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初三化学分子、原子和离子二[一对一课件(02)]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6
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课题分子、原子和离子(二)学习目标与分析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特性和他们之间的联系,能联系宏观与微观现象并运用分子、原子观点作出解释。
学习重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特点、联系,并能对实际生活现象做出微观解释。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复习】分子和原子相关知识【新授】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又叫分层运动)1、电子能量的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2、核外电子的排布排布特点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排布特点2: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倒数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3、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分析与批改4、原子的稳定结构【小知识】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原子也不例外,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呢?【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的结构叫8电子稳定结构(第一周期为2个)。
5、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金属元素一般<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8个(氦为2个)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结论】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有密切关系。
二、离子的形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S2-、SO42-。
离子带的电荷数等于该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数值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不写。
如:Na+Mg2+Cl- O2-【练习】判断下列是原子结构图、离子结构图?3、离子符号的意义【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and数字的意义○1S2-○23S2- ○3S○42S ○52H2O2、写出铝离子、镁离子、氧离子、氯离子的离子符号并画出它们的结构示意图。
3、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圆圈代表,+17代表,弧线表示,7表示,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成为Cl-,其结构示意图为,Cl与Cl-性质不同,是因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件:3.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共22张PPT)(共22张PPT)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回顾:1、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2、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有哪些性质?3、用物质构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⑴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更容易变干⑴香水瓶为要盖紧瓶盖⑴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课时)0102疑问一疑问二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理论还有哪些观点?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讨论:1、我们可以将一杯水分成两个半杯,半杯水又可以分成两上四分之一杯,四分之一杯水又可以分成两个八分之一杯,……,能一直分下去吗?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2、我们可以将教室里的桌子平均分成两组,将其中一组又可以平均分成两组,再将其中的一组还能平均分成两组,……,能一直分下去吗?讨论:不能,因为分到最后只剩一张桌子,就不能再分,再分就不再是一张桌子;能,因为分到最后一张桌子,还可以将其分为桌面、桌腿等。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探究一3、如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水蒸汽?讨论:⑴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⑴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⑴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而原子不变;⑴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最小。
4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01探究一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②最小:不能再分。
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课题维持生命之气--氧气(oxygen)学习目标与分析认识氧气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习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习方法讲练结合【复习】○1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点○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怎样变化的?原子可以在分吗?○3离子的形成○4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5空气的污染物及如何保护环境【新授】一、认识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当温度降至-183℃时,凝结为淡蓝色的液体,再降至-218℃时凝结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稍大,在0℃、101.3kPa下,它的密度是1.429g/L。
常温时,1L水只能溶解30mL氧气(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和很多物(非金属、金属、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教师分析与批改根据物质在20℃(室温下)时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 溶解度:>10g 易溶,1~10g可溶,0.01~1g微溶,<0.01g难溶(不溶)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C+O 2 CO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 2 Fe 3O 4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红热,离火后变冷; 3)石蜡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焰明亮,发白光,放热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黄白色光亮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如果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生成并产生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硫粉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O 2 SO 2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磷(红磷)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4P+5O 2 2P 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生成 6)镁在氧气里(空气里)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生成化学方程式:2Mg+O 2 2MgO○3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oxidation reaction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combination reaction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化合反应可用通式表示:A+B−→−AB○4氧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很广泛,主要应用于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5臭氧(O3)臭氧是一种不同于氧气的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
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课题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习目标与分析
{ EQ \o\ac(○,1)|建立分子、原子和粒子的概念。
○2|掌握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特点。
○3|会应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重点
建立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掌握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特点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复习】
空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验证空气组成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怎样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新授】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1,什么是分子?
观察课本36页活动,○1|很远就可以闻到香水的味道;○2|两根分别粘有浓盐酸
和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产生白烟。
解释:是因为,许多物质
....都是由叫做分子的微粒
..构成。
分子是永不停息的做无
规则运动的,所以香水里边的香精和酒精分子通过无规则运动扩散,致使我们会闻
到相应的味道;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但没有接触,浓盐酸和浓氨水中的分子通过
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白烟(氯化铵固体小颗粒悬
浮在空气中)。
文字表达式: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结合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结论: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3|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教师分析与批改
first
2,分子的特性!
○1|构成物质的分子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kg,体积约为3×10-23cm3)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和固体的分子
之间距离)
例:1,鲜花的香味、水果成熟后的散发出来的味道、汽油、酒精、醋很酸;
金属铅和铜在一起放很多年等会发现铜片挨着铅片的地方变黑都说明分子是永
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的。
2,1cm3的水有20滴,每秒钟数4个水分子,每天24h不停地数,1滴水
里的分子至少得数1万3千多亿年!说明分子很小。
3,把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到一起,会发现他们的体积小于20ml。
说
明分子间有间隔。
练习: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练习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
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分子的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了运动
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C.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second
D.固体碘与碘蒸汽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是因为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4.下列物质:○1|氧化镁○2|空气○3|高锰酸钾○4|海水○5|二氧化碳○6|氧
气,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1|○2|○3|○6| C.○2|○4|○6|
B.○2|○3|○4|○5| D.○1|○4|○5|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1,什么是原子?
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本身有时由什么构成的
呢?分子能不能分割呢?
能分割,他们还可以分割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
例:课本试验: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氧化汞分子分裂成单个的汞微粒(汞原子)和氧微粒(氧
原子)。
很多汞原子在聚集形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氧
分子在聚集构成了氧气。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
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
不能再分,[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之间结合成分子在构成物质,原子也
可以直接聚集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原子的基本特征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原子间有间隔。
○3|原子也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空气中的物质构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氮气(N
)
2
)
氧气(O
2
)
二氧化碳(CO
2
0)
水蒸气(H
2
third
稀有气体(He,Ne,Ar等) 直接由相应的个原子构成
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几种常见原子原子质量/kg 相对原子质量(请计算和填写)氢原子 1.674×10-27
碳原子 1.993×10-26
氧原子 2.657×10-26
铁原子9.288×10-26
4,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与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故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856~1940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都含有带负电的电子。
1871~1937年,卢瑟福发现院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并提出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微粒。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外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质子数中子数
1 氢 1 0 1
2 氦 2 2 2
3 锂 3
4 3
6 碳 6 6 6
fourth
7 氮7 7 7
8 氧8 8 8
11 钠11 12 11
12 镁12 12 12
17 氯17 18 17
5,原子结构示意图
○1|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的远近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一层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此类推叫第三、四、五、六、七层。
由内向外也依次称为K、L、M、N、O、P、Q层。
○2|各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类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一般多于或等于4
个
等于8个(氦是2
个)
得失电子易失电子形成阳
离子
易得电子形成阴
离子
相对稳定结构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
原子名称氢原子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钠原子氯原子
质子个数
/原子序数
原子结构
示意图
6,带电荷的原子--离子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不显电性。
在化学变化中,一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一些
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当原子得到或失去核外电子从而带上电荷后,便转变成离子。
定义:带点的原子或原子团。
总结: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fifth
例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离子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例2:北京奥运会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方盆子”、
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
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例3: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
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汽泄露。
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
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
已知碘-131的原子
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例4:已知一个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质量为m kg,某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为a,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six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