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_朱军新
- 格式:doc
- 大小:805.0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转化的意义,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转化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意义,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意义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课堂用的学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转化。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面积。
引导学生发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可以更方便地计算面积。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以数学思想为引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第二课
时教学建议
朱小平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转化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认知策略,因此,教学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第二课时,要立足思维活动的关
键部分,以数学思想方法为引领,通过估一估、联一联、理一理等活动,促进学生建构和调整解题策略,生发具有个体意义的数学素养,达到"取法乎上"的效果.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朱小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22500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引领学生走上教学思维之旅——"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与心理学思考
2.引领自主建模发展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例2"教学新探
3.巧用转化形成策略——“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与评析
4.寻“变”与“不变”,感
悟转化策略真谛——《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与思考5.重视“转化”策略渗透数学思维——“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中数学思维渗透例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黄铁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回顾与探索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揭示转化课件出示: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这儿有两个平面图形,请你仔细观察,它们的面积相等吗?2.你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吗?有的同学看出来了,有的同学还在思考,确实不容易看出来。
没关系,同学们之间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启发一下。
3. 讨论好了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想法?生:把左边图形上面的半圆往下移,拼成(变成)一个长方形。
(师电脑演示:先分割出半圆。
怎么移?(学生回答后再演示:向下平移)平移了几格?师:对,把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把这个图形变成了长方形。
)右边图形的左右两个半圆往上移,也拼成(变成)一个长方形。
(师电脑演示:先分割出两个半圆)怎么移的?(学生回答后再演示:旋转)师:对,把两个半圆分别旋转180度,也把这个图形变成了长方形。
4.现在你能判断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生:相等5.对,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为什么刚开始看不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后来一下子就看出来呢?生: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面积就容易比较了。
6.那图形在变化(转化)的过程中,面积有没有变?生:没有变。
7.师小结:对。
正是由于面积没有变,从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我们可以推断,原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像这样,把不规则图形变成规则图形来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策略——转化。
(板书:转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转化。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概念,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转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新知识的学习,也是解决问题策略的拓展和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概念,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转化的规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概念,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探索和发现转化的规律,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转化的规律。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转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探索和发现转化的规律。
3.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方法。
4.练习: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转化策略,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转化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转化的概念和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关键词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苏教版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05-106页例1和随后的“练一练”,练十六第1-3题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是教学转化的策略。
转化就是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图比较,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过程和实际价值,知道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意义十分重大。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学生通过研究,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铅笔、套尺、已经复印好的图纸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的策略灵活地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体形象地突出情趣、数学、文化韵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既注重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又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纵观本节课,教学媒体的运用和学生动手操作贯穿解决问题的始终。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的同时,感受数学一重要的转化思想及浓浓的数学文化味。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平台,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充分地张扬。
教学中我将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一)经历过程产生求知欲望(二)运用转化,体验策略作用;(三)回顾旧知感受转化策略(四)拓展延伸提升转化策略教学过程:(PPT展示图见后)一、经历过程产生求知欲望1.听过XXX称象的故事吗?(出示课件1-4)谈谈自己的感受。
苏教版数学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转化策略的含义,并能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并总结转化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举等。
但是,对于转化策略,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转化策略,并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策略的含义,并能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转化策略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转化策略。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转化策略。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4.练习巩固: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转化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将一个正方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将正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转化策略。
教师在旁边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苏教版五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让人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种神奇的策略——转化,就能将这些难题变得简单易懂,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转化,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变成一个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这种策略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它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就经常用到转化的策略。
就拿平行四边形来说,我们一开始可能不知道如何直接计算它的面积。
但是,如果我们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然后把三角形平移到梯形的另一边,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而长方形的面积我们是很容易计算的,长乘以宽就可以了。
通过这样的转化,原本复杂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再比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除以 2。
但是在实际计算中,如果给定的条件不是底和高,而是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知识,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已知底和高的情况。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转化的策略同样非常有用。
例如,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小明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 60 米,要迟到 5 分钟;如果每分钟走 80 米,就可以提前 3 分钟到校。
问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这道题乍一看似乎很复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策略来解决。
我们先假设小明按照正常时间出发,以每分钟 60 米的速度行走,那么到了正常到校时间时,小明离学校还有 60×5 = 300 米;如果以每分钟80 米的速度行走,到了正常到校时间时,小明就会超过学校 80×3 =240 米。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了一个“盈亏问题”。
两种速度行走,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差的路程就是 300 + 240 = 540 米,而速度的差是 80 60 = 20 米/分钟。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转化的策略,并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转化的过程,理解转化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一些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转化策略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的策略,并能够主动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转化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转化的过程,理解转化的方法。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3.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转化的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转化策略。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转化策略。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转化策略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转化策略。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7.2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丨苏教版1. 前言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及其规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常需要教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利用已知信息和数据去求出未知的答案。
本文将基于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7.2节内容,介绍如何利用转化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2. 课文内容7.2节的标题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通过转化问题,来寻找更加简单的解题方法。
本节课的案例是“小明家给旅游公司买了一张全价2 100元的旅游票,现在这张票可以打8折。
请问小明家现在能够节省多少钱?” 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学应用题,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感到茫然和无从下手。
3. 转化策略的意义转化就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通常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使用转化策略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和转换问题,找出更容易解决的问题,减少解题的难度和复杂度。
使用转化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得出更准确的解决方法。
在应对实际应用问题时,转化策略还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化简为简单的问题,使解决过程更加明朗化、可操作化。
4. 转化策略的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使用转化策略:a. 理解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含义,特别是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b. 归纳问题对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需要解决的方面。
c. 转化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更加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等价转化、倍增转化、变形转化、加性逆元转化、减性逆元转化、乘性逆元转化、除性逆元转化等方法。
d. 解决问题在简化问题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解题方法和公式,求解得到最终答案。
5. 解决实际问题回到刚才提出的案例,我们可以利用转化策略,将问题变得更容易解决。
a. 理解题目小明家给旅游公司买了一张全价 2 100 元的旅游票,现在这张票可以打 8 折。
请问小明家现在能够节省多少钱?b. 归纳问题1.原价是多少?2.打折了多少?3.减少了多少钱?c. 转化问题根据数据的关系,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以下转化结果:1.原价是 2 100 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5页策略与方法(一)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回顾与探索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渗透转化策略:教师:同学们,你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课件展示曹冲称象动画故事)教师: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呢?学生自由交流感受,教师适时小结:曹冲能将复杂的事情转化为简单的事情,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转化的策略,难题迎刃而解。
曹冲是聪明的,我们班有没有小曹冲呢?想不想挑战自己?一、直观演示,发现转化策略课件出示: 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师:请你子细观察,认真思量,两个图形周长相等吗?拿出彩色题纸,可以用笔划一画、算一算,想办法比较出哪个图形的周长大小?师:有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生1: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
生2: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
师:你是如何比较出来的?生:(边演示边说)我们把这块切开放到这块,都变成为了长5个格、宽4个格的长方形。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方法,如何平移、旋转的?师:听明白了吗?想的巧妙,讲的也非常清晰。
谁再来说一说?师:原来的图形不规则,不容易比较大小。
同学们都是利用了图形凹凸的特点想到了这个好办法,非常善于观察、思量。
下面我们再来清晰的演示一下这个变化过程。
请看,(课件演示)平移,旋转,瞧,哪个图形周长大?(相等)真是一目了然,原来的两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旋转都变成为了规则的的图形。
(板书:不规则图形 规则图形)你们知道吗,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策略就叫转化(板书课题)师:这样转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周长没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知识点简介在数学解题中,转化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
通过把原问题转化成一个已知的问题或相似的问题,从而使问题更易于解决。
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转化策略;2.能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转化策略概述在数学学科中,把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或相似的问题,称作“转化”。
转化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解题策略。
通过转化,可以把问题改变为一个已有的解法,从而使问题更易于解决。
转化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建立类比关系,转化为类似而已解的问题;•建立逆向关系,转化为求相对问题的答案;•采用无谓比较法,先假定比大小;通过讲解这些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转化策略的基本思想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中。
2. 案例分析以一道经典的转化问题为例:甲乙两人比赛,甲用时60秒,乙用时48秒,求他们的速度比。
对于这道问题,学生可以按以下方式转化:•建立逆向关系,把问题转化为求用时的比值的倒数;•采用无谓比较法,先假定两个人的速度相等。
这样就能够简化问题,求出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5:4。
讲解完这道案例,引导学生跟随授课老师进行实际操作和探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转化策略。
3. 练习环节接下来,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同时引导学生掌握题目解法和策略:1.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同时从A点出发,轿车速度为60km/h,卡车速度为40km/h,两车经过两小时相遇在B点,求AB之间的距离。
2.一长方形的长的两侧减去6cm分别得到宽的两侧,就得到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引导学生突破对问题的直接整合,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元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通过对数学解题策略的介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途径。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定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转化的概念,让学生体会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简单的方程解决问题,对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转化策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概念,知道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概念,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转化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转化的作用。
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转化策略。
通过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制作PPT,准备黑板。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转化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哪个面积更大?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例,让学生体会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际问题:一个水池,水深1.5米,现在要把水抽干,每小时可以抽0.1米,需要多少小时才能把水抽干?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体会转化策略的应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转化的概念,并学会运用转化策略来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转化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转化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还依赖于直接的计算和简单的逻辑推理,缺乏对于问题本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转化的概念,理解转化的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转化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从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转化策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引入转化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转化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转化的策略,并讲解转化的方法和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转化的策略。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出一个转化的问题,并讲解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评刘丽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吴胜兵
这节课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
让学生从故事入手,发现运用转化的策略思考问题更为简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接下来的转化方法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面积是否相等”通过操作可以很好的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都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
在这一系列数学活动中,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对图形的具体转化方法获得清晰的认识,再次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好策略。
回顾举例环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说一说以前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把以往学习的一些具体的数学方法上升到转化策略的高度来认识,以增强策略意识。
感知转化无所不在,真正体验到了转化的好处。
雨后彩虹转化则美——《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案例发表时间:2012-07-30T17:07:04.123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7月供稿作者:王克强[导读] 生:从一个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得到解答后,未知问题的的答案也就知道了。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心校王克强【摘要】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技巧。
它能分散难点,化繁为简,有迎刃而解的妙处。
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益于思维的发展。
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让学生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帮助学生建立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让策略的运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转化;策略;感悟;自觉行为【中图分类号】G424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99-03【情境描述】一、故事导入,习题铺垫教师讲述: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经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
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条件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仓库,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
消防队长问: “假设仓库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头,把火浇灭。
”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是,假设您走进小巷,而仓库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那就把它转化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来解决。
”让学生思考,数学家会怎样做?(教师通过出示数学家的回答:我会把仓库点燃。
从而引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课件出示“练一练”。
)师:两个图形周长相等吗?面积呢?生:周长的多少需要通过转化来比较,而我通过观察能直接能看出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我把第二个图形的凹凸部分的线段转化成直线,组成一个长方形。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虽然这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所安排的内容,但是孩子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早有接触,对于转化这一策略在孩子的认知上不是一张白纸,其实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课与其说是教策略,不如说是对过去学习中形成的认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上升到策略的高度。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与二度开,发促使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经验、提升认识,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
一、教学例题,感知“转化”仔细研读教材,我们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是关于关于解决问题方法的线索,通过“创生方法——使用方法——用好方法——用活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是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线索,通过“初步感知——再次感悟——反复体验”,逐渐形成策略。
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方法是明线,策略是暗线,两条线平行同步推进且相互交融。
因此,在教学新知时我分成了这样三个版块:第一版块:分数中的转化。
我把练习十六第2题的前面两个小题前置,因为这样的题型孩子们并不陌生,他们能很快找到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今天课上再次出现,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认识到策略是在总结方法时提炼出来的,解题策略与解题方法同时存在。
第二版块:面积中的'转化。
在这个版块的教学中,我是依据例题1的思路按部就班进行活动,学生先是自主探究,找到比较方法与结果,然后再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小组中分享交流,使得学生间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提升孩子们对于转化这一策略的认识,最后在我的组织下进行交流、梳理、总结。
这一过程中,他们领悟的是转化策略的精髓,获得的是勇于创新的品质。
第三版块:周长中的转化。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依赖于直观的图示和具体的操作,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转化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转化的思想,并能运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转化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转化策略。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转化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转化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转化策略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