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培养分析历史和理解历史事件带来的历史影响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组织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认识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材通过开国大典与西藏和平解放两个子目来体现本主体。
开国大典一幕布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一幕介绍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过程及其重要性。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整册教材的开篇之课,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方法1.纵向联系法。
通过对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帮助理解本课的内容。
2.影像辅助法。
可以向学生放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制品,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3.分析法。
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4.讲述法。
5.讲解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观看、回答问题:你知道我国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吗?看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说说歌词给你的感觉?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和国歌入手,激发学生对本课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兴趣。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秀教案篇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第1课一、教材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第七中学张莉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由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
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或相关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2.能力目标: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情感目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三.教法设计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教学法;情感体验法
四.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相关影像制品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电子白板播放《十月是你的生日》视频,教师设问: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的生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那么,新中国是哪一年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诞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板书)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
六、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3)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
(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
<二>、西藏和平解放七、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教案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精选5篇]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教案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真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开国大典【学习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学法指导】注意联系历史事实,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剖析知识(8分钟)自学时,要注意在课本上勾划重点。
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1、阅读第2页内容,找出下列内容并写在下面: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
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⑴会议通过了《_________》⑵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
选举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⑶决定以____为国旗,以______为国歌,以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采用___纪年。
⑷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1949年__月___日下午三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3、写出开国大典的时间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____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5、写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预习成果展示(自主进行:小组展示、矫正 4分钟)质疑探究提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2分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5分钟)1、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进行点拔讲评,归纳方法规律。
教学内容: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教学难点: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定向示标(1分钟)(一)导入板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讲述:大家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熟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②会表述开国大典、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经过。
二、自主学习(9分钟)讲述:学习目标如何实现呢?下面,请大家按照要求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第2页至第5页的内容,大字部分要精读。
然后独立思考以下问题,并划出答题的要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地点在哪?内容是什么?2、说一说开国大典的时间和主要经过。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西藏和平解放是哪一年?有什么历史意义?9分钟以后,比一比谁能正确、全面的回答。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三、分组展示(10分钟)讲述:看完书能够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进行组内合作交流,比一比谁的答案正确。
准备展示。
组织展示讲述:今年是建国60周年。
60年前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板书: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要牢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
第1题:讲述:为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板书: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要点: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定国旗、代国歌、国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2题讲述: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这是怎样的一次盛况呢?(板书: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要点:毛泽东向世界宣告;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毛泽东宣读政府公告;阅兵、游行。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案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自我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时间是()a 1911、10、10b 1919、5、4c 1921、7、1d 1949、10、12、1949年10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开国大典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中共一大的召开3、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a 辛亥革命的成功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c 南京的解放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1949年10月1日,这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被永远载入史册。
下列事件与它有关的是()a 开国大典b 抗美援朝c 文化大革命d 三大改造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因此这一天成为中国的()a 国庆纪念日b 青年节纪念日c 建军节纪念日d 建党纪念日6、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a 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 康、梁组织公车上书c 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 开国大典7、1951年,我国()得到和平解放a 西藏b 新疆c 内蒙d 云南。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1.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2.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2.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内容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重大决定,如国旗、国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本课的难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进一步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嘴脸。
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标签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图片。
这几幅图片从几个侧面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强大与繁荣。
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在过去的百余年里,我们曾遭受到外来的侵略,任人宰割。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而卓绝的努力,建立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节课,让我们重温那振奋人心的一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多媒体打出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播放《开国大典》视频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时,你的心情如何?指导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
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什么要齐鸣28响呢?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
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最大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3.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播放视频《开国大典》。
这段视频表现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那段历史。
板书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3.用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二、先学教师过渡语:为帮助大家顺利达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认真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下列问题及重要图片;会议内容、历史意义类问题必须分层次分点标出;把疑难问题标出并随时巩固基础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
请回答: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其中:①它召开于何时何地?②它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会议内容)?⑵指出新中国诞生的时间、标志、历史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P4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历史意义如何?3.掌握“开国大典”等历史图片。
(二)学生自学教材学生看书、勾划问题答案,寻找疑难点,教师巡视督查学生。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张莉【课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与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 理解新中国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通过历史史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2.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难点及突破方案】1.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落实方案:借助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小组合作再现历史,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人们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从而明白“站起来”的真正含义;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归纳分析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印发的小组活动简报、五星红旗等道具。
【教法】讨论法、讲述法、探究发现方法【学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实习作业【教学思路设计】五星红旗是新中国的象征,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本课设计以五星红旗为线索,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寻梦之旅——寻找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共分为五个专题,分别涉及:新政协——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回顾百年沧桑——小结,教学过程如下:【教学过程】(课前师生互动)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这节课将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是我第一次来八中,给你们个机会,让我看看八中的孩子有多聪明——猜猜我姓什么?我可是大姓,全国有近一亿人和我同姓,哈利波特看过吧,里面唯一的中国人也姓张,叫张秋。
(开玩笑)猜出来了,真聪明,你也姓张吧,哈哈,不管姓什么,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
我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拿出来),大家看这是什么?生:五星红旗师:别小看它啊,你来说说在哪些场合会升起五星红旗?生:天安门、学校升旗仪式,运动会得第一……师:在这些重要的、隆重的场合升起五星红旗,说明它象征着什么?生:荣誉、自豪……师:你们想得到这象征着自豪和荣誉的五星红旗吗?(想)师:“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那这节课就把这些五星红旗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小组。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纪年方式,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2、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认识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4、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
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
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
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的开国大典,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也向世界宣告旧中国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难点:本课难点是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是极大地影响了世界。
但是从开国大典这一历史史实的本身很难得出这一认识。
其国内影响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变化发展,从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中得出。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非选择题
1、综合探究题: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述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⑴ 人民英雄纪念碑式何时决定建立的,此次决定是在什么会议上?在此次会议上选举的领导人是谁?
⑵ 碑文中“三年以来”指的是哪场战争?“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各标志了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你知道标志这两个阶段开始的事件吗?
⑶ 通过缅怀人民英雄纪念碑,回顾中国革命走过的历程,你有哪些感受?
2 、综合探究题:
从鸦片战争到今天一百多年时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中国人民的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忧患意识的集中反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是什么?是哪次会议把它定为代国歌的?
(2)这首歌创作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还要将这首充满民族危机意识的歌曲定为国歌?
3、今天,我们中华民族要立于民族之林,你认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合作和探究学习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倾听同学的发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从课本、地图、网上获取有效信息。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理由: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重大决定,至今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如国旗、国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因为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可以和今天的国庆节紧密联系,也是学生必须牢记的,所以这两部分内容确立为教学的重点。
2.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理由: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包括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太过抽象,又加之学生还没有学习世界历史,学习本部分内容较为困难。
三、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反思总结,能力提升──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开国大典的视频,设计学生自学提纲。
2.学生准备: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向北平方向前进了。
毛泽东等进京后,“考试”成绩如何呢?【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教师:出示下列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纲找出相关知识。
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篇目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出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兴,学习任务群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因此学习该单元要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体验。
课文是一篇开幕词,主要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并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处处洋溢喜悦之情与革命豪情。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研读教材,更要把握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一学习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一系列演讲稿,学生对演讲稿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只需简要回顾演讲稿相关知识即可。
这篇演讲稿重在革命情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联系当今国际局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并且结合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将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梳理行文思路,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2.圈画文中的重要语句,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3.认识新中国建立的困难和艰辛,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其中1、2是教学重点,3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根据课文文体特点我将采取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环节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课堂伊始,我会抛出疑问,毛泽东为什么会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起来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带领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引导学生感受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从而体会标题“站起来”中饱含的自豪之情。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教学目标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目标2:能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目标3: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人物、结果和意义。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你们知道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哪次会议上确定的?(二)自主学习教师调用学法大视野填空题,学生分组抢答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
自主学习,及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和地点?2.大致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出席人员概况。
3.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大会内容。
4.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嵌有十幅巨型浮雕,概括地表现近百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
你能猜猜这十件重大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吗?5.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有什么重要讲话?6.开国大典的意义是?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8.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
9.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谈谈你的感受。
10.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地点、协议和意义。
(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当堂达标学法大视野单选材料题,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x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x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x 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x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x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和焚书坑儒视频,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内容,培养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历史事件概述的能力。
(3)通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个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得出结论的概括、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这句话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2.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1.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天,为什么这一天非常重要呢?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我们共学习三个板块:筹备新中国庆祝新中国巩固新中国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教师补充:中国现代史的社会分期,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现在。
过渡:1949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和渡江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反动政权被推翻。
课题: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型:综合课【学习目标】1.记住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标志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历史意义。
2.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通过学习感受新中国成立给我们带来的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学生齐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新课,国歌的作词作曲者是谁?她是什么时候被定为我们的国歌的?二、自主学习(温馨提示:注意根据问题在教材中做出标记,答题时注意提取关键词,并适当在教材中标注问题) 1.开国大典的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
(8小点划在书上)2.开国大典:时间、国家主席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和激情)4.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和国际具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3.西藏和平解放:时间、西藏政府代表、双方达成协议、历史意义。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组内解决) 1.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当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联系党的历史想一想为什么要54门礼炮和齐鸣28响?2.新中国的成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青少年有何感想?四、学习小结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 巩固:西藏和平解放五、达标测评(各组快速抢答完成)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2009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隆重举行。
你知道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9年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 .开国大典举行B .西藏和平解放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 .渡江战役胜利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具体过程,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2.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西藏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是我们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结束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接下来请两位同学朗诵两段诗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性。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播放本节课整体框架,讲解本节课教学目标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开国大典】(一)1. 筹备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旗国歌等这些新中国的象征大多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上通过的。
1.时间:1949年2.地点:北平3.主要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注意】:强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名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确定了首都,纪年,国旗,国歌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显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师】:国旗上有很多寓意,你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认识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先生比较当时有争议的方案,谈谈感受(课件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图片)【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老师提问】:当时在讨论这首歌的时候,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建议修改一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张家界第五中学赵云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对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当代中国史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经过开学第一周的调查,普遍反映本校八年级学生历史基础相当薄弱,上课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接下来的正式授课中,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生基本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大致历程,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理解建立新中国的意义。
2 学生能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找寻历史基本史实和资料,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3 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的展示,感悟建国的艰难困苦
情感态度价
值观:1 感受革命前辈在建国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深切体会他们为理想奋斗的伟大精神
2 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心,热爱中华民族,爱党爱国
3 拥护祖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团结
【重难点】:重点——新中国建立的基本过程
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难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2009年的国庆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建国60周年阅兵式。
相信同学们大多数都通过电视或者网络观看了,而
且非常兴奋和激动。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今年是建国的第63年了。
每
当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的那一瞬间,同学们想必也是心潮澎湃。
对于个人
来说,63年已经步入暮年,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新的征程才刚刚开
始。
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年轻的新中国在半个多世纪前经历的建国历程
吧。
一、建国的条件
师:建立一个国家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那么49年新中国的建立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呢?
政治上: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失去民心,腐朽政权土崩瓦解。
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政治上有相当大的主动权。
经济上:国统区经济通话膨胀严重,经济面临崩溃。
解放区经过土改和中国共产党的经营,经济形势优于国统区。
军事上:国民党军在全国的军事一败涂地,不堪一击。
解放军在军事上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势不可挡。
意识
形态:国民党的统治彻底失去信任,共产党的政策获得拥护
师:同学们,除了上面的这些原因,你认为还有哪些?(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作适当点评)
二、建国步骤
师: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建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那么在半个多世纪前我们国家为建立
新中国做了哪些工作?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讲
课过程中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
1、召开政协会议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北京)
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人民解放军、华侨等决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意义: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
2、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三、建国后的和平统一事业
师:建国后,当时祖国大陆的形势并不太平。
在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盘踞着上百万国民党残余军队、特务和武装土匪,西藏地区还未解放。
为把解放事业进行
到底,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政治和军事行动
1、追歼国民党在大陆和沿海岛屿的残余势力
解放大西南
相继发动湘粤、广西、西南等重大战役。
云南、西康等起义
海南岛的解放
2、西藏的和平解放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请
一位同学朗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PT图片(全国大陆的解放示意图)
四、小结(板书设计)
(一)、政协会议的召开
时间:……
地点:……
代表:……
决议:……
政协会议的性质:……
意义:……
(二)、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
意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
(三)、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西藏代表:
解决方案:
意义:
五、课堂训练
1、下列内容中,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有()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了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B.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C.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D.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六、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来看遵循了学生的主体原则,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1、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诸如讲授新课前的导学提示,学生在导学提示的指导下,自行阅读教材,有一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自学独立完成。
2、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材上有比较完整的介绍,关键是如何使学生能过更好的理解,采用学生间的讨论,就百年间中国的变迁来加深认识。
不足之处在于这节课的关键在于情感教育,怎样让学生更深刻的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去感受老一辈人对新中国成立的感情,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由于一些问题设置的有些难度,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把问题设置的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自己有真是的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百年屈辱一朝挥,人民翻身换新颜
和平统一是国策,两岸同胞不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