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6
245院从检查前出发,将护理配合渗透到了送检以及检查等各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完成检查率100%、护理风险占2.3%、再次手术率31.8%、死亡率0,与对照组相比,检查完成率更高,护理风险更少,死亡率更低,优势显著。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5.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上述研究结果,加强护理配合,对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颅脑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配合,可以在最大限度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保证患者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参考文献】[1]宋志萍.对进行急诊CT 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配合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4):242-243.[2]刘静.对行PET-CT 检查的肿瘤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配合心理安慰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43(05):539-540.[3]杜学辉,罗肖山,王秀琴,等.MSCT 三维重组在非标准体位CT 扫描患者颅脑手术定位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2(03):424-426.伴随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自身、家庭、社会均带来不利影响。
现阶段冠心病患者主要通过冠状动脉CT 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TA)进行检查,冠状动脉CTA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但患者实施CTA 检查的过程中易受到呼吸、心理、心率等因素干预,对图像结果与质量造成影响,导致CTA 检查成功率降低[1]。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状动脉CTA 中应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20年1月—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CTA 检查的78例患者。
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
本次实验研究中常规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为40~79周岁(61.24±3.47)周岁。
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及效果评估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方法。
这种诊断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冠脉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对心脏病变的判断和诊断。
由于患者在进行这种检查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提前做好心理疏导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需要引导患者积极配合的检查项目,而且这种检查比较复杂,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在做这种检查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检查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2、提供舒适的环境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需要在手术室内接受检查,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让患者感到放松和安心。
可以给患者提供柔和的音乐或者进行简单的放松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3、配合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需要在检查过程中保持相对静止,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呼吸训练,引导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深呼吸和心理放松,帮助患者减轻不适。
4、定期与患者沟通在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害怕的情绪。
医护人员还要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的进展和结果,让患者明白自己的病情,从而减轻焦虑和恐惧。
5、运用幽默化解紧张在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中,医护人员可以适当地利用幽默来化解患者的紧张和不安,让患者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检查,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配合度,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康复,有利于患者心理舒适和生理恢复,缩短患者的病情恢复时间。
4、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和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及效果评估【摘要】本文探讨了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及效果评估。
在冠脉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中,需要关注患者的焦虑、恐惧和压力,通过情绪支持、信息沟通、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干预。
而在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中,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需考虑对辐射的担忧和对检查结果的理解。
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估包括护理干预的实施情况评估和患者心理状态变化评估。
心理护理在冠脉造影和冠脉CT 血管造影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和效果评估工具。
【关键词】冠脉造影、冠脉CT血管造影、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估、康复、患者、心理影响、重要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和治疗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已经成为深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及其效果评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方式,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水平。
1.2 研究意义心理护理在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面对来自检查过程、结果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
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
2. 提升治疗效果:心理状态对患者身体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患者如果处于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下,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延长康复时间。
针对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摘要】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了护理干预在该检查中的作用,包括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具体措施包括事先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也指出了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避免过度曝露辐射等。
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强调了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在这一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护理干预、措施、注意事项、效果评价、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MDCTA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服用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对比度,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
护理干预在MDCTA检查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检查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MDCTA检查中的应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以评估其对患者的影响和疗效。
通过分析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索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原理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MDCTA)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管病变情况。
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09:49:10.0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作者:毕建萍,通讯作者:郑春玉[导读] 分析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毕建萍,通讯作者:郑春玉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 目的分析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后按抽签法分两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
[关键词] 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心理特点;护理干预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是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冠脉管腔,从而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状态的一种诊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止血便捷等优点,可准确地诊断与治疗冠心病,降低其恶性并发症的发生率[1]。
但临床发现围术期患者常会出现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手术治疗及术后病情康复[2]。
因此,积极分析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选取了120例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在分析其心理特点后进行分组护理,观察干预效果的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后按抽签法分两组,各60例。
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83±10.17)岁。
研究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57.72±9.20)岁。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CTA检查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减轻焦虑和恐惧,提升检查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探讨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一、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情绪的缓解在接受CTA检查之前,许多患者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可能担心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担心检查结果会带来不好的消息。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介绍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可以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担忧,与之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到被关心和理解。
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方法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使他们能够更加配合检查。
二、护理干预对检查效果的提升在CTA检查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检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情绪不稳定,移动不听从指挥,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的准确性。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些护理干预措施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
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教育,告知他们要保持身体平稳,不要随意移动,以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护理人员还可以在检查过程中给予患者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正确呼吸和配合医生的操作,使检查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效果。
三、护理干预对患者安全和舒适的保障在CTA检查中,患者需要接受造影剂的注射,这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
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变化和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可能会导致不适感,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帮助他们调整姿势,减轻不适感,保障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样,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观察,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状态,减轻不适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及效果评估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接受这两种检查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在进行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心理护理中,干预要点和效果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在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在患者接受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之前,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术前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术前心理干预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增强对治疗的信任感。
2. 提供信息支持在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过程中,患者对这些检查的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可能存在疑虑和恐惧。
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详细的信息支持,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和面对检查。
3. 个性化的情绪支持针对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医护人员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情绪支持。
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安慰和理解。
在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情绪支持措施。
4. 提供舒适的环境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在检查期间需要保持平静和放松的状态,医护人员应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和影响。
这包括调节室内的光线和温度、提供舒适的床铺和静音环境等。
5. 术后心理干预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紧张、恐惧等。
在术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安抚患者的情绪,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协助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
1. 通过心理测评进行效果评估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的心理测评,以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
常见的心理测评工具包括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
通过测评结果的定量化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心理护理的效果,并随时调整干预措施。
2. 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心理干预对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彭育红;卢青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1(41)5
【摘要】目的:探讨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提高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重建图像的影响。
方法:对80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
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有无
差别。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优良图像比例明显提高,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
【总页数】2页(P57-58)
【关键词】心理干预;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图像
【作者】彭育红;卢青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CT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护理干预对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J], 陈宇
2.系统化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及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 柳玉华
3.护理干预对64排 CT 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J], 胡永超;杨君;钟惠玲
4.护理干预对极速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J], 陈秀梅;王桂华;李琳琳;张春霞;刘发香
5.健康教育干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J], 陈敏;晏玉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要点及效果评估冠脉造影与冠脉CT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虽然这些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却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帮助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完成检查,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干预要点:1.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进行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对检查的了解程度,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部分患者可能对检查缺乏了解,导致焦虑不安;部分患者可能过度担心检查结果,增加心理负担。
2. 沟通与解释: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和风险等内容,让患者充分了解检查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3. 提供情绪支持:很多患者在进行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时会出现紧张、害怕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面对恐惧,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增加患者的信心。
4. 分散注意力:在进行检查前,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放松心情,比如可以进行有趣的谈话或音乐的放送,让患者的情绪得到缓解。
5. 关注术后心理护理: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是一项侵入性检查,患者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的情绪问题。
1. 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进行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前,情绪上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2.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对于检查的了解程度增加,对于检查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等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了因为不了解而引起的恐惧感。
3. 在进行冠脉造影和冠脉CT血管造影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不适感和紧张情绪,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
心理护理干预对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效果的观察研究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CT冠状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CTA)检查中的应用及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图像质量及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加强患者的配合程度,提高检查质量。
标签:心理护理;血管造影;检查质量CT的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近年来心脏成像一直是CT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64层CT及更新的CT设备在我国各级医院大量引进并投入临床应用,CCTA技术迅速推广[1]。
目前我院64排128层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体现出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项检查因为需要通过患者的静脉注射造影剂,而且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剂的推注,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呼吸训练和憋气检查,不少患者因此对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检查,进而影响CT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质量。
本文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效果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CCTA检查的适应证:心率<75次/min,血压<170/100 mmHg,无心律失常,无严重肾功能不全,使用药物控制心率、血压,必要时应用镇静剂稳定情绪,造影检查前所有患者预先进行憋气练习。
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对,其中观察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在45~80岁,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在50~7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术前护理干预对CAG及PCI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作者:赵文静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冠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
方法:对500例行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前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自评表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500例患者经入院后的护理干预及对操作介入说明和演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的焦虑指数有了显著的改善。
S-AI值由干预前的(60±5.78)降到了(4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对冠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脉造影;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焦虑Influence of Pre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AG and PCI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ZHAO Wen-j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0):057-059【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re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and coronary stenting (PCI) in patients with anxiety.Method:500 patients underwent CAG and PCI before and after pre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ere analysed by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all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with t-test.Result:The data of STAI was reduced to (43±6.36 )from (60±5.78),effect was satisfactory,the patient’s anxiety index had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Coronary angiography;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AnxietyFirst-author’s address:Shangqiu Medical College,Department of Nursing,Shangqiu 4761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29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病,除药物治疗外,冠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是目前对冠心病检查治疗有效且创伤性小的主要手段。
心理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影响——————张振民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对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分别进行了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
结果:72例患者均能以平静的心情,良好的睡眠,平稳的生命体征进行手术。
结论: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冠状动脉造影术;心理护理干预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评价冠脉解剖的金标准,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心导管检查的基本内容,在美国每年大约有两百万人接受这项检查[1],可是该技术属于有创性,有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做好护理干预特别是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
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72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患者采取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72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男29例,女43例,年龄31-72岁,其中53例有高血压病史。
职业:农民23例,工人34例,干部15例。
其中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8例,高中32例,初中11例,小学8例,文盲3例。
1.2手术方法:患者术中取仰卧位,以桡动脉或股动脉为穿刺点,用2.0%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用单壁穿刺针穿刺成功后置入桡动脉鞘或股动脉鞘,常规肝素钠盐水冲洗,在造影导丝引导下将多功能造影导管(TIG)送至左主干开口处,注入造影剂碘佛醇分别取左前斜位,左前斜+足位,左前斜+头位,后正位+头位,右前斜+头位,右前斜+足位等五个摄像体位,完成上术操作后将造影导管送至右冠脉开口处注入造影剂碘佛醇,取左前斜位,后正位+头位等两个摄像体位,术后在造影导丝引导下拔出造影导管,常规拔除鞘管加压包扎止血。
1.3结果:72例患者中有一例出现股动脉血肿,其余无手术并发症。
2心理护理干预2.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相关知识缺乏,认为心脏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行心脏方面的手术风险非常大,因此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从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差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的进行。
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手术主要操作者一同到床边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操作流程及手术的重要性、安全性、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知识,然后带患者及家属到介入室进行参观,包括环境、设备及操作成员,必要时请已接受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教,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从而减轻心中不良顾虑。
术前晚给予镇静药,睡前中药泡足,让患者有一个好的睡眠。
2.2术中心理护理:介入室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耐心地讲解术中要配合的内容,边操作边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不适要及时有效地解除。
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时应熟练、有条不紊地进行且不谈及与手术无关的内容,切忌慌乱,以免造成患者恐惧。
介入室内可放轻,让患者全身心的放松。
为了避免穿刺疼痛引起患者的紧张,可给予咪唑安定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静脉注射,有镇静、抗焦虑、缓解疼痛效果[2],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3术后心理护理:此时患者最迫切了解手术的结果,医生要及时把手术的结果、术后注意事项及配合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以消除心中不安。
因须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加强巡视了解患者情况及时给予帮助,让患者无后顾之忧。
如果手术确诊需进一步,医护人员要耐心讲解。
3小结由于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手术质量,甚至会有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张振民目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桥本甲状腺炎(HT),原发性功能甲减和Graves等,其共同免疫学特点是患者血清中存在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我科室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确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99例,健康体检对照50例。
其中Graves(GD)患者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27-70岁,平均(48.2±9.76)岁,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35例,男11例,女20例,平均20-70岁,平均(47.0±17.4)岁,均为明确诊断的病例。
健康体检者:男21例,女29例,年龄30-60岁,平均(50.3±10.1),无临床阳性体征。
1.2方法:1.2.1检测方法:被检者清晨空腹抽静脉血2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当日检测。
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
仪器为法国西门子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试剂为原装配套进口试剂,所有操作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果由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打印。
1.2.2统计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用比较用q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检验。
2结果2.1TPOAb在健康人群中的血清水平:男女健康对照组TPOAb浓度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10).见表1.2.2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浓度变化AITD患者血清TPOAb浓度超过正常值范围,血清TPOAb 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GD组,HT组,甲减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9,8.09,6.95,P均<0.01).见表22.3 各种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浓度的关系显示:GD组中TPOAb浓度的变化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浓度变化呈正相关系(r=0.86,P<0.01);HT组中TPOAb浓度变化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浓度呈正相变化(r=0.60,P<0.01)见表3。
3结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哺乳动物过氧化物酶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催化甲状腺素合成的关键酶,它参与了TG(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的碘化和酪氨酸的偶联作用,与AITD的发生,密切相关。
TPOAb作为AITD的主要自身抗体可以引起甲状腺滤泡的损伤,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GD 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TPOAb含量阳性说明GD患者有针对甲状腺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但不能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也不是甲亢的诊断依据,而只能用来反映GD缓解的程度;甲亢结束时如果TPOAb仍阳性,表示停药后仍有可能复发[1]。
临床上如TPOAb滴度持续高水平,应考虑HT诊断,在AITD患者的家族中,可通过测定TPOAb筛查来发现有AITD素质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对原发性甲减者,结合STSH升高,可以发现早期甲减病人;对可疑甲减患者,若TPOAb阳性,有助于原发和继发甲减的鉴别[2]。
另外有研究显示,发生甲减的HT患者血清中TPOAb 浓度显著高于HT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提示了测定TPOAb 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即HT患者存在高浓度TPOAb时,最终发生甲减的几率增大,同样,测定TPOAb 对GD来说,也有提示预后的价值,即存在高浓度TPOAb 的GD患者不宜行I131或手术治疗,因其治疗后发生永久性甲减的可能性大[3],由此认为,检测TPOAb对AITD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具有一定意义。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AITD患者TPOAb浓度较健康人群均有显著增高(P<0.01),GD组居首位.同时TPAb浓度也有显著性增高(P<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系,TPOAb比TPAb 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临床上常用这二者联合检测以判断甲状腺功能的病变情况.本次实验结果显示TPOAb是判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变的最敏感指标,再增加TGAb测定并不能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测定TPOAb有着明显意义,值得推广。
提升专业素养构建新型护患关系——————张振民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专业化与系统化护理模式的推广,人们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卫生部发出“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号召,生硬的操作、机械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传统的护患关系正悄无声息地变化着。
那作为一名护士,怎样维持融洽的护患关系?怎样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联系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不断充电,提升业务水平医学理论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突破,给护理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这就需要广大的护士不断充电,提升业务素质。
首先,在业务上要精通,力争有着丰富的前沿理论知识,精湛娴熟的专业临床技能。
比如学习微创手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了解怎样护理胆囊切除术后的肥胖患者,什么是LASEK手术等等。
其次,能学以致用,把所掌握的理论、技能运用于实践,运用在患者身上,解决实际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部分护理人员对一些器械的使用不熟练,给病人带来了心理障碍。
应经常进行技能演练,实际操作时要做到稳、准、轻、快,赢得病人的信赖。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护士不仅要严格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还要与其交谈,观察神色,稳定情绪。
给予必要的吸氧护理以及生活护理。
另外,护理工作者还应该博学,了解一些心、社会学以及相关的知识,会进行电脑操作,这样开展护理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2兢兢业业,加强服务质量美国吉姆·柯林斯曾经说过:“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护理行业更是如此,护理工作的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有着勤勤恳恳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与服务质量意识。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各就各位,各尽其职。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进行,记录清楚、准确。
发现了新问题要及时汇报、协助尽快解决。
只有从思想上彻底转轨、制度上加以规范,一切才能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核心”。
护理是充满着创造性与整体性的工作。
以手术室的护理为例,汉斯·塞利的应激原理表明,患者被推进手术室时,陌生的环境、即将进行的手术,都会让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紧张、恐惧、担心都会袭来。
因此,在患者手术这一特定时期,护理工作者应对其进行生理与心理上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仪器设备,解释麻醉的作用,讲清楚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例如做乳腺增生切除术时,大部分患者都很焦虑,觉得术后疤痕难看,害怕手术失败,我们为其讲述成功的病案,必要时可以紧握患者的双手,让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中实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