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之“未曾呈现的声音:中国独立艺术展”的“家庭”部分
- 格式:pdf
- 大小:972.88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当代艺术热点评析(2011—2013年)作者:甄巍李岩来源:《艺术教育》2014年第01期编者按:2013年渐行渐远,而发生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诸多现象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期特别聚焦择选这一组文章:甄巍、李岩的《中国当代艺术热点评析》,周星的《2013电影“小时代”兴旺现象的冷静思考》,张璐的《2013年度音乐焦点解读》和邓宝剑的《当代书法界关于“民间书法”的争论及相关问题》,对当下艺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予以回顾、梳理,以飨读者。
中国当代艺术自1979年9月“星星画会”开始,短期内几乎将西方艺术史上百年的流派打破脉络、共同传承、重新演绎。
中国当代艺术同时存在着“现代性”与“当代性”,“具有…后发达的现代性‟特征”(潘公凯语)。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当代艺术逐渐形成了既与西方当代艺术接轨,又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制。
从艺术创作传播和市场角度看,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媒体、拍卖行、美术馆、收藏者、赞助人、运营商等组成的当代艺术业态,在矛盾和动荡中保持着繁荣和发展。
有关的行政、管理、市场、学术等机制渐趋成熟。
但整体而言,中国当代艺术仍处于“迷茫与焦虑”期。
对此领域近期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加深对当下艺术生存状况的理解,把握未来变化的趋势。
一、艺术主体多元化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一定创造力的艺术实践者。
在中国,艺术主体的古典意义主要指专业和民间的艺术家。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艺术主体增加了策展人、批评家。
近两年来,艺术主体更趋丰富与多元。
除艺术家之外,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机构、媒体、资本、画廊、博物馆、收藏者甚至大众在当代艺术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加强。
主导作品审美呈现和阐释的可以是多元化主体中的任何人。
创作边界、话语权、参与机制、策划机制、传播效果,诸多因素在当下的变化,使得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艺术理念在不同角度与阐释策略下,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与特征。
艺术作品的批评与描述变得越来越重要。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日期:2023.11.20)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学了诗歌单元,那与祖国患难与共的舒婷,临危而斗志弥()坚的陈毅和热情赞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高尔基,都仿佛站立在我们眼前,我们也恍若回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这不是矫情,而是真正被感动了。
不过,同学们在羡慕诗人们才情的同时,好像又有些自惭形秽,觉得诗歌于自己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
单元学习结束,一切似乎又停滞不前了。
其实读诗是有秘jué()的:读诗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附庸风雅。
诗人症弦说:“拿起笔来,你就是诗人。
"每个人都可以写诗。
当然,我们写诗不求有惊世hài()俗的作品,只需感知生活,崇尚良善。
写诗还要注意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样就相得益彰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斗志弥()坚自惭形秽()秘jué()惊世hài()俗(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可望不可及B. 断章取义C. 附庸风雅D. 相得益彰(3)画线句子是________复句。
2. 古诗文默写(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
(_《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世事洞明皆学问,__。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自己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__,__,__。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引发共鸣的句子:__,__。
(6)《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__,__”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3.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艾青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藏家故事 COLLECTION STORY金酉鸣与时俱进,为新一代中国当代影像而藏文:亚璘 图:受访者提供摄影技术从诞生至今不超过200年。
而在100多年前的清朝,人们还认为它只是“奇淫技巧”,至民国时期,才初有“美术之一端”的共识。
从千禧年后到现在又过了20多年,国人逐渐树立起影像收藏的理念。
细细梳理便知,影像收藏在中国的历史还很短,且多侧重于清朝、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收藏,收藏当代影像的少之又少。
相对于博物馆、美术馆和各大艺术机构,个人藏家一直是这个市场最活跃的主体。
在这个小范围内的群体中,金酉鸣是较为特别的存在,小红书运营得风生水起,致力于打卡每一个新展,为更好地与艺术家打成一片,还把家搬到了宋庄。
而他介入当代影像收藏的机缘还要从他的曾外祖父骆伯年说起。
藏家金酉鸣与其曾外祖父骆伯年的作品工薪族意外踏入艺术圈收藏,多多少少带点传奇色彩。
要谈现在,必须回顾过去。
骆伯年(1911—2002)是民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在2021年被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简称为“MoMA”)所收藏,如今也是三影堂+3画廊合作代理的艺术家之一。
影史地位可见一斑。
不过,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银行职员,凭着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进行摄影创作。
机缘巧合之下,这些摄影原作得以重见天日,让人们挖掘出一位曾经在民国时期被埋没的摄影大家。
这位传奇人物正是金酉鸣的曾外祖父。
金酉鸣小的时候,常被妈妈带去曾外祖父家过周末。
两人十分亲近,从曾外祖父的口中,金酉鸣知道了不少他以往的摄影趣闻,如当年他在家乡杭州办摄影展时,有幸得到了郁达夫的题词。
那3幅有郁达夫题词的照片,一直悬挂于家中,骆伯年珍之爱之,而金酉鸣自然是从小就对摄影这个艺术门类和各类摄影器材耳濡目染了。
或许是命运的牵引,金酉鸣的部分人生道路和曾外祖父有所重叠。
做着相近的工作,同样从杭州来到了千里迢迢之外的北京。
有所不同的是,骆伯年在北京囿于种种因素,摄影创作日益减少,也因为在2002年的溘然长逝,与数码摄影失之交臂。
中国电影的微观叙事与平民英雄形象塑造作者:赵诗琳来源:《今传媒》2021年第11期摘要:继2019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打破传统宏大历史题材的史诗叙事模式,将微观视角下的平民叙事聚焦个体身份认同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更为贴近平凡生活与社会现实的故事选材衔接个体生命与时代使命之后。
如今,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作为2020年的国庆献礼片,正进一步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贡献时代力量,在打破献礼片叙事壁垒与人物距离感的同时,以聚焦现实生活的个体化微观视角讲述城乡变迁与精准扶贫进程中的“平民英雄”故事,实现小人物的升华与平民美学的表述,彰显弥足珍贵的家国情怀与个体担当。
关键词:《我和我的家乡》;微观叙事;平民英雄;国家形象;时代使命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1-0081-04一、国家形象建构下的平民叙事电影不仅承载着影像内容表意与大众文化传播的功能,还是书写文化价值、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自然会受到“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电影产业政策的深刻影响。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面对当前世界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這一时代命题,旨在倡导世界各国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也要致力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合理关切,这一人类社会新理念无疑为寻求人类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深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呼应,而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还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电影在借助“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兼收并蓄并建构崭新的文化范式的同时,也紧随时代的发展变革提出建设国家形象的时代议题。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建馆十年展览回顾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十岁了,作为上海最早的民营美术馆之一,从最初的证大现代艺术馆到现在的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它引领我们走近艺术,沉醉在艺术的世界里十年从你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到熟练地记住到这里的路线十年从你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到热衷沉醉于这个艺术世界十年,可以改变的太多名字变了、空间变了、人也变了……不变的,是我们为公众而艺术的初心从证大现代艺术馆到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让我们回顾那些历年的精品展览重温经典2015.6.28 —— 2015.8.9不合时宜:苏格兰当代艺术展Current: Contemporary Art from Scotland2015.6.19 —— 2015.7.12教学的力量:中国当代艺术教学的十一个个案Power of Education: 11 Cases of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in China2015.5.7——2015.8.4山水社会——测绘未来 @威尼斯56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项目Humanistic Nature and Society | An Insight into the FutureCollateral Event of 56th Venice Biennale2015.4.24 —— 2015.5.24静/物:荷兰当代摄影展Still/Life: Contemporary Dutch Photography Exhibition2015.2.3 —— 2015.3.31此时:迈克尔·克雷格-马丁贰零壹伍中国巡展 | 上海NOW: Michael Craig-Martin 2015 China Tour Exhibition | Shanghai2014.11.23 —— 2015.1.25随心而行——肖恩·斯库利艺术展Follow the Heart – The Art of Sean Scully2014.9.20 —— 2014.11.2摩登三部曲——杰拉德·兰斯南,卡洛琳·考德瑞尔特上海展Trilogy of the Moderns – Rancinan & Caroline Gaudriault in Shanghai2014.9.16 —— 2014.11.2新潮:当代玻璃艺术展Trends in Contemporary Class Art2014.4.11 —— 2014.5.19高山流水——未来城市:中国山水城市设计展Loft Mountains and Dancing Water: A Probe into the City for Tomorrow – Exhibition of Chinese Shan Shui City2014.4.15 —— 2014.5.20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John Moores Painting Prize (China) Exhibition2014.2.28 —— 2014.4.10时间节点:中国一九八零年代的水墨景观A Fragment in the Course of Time: Landscape of Chinese Ink Art in 1980s2013.12.9 —— 2014.1.9“水与空间对话”公共艺术项目“Water and Reflections” Public Art Project2013.12.1 —— 2014.1.19远古文明的基因——撒哈拉之南的非洲艺术A Seed of Civilization – Exhibition of Sub-Saharan Art2013.10.9 —— 2013.11.9墨测高深:2013当代空间水墨展·北京A New Spirit in Ink: Contemporary Cutting-Edge Ink 2013. Beijing2013.9.24 —— 2014.1.6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Nobuyoshi Araki: Sentimenta Journey/ Decadence in Paradise2013.7.24——2013.9.15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Between Particles——Kengo Kuma 2013 China Exhibition2013.6.11 —— 2013.9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新馆开幕大展意象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Inaugural Exhibition Insightful Charisma2013.3.2 —— 2013.3.31奥托·迪克斯版画展——批判画1920-1924| 铜版画《战争》系列1924OTTO DIX’s Engravings – Critical Graphics 1920 – 1924 | “The War” Etching Series 19242012.9.8 —— 2012.11.18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Tony Cragg Sculptures and Drawings2012.3.16 —— 2012.4.15蛙王:沪港文化交流Frog King: Artist from Hong Kong2012.3.10 —— 2012.4.10设计的设计——原研哉中国站·上海Designing Design –The exhibition of Kenya Hara in China·Shanghai2010.9.5 —— 2010.10.5更新中国——关于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和建筑展Updating China, Art and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o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2009.9.11 ——2009.11.1游丝描——梁绍基个展Liang Shaoji: You Si Miao – an infinitely fine line2009.5.24 —— 2009.8.23离信之雾——杨福东个展Dawn Mist, Separation Faith –Yang Fudong’s Solo Exhibition2008.5.28 ——2008.6.20转向抽象:1976 – 1985上海实验艺术回顾展Turn to Abstract: Retrospective of Shanghai Experimental Art from 1976 to 19852008.4.19 —— 2008.5.18人质·汪建伟个展Hostage – Wang Jianwei Solo Exhibition2007.1.21 —— 2007.2.5移动档案馆——卡塞尔文献展50年Archive in motion –Jahre 50 Years documenta 1955 –20052006.1.6 —— 2006.3.5自我造局:2005中国当代绘画展The Self-Made Generation: A Retrospective of New Chinese Paintin。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期末考试答案1. 柏拉图所说的“影子的影子”是指()绘画绘画- 正确理念现实事物日常生活2. 奥巴马等人的“自拍门”事件最能体现出图像与真实关系中的哪个问题()意义不明图像过剩意义扭曲意义扭曲- 正确娱乐狂欢3. 提出“ 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大写的艺术这样一种东西,只存在艺术家)这一观点的是()贡布里希贡布里希- 正确阿多诺维特根斯坦魏茨4. 维林多夫的维纳斯这一雕像造型突出的是()手臂、腿部胸部、腹部、臀部胸部、腹部、臀部- 正确面部表情头部、五官5.古埃及艺术中对人物的描绘遵循的是()的原则正身侧面正身侧面- 正确焦点透视散点透视近大远小6.希腊帕特农神庙的柱式风格是()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 正确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7.希腊雕塑《持矛者》的作者且著有艺术理论著作《Canon》的雕塑家是()米隆菲狄亚斯波利克利托斯波利克利托斯- 正确利西普斯8. 汉代《说唱俑》的风格特点是?()气势雄大诙谐生动诙谐生动- 正确优雅平衡细致写实9. 饕餮纹是一种由虎、牛、豹子等图案组合出的纹饰,给人以庄重、肃穆、严厉之感。
商周时期以此为主要特征的著名器物是()汉画像砖毛公鼎司母戊鼎司母戊鼎- 正确马踏飞燕10.写出了传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的魏晋名士是()阮籍嵇康嵇康- 正确山涛刘伶11.在魏晋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关于他有三绝之说,所谓画绝、才绝、痴绝,他在中国绘画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顾恺之顾恺之- 正确吴道子阎立本张彦远12.某书法家少年时代在一块木板上写字,他写下的字,木工在雕刻的时候发现笔墨浸透非常的深,所谓“入木三分”,笔力深厚。
这说的是()赵孟頫王羲之王羲之- 正确张旭米芾13.王羲之的艺术和他的人生都最好的体现了()的一种自然精神,即,“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年级~9年级浙江省教育厅制订二00六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4)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6)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8)主题1浙江沿革 (8)1.1历史概要 (8)1.2行政区划 (9)1.3人口与民族 (10)1.4风土人情 (10)1.5今日城乡 (10)主题2浙江环境 (8)2.1地形地貌 (11)2.2气候特征 (12)2.3河流湖泊 (12)2.4自然灾害 (13)2.5环境保护 (13)主题3浙江文化 (14)3.1 文化遗存 (14)3.2 文化胜迹 (15)3.3 民间艺术 (16)3.4 文化名人 (17)3.5 教育科技 (17)主题4浙江经济 (18)4.1 自然资源 (18)4.2 旅游资源 (19)4.3 地方物产 (19)4.4 经济发展 (20)主题5和谐浙江 (20)5.1 健康成长 (21)5.2 安居乐业 (22)5.3 平安社会 (22)5.4 发展前景 (24)第四部分教材编写原则和建议 (24)一、教材编写原则 (24)二、教材编写建议 (24)第五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25)一、教学建议 (25)二、评价建议 (25)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6)附录专题教育内容在国家课程和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中的分布情况表 (27)第一部分前言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地方通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地方课程。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对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了解社会和了解世界,同时要知道和继承民族及地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要将当下的学习与明天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近三年高考真题练——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①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①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用作品诠释“什么是外人”作者:Cecilia来源:《收藏·拍卖》2024年第03期春夏之交的5月,是威尼斯很舒适的时节。
备受瞩目的“2024威尼斯双年展”已正式拉开帷幕近一个月,此次约有331名艺术家参展,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北非、中南太平洋及南亚地区。
巴西策展人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AdrianoPedrosa)选择了“处处是外人”(Foreigners,everywhere)作为今年的展览主题,旨在聚焦历史上“被边缘化”的艺术家们。
在现场也是如此,艺术家是外邦人,参观者也大多来自海外,他们在这看到陌生的他国文化,也在这找到属于自己家乡的文化符号,引发思考。
尽管威尼斯是一个紧凑的城市,但它被划分为六个区——圣马可区(SanMarco)、圣保罗区(SanPolo)、圣十字区(SantaCroce)、城堡区(Castello)、多尔索杜罗区(Dorsoduro)和卡拉内乔区(Cannaregio),且每一个街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不妨趁着这次“艺术嘉年华”的举办,计划一次艺游之旅,按区索骥,感受不一样的意大利风情。
毕竟,威尼斯这座迷人小岛上的艺术节庆活动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生动有趣。
威尼斯双年展主场馆威尼斯主场馆分为花园馆和军械库。
若是一天中仅仅往返于两个主展馆之间,大家可以选择步行。
这样不仅更经济,而且可以欣赏威尼斯纵横交错的运河以及沿街的建筑。
军械库展区国家馆:阿尔巴尼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贝宁、中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菲律宾、卢森堡、爱尔兰、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黎巴嫩、马耳他、墨西哥、秘鲁、塞内加尔、塞舌尔、新加坡、南非、土耳其、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
花园馆展区国家馆: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捷克、韩国、丹麦、埃及、芬兰、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希腊、以色列、荷兰、挪威、瑞典、波兰、塞尔维亚、斯洛伐克、西班牙、美国、瑞士、匈牙利、乌拉圭、委内瑞拉、威尼斯馆。
闪耀威尼斯的中国记忆张晓刚最重要“大家一件作品,一段回忆,一场历史遗梦。
很少有艺术作品能够定义一个时代,而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恰恰就是这样一类作品。
1995年,三幅“大家庭”系列组画在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亮相,引起全球艺坛轰动,也成为了张晓刚艺术生涯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重要转折点。
而在今年11月的香港秋拍里,这三幅巨作之一的《血缘:大家庭2号》将会在佳士得上拍,估价3800万-4800万港元,可说是近5年来拍场上最有分量的张晓刚作品。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2号》布面油画 180x230cm 1995年作2020年佳士得香港秋拍估价:3800万-4800万港元来源:香港汉雅轩Oliver Stone 私人收藏香港佳士得 2008 年 11 月 30 日编号 2618现藏著购自上述拍卖展览:1995 年 6 月 11 日-10 月 15 日第 46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身份与差异:1895-1995 人物的具象」威尼斯意大利1995 年 9 月 9-30 日「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新艺术展」汉堡自由汉萨同盟城市文化中心汉堡德国1998 年 9 月 15 日-1999 年 1 月 3 日「透视:新中国艺术」亚洲协会画廊及 P.S.1 当代艺术中心纽约美国1999 年 2 月 26 日-6 月 1 日「透视:新中国艺术」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三潘市美国《血缘:大家庭2号》是张晓刚“血缘”系列最成熟时期(1994-1996)仅有的5张巨幅(230x180cm)作品之一,也是其中唯二展现了“知青”、“独生子女政策”等时代印记的图像史。
在经手了几乎所有最重要张晓刚作品的佳士得现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看来,这两件是“张晓刚最好年份,尺幅最大,最重要的'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
而两幅中另一幅《血缘:大家庭3号》则在2014年以9420万港元创下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保持至今。
《血缘:大家庭2号》自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后,便由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收藏,还作为重点作品参加了1998-1999年在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三藩市现代美术馆等重要机构巡展的《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并在2013年被选为吕澎专著《20世纪中国艺术史》全球再版的封面,可见其划时代的意义。
胡晓云是甘肃平凉人,著名画家,其画作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受百姓喜爱,可谓陇东画家的代表人物。
胡晓云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习惯上称为“学院画派”,早期画作主要是以油画、版画、水彩、素描为主,题材多为人物、静物,造型准确、传神、细腻,光线感极强,强调技法的应用,凸显主题在画作中的主导地位,故而艺术性强,很好地表达了画家的艺术功底。
随着他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其作画的内容也发生变化,从“单纯”的表现艺术,逐步过渡到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1985至1988年期间,他的版画《黄土阳光》、《陇东四月》、《陇东风情》、《飘动的太阳》、《编织》等以其生活化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了农村、农民的生活场景,给人以朴实、亲切的感受,黑与白的鲜明对比,衬托出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以画家的笔触形象地表现出农村土地包产到户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们不妨进入到胡晓云的内心世界去探究一下他所表现的画作。
《陇东四月》和风徐徐,一位农村少女站立土窑洞前,微红的脸蛋映着初升的太阳,三五只麻雀奔着冒绿的柳树飞去,少女的内心掩不住激动,一条红纱巾正被她的双手缓缓地系在头上,纱巾轻盈地在春风中飘动。
从画中我们体会到生活原来是那么美,农村是那么美,所有的苦难已被春风带走,送来的是明媚的春光,只要心中有盼,幸福就会到来,爱情就会到来。
这是胡晓云的寄托和向往,也是那个时代的寄托和向往。
《黄土阳光》则以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震撼。
烈日炎炎,麦地金黄,汗流浃背的汉子赤着上身,高举铁镰,仰头望天,巨大的太阳金光四射,如磨盘在天空旋转,麦子腾空而起,和着巨大的磨盘一起旋转,饱满的麦粒铺天盖地,与太阳融为一体。
超乎想象的夸张不失真实,反而呈现出巨大的力量。
力量是一种美,自然更是一种美,力量和自然结合的美则是震撼的美。
胡晓云的版画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其构思新颖、刀法娴熟、故事性强、层次分明、夸张有度、意境深远、气势恢宏、西画艺术与民间艺术结合,开创了平凉乃至陇东版画的先河,在甘肃版画界占有一席之地。
宋庄大事件■1994年原先住在圆明园的张惠平由于不方便再住在圆明园,移居到“宋庄”,宋庄的历史就此揭开。
■1994年300多名追求梦想的画家在这里租住农宅,生活、创作,宋庄原始景观形成。
艺术家方力钧、刘炜、岳敏君、杨少斌、王音和批评家栗宪庭迁移到宋庄镇居住。
■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解散,大部分先锋艺术家迁移到宋庄,并在宋庄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颇具规模并不断完善和扩大的艺术家群。
■1996年杨卫从圆明园画家村迁入宋庄居住。
■1997年部分圆明园艺术家来到宋庄,宋庄成为海内外的一个新闻关注点。
此时,艺术家几乎“进驻”了宋庄镇的所有自然村,如大兴庄、辛店、喇叭庄、北寺、小杨各庄、白庙、邢各庄等。
■在宋庄镇,李玉兰、谭小勋夫妇并不是唯一被起诉的购房艺术家。
王立则是去年以来的第一个。
他介绍,1998年,艺术家徐先生买下宋庄镇白庙村一处民房。
2003年,徐先生转手卖给他。
2006年9月,他被售房农民起诉。
王立则被诉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被推倒。
2006年10月起,陆续有李玉兰、王庆松、杨大味等12名艺术家被起诉,涉及宋庄镇白庙村、辛店村、小堡村、大兴庄村等地的9处农民房屋。
■1999年9月宋庄镇被国务院体改办正式批准为全国小镇试点镇。
■2000年方力钧1999创作的一幅作品在嘉德春季拍卖中拍出了27.5万元的高价,同年嘉德秋季拍卖专场上,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以33万元成为当代拍卖品的第5名,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在国内拍卖市场的辉煌。
■2001年9月23 唐城和张义旺在潮白河实施行为作品“2001年9月23”,去了很多人。
■2001年冬唐城、高风、陈牧在北京芥子园实施行为作品“盐”。
■2002年9月由宋庄小堡、辛店和滨河小区艺术家组成的“时空现代艺术展”在北京禅0家居举行。
■2002年6月28日李勇、张建俊、李卫策划的“芯片的心”油画展在北京BS 艺术车间举行。
参展艺术家大多都是宋庄的艺术家。
■2002年冬王强等人策划的“宋庄现象——艺术家群落展”在中华世纪坛被封闭。
202010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作者简介】黄诗滢,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本科生。
私影像是独立纪录片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影片,近年来一直活跃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与独立影展中,被人们广泛讨论与关注。
吴文光导演拉开独立纪录片序幕时,独立纪录片在国外的发展已如火如荼,而私影像从2000年王芬导演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起登上舞台。
詹庆生、尹鸿在《中国独立影像发展备忘(1996-2006)》中提到,1999年以后独立影像题材分化现象是转向创作者个人隐秘的私人空间。
吴昊昊作为新生代独立纪录片导演,就是这样一个将镜头转向私人空间的导演,自2005年起,他开始自行策划、拍摄、剪辑私影像作品,作品有《制作〈批判徐童〉》《大天才吴昊昊爱王年年》《kun1行动》《吃孩子》等,其中《kun1行动》《制作〈批判徐童〉》因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被多个独立影展放映。
一、研究概述“如果没有回到有关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相互关联的问题,都不算完成了智识探索的旅程。
”[1]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录片,学界对私影像溯源至1895年,认为史上最早的私影像很可能是电影诞生之初。
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拍摄了《婴儿的午餐》,片中有三位人物——卢米埃尔本人、他女儿和他的夫人,纯属家庭私领域日常生活的胶片纪录。
2010年,与吴文光等人重提私影像最为接近的一个概念是日本学者那田史所说的私纪录片,那田史是援引日本文学传统中流行的私小说概念提出的这一说法,用来称呼“视觉艺术家直接拍摄自己或者记录私人环境的作品”,在日本通常被称为日记电影类影片。
在中国大陆,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有作者拍摄关于亲人的镜头,例如孙明经的作品《苏州名胜》和刘呐鸥的作品《持摄影机的人》等,《苏州名胜》记录了孙明经的妻子和她的同学一起游园的画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纪录片创作者开始将镜头对准平民大众、边缘人等,充分显示出大陆的私影像的在地性。
为何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到21世纪伊始,创作者的题材会逐渐转向个人隐秘的私人空间?我们或许很难找到直接的分水岭,而只能可以看见一种既有趋势,因此私影像研究者应该扎根本土,在对本土的历史制度结构进行了解分析基础上探索它的在地化属性。
历史之路(三)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缩影打开文本图片集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境遇威尼斯双年展一直不断致力于推出新型的实验艺术。
在1958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时,由于对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有限,只送去了一批齐白石的画,在1980年和1982年分别送去了刺绣和剪纸。
肖勤在《记第四十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介绍:送手工艺品去双年展,已是不合该展的要求……然而今年中国送来的竟是一些民间剪纸,国际艺坛人士固然会议论中国今天没有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在我参观双年展时,就有许多外国友人问我,为什么中国没有送艺术作品来参展?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确实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不知道作出这种参展的方式是哪一个机构的决策,及这个决策是否有它的特殊用意。
或是由于决策机构根本就没了解双年展的性质及其在国际艺坛上的重要性而随便拿些东西出来展览了事)……在80年代,中国对于世界的认识几乎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在1949年后对外国美术的学习和吸收仅限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极力批判且拒斥苏联模式以外的现代美术风格,造成了对于西方美术的片面认识。
与此同时,工艺美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作为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一项事业保持下来。
改革开放后,民间传统特色的工艺美术品被作为中国特产大量销往海外,广受好评,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这些传统工艺美术品自然成了中国特色的有力代表,也使中国官方对于中国艺术对外展览的认识范围,停留在旅游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的范围之内。
显然,官方认识到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巨大影响力,但是欠缺恰当地进入这一展览的经验。
因为对世界艺术的发展的认知在中国内部几乎是密不透风的,中西方之间认识的错位已在此时达到顶点。
在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解最多停留在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中,该电影在1992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巩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这个时候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可以通过张晓刚在1992年写给栗宪庭的信中略见一斑:中国阿Q般引以为荣的传统文化,成为欧洲市场上的消费品,被中产阶级买去挂在客厅的一角,与非洲木雕一同装饰一个壁炉,或者一个楼梯的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