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思修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人生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7.05 MB
- 文档页数:189
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引导大学生认识世界观、人生观的含义及其两者关系;明确科学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评价标准及实现条件;学会以科学的人生观为指导,正确对待人生境遇,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阿波罗神庙箴言在这座古希腊的伟大建筑里,“人啊,认识你自己” 是镌刻在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
可见千年以前,人类就已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认识自我” 是人类至高无尚的一个思考命题。
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关于对“人”的思考人是什么?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司芬克斯之谜”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用三条腿,这是什么东西?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司芬克斯之谜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柏拉图: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人为万物之灵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中国历史上的人性理论1.性有善有恶论:战国初期世硕提出的人性思想。
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和恶两种不同的属性,人有善恶如同气有阴阳之分一样,阳气表现为善,阴气表现为恶。
要保持和发扬先天的本性,在于后天的培养,即“性善,养而改之则善长,性恶,养而改之则恶长”。
养善性就在于增加阳气,养恶性在于增加阴气。
2022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课件2.性无善恶说:战国中期告子主张的人性论。
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 即先天生来的本能为性,食与色是人生来具有的本能。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关键词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环境主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节重点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如何活着?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一)人与人生人是什么?中外思想史上的人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和绵羊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的意识代替了本能。
——马克思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96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人具有:自然& 社会双重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基本观点: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一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用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20(二)人生及其矛盾过程人生:是指人的整个生命流逝过程及其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自然生命流逝过程;在自然生命流逝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如“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用讲高档”);发展需要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生与死的矛盾;苦与乐的矛盾;得与失的矛盾;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肉体与灵魂的矛盾。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的潜能与人的价值的矛盾;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自然的矛盾;私与公的关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损公肥私);利益与道德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境遇与选择、命运与拼搏的矛盾;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需要与活动的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