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基础化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66.45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实验开放性教学改革探索
近年来,开放性教学在各学科领域中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化学实验课,开放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也有显著作用。
近期,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恢复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开展更多强调学生参与的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
首先,要深入探索实验实践过程及其内容,让学生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提升实验实践能力。
实验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要求高、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实践作为重要一环。
其次,在实验实践时,要注重启发性的提问,以社会视野和表达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以较讲究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捕捉学习重点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条件和结构,更加清晰全面地体现学习内容。
最后,要建立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探究的学习氛围,把课堂实验贯穿于全程,以舒缓的环境让学生把课堂实验进行的更加愉悦且有效。
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讲解,从理论与实践中现实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能力。
总而言之,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希望教育工作者们能够继续将开放性教学贯彻于全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医药类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为医药行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其教育以技术应用为主、以能力教学为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及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实验室开放就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实验室开放”列为一个主要观测点,所以实验室开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大势所趋。
高职高专院校也应该在探究开放性实验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我校基础化学实验的现状及学生的特点我校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升格而成,2002年2月份成为全国最早独立设置、浙江省唯一一所医药类专科层次高等院校。
学校于2005年6月份成立了实验实训中心,目前中心拥有2幢实验楼和1幢实训楼,总计实验教学面积15000平方及实训面积2800平方。
总中心下设立了6个分中心,中心经过这几年的改造建设形成了具有统一规格的实验室内部环境,还配备了薄层扫描仪、高效液相、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精密仪器。
化学实验分中心是其中的一个分中心,主要负责基础化学实验、实训等实验科目。
基础化学实验是我校学生的必修实验课程,它包括药用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内容,是我校药物制剂、化学制药、应用生物、药物质量检测、食品质量检测、中药制药等十几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
该实验的学生总数达6100余人。
全校现有基础化学实验室12个,每个实验室能容纳20位学生,实行实验教学小班化,由于实验室的现有规模、实验人数、各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的差异,使得实验周期很长,每个班级要两个星期甚至三个星期才轮到一次实验。
我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1)实验内容陈旧,基本都是验证性的,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2)实验教学方法落后,以灌输、模拟、验证为主,实验教材编写得很详细,学生只需按规定好的实验步骤与方法“照方抓药”,在整个实验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引言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领域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化学教学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点的传授为主,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探究式教学正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它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来发现、探究、体验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以问题为导向。
探究式教学侧重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和技能,探究新问题、新现象和新情况,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实践为基础。
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测量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4. 以合作为支撑。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案例1. 设计“硫酸铁与锌”的实验《化学原理与实验》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硫酸铁与锌的实验是考察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常会直接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中,老师可以设置问题:硫酸铁与锌的反应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我院药学类各专业化学基础课主要包括无机、有机、分化、仪分、生化五门课程,是动物药品生产与营销、中药制药、药品生产与质量检测、动物医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课程整合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我院也将分化和仪分两门课程合并入药物分析,同时考虑到另外三门化学基础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无机、有机、生化三门化学基础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药用化学基础》。
近年来,我们对新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1]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满足专业课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突出实验课的地位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此,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以后续专业课和生产过程的需要为目标,把化学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而将与生产过程、专业课无关的内容简化,使整合后的新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为生产过程服务。
二、课程整合的过程首先我们对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相互重复的部分和衔接点,并联系专业教师对后续专业课程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专业、岗位及后续课程对三门化学知识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课程标准,建立了《药用化学基础》学科新体系,编制了校本教材,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见表1)由于无机和后两门课程有机、生化之间联系较少,故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有机和生化之间联系较多,故三门课程的融合主要是后两门的融合。
由于对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有机部分较生化部分更为重要,且物质代谢过程中涉及的生化反应都是有机反应,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也都是有机物,因此,整个章节的编排上仍以有机物为主线。
首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表示方法后,分别介绍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使学生熟练识别各种类型的有机物,并举例说明生化部分常见的有机物,以及和专业相关的药物结构,使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机物往往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含有多个相同或不同官能团,学习时要注重识别其中包含的官能团。
开放式有机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马纪伟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1期[摘要]文章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开放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有机化学[作者简介]马纪伟(1969- ),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教学研究和有机化学分析。
(河南南阳 473058)[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124-02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课程。
而有机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规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有限的实验课时内进行的,由教师讲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或教师拟订的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学生很少创造性地改变实验步骤或对实验条件进行多种尝试。
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实验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验本身缺乏吸引力,挫伤了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激情和创造性思维。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专科学校培养医疗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在积极探索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认真总结、反复讨论、精心准备的基础上,我们在2005级和2006级药剂专业两个年级进行了有机化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验。
开放式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二是实验内容上的开放;三是指导方法上开放;四是教学手段和管理手段的开放;五是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
①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克服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比较被动的弊端,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让兴趣来当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改进实验方法和发现新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