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附着体的衔铁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7
口腔修复应用磁性附着体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5-12-28T16:07:50.8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作者:王曦[导读]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开始应用在口腔修复中。
王曦(四川省彭州市人民医院 611900)【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收治于我院口腔科的110 例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的患者,对其实施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分别在修复前、修复后2 个月对患者的固定力、咀嚼效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进行磁性附着体修复2 个月后患者的固定力为(4.78±1.79)N,咀嚼效率为(0.82±0.31)%,修复2 个月后的效果明显优于修复前,修复前后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的满意度为97.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
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修复后固定力良好,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修复;磁性附着体;义齿;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63-0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开始应用在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是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将义齿吸附到种植体上的新型牙基修复材料[1]。
磁性附着体的应用为义齿提供更有力的固定力,有效的提高义齿的稳定性,同时磁性附着体的应用为患者摘带义齿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且大大提高了口腔的美观[2]。
因此,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本文选取2013 年4 月~2014年4 月收治于我院口腔科的110 例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的患者,对其实施磁性附着体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收治于我院口腔科的110 例牙列缺损覆盖义齿修复的患者,其中男性74 例,女性36例,年龄在36~70 岁之间,平均年龄(49.75±6.18)岁,病程在3个月~5 年,平均病程(2.43±0.97)年,其中上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47 例,下颌全口覆盖义齿修复35 例,局部可摘义齿修复28 例,所有患者均经完善的残根根管治疗,虽然有基牙破裂、缺损,但均可以利用。
磁性附着体的特点及其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磁性附着体是利用磁性材料间的磁力将义齿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使义齿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目前已被应用于全口覆盖义齿、可摘局部义齿、种植义齿、颌面赝复体等各种口腔及颌面部修复体,全口义齿是磁性附着体应用的最重要领域。
其具有其它机械性附着体不具备的突出优点:①基牙所受侧向力和旋转力较小,有利于基牙的健康;②固位力恒定;③对义齿的就位道无严格要求;④义齿取戴较方便,术后的卫生维护容易;⑤临床和技工操作简单;⑥临床应用范围广;⑦可重复使用。
多数学者都认为磁性附着体优于杆式附着体和球帽附着体等机械附着体[1]。
近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磁性固位技术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口腔修复中,其磁性材料的性能、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都是决定附着体是否能够很好的发挥固位功能的因素。
作为一种金属材料,磁性附着体在口腔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和它的生物相容性是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因为它决定了该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节主要讲述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
1. 磁性附着体的特点和性能研究1.1 磁性附着体的材料类型和磁学特征磁性材料分为软磁合金和硬磁合金,磁体的软硬之分决定于当去除加入的磁场后磁性材料是否还保留有磁性特征。
软即为易于磁化和去磁化,硬即为可以保持磁性特征而变成永磁体。
磁性附着体的磁路设计包括开放磁路系统和闭合磁路系统[2]。
目前大多数磁性附着体都采用闭合磁路设计形式,即将磁体置于义齿中,将不具有磁性的衔铁置于残根中,以衔铁将磁体两极连接成回路,从而形成闭合磁路,置于口腔内的磁场不会对邻近组织造成伤害。
近年来闭合磁路系统的设计有所改善,以提供更高的固体力,其原理是与早期设计是相似的。
赵依民等[3]用拉力脱载法测定10种不同材料不同设计的磁性固位体的固位力。
结果显示采用闭合磁路设计的固位体比开放磁路设计者固位力强5~23倍;三种磁体类型设计中,极板式设计由于磁通量通过的导磁介质长度最小,所以比裂极式和钢帽式磁体固位力强。
中级口腔医学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23(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A2型题(总题数:40,score:100分)1.在精密附着体的制作过程中,测量基牙的倾斜度,目的是【score:2.50】【A】确定义齿的共同就位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去除基牙倒凹【C】选择基牙【D】选择附着体的类型【E】设计附着体的位置本题思路:2.KennedyⅠ类缺损时应用附着体义齿修复的设计与制作应该考虑到游离端缺失义齿在行使功能时,黏膜的被动压缩会引起义齿翘动,引起基牙创伤,为加强支持作用,游离端缺失应采用的设计是【score:2.50】【A】联合双基牙或多基牙冠外附着体设计【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采用功能性印模【C】联冠设计【D】单基牙冠内附着体设计【E】单基牙冠外附着体设计本题思路:3.在任何类型的附着体阴性部件安放完毕后,都必须在其外表面覆盖蜡,否则,在制作烤瓷的饰面时,瓷材料发生裂纹,蜡的厚度为【score:2.50】【A】1.5mm【B】1mm【C】0.5mm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3mm【E】2mm本题思路:4.半精密附着体制作过程中,附着体的阳性部件或阴性部件与金属支架连接的方式错误的是【score:2.50】【A】整体铸造【B】激光焊接【C】树脂链接【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点焊【E】熔焊本题思路:5.半精密附着体制作过程中,附着体的阴性部件在铸造完毕后处理铸件表面,去除表面的氧化层,禁止使用的技术是【score:2.50】【A】玻璃刷处理【B】超声清洗【C】喷砂技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橡皮轮抛光【E】布轮抛光本题思路:6.在设计和制作冠内附着体时,为了确保冠内附着体栓道各轴壁之间的共同就位道,应严格遵循【score:2.50】【A】在平行研磨仪上进行操作【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在模型观测台上进行操作【C】应用转移杆【D】垂直分析杆【E】目测本题思路:7.附着体义齿设计中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冠内附着体时,如略有偏差将阻碍义齿的就位,导致修复失败,因此必须注意的是【score:2.50】【A】使用同种类型的附着体【B】必须使各冠内附着体栓道轴壁之间有共同就位道【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使各附着体的栓道各轴壁形成锥形【D】使各附着体的栓道各轴壁形成外展度【E】以上均是本题思路:8.为保证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score:2.50】【A】打磨和抛光磁体和衔铁接触面【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B】使磁体和衔铁接触面对位准确。
金属对磁共振的影响
哎,你说起这个金属对磁共振的影响啊,我真是感触颇深!你想嘛,磁共振,就是那个高科技的医学检查,躺进去就跟进了个小宇宙一样,但要是身上带了金属,那可就不得了了。
记得有次我陪朋友去做磁共振,他腰杆上带个金属腰带,医生一看,立马就叫他取了。
医生说:“这金属在磁共振里头,简直就是个小炸弹,磁场一强,它就开始捣乱,图像都看不清了,说不定还要伤机器呢!”我当时一听,吓得一激灵,心想这金属还真是不能小看。
然后我们就开始聊起这金属的影响来。
医生说啊,不光是金属腰带,像假牙、金属节育环、心脏起搏器这些,都是磁共振的“大敌”。
金属一靠近那强大的磁场,就容易移位、发热,甚至引起设备故障。
你说这多吓人啊,本来去检查身体是为了放心,结果差点儿就惹出大麻烦来。
所以啊,朋友们,要是你们或者你们身边的人要去做磁共振,记得一定要先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哪怕是个小耳环都不行。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检查准确,更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别小看这些细节,有时候细节真的能决定成败呢!。
磁性物质对磁共振波谱的影响王柯柯;樊伟;倪萍;陈自谦【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lfuence of magnetic substances on homogeneity of magnetic ifeld and qual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Methods Scanned the MRS dedicated phantom with contrast medium or coins, then evaluated the quality of spectrum.Results The qual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rast medium or coins was appare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magnetic substances can lead to asymmetric magnetic ifeld and affect the quality of MRS.%目的:探讨磁性物质对磁场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对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
方法利用磁共振设备自带磁共振波谱专用体模,放置造影剂与硬币后进行波谱扫描,用来评价磁性物质对于磁共振波谱质量的影响。
结果在放置造影剂和硬币条件下得到的波谱比正常条件下得到的波谱质量明显下降。
结论磁性物质会影响局部磁场,造成感兴趣区域磁场的不均匀,从而影响磁共振波谱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磁共振波谱;造影剂;体模;质量控制【作者】王柯柯;樊伟;倪萍;陈自谦【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工程科,福建福州350025;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工程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9;TH789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是利用化学位移和J-耦合现象的作用,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口腔磁性附着体在可摘活动义齿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磁性附着体是通过设置在牙根或种植体上的衔铁和义齿基托组织面上的闭路磁体,两者形成磁引力从而产生固位力使得义齿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
早在20世纪50年代,铝镍钴合金已作为永磁体被埋入全口义齿磨牙区基托中,并使上下颌义齿中磁体同极相对,利用相同磁极间的斥力来增强义齿的固位,这是磁体在义齿中应用的最早记录。
到了70年代,钐钴磁体被用于义齿的固位,形成了一类新的附着体一磁性附着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口腔及颌面修复体中。
随着磁性附着体研究的深入和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磁性附着体临床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如下。
1 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局部活动义齿1.1 与常规卡环固位装置联合应用:磁性附着体与卡环固位体联合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磁性附着体与传统活动义齿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最主要是能够提高义齿整体的固位力,提高咀嚼效率;它有效利用了口腔中的残根和残冠,在其治疗完成后粘着磁性附着体,与口腔中其它健康基牙共同提供固位力磁性附着体对义齿能提供长期和稳定的固位力,根据赵铱民的研究,当磁性附着体和卡环所提供的固位力达到10.97N时,就能够使活动义齿有效地行使各种口腔功能。
我们常使用的Magfit EX600可提供5.88N固位力,再加上卡环固位,固位力很容易达到10.97N,从而行使口腔功能。
磁性附着体义齿比传统义齿更容易摘戴,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随着磁体与衔铁之间的距离增大而下降,当两者的距离达0.1mm时固位力下降30%或两者之间的夹角达0.3°时固位力下降10%,因此,当对磁性附着体义齿使用翘动力或旋转力时就能使义齿脱位,而完全应用卡环固位的传统活动义齿摘戴时需要一定的角度和技巧。
1.2 应用磁性附着体对附着体基牙的保护作用:应用磁性附着体的局部活动义齿,当受到侧向作用力时,活动义齿与基牙间有少量的侧向位移,从而减少了基牙所受的侧向作用力,这样就有利于基牙的牙周健康。
磁性固位体与核磁共振的相互影响
魏斌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年(卷),期】2000(027)003
【摘要】磁性固位体在口腔修复临床越来越受重视,同时由于核磁共振对疾病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近年来普遍应用于医学领域。
因此,戴有磁性固位体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机率大大增加。
本文就磁性固位体与核磁共振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2页(P164-165)
【作者】魏斌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1
【相关文献】
1.老年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磁性附着体与传统卡环固位体的疗效分析 [J], 黄静
2.磁性附着体与传统卡环固位体在老年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J], 杜江;王亮
3.磁性附着体与传统卡环固位体在老年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J], 黄翔;郑燕丹
4.磁性附着体与传统卡环固位体在老年全口覆盖义齿修复中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研究 [J], 金鼎; 杜暘
5.磁性材料、磁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对磁性固位体固位力的影响 [J], 赵铱民;欧阳官;邵文京;高元;金同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性附着体在少数余留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评价(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何钢清,邓敏,潘超,骆维宁,邓如平【摘要】目的评价Magfit磁性附着体在少数余留牙的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03~2005年在口腔科门诊诊治的72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患者使用52副Magfit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对照组38例用传统卡环活动义齿修复。
分别于义齿戴用1年、2年、3年及4年回访检查基牙及义齿使用情况,并使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较满意(P0.05),基牙情况稳定。
结论Magfit磁性附着体能有效改善中老年患者覆盖义齿的固位力,可提高义齿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余留牙在口腔修复工作中,因牙列缺损就诊的患者以50~80岁的中老年人为多[1],这类患者往往缺牙数目较多,传统义齿修复存在固位不良,咀嚼功能低下等问题。
磁性附着体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力将修复体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使修复体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2]。
磁性固位技术引入口腔修复几十年来,由于具有固位力持久,自限性调节,天然应力中断,美观,操作应用简单和容易取戴等优点[3],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应用磁性固位技术可以改善义齿的固位力,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同时也使修复体更加美观、舒适。
我科自2003年开始应用Magfit系列磁性附着体对少数余留牙患者进行覆盖义齿修复,经过4年随访观察,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3~2005年在我科就诊的72例牙列缺损患者,年龄48~80岁,女44例,男28例,单颌余留1~4颗余留牙。
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选择1~2颗基牙安置磁性附着体,共用52副,其中1副16例,2副18例,对照组38例用传统义齿修复。
磁性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无创方式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技术。
其中,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无痛苦、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已成为医学诊断和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磁性材料在MRI中的应用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介绍磁性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包括磁共振对材料的要求、常见的磁性材料以及其在MRI中的应用。
磁共振对材料的要求磁共振成像是通过对人体内部核磁共振信号的采集获得图像。
因此,MRI中采用的材料必须在外部磁场下有足够的磁化强度,从而产生足够的磁共振信号。
同时,这些材料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以便在人体内部获得均匀分布。
此外,这些材料还应该对人体无毒、无害、无刺激性,以确保人体安全。
常见的磁性材料目前,常见的磁性材料主要包括氧化铁、金属和合金、超顺磁材料和磁性共聚物等。
氧化铁:氧化铁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磁性材料。
它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热分解法和共沉淀法等获得。
氧化铁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在MRI中,还可用于磁性分离、生物标记和药物缓释等。
金属和合金:金属和合金也是常见的磁性材料。
其中,镍和铁是应用比较广泛的金属磁性材料。
另外,铁镉合金、铁钴合金、钴铁铬合金等也是常用的合金材料。
金属和合金在MRI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表面功能化后的方式。
超顺磁材料:超顺磁材料是一种比铁磁和顺磁都更强的磁性材料。
生物体内的氧、铜、锰等离子体属于超顺磁体,可以被用于MRI成像。
磁性共聚物:磁性共聚物是一种由磁性和非磁性单体组成的高分子材料。
其优点是可控制的磁性强度和分散性,易于合成和表面功能化。
因此,磁性共聚物是理想的MRI体内标记材料。
磁性材料在MRI中的应用磁性材料在MRI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体内标记、对比剂和药物缓释。
体内标记:体内标记是通过在磁性材料表面修饰功能分子,使其能够针对性地结合到生物分子或细胞上,从而在MRI中出现明显的信号。
以氧化铁为例,氧化铁纳米颗粒在MRI中能够显示出明显的低信号强度,因此可被用作MRI对比剂,用于检测肿瘤等病变。
磁共振“眼里”为何容不下金属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现象,具有广泛的意义,通常包含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以及电子自旋共振。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磁共振一般是指核磁共振,是指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种医疗诊断用具。
具体分类:具有不同磁性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能出现不同的磁共振。
各种磁共振具有相同的属性也有不同的特点。
其相同的属性统一描述为唯象描述,而其特性就是在磁共振产生的时候具有特定的条件和不同的微观机制。
回旋共振来自于载流子在轨道磁能级之间的跃迁,其产生的磁场是一种恒定的相互垂直的高频电场,除此之外来自自旋磁共振产生的均是高频磁场。
核磁矩比电子磁矩小三个数量级,因此核磁共振的频率和灵敏度比电子磁共振地很多。
1、铁磁共振:在铁磁体中存在原子磁矩之间的交换作用,而原子磁矩就是在这种交换作用下在每个磁畴中自发的进行平行排列。
一般的当在铁磁共振情况下,外加恒定的磁场,恒定的磁场已经使铁磁体饱和磁化,也就是铁磁共振进行运动是在彼此相会平行原子矩情况下进行的。
铁磁共振这一特点引起的主要效应就是铁磁体的退磁场使影响铁磁共振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充分考虑共振样品的形状。
2、亚铁磁共振:亚铁磁体是一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等效磁亚点阵的磁有序材料。
亚铁磁共振是指亚铁磁体在居里点以下产生的磁共振现象。
在宏观磁性上,亚铁磁体与铁磁体具有相似的地方,而亚铁磁共振与铁磁共振也有相似之处,因此一般的将亚铁磁共振也称为铁磁共振。
3、反铁磁共振:反铁磁体是包含两个晶体学上等效的磁亚点阵且磁矩互相抵消的序磁材料,反铁磁共振是反铁磁体在奈耳温度以下的磁共振。
它是由交换作用强耦合的两个磁亚点阵中磁矩的复杂进动运动产生的共振现象。
4、顺磁共振:是指具有为抵消的电子磁矩呈现磁无序状态,在一定的恒定磁场和高频磁场同时作用下产生的磁共振。
如果未抵消的电子磁矩来自于为充满的內电子壳层,则称为顺磁共振;若未抵消的电子磁矩来自于外层电子或共有化电子为配对则称为电子自旋共振。
金属核磁共振
金属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化学分析中。
在这些领域,某些特定类型的金属对于核磁共振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MRI中的影响:
1)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利用原子核(主要是氢质子)在强磁场中对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产生共
振响应的原理进行图像生成。
金属元素如铁、钴、镍等具有高磁化率,能够显著增强或减弱局部磁场强度,从而可能干扰到图像质量。
2)例如,在人体内,含有金属的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关节置换材料、血管夹等)通常会阻
止周围组织的核磁共振信号,形成“伪影”,导致该区域无法准确成像。
2.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与限制:
1)在化学领域的核磁共振光谱分析中,金属离子的存在也可能影响氢、碳、氮等常见核种的检
测。
由于许多金属离子能与溶剂或其他分子形成配位化合物,它们可能会改变被测物质分子的电子环境,间接影响核自旋的弛豫时间,使得谱线形状发生改变。
2)大多数金属原子核(如Fe、Cu、Al、Zn等)不具备磁矩或其磁矩很小,因此不适用于常规
的NMR检测。
但是一些特定同位素(如67Zn、25Mg等)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进行NMR实验,这在研究金属配合物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金属在核磁共振相关应用中扮演着复杂而关键的角色,既可能带来挑战,也可以为特定领域的研究提供独特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磁性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而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磁性材料的应用与研究。
本文将探讨磁性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并剖析其在该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磁性材料在医学成像中的应用主要以磁性纳米颗粒为主。
磁性纳米颗粒主要由Fe3O4或Fe2O3等磁性核心以及表面功能化的外层组成,通过调控核心和外层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的成像效果。
其中,调控核心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分散性对磁性纳米颗粒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通过改变外层的表面修饰分子,可以增强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磁性材料在造影剂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作为造影剂被广泛应用于MRI成像中,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一方面,磁性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提高MRI信号的强度,增强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诊断病灶。
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地改变纳米颗粒的外层结构和功能,可实现对不同组织和病灶的识别和定位,在癌症等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磁性材料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除了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磁性材料还在靶向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磁性纳米颗粒通过特定的表面修饰,可以实现对特定病灶的选择性识别和靶向治疗。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纳米颗粒可以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释放药物,实现对肿瘤的靶向治疗。
此外,通过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对外加磁场的响应性,可以实现对磁控释放的精确控制,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磁性材料在磁流体力学中的应用:除了在医学影像和治疗中的应用,磁性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磁流体力学的研究中,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流体控制和操控。
通过控制外加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可以实现对纳米颗粒的精确操控,并利用其在流体中的导引能力,将纳米颗粒携带的药物或其他治疗因子输送到特定位置,提高治疗效果。
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分析铁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方法,它通过利用外加磁场和高频电磁波的作用,使人体内的磁原子核发出信号,通过不同类型的磁共振信号,生成图像来了解人体内部的构造和功能状态。
MRI成像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成就之一,其优越性在于无辐射、分辨率高、不侵入、对组织结构显示清晰等。
所以,MR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推动了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MRI技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
一、MRI成像的原理人体内部的原子核都带有自旋,可以看作一个小的磁矩或微小磁针。
当外加一个恒定的磁场时,原子核的自旋将与该磁场平行或反平行排列,形成两种能量态。
外加一垂直于磁场的射频脉冲之后,原子核的自旋矢量将被推出平衡位置,产生一个横向的向量。
当该射频脉冲结束后,原子核将被磁场重新定向。
此时原子核向磁场方向放射出的信号成为磁共振信号。
任何原子核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相同的,只是它的时间不同。
利用这种谱线的不同可以知道每一种原子核。
在MRI过程中,检查的部位置于一个强磁场中,此时被检查部位的原子核将在强磁场中呈现一个定向状态。
这时,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一定的脉冲,使得原子核自身的磁场向侧面倾斜,在失去刺激时,原子核又重新向强磁场的方向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发出的电信号可以被良好地接收和记录下来,经过专业空间分析处理后,就可以形成图像。
二、MRI技术的优点MRI技术比传统的X光技术、CT扫描等有很多优势:1. 无辐射:与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不同,MRI扫描不会对人体产生电离辐射。
2. 高分辨率:MRI成像能够显示器官和软组织的细微结构,如脑、骨骼、关节、脊柱、心脏等的内部结构。
3. 软组织成像:MRI 可以非常准确地描述软组织的构造,例如脑、肝、胰腺、肌肉、韧带和软组织肿瘤等。
4. 综合信息:MRI成像技术可以同时显示人体解剖结构、组织功能和病理变化。
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义齿修复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应用磁性附着体进行口腔修复,比较患者修复前后的咀嚼功能。
结果修复后和修复1个月后,患者咀嚼效率明显高于修复前,患者固定力明显高于修复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口腔修复;磁性附着体;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口腔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越来越多。
口腔修复通过应用人工装置,将牙齿和其缺损的附属组织进行修复[1]。
磁性修复是一类新型的口腔修复方法,其中封套具有磁性,地盘非磁性,形成闭合磁路。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义齿修复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义齿修复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22例,年龄在48~75岁,平均年龄(62.5±4.5)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1±0.5)年。
入选患者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定牙根的基本情况,牙根破坏组织位均位于根长1/2以下;选用根长>8 mm,松动度1.2方法①准备基牙:在术前10 d,对基牙进行根管治疗,将牙龈边缘进行磨平,将根部的中心位置磨成凹面,在舌侧壁或是根管口颊两侧,根据根管的形态制定相应的防旋转的沟,预备区选择根尖区域。
②制造根帽,在根管部位注入硅橡胶,完全覆盖根面,取全颌印模,用石膏灌满,形成根管内形状蜡像,在蜡像的底端放置衔铁,并颌平面与衔铁平行,并将根管内的蜡型包埋,根帽应用钴铬合金灌注;③经模型好根帽制作完成后,给患者试戴,并将根帽附着于基牙上,并与衔铁的位置对准,经检查能完全吻合后,根据模型制作义齿,将石膏粘附在跟貌似,根据根帽与颌间距设计合托。
磁性材料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进行细节更加全面的身体检查。
此时,医学影像技术便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查手段。
而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磁性材料的应用也是其中之一。
磁性材料是具有磁性的物质,其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指的是磁性共振成像(MRI)。
MRI以高强度磁场和辐射的方式来制作人体内部的图像。
利用一定的机械构造和信号分析的方法,可以通过图像来分辨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情况,从而进行科学的诊断。
因此,磁性材料的应用在医学检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MRI在医学影像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在不需要切开患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
在MRI检查过程中,会向患者身体内部注入含有磁性离子的介质物质,以增加检查效果。
而这些介质物质正是磁性材料的重要应用对象。
磁性材料在MRI中的应用,其本质是利用其磁性,使其受到磁场的影响而发出特定的信号,从而拍摄出影像。
磁性材料在MRI中的应用有很多,常用的包括超顺磁性铁氧体、氧化铁、纳米晶磁体等材料。
超顺磁性铁氧体是一种特殊的磁性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超顺磁性铁氧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在体内被逐渐代谢,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此,其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
氧化铁是利用其磁性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发出信号的一种磁性材料。
氧化铁在医学影像技术中主要用于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成像和检查。
氧化铁可以在MRI 上呈现出一定的对比度,从而展现出组织的不同结构。
纳米晶磁体是一种能在体内被逐渐代谢的磁性材料,其运动状态会发出一定的信号,从而被MRI所接收和记录。
纳米晶磁体在MRI中的应用广泛,它可以使MRI图像更加清晰,从而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进行诊断。
总的来说,磁性材料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
磁性材料所带来的高对比画质,可以让医生从细节上观察身体内部的状况,从而更加准确地诊断病症。
磁性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器官病变情况,以及诊断疾病。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磁性材料的应用研究,磁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MRI成像中。
一、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
核磁共振现象是一种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现象,当原子核处于磁场中时,其自旋会产生一个磁矩。
在外加射频场的作用下,原子核会发生共振吸收,产生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捕获和处理,就可以得到人体内部的影像。
二、磁性材料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在MRI成像技术中,使用铁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以增强成像效果。
铁磁性物质可以在磁场中捕获更多的原子核,增加信号强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成像效果。
但是,铁磁性物质在人体内部会引起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通常使用非铁磁性材料作为对比剂,例如超顺磁性材料和过渡金属配合物。
超顺磁性材料是一种具有超强磁性的物质,与铁磁性物质不同,它们不会在磁场中形成磁畴和磁矩,而是通过原子内壳层电子的磁矩来增强信号。
超顺磁性材料有很多种类,例如离子氧化铁、氧化铬等。
它们在MRI成像中的作用类似于铁磁性物质,可以增强信号强度,但是不会引起毒副作用。
过渡金属配合物是一种较新的MRI对比剂,由一个过渡金属离子和一个有机配体组成。
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较强的磁偶极矩,可以增强信号强度,但是毒副作用比较小。
常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有Gd-DTPA和Mn-DPDP等。
三、磁性材料在MRI成像中的研究进展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MRI在医学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促进了磁性材料的研究。
目前,磁性材料在MRI成像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疾病的对比剂设计。
磁性材料在MRI成像中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类型的对比剂,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设计对比剂是磁性材料在MRI成像中的研究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