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95.0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研究】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程 波(河南省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二病区,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随机选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㊂对照组患者被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研究组患者被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0.00%),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㊂结论: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好,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不良反应少,可考虑合理推广与应用㊂【关键词】 利培酮;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5.09.017中图分类号: R749.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09-0038-02 近几年,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SPD)受到临床关注,其中,激越行为是最为常见的行为方式[1]㊂临床统计显示,50%~90%的患者存在激越行为,给患者㊁家庭及社会造成困扰,需接受有效的药物治疗㊂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虽然疗效可靠,但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和认知功能损害[2]㊂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新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了评估,临床效果较为理想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的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㊂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2~80岁,平均(70.9±12.8)岁㊂研究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0~78岁,平均(70.8±12.9)岁㊂两组患者的性别㊁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㊂纳入标准要求如下:①经临床确诊为老年期痴呆患者;②患者无并发严重器质性疾病;③患者家属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随访者㊂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05),初始剂量为0.5mg/d,结合患者病情于1周后调整为0.5 ~2mg/d;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口服片初始剂量为2mg/d,结合患者病情于1周后调整为2~8mg/d;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8周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全部停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㊂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止治疗㊂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 本次研究中,临床疗效主要参照CMIA评分和BEHAVED-AD,并根据CMIA和BEHAVED-AD减分率以评判临床治疗效果,显效为减分率>60%,有效为减分率>30%,无效为减分率<30%㊂临床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㊂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据统计,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P<0.05㊂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3073.33(22/30)16.67(5/30)10.00(3/30)90.00对照组3040.00(12/30)20.00(6/30)40.00(12/30)60.00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据统计,研究组患者的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㊁头晕㊁口干等,可耐受;对照组的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㊁口干㊁便秘㊁恶心呕吐等;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㊂83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n (%)]组别例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口干便秘头晕失眠心动过速噁心呕吐研究组305(16.67)3(10.00)2(6.67)3(10.00)1(3.33)1(3.33)2(6.67)对照组3016(53.33)16(36.67)10(26.67)4(13.33)7(23.33)5(16.67)5(16.67)3 讨论相关研究指出,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复杂㊁病程长,病情呈现渐进性恶化,需选有效药物对患者的病情加以控制㊂患者预后差,突发结局多样,常规的对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亟须一种科学有效㊁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病情[4]㊂利培酮是近些年被推广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老年期痴呆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对患者无年龄限制㊂药理学研究提示,利培酮属于多巴胺和5-HT 2受体阻滞剂,可与DA 及5-羟色胺受体进行平衡拮抗,显著改善由5-羟色胺功能缺陷引发的各种精神行为症状,疗效较好㊂本次研究中,利培酮口服液,可掺入食物和饮品中,方便患者服用,准确调节服用剂量,提高了患者依从性,较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更好;利培酮有更为低发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锥体外系反应,用药安全[5]㊂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进一步证实了利培酮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可以放心使用㊂参考文献[1] 刘金光,克纳新.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8):575-578.[2] 杭荣华,程万良,王瑞权,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执行功能比较[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7):812-815.[3] 赵明学,谢飞,张立强.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比较及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0):1087-1089.[4] 王永学,翟二磊,马衡.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181-182.[5] 毕崇波,夏文娟,纪军军,等.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35-2436.(收稿日期:2014-12-08)编辑:王冰【临床研究】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㊁Hcy 及CK 活性的变化及意义范冬莹(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摘要】 目的:探讨甲减患者治疗前㊁后血脂水平㊁Hcy 及CK 活性的变化及意义㊂方法:随机抽取80例甲减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TG㊁TC㊁LDL-C㊁Hcy㊁CK㊁FT3㊁FT4㊁TSH 进行检测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TG㊁TC㊁LDL-C㊁Hcy㊁CK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的TG㊁TC㊁LDL-C㊁Hcy㊁CK㊁TSH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FT3㊁FT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㊂结论:甲减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㊁Hcy 及CK 活性均较治疗前降低,诊断及其治疗效果的监测能给临床提供有效的指导㊂【关键词】 甲减;血脂水平;Hcy;CK 活性;变化;意义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5.09.018中图分类号: R58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5)09-0039-02 本研究对80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㊁Hcy 及CK 活性的变化及意义㊂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甲减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机心B超检查排除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均知情同意;将有家族性高脂血症㊁肝肾疾病等的患者排除在外[1]㊂8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龄33~65岁,平均(48.3±15.5)岁;另选同期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名,女性40名,年龄31~69岁,平均(45.1±16.4)岁㊂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有可比性㊂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93。
利培酮口服液与片剂在治疗痴呆患者病理性行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3T08:50:15.97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1期作者:王芬徐霞飞贾俏芸[导读] 目的:分析对痴呆患者治疗中利培酮口服液和片剂对患者病理性行为的影响。
王芬徐霞飞贾俏芸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310014摘要:目的:分析对痴呆患者治疗中利培酮口服液和片剂对患者病理性行为的影响。
方法:以2019.8~2020.5期间收治的88例痴呆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口服液组(利培酮口服液,44例),片剂组(利培酮片剂,44例),对两组病理性行为以及总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口服液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片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口服液组攻击行为、行为紊乱等评分低于片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为痴呆患者治疗中,相较于片剂的利培酮,口服液疗效更明显,且可帮助患者改善病理性行为,值得推广。
关键词:利培酮口服液;痴呆;片剂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为常见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激越以及幻觉等精神行为,不但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会使其家庭与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1]。
临床当前在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时,抗精神病药物属于常用的方法,疗效虽然十分确切,但易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害,且有着极大的副作用。
利培酮属于治疗痴呆的常用药物,但是其药剂形式不同会对整体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2]。
鉴于此,本次纳入88例痴呆患者,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和片剂的应用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9.8~2020.5期间收治的88例痴呆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口服液组(44例),片剂组(44例),口服液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1~79岁,平均(72.71±6.68)岁,病程3.5~6 年,平均(4.39±2.15)年。
片剂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61~78岁,平均(72.01±6.18)岁,病程3.5~6.5 年,平均(4.41±2.17)年,比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
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70例BPSD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奋乃静行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行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①两组治疗4周后BEHAVE-AD量表总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与对照组77.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两者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培酮治疗BPSD疗效同奋乃静相当,但是起效时间更快,且安全性高,具推广意义。
关键词:利培酮;BPSD;奋乃静;精神症状老年痴呆常伴有痴呆精神症状和行为,即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出现障碍为临床症状的获得性只能损害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智能全面下降、行为紊乱、妄想及激越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该病症多见于老年群体,在治疗阶段会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物。
既往研究发现[1],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加重患者的意识障碍,且多数患者无法耐受,一些患者甚至于会出现严重椎体外系副反应。
如此如此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于会进一步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
利培酮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大量研究证实其对BPSD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探讨了利培酮治疗BPSD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以期为BPSD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BPSD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SD和VD诊断标准,排除心、肾、肝等重要器官疾病者。
93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5 No.2·疗效评价·痴呆在神经系统病变中比较常见,患者会出现情感自控能力差、社交障碍以及认知障碍[1]等临床症状,痴呆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痴呆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还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临床上治疗痴呆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为研究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笔者将60例痴呆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 -3)中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患者符合此标准。
②年龄超过四十岁。
③无其他心、肝、脾、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
④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不对利培酮及氟哌啶醇过敏的患者。
⑤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②合并严重心、肾、肝等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的患者。
③处于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患者。
④参与本次研究前一周使用过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患者。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1~71岁,平均(61.35±3.06)岁,病程2~7年,平均(3.12±1.01)年;其中有11例血管性痴呆,19例阿尔茨海默病。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61.42±3.08)岁,病程2~8年,平均(3.15±1.04)年;其中有16例血管性痴呆,14例阿尔茨海默病。
对照组和观察组痴呆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氟哌啶醇治疗,指导患者口服氟哌啶醇,一次1 mg (起始剂量),一天一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增加药物剂量,使一天的药物剂量维持在3~16 mg ,连续治疗2个月。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对比分析老年性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患者常常伴有精神行为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奥氮平与利培酮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但两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何不同,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对比分析进行探讨。
一、奥氮平与利培酮的药理作用奥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滞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来减轻精神症状,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而利培酮也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滞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5-HT2受体来减轻精神症状,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二、奥氮平与利培酮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对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奥氮平与利培酮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多次对比研究。
其中一项双盲、随机、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发现,奥氮平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行为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可达60%以上,而利培酮的有效率为40%左右。
另一项荟萃分析研究也发现,奥氮平在改善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
在安全性方面,奥氮平与利培酮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奥氮平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体重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糖尿病等,而利培酮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包括运动障碍、心血管不良反应等。
从临床研究结果来看,奥氮平相对于利培酮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率更低,特别是在心血管不良反应和运动障碍方面。
在临床应用中,奥氮平与利培酮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以评估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的影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体重增加、运动障碍等,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患者需定期复查脑部影像学和认知功能评估,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奥氮平与利培酮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方面有各自的优劣势。
试析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对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片进行药物治疗,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药物治疗。
结果:奥氮平组临床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利培酮组(81.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奥氮平对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老年痴呆【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206-02老年痴呆症在临床上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高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临床症状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认知功能下降、视空间技能损害、行为和人格等方面完全发生改变等全面性痴呆,医学上迄今未能明确其发病原因[1]。
患者发病后会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可能表现出易怒、行为紊乱及出现攻击性,给家庭造成极大负担。
本文为研究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药物,使用奥氮平及利培酮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得出以下报告。
1.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6年间收治的76例老年痴呆症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皆进行了检查,均符合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
奥氮平组中年龄最小为67岁,年龄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69.41±3.16)岁;男性有20例,女性有18例;病程最长为6年,病程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为(3.11±0.74)年。
利培酮组中年龄最小为66岁,年龄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70.32±2.75)岁;男性有21例,女性有17例;病程最长为7年,病程最短为2年,平均病程为(3.52±0.91)年。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观察赵小玲【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老年痴呆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利培酮口服液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以研究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分(BPR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利培酮口服液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3(032)020【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利培酮;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作者】赵小玲【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优抚医院,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6老年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老年神经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而且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其发病率也呈逐步升高趋势[1]。
该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与人交流较为困难,而且常会出现妄想、幻觉及激越等特殊的精神行为症状,在增加家庭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自身心理、精神压力,使自理与家庭管理比较困难。
笔者通过对我院部分老年痴呆患者使用利培酮口服液针对其精神行为症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我院2008年9月~2012年9月收治入院的老年痴呆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93±7.26)岁;痴呆病程 3~6 年,平均病程(4.28±2.49)年。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符合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标准并已确诊,且年龄均不低于60岁,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均﹤24分,同时均合并有情感、行为障碍及妄想、幻觉等临床精神行为症状。
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4-08-11T14:58:40.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廖东升[导读] 应用利培酮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廖东升(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810007) 【摘要】目的对应用利培酮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
采用奥氮平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奥氮平与利培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精神行为症状改善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利培酮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利培酮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199-01 老年性痴呆患者除智力水平全面下降之外,还会有行为紊乱、激惹、攻击性和幻觉与妄想等精神性疾病症状出现,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而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会使其意识障碍程度进一步加重,出现非常严重的椎体外系副反应,对认知功能造成损伤,进而影响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对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老年痴呆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70.4±1.9)岁;老年痴呆病史1-18个月,平均病史(5.6±0.7)个月;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0.5±1.8)岁;老年痴呆病史1-19个月,平均病史(5.8±0.6)个月。
利培酮口服液医治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病症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利培酮口服液医治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病症的疗效和不良反映。
方式应用利培酮口服液医治30例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病症。
采纳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副反映量表(TESS)别离评判疗效及不良反映。
结果医治二、4、8周整体有效率别离为%、%、%。
不良反映有嗜睡3例,头晕2例,震颤、随意运动不能、静坐不能、直立性低血压各1例。
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医治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病症平安有效,不良反映轻且更易调整剂量。
【关键词】利培酮口服液;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病症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病症较为常见,约占50%以上[1]。
利培酮口服液医治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病症,国内报告尚少,笔者开展有关临床观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式对象为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住院的伴精神行为病症的老年痴呆患者,共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0~82岁,平均±岁;平均病程±年。
其中阿尔茨海默病11例,血管性痴呆19例。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2],总分≥8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24分。
入组前1周未用任何抗神经病药;无严峻躯体疾病;医治期间未用其他抗神经病药。
方式利培酮口服液起始剂量为d,最大剂量不超过3mg/d,疗程8周。
别离在医治前及医治二、4、8周采纳BEHAVE-AD,评定总分及各因子分。
减少率≥30%为有效,≥60%为显效,<30%为无效[3]。
以副反映量表(TESS)别离在医治后二、4、8周评定不良反映,并在医治前后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采纳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利培酮口服液剂量医治8周利培酮口服液剂量平均为(±)mg/d。
利培酮口服液对BEHAVE-AD因子分及总分阻碍利培酮口服液医治8周对偏执和妄想观念、幻觉、行为紊乱、解决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焦虑和恐惧因子及总分(情感障碍因子分P>)均有显著下降(P均<)。
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
作者:王喜英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08期
【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为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痴呆患者共50例,均分为利培酮观察组和氟哌啶醇对照组各25例,采用NPI评分,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计算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且其NPI个性评分情况均较为良好,P
【关键词】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利培酮;氟哌啶醇
痴呆是精神系统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障碍及社会功能减退等,该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1]。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行动能力等逐渐减退,若再患有痴呆疾病,其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诸多不便[2]。
本研究对50例痴呆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进行了探讨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在我院就诊的50例痴呆患者,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约为(72.9±9.87)岁;病程2~7年,平均约为(3.21±1.21)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且经诊断后,有19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剩余均为血管性痴呆患者。
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过我院资深医师确诊后,予以适当药物治疗。
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利培酮(上海新谊天平药业,国药准字H31020343)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氟哌啶醇(天津药业,国药准字H20080776)治疗,两组患者的使用剂量与疗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无差异性,并对患者进行NPI分析及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记录相关诊疗数据,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结果数据均就计算机整理完毕,予以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数据以(±s)表示,组间差异运用t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及不良反应率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且其不良反应率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P
2.2 两组患者的NPI评分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NPI评分情况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易激怒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痴呆症病程缓慢,是进行性大脑疾病所致的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一定的抑郁、妄想及幻觉等精神和行为症状。
因此,在其治疗中常常会使用抗精神药物。
但由于老年患者体质的特殊性,相关治疗药物的特殊药物动力学特性等,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药物的选择尤为关键[3]。
利培酮是非典型的抗精神药物之一,属苯异恶唑衍生物,可平衡拮抗DA受体及5-HT受体。
据试验证明,该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阴阳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4]。
目前市场上的利培酮为无色、无味药物,且多种多样的服用方式并不影响药物作用,因此适合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药物使用特点。
长期以来,老年痴呆患者的服药一直困扰着医师及患者家属,有些老年痴呆患者不愿接受相关药物治疗,有的甚至拒绝服药,而利培酮药物属口服液,方便服用,给相关的护理工作减少了负担[5]。
在本研究中,我院医师对近年来来我院就诊的50例痴呆患者进行了一定的治疗及护理,从结果来看,利培酮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均优于氟哌啶醇组,且不良反应较少。
但就整个的治疗来看,光有药物治疗还不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全程护理。
在患者就诊后,我院医护人员就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了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并做好相关卫生知识宣讲。
要求患者家属辅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患者病情监护,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患者情况,予以适当的支持治疗,尤其是个别无法自理的患者,对其家属进行了特殊培训,积极鼓励患者及家属配合医院治疗。
对住院治疗患者,我院也予以了一定的防护措施,加强病房管理,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增加通风,减少致病微生物的滋生,避免疾病传染[6]。
综上所述,利培酮对痴呆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但在痴呆患者的药物治疗上仍需慎重选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对患者实施全程的特殊护理照顾,全面治疗与防护,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
参考文献
[1] 黄文平,赵祖安,白玉红,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5):102-104.
[2] 叶昂超.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0):36-37.
[3] 王玉忠,郭君英.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09):1072-1073.
[4] 吴斌,吴震卿,钱富强,等.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0(11):1613-1614.
[5] 陈莉晶,张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33-34.
[6] 赖文胜.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老年痴呆行为异常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