造、地貌、地下水和地下岩石松散层的关系、地下水储层和运移规律、水位面和地下水流方向、流量和水化学成分等因素进行聚合分析,以获取关于地下水系统的基本信息。
2.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可以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检测项目包括地下水中化学组分、总硬度、PH值、溶解氧、浊度、微生物含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状况,并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1.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注意对区域地貌、地下水流向和水位面、地下水储层性质等进行分析,确定区域地下水分布情况和特征及地下水运移规律。
从而评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和限制因素,并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分析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研究是水文地质调查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地下水的源头、渗透路径及环境因素对水的影响等参数。
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基本要求(试行)·只限国内发行·地质出版社本要求是委托上海市水文地质队起草的。
并在一九七三年元月于保定召开的山区供水水文地质工作座谈会和同年七月于青岛召开的地质部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上讨论修订。
本要求从一九七四年起在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范围内试行。
请在试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使之日趋完善。
国家计委地质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基本要求(试行)(只限国内发行)*地质局书刊编辑室编辑地质出版社出版地质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1974年10月北京第一版·1974年10月北京第一次印刷印数1—30,000册·定价0.07元统一书号:15038·新81第一章总则一、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缺水山区人畜用水、重点地区农田供水、国防三线建设、工业和沿海岛屿的供水寻找地下水源。
根据轻重缓急,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积极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安排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二、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供水需要,勘察和研究工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富水地段,查明开采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
三、必须贯彻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土法和洋法相结合的方针。
专业队伍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好普查勘探工作,同时积极配合水利部门做好培训地方技术员,指导群众找水、打井和扩泉等工作。
四、必须贯彻专业队伍“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群众队伍“以采为主,采探结合”的原则。
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钻孔,如水量可供使用的,根据需要和可能结合成井。
因此在布置钻孔时,要与有关单位和当地社队很好协商研究,并准备好成井管材。
五、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对大型供水及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型供水应分阶段进行,并进行必要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循序进行。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的关键步骤地下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它在城市供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而绘制地下水分布图是掌握地下水分布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的关键步骤。
首先,在绘制地下水分布图之前,我们需要对地下水进行采样和监测。
这是掌握地下水地质特征的必要步骤。
通过钻探,我们可以获取地下水的样本,包括水位、水质和岩土样本等。
同时,设置监测井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这可以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在采样和监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地下水地质剖面的绘制。
地下水地质剖面是在垂直方向上切割地下水系统并将其展示在平面上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下水系统的三维结构和特征。
为了绘制地下水地质剖面,我们需要获取地下水井的地质测量数据,如井壁岩心和水位抬升曲线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地下水的含水层结构,包括含水层厚度、含水层间隔和含水层的地质构造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
地下水位是地下水分布图的主要要素之一。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地下水位,我们可以揭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度。
为了测量地下水位,我们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监测井,并在每个井中安装水位计。
通过定期测量每个监测井中的地下水位,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地下水位的分布图。
这个分布图显示了地下水的高低变化,并揭示了地下水流动的路径。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水质分析。
地下水的水质也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通过水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微生物和其他化学成分的分布。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确定适宜的地下水用途,并对水质进行调控。
为了进行水质分析,我们需要采集地下水样本,并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确定其中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特征。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绘图和数据整合。
通过使用测绘软件,将以上得到的数据整合起来,并绘制成地下水分布图。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绘制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以及矿产开采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测绘技术在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测绘技术绘制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是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的首要步骤。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时,需要采集大量的地下水相关数据,包括水位、水质、渗透性等。
常见的调查方法包括钻孔观测、水样采集和水位监测等。
钻孔观测是地下水资源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地表钻探孔洞,并测量钻孔深度和所穿过的地层类型,可以获得地下水埋深、含水层水平延伸范围等关键信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地下水井中的水位计测量井水位变化,从而了解地下水的变化趋势。
水样采集是评估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不同地点采集地下水样本,然后分析水样中的各种离子浓度和化学成分,可以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这对于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时,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二、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制作在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后,就可以开始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了。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通常以等值线描绘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展示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以下是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的步骤:1.数据处理与分析:首先,需要对地下水资源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生成具有地理坐标信息的数据。
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水位数据,可以计算出地下水位的等值线。
2.等值线绘制:等值线是描述地下水位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地图上连接等高线相等数值的点,可以描绘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在绘制等值线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等值线的间距和密度,以准确展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
3.色带配色:为了更好地表现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变化,可以根据地下水水位的高低设置相应的色带。
一般而言,可以使用蓝色表示较低的地下水位,而使用红色表示较高的地下水位,这样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特征。
工 程 技 术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太行山东麓,土地面积12047km2,辖19个县(市)区,总人口871万人,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本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少,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有“十年九旱”之称。
干旱缺水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山丘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截止2005年底,全市饮水不安全人口402.35万人,其中山丘区147.24万人,山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任务繁重。
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山区饮水解决途径,寻找优质水源解水困。
通过长期工作实践,逐渐掌握了隐伏构造区、长城系石英砂岩区以及构造不明显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市基岩山区找水定井位,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提供了参考。
1 明确勘定井位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水文地质条件认识的深度决定井位勘定准确程度。
良好的补给条件和控水环境及良好的岩性构造条件是勘定井位的充分必要条件。
通常,蓄水构造有断层性、向斜性、接触性等形式,能否成井关键是是否充水。
比如张性断裂,裂隙发育,有储水空间,有良好的含水层,这是定井的必要条件。
例如,某地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看,正处在一个分水岭地区,仅看当地地质构造条件较好,构造规模较大,岩层破碎,总体分析该地水文地质条件对成井是不利的;相反,如果某地处于低洼,地貌平坦有利地下水富集环境区域,但构造不甚发育仅存在一些小的断裂构造,这样当地条件虽然不十分有利,但综合分析,其成井条件较好,成井水量较好,且无季节性影响,有利于水井的利用。
2 识别主控水构造堪区内地质构造富水程度不同,水文意义不同,一些压性构造和微小构造,岩层被压密或岩层完整的地区地形险峻无水文意义。
只有一些地势低洼张性裂隙发育区,才有利于地下水富集,水文意义才明显。
地质构造要成为主控水构造必须同时具备张性裂隙发育、地势相对低洼、地下水位以下含水层有一定厚度3个条件。
如涉县鹿头乡木口村,位于涉县北部,坐落在NNE向的山沟内,位于石门—郝村断裂蓄水构造和庄口—宇庄—索堡第四纪含水层之间,为一相对稳定的地块,地表观察,只有该村北部有斜切山沟、脊而过的N E构造,断层经过的地方地形陡峭,仅在山脊形成了一个窄小的鞍部,断距50m,西北盘上升,东南盘下降,张夏灰岩裸露地表,地形为西北高而东南低,从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这种构造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基岩山区是指地处陡峭崎岖的山地地貌,其地质构造以基岩为主要组成,因此在这样的地区寻找水源存在一定的难度。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对基岩山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对于保障人类生活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岩山区地质环境特点基岩山区的地质环境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等方面的特点。
基岩山区的地质构造通常呈现为断裂带、褶皱带等复杂的构造形态,这种地质构造使得山区地势崎岖陡峭,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基岩山区的地貌特征多样,包括山地、山谷、溪流、峡谷等地貌类型,这些地貌特征对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具有一定的影响。
基岩山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为主,这些岩石类型对水文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影响。
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地表水资源等方面。
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形陡峭、岩层变化大等因素使得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多变。
基岩山区地下水分布主要以岩溶水、裂隙水为主,这些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对于山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岩山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以河流、湖泊、水库等形式存在,这些地表水资源对于山区居民的生活、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岩山区的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水文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方法。
地质调查是基岩山区找水的关键,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山区的水文地质情况。
水文调查是了解山区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和运移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水文调查可以获取到具体的水文地质数据。
地球物理勘探是基岩山区找水的重要手段,包括电阻率法、重力法、地震波法等多种勘探方法,可以为山区找水提供科学依据。
四、基岩山区找水的难点与挑战基岩山区的找水存在一定的难点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地形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难以把握、勘探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
基岩山区的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峡谷众多等因素增加了找水的难度。
岩土工程中的排水系统设计岩土工程是一门研究土体和岩石工程性质及其应力性状、变形规律、稳定性、耐久性以及与人工结构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岩土工程中,排水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中排水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排水系统类型。
一、排水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排水系统设计的原则是在保证工程结构和水土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地下水位、降低渗流压力和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放。
设计师需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层性质、设计排水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定合适的排水系统。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利用土壤渗透特性: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土壤的渗透特性和渗透系数,选定合适的排水手段,如自由排水、土壤渗滤等。
2. 装置排水设施:设计师可以设计和布置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井房、水泵等,以实现排水的目的。
3. 改变地下水流动条件: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地下水流动条件,如设置截水沟、排水槽等,来达到控制地下水位和降低渗流压力的目的。
4. 配合工程结构:设计师还需合理配合工程结构的设计,如挡土墙、地下综合管廊等,以实现排水系统和工程结构的协调。
二、常见的排水系统类型1. 地表排水系统:地表排水系统主要通过排水沟、排水槽等设施,将地表积水迅速引导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以防止积水对地基和工程结构的损害。
2. 地下水排水系统:地下水排水系统主要通过排水井、排水管道等设施,将地下水排放到地表水体或排水沟渠中,以降低地下水位和减小渗流压力。
3. 前排水系统:前排水系统主要适用于大型挖掘土石方工程,通过提前排出地下水,保持工作面干燥,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4. 喷射排水系统:喷射排水系统主要通过喷射装置将高压水喷射到工程岩体中,将水洞的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小岩体灌水效应,以实现排水的目的。
5. 改良排水系统:改良排水系统主要通过改良地下岩土层性质,提高其渗透性和排水能力,如预应力锚杆、注浆处理等。
地下水资源图编图方法指南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环境司地质出版社地下水资源图编图方法指南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陈梦熊(主编)刘成琦陈昌礼吴炳书张建华地质出版社·北的城市·目录绪论(略)一、地下水资源图编图方法基本要求(一)引言(二)基本内容(三)地下水系统划分(四)含水层系统划分(五)地下水资源量分级(六)地下水动力特征与水化学特征(七)地下水系统的四维特征(八)图式、镶图及综合图表二、主要辅助图件的编图方法(一)引言(二)含水层系统富水程度图(三)地下水质量评价图(四)地下水脆弱程度图(地下水易污染性图)(五)环境水文地质图(六)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图三、图例设计(一)含有水层系统划分(二)地下水系统边界类型(三)反映边界条件的示意小立体剖面图(四)水文地质符号(五)地质地形符号四、附件(一)计算机系统水文地质制图工作方法(二)遥感图像水文地质解译方法(三)名词解释(四)参考用有关图表参考文献(略)一、地下水资源图编图方法与基本要求(一) 引言1. 地下水资源图是在过去普查阶段所编制的综合水文地质图( 或称含水层富水性图) 的基础上,经过深化、提高以后,应用地下水系统的观点,编制成以反映地下水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水文地质图,即相当于概念模型的水资源水文地质图,或称地下水系统图。
《本指南》主要阐明地下水资源图的编图原则,基本方法与技术要求。
2. 地下水资源图包括若干辅助性图件共同组成的一个图组(或图系),其基本图件除地下水资源图以外,主要包括含水层系统富水程度图、地下水水质评价图 (简称地下水水质图) 、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脆弱性图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图。
其他辅助性图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与不同需要而定。
3. 地下水资源图是国家基础性图件之一。
《指南》主要适用于中等比例尺,即1∶25万的区域性图件,也基本适用于1∶50万或1∶10万的区域性图件。
每个图幅的范围,一般可按国际分幅或按地下水系统或流域圈定图幅范围,应由国家有关领导部门作出统一部署。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基岩山区是指由岩石构成的山区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水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在基岩山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将以某基岩山区为例,对其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地质特征。
一、地质概况该基岩山区地处山地环境,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地质构造以花岗岩、片麻岩为主,存在断裂带和褶皱构造,岩层较为稳定,但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岩层裂隙中,地表水以河流和小溪为主,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二、水文地质调查1.水文资料调查通过查阅地方水务部门和地质矿产局的资料,了解该地区的水文地质基本情况,包括地下水埋深、水质情况、水量利用状况等,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地质地貌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航拍,掌握该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包括地表岩层分布、地形地貌特点、地质构造情况等,为水文地质分析提供基础。
3.水文地质钻探选择代表性地点进行水文地质钻探,获取地下水裂隙分布情况、水位深度、水质情况等数据,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4.水文地质研究结合调查数据,对该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地下水补给补给途径、水文地质条件等,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三、水文地质分析1.地下水条件分析根据水文地质调查数据,分析地下水储集层的岩性、厚度、孔隙度等地质参数,评价地下水资源的蕴藏条件和开采潜力,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地表水情况分析通过水文地质调查,了解该基岩山区的地表水分布状况、水量变化规律等,分析地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3.地质灾害评价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对该基岩山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包括滑坡、崩塌、地裂等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区域安全稳定提供支持。
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特征和水文条件,通过综合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地质特点,为地方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基岩山区是一个地形较为陡峭的山区,由于其地势较高,水资源的供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当地居民的用水需求,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调查目的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基岩山区水资源的总量、分布状况以及水的质量,以便为当地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提供依据。
另外,还需要调查地下水层的储存和流动情况,为后续供水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方法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基岩山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植被覆盖情况。
其次,需要进行钻孔作业,掌握当地岩层构造、性质、厚度以及地下水位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进行地下水取水试验,测试水质和流量,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和水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基岩山区地下水主要由山麓产生,流向山脚下地区;2. 基岩山区的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岩石节理中和岩石裂隙中,储水条件较为复杂;3. 当地地下水的水质以硬度较高、含铁、含氟等元素比较突出为主,需要进行深度过滤和处理;4. 基岩山区的水资源总体较为紧缺,需要进行有效的调配和管理。
建议为了更好地保障基岩山区的水资源供应,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1. 积极推行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的理念,提高当地居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2. 针对不同水质的地下水,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技术,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3. 开展水资源调配和流域管理,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4. 推进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当地的水资源供应能力,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产保障。
结论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基岩山区水资源的供应状况较为紧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当地居民的用水需求。
同时,地下水储存和流动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通过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将有利于基岩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步研究肖紫怡;陈植华;朱静静;周宏【摘要】如何编制一张地下水系统图件现已逐步成为水文地质工作者关心的热点.基岩山区的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尚未有明确的参考规范,利用香溪河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对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编图进行研究,初步提出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并尝试用地下水系统图件来更好地展现图幅区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文地质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6(023)003【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图思路与方法【作者】肖紫怡;陈植华;朱静静;周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3;P337-3“地下水系统”的出现是水文地质科学的探索和实践知识积累过程的产物。
地下水系统图则是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主要指导原则,系统地分析水文地质调查的数据资料,总结和提升规律性成果,着重表现地下水埋藏分布和运移的系统,并从地下水系统角度表达地下水系统时间、空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在地下水系统理论研究领域起步并不晚,但目前基于地下水系统理论和思想方法指导的编图成果不多。
尤其是针对基础山区的地下水系统图件编制尚未有明确的参考规范。
鉴于此,本文利用香溪河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对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水文地质图是基于水文地质调查全过程中获取的有用信息编制的,它是反映地下水分布及其有关性质、特征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是服务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水文地质图属于通用性、基础性图件,是为其他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区域水文地质资料[1]。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基岩山区是指以基岩出露为主的地貌单位,其地质构造多为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岩石构成,这些岩石密实,缺乏空隙,因此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找水工程相对困难。
对于基岩山区的水资源开发来说,水文地质调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从基岩山区的地质特征、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找水的技术,以及水文地质调查对基岩山区水资源开发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岩山区的地质特征基岩山区的地质特征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
岩溶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是在石灰岩、溶岩、花岗岩等溶蚀性岩石地区特别发育。
在基岩山区,石灰岩地质是最典型的地质类型之一,其裂缝、孔隙等储水空间丰富,同时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在基岩山区的地下水主要储存在裂缝和孔隙中,地下水流动迅速,蓄水形成分水头差较大,山地河流发育典型。
二、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1. 地质勘探在基岩山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下岩层的性质、裂隙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找水工程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水文地质测量水文地质测量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测量、裂隙水位测定、渗流速度测定等。
这些测量数据可以全面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数量和流动特性,为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3. 物探勘查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地电法、重力法、地磁法等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对基岩山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多方位、全面地探测和研究,从而为水文地质调查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数据。
三、找水的技术基岩山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岩石的裂隙和孔隙中,因此找水的技术相对独特,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手段。
目前,常用的找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钻探法通过地下岩石的岩芯分析,找到地下水的富集层位和储量情况,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2. 地下水位测定法通过水位观测孔的建设,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动情况,确定地下水资源的蕴藏量和分布状况。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8.1 系统概念本世纪40年代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提出一般系统论以来,特别是本世纪50—60年代应用系统工程解决复杂问题取得重大成功以来,系统思想与系统方法广泛地渗透到各学科领域。
简单地说,系统思想与方法的核心是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并从整体的角度去考察、分析与处理事物。
不同的人对系统所下的定义各有侧重。
目前国内比较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系统乃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钱学森等,1978〕。
系统方法认为,不应当将系统理解为各组成部分(要素)的简单集合,而应将其理解为诸要素以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并共同行动的整体。
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便是系统的结构。
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系统理解为“有结构的集合”。
以分析为主的近代自然科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方法是:将所研究的事物精细地分析为各个互不关联的独立部分,分别加以研究,把各部分研究结果之和,作为对所研究事物整体的认识。
这样做实质上是将研究对象当作诸要素简单累加而成的集合,而没有将其如实地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个系统,不仅内部诸要素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系统接受环境的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输入,经过系统的变换,再向环境产生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输出(图8—1)。
图8—1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也称之为激励,系统在接受激励后对环境的反作用称之为响应(图8—2)。
图8—2 系统的激励和响应环境的输入(激励)经过系统的变换而产生对环境的输出(响应),这种变换取决于系统的结构。
例如,在同等降水条件下,不同的地下水系统,由于其岩层、构造、地貌乃至分布范围大小不同,泉流量的变化各不相同。
再如,在不同的地下水系统中,以同种方式开采同样数量的地下水,地下水位的降低也有很大差别。
因此,一方面,分析系统输入与输出(激励与响应)的对应关系有助于了解系统结构。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基岩山区是指地表由基岩构成的山地地形,这种地质条件使得基岩山区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和稀缺。
在基岩山区,找水成为了一项十分困难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水资源的稀缺性又使得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变得至关重要,这对于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基岩山区找水问题。
基岩山区的地质构造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基岩山区的地质结构主要由岩石构成,岩石的渗透性和储水能力决定了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需要重点关注岩石的类型、密度、渗透性和裂隙等情况,以便为后续的水文地质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基岩山区的降水情况也是影响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因素。
降水对于山区的水资源供应至关重要,然而基岩山区的地表通常由于岩石的裸露而水土流失严重,降水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作用较为有限。
水文地质调查分析需要对降水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为地下水资源的寻找和利用提供依据。
基岩山区的地下水环境也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
山区的地形地貌多变,地下水的流动和储存更加复杂多变。
地下水可能会受到河流、湖泊、山地泉眼等地下水源的影响,水文地质调查需要了解地形地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便有效的进行水资源勘探和开发。
基岩山区的人类活动也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品质产生影响。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活动会对地下水资源产生压力,水质也会受到污染。
水文地质调查分析需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提出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时,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都可以用于水文地质调查,这些技术手段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量和质提供准确的资料。
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对于基岩山区的水资源勘探和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分析,为基岩山区的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浅谈基岩地下水的寻找学院:xxx专业班级:xxxx姓名:xxxx学号:xxxxx浅谈基岩地下水的寻找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一直保持着稳定、持续、高速的发展速度,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水资源是众多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及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域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水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突出,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山区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事业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基岩地下水日益受到重视,由此,山区找水工作逐渐发展起来,寻找基岩地下水已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基岩地下水的控制因素,研究地下水赋存规律,进而提出寻找基岩地下水的方向。
关键词:基岩地下水控制因素赋存规律地下水寻找Briefly talk about the search of bedrock groundwater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remained stable, sustainable and high speed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brought a series of problems, water resources are numerous undeveloped or underdeveloped are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of the important basis. Our water distribution is not uniform, Its specific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groundwater increasingly sharp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water scarcity has become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With China's mountainous area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fense 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edrock groundwater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us water work gradually developed mountainous area, looking for bedrock groundwater has appeared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groundwater control bedrock, and the Research of groundwater occurrence rule, then puts forward the direction of bedrock groundwater searching.keywords :Bedrock groundwater Control factors Mineralizing rules search一、地下水控制因素分析在影响基岩地下水富集的诸因素中,地层岩性是地下水赋存的基础;地质构造是控制地下水埋藏、分布和运动的主导因素;地貌、水文、气候等则是影响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重要条件。
基岩地下水寻找方法研究本文依据地质科学中的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多年的找水工作经验,结基岩区地下水寻找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如何通过综合分析,科学、合理的确定井位。
标签地下水;基岩;井位;方法作为一个水源地,从水文地质学方面,一般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一个蓄水构造;第二要有适当的补给水源。
蓄水构造就象一个装水的容器,没有容器不能装水,也就是说没有蓄水构造就不能蓄存地下水;如果只有蓄水构造而没有适当的补给来源,这个蓄水构造不是没有地下水就是地下水有限,不能形成有价值的水源。
这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而基本条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
因此,找水时应围绕两个基本条件,掌握与其有关的几个要领。
一、地质地貌调查1、地层岩性对找水范围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厚度、裂隙发育程度、含水层与隔水层等等情况,要做认真调查分析。
2、褶曲一般大的褶曲不易观察到全貌,而是通过测绘地层岩性逐渐认识分析出来的;小的褶曲常在野外直接观察。
观察的内容是:褶曲形态、核部与翼部的地层、岩性特征、褶曲轴的产状,断层、岩层裂隙发育程度以及它们所处在褶曲的部位。
3、断层及岩脉测量断层宽度、断距、产状、描述破碎的特征,充填物成分、结构、胶结程度,以及两盘岩性和裂隙发育程度等。
岩脉的厚度、延伸长度、岩脉性质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接触与脉壁裂隙发育程度等等。
4、地貌首先要了解找水范围所处大的地貌单元,然后观察有无河流通过。
若有河流通过,应注意河床高度、阶面宽度、阶地类型。
松散岩层岩性、结构、厚度等。
没有河流要注意沟谷情况,了解排泄基准面以及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二、寻找蓄水构造寻找基岩地下水,必须找蓄水构造。
找到蓄水构造,实际上就等于找到了地下水。
为此要对找水范围内进行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研究和鉴别,观察是否起蓄存地下水的作用,特别是对组成蓄水构造的三个基本要素,要详细研究。
在不同岩石分布区,由于地质地貌条件不同常常形成不同的蓄水构造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