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
然而,在1949年,一个崭新的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一声宣告,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在一年前就开始了。
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终于确定了新中国的政体、国旗、国歌等重要事项。
在开国大典上,人们看到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
这些象征着新中国的标志,让人们倍感自豪和振奋。
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话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一刻,中国人民终于可以挺起胸膛,扬眉吐气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也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将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总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一篇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背景和意义的课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伟大意义,以及在新时代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10月1日下午,在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这时,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广场上响起暴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
接着,盛大的阅兵和群众游行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目标:1、掌握本课相关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一、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导入二、初步了解《开国大典》观看视频三、回顾过去的岁月1、民族屈辱史(1)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圆明园(图片)2、人民苦难史3、抗争史(1)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毛泽东(2)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进行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重温《开国大典》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参与者内容:(1)(2)(3)(4)2、开国大典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历史意义四、畅所欲言五、巩固习题走进新时代面向国旗,唱响国歌。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基础知识一、常考易错成语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穿凿附会:把无关的事硬联系在一起,做牵强的解释。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多用于比喻。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大快朵颐:指吃到某种食物而感到非常痛快。
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
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风清月朗:微风清新,月光明朗。
①形容夜景美丽宜人。
②比喻品性高尚清白。
高山仰止:指对崇高品德的景仰。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貌美。
轻车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
倾盖如故:新结识的朋友,一经交谈就像老朋友一样投合。
曲突徙薪:突:烟囱。
徙:移开。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思维方法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注意思路与层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思路是阅读的“纲”,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是基于此,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全国卷、新高考卷等还专门就这一考点设置了试题,题型为选择题或简答题。
那么,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梳理总体思路阅读文章时,可从宏观入手,梳理总体思路,把握论证的顺序。
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一般体现为以下几种行文思路(结构模式):1.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即文章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2.总分总式。
先总述概念或观点,再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再对全文内容作总结。
这种行文思路,观点鲜明,思路严谨,使观点得到强化。
高二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原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原文如下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千百万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勇敢自信,毫不畏惧。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追求梦想,奋斗不止。
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悲痛和屈辱,
但中国人民从未低头,
他们从容面对挑战,
并且始终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
时代的洪流中,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他们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用奋斗和智慧创造了中国的奇迹。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出处
不少报纸、杂志刊登的回忆开国大典的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常常看到这样的说法: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篇关于李敖访问北京的报道也这样写道:“来到天安门城楼上,当年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地方,李敖赶紧在此留影……”
实际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经典性和具有重大政治历史意义的名言系出自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原文是:“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主席的这篇讲话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标题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而开国大典有关纪录片、录音以及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只有“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的情节,并无“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极重要的细节。
对待历史必须尊重它的本来面貌,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即使是细节也不容失真。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更应做到确凿无误,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已成为丰碑式的经典名言,对这句名言的出处来源不能继续以讹传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主席在1949年9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所说的,它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原文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我们的会议包括600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在3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1/ 11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3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
那次会议的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3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顾屈辱历史,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南昌起义的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
3. 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重点: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南昌起义的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
难点: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一、由国庆阅兵式引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建队节。
2.建队节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节日,那么我们祖国母亲的生日在——10月1日。
3.同学们,国庆节是我们祖国的重大节日,在2009年10月1日,我们国家举行了大阅兵。
我们一起来看看。
4.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听出来了,你很自豪。
作为中国人,你感到骄傲。
)
5.小结:同学们,阅兵式是我们国家向世界展示着综合国力,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日益繁荣。
然而,我们国家从1840年至今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二、回顾屈辱历史
1.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从1840年那段屈辱的历史说起——(播放)
2.你看到这一幕幕令人发指的罪行,你想说什么?
当时中国不强大,落后就让我们备受挨打,备受耻辱!带给我们痛苦、愤怒、难过、压抑。
3.师: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在不断地抗争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改革运动或起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人民的出路在哪儿呢?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师:这时,一缕曙光出现了,照亮了中国大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我们一起来听讲解员介绍!一边听一边记记主要的时间、地点,等会儿接受老师的挑战!
播放录音: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的50多名党员。
会议的最后一天,由于遭到密探的注意,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并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后来,党中央把每年的7月1日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
师:听完故事,我来考考大家?出示:
(1)中国共产党一大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1921年7月23日,
(2)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每年的7月1日
(3)最初召开的地点在哪里?上海后来转移到哪儿?嘉兴南湖为什么要变动?遭到密探的注意
“密探注意”说明什么?指名说。
小结:革命先驱们是冒着巨大的危险,建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四、中国共产党发展史
1.过渡:想要了解那段曲折的历史,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历史博物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此次参观将有我为大家讲解。
我们来到的第一站是:南昌起义
2.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师:我们先一起来听南昌起义的故事,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播放录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与孙中山创立的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可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制造了罪恶滔天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屠杀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中国共产
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挽救革命。
南昌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1927年8月1日凌晨,“砰――”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部举行起义,向敌人驻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全城内外枪声一片。
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占领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的火炬,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师:听完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1927年8月1日
指出:党中央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我国军队的建军节。
小结:但是国民党不会轻易罢休,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实行了一次又一次围追堵截。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战略转移――长征。
我们来到的第二站是长征。
3.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
(1)师一位美国记者说:人类有四大史诗!但是,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
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克服千难万险,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写照。
我知道各位游客在之前都读过了不少关于长征的故事,能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你都读过哪些故事?
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爬雪山,过草地,金色的鱼钩,丰碑,魂驻金沙江
(2)请同学们拿出资料,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静静地来读一读这些感人的故事。
(3)师:同学们,我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读完了故事,那么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呢?
指名说。
师:读着资料,你又有什么感受想急于表达呢?指名说。
所以,“长征”正如美国记者所说的――这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出示)
师:长征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无畏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就写过这么一首诗让我们放声读吧,把感受读出来!配乐。
师: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藏在这几本书内:(出示)希望同学们课余去借阅,继续感受长征精神。
师: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4.感受抗日战争的气壮山河
师:听,激昂的抗日歌曲响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也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看,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铁道游击队……
学生观赏。
师:听着雄壮的抗日歌曲,看着这一幕幕悲壮的故事,你又想到什么呢?
指名说。
师:这激昂的歌曲也让我们情不自禁想起了那些勇敢的抗日英雄们,你都知道有哪些抗日英雄呢?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出示照片。
师:为了抗击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亲密的合作,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坚持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民族解放。
5.感受解放战争的惊心动魄
我们来到的最后一站是——解放战争展厅。
师:这儿,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张表格:(出示:表格内战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外国记者,你将如何预测中国内战的结果?为什么?
师:那么,事实与你们的预测相符合吗?我们一起来看解放战争中最为著名的三大战役情况。
(出示表格二三大战役简况表)
师: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三大战役后,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以少胜多,由弱变强呢?你来谈一谈?
指名说。
师:只有为广大民众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看了这张表格你就完全明白了!(出示:表格三群众支援简况表)
师: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全力支持,才能打胜仗,最终才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五、重温开国大典
1.师: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结束了暗无天日的生活,真正地站起来了。
自己成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不再受屈辱。
所以1949年10月1日那天,人们很激动,很兴奋,欢呼声竟然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神圣而又庄严的时刻吧!――观看录像。
2.师:我们看到1949年10月1日那天,广场人们不停地欢呼、不停地鼓掌,甚至于把嗓子都喊哑了,手都拍麻了!为什么他们如此欢乐?现在你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吗?指名说。
3.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难忘的日子――出示:1949年10月1日。
”
4.出示图片,师:让我们也代表欢乐的人群大声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六.总结:
1.师: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也结束了中国历史博物馆1921年到1949年的红色之旅。
那这次红色之旅,你有什么收获呢?
指名说。
2.小结: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困难,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我们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可以说,(出示)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的奋斗史!就像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出示):
3.齐读歌词――“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中国共产党无限感激齐声唱响!
(播放音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从1840年到1949年的百余年历史中,还有还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的不朽功勋,值得我们崇敬和缅怀。
课余请同学们搜集他们的小故事,下节课去认识他们,走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