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术后断裂的因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0.06 KB
- 文档页数:3
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的临床分析作者:吐鲁洪.艾力买买提吐逊.依明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对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固定物发生断裂或失效的四肢骨折患者的51例,分析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原因,并且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结果:临床研究发现造成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等三方面,患者通过针对性的治疗,随访发现患者的愈合情况较好,关节的功能得到显著的恢复。
结论:多种因素会造成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针对引起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一旦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原因分析;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68-02〖HJ1mm〗在临床骨科中,四肢骨折最为常见多发,其中上肢骨折以肱骨骨折、尺骨骨折最为常见,下肢骨折以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最为常见。
四肢骨折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遗症[1];内固定手术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然后内固定手术存在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的可能性而影响骨折的预后,因此分析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原因并加以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选择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内固定物发生断裂或失效的四肢骨折患者的51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四肢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或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治疗方法,具体信息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1例患者通过临床症状、X线诊断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
患者年龄介于11-59岁之间,平均年龄(34.7±12.3)岁;骨折原因:交通意外事故所致19例,体育运动所致12例,坠跌所致10例,工伤所致7例,其他原因所致3例;其中15例肱骨骨折,14例尺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
浅析骨折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及其预防【摘要】近年来随着整体医疗救治技术的改善,使得许多骨折患者得到了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
但随之而来的术后钢板、螺钉或钢针断裂情况已非罕见。
据文章报道,接骨钢板断裂发生率在美国为8%,中华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著名骨科专家王满宜教授统计为4%,针对近年我院收治该类病人情况、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骨折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钢针断裂原因及注意事项作如下分析。
【中图分类号】r 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46-01病例资料:我院自2006年至2012年,收治10例骨折手术后内固定钢板、螺钉或斯氏针断裂。
其中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1例、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1例、股骨中远段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1例、胫骨中远段骨折内固定钢板断裂2例、腕舟骨骨折内固定钢针断裂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固定内固定钢针断裂1例、螺钉断裂1例。
断钉(板)发生在术后3个月—20个月不等,平均为8.5个月。
其中1例术后有摔伤史,6例有过早负重等经历。
本组病例中,断钉(板)时8例无任何症状,复查照片时发现,5例长管状骨断钉(板)时骨折均未愈合。
原因分析:通常骨折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钢针断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手术方面的问题:如固定不良、剥离太多及内置物放置位置等。
(2)患者方面的问题:如过早负重或无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活动、摔倒等。
(3)材料方面的问题:如应力集中疲劳断裂等。
1 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
如体格相对较大的肥胖的青壮年男性桡骨骨折,用1/3管状钢板固定,术后未用石膏外固定保护,7个月后断裂,分析原因有此钢板相对较薄弱,与肢体及体格不相称,难以承受所需承受的重量,故出现断裂。
2 手术方式设计不当。
如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内侧皮质骨缺损者,手术未植骨,选用解剖扭转型钢板固定外侧,因对侧皮质骨缺损,应力集中在钢板侧,加重了钢板的负荷,且患者过早负重,故金属钢板很容易疲劳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