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自然科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357.00 KB
- 文档页数:10
) 西南大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试行西南大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刊物及论文遴选坚持学术标准,宁缺勿滥。
第三条期刊源和论文的以下列收录或评价报告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和刊物主办单位性质进行遴选。
北京大学的《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北京大学出版)核心期刊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中的核心期刊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及其扩展版(简称SCIE)、《工程索引》(简称EI)、《科技会议录索引》(简称ISTP),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院SCI期刊分区表》(简称SCI.JCR),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简称CJCR)。
第四条所有论文应为学术研究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除外)、会议报道、学术动态等。
第五条国内刊物及论文指国内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和A2共三类;国外刊物及论文指国外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A2和A3共四类。
国内、国外各类论文不作对应认证。
第二章国内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第六条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T类;第七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1类:(一)被SCI、SCIE、EI收录的国内期刊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10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A1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八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2类。
(一)被ISTP、EI收录的会议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5-9次的论文。
西南大学T 类、A 类刊物国内的T 类和A 类刊物及论文1、 T 类:《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 A1类:(一)《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附则“国内A 类期刊目录”中的A1类期刊论文。
3、 A2类:(一)本办法附则“国内A 类期刊目录”中的A2类期刊论文。
附件一: 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国内A 类期刊目录一级学科名称类别 期刊名称主办单位综合类A1新华文摘 人民出版社 A2社会科学战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战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A1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A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A1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A2哲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理论经济学A1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A2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应用经济学A1 改革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 A2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 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农业技术经济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法 学A1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A2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政法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华东政法学院政治学A1政治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A2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社会学A1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A2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社会 上海大学民族学A1民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A2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世界民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民族教育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A1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A2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会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心理学A1心理学报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A2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语言文学A1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A2文学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文献国家图书馆 外国语言文学A1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A2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学与传播学A1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A2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A1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A2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世界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公共管理A1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A2教育与经济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 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工商管理A1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A2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经济管理(新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农林经济管理A1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A2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村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图书、情报、文献学A1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 A2情报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档案学通讯中国人民大学附件三: 西南大学自然科学国内A 类期刊目录一级学科名称 类别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综合类A1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A2 自然科学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A1数学学报 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A2数学年刊教育部主办(复旦大学承办) 应用数学学报 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物理学A1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A2中国物理快报 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物理B 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化学A1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A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教育部主办(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承办)中国化学快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 地理学A1地理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A2 地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科学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地质学A1地质学报 中国地质学会 A2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A2中国岩溶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委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生物学A1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遗传学报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遗传学会动物学报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A2 病毒学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 微生物学报 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报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生物工程学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理学报 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分类学报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水生生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机械工程A1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A2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汽车工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A1材料研究学报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A2金属学报中国金属学会复合材料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复合材料学会 电子科学与技术A1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A2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电路与系统学报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 信息与通信工程A1通信学报 中国通信学会 A2 信号处理 中国电子学会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A1自动化学报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A2仪器仪表学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控制理论与应用 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1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A2软件学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科学 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测绘科学与技术A1测绘学报中国测绘学会 A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武汉大学遥感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建筑学A1建筑结构学报 中国建筑学会 A2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园林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土木工程A1岩土工程学报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 A2 土木工程学报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化学工程与技术A1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A2应用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 精细化工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 纺织科学与工程A1纺织学报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A2丝绸 中国丝绸协会、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 东华大学学报(纺织科学与工程类论文)东华大学农业工程 A1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A2农业机械学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农机化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A1环境科学 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2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与工程A1食品科学 北京市食品研究所 A2食品与发酵工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 全国食品与酵工业信息中心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会 作物学A1作物学报 中国作物学会A2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农业部科技与质量标准司 园艺学A1园艺学报 中国园艺学会A2果树学报 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中国蔬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茶叶科学 中国茶叶学会 农业资源利用A1土壤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A2水土保持学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植物保护A1植物保护学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A2昆虫学报 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植物病理学报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畜牧学A1 畜牧兽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A2中国畜牧杂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蚕业科学中国蚕学会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学A1 中国兽医学报吉林大学A2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兽医杂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林学A1 林业科学中国林学会A2林业科学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水产A1 水产学报中国水产学会A2中国水产科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国水产学会药学A1 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A2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学会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会中药学A1 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会A2中草药中国药学会、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西南大学科技项目分类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项目分类第二条项目按来源分为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项目、横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第三条项目(课题)按影响程度分为T、A、B、C、D五类。
第四条 T类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中产生,A类指国家级项目(课题),B类为部委级项目(课题),C类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项目,D类为横向项目。
第五条T类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和行业专项(主持经费10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第六条国际合作项目以在校经费折算人民币额度划分类别。
500万元及以上为T类,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为A类,5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为B类, 50万元以下为C类。
第七条上述五类项目(课题)我校应为主持单位,每类项目(课题)的一级子课题相应下调一个类别;我校为参加单位的项目(课题)相应再下调一个类别。
第八条我校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依托或联合校外单位申报的项目,70%以上的项目经费在我校使用,视为同级别项目。
第三章项目升类第九条下列类别项目或上一类项目的子课题在校经费达一定数额,可升为上一类别(仅限上升一类):(一)经费不少于100万元的B类项目可视为A类项目;(二)经费不少于50万元的C类项目可视为B类项目;(三)经费不少于50万元的D类项目可视为C类项目。
第四章附则第十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西南大学自然科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刊物及论文遴选坚持学术标准,宁缺勿滥。
第三条期刊源和论文的以下列收录或评价报告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和刊物主办单位性质进行遴选。
北京大学的《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北京大学出版)核心期刊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中的核心期刊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及其扩展版(简称SCIE)、《工程索引》(简称EI)、《科技会议录索引》(简称ISTP),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院SCI 期刊分区表》(简称SCI.JCR),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简称CJCR)。
第四条所有论文应为学术研究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除外)、会议报道、学术动态等。
第五条国内刊物及论文指国内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和A2共三类;国外刊物及论文指国外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A2和A3共四类。
国内、国外各类论文不作对应认证。
第二章国内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第六条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T类;第七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1类:(一)被SCI、SCIE、EI收录的国内期刊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10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A1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八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2类。
(一)被ISTP、EI收录的会议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5-9次的论文。
西南大学文件西校〔2015〕620号关于印发《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的通知各单位:《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已经校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西南大学2015年12月31日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科技项目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明确科学研究或开发应用目标并由科研管理部门单独立项管理的科技任务。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与发展、成果应用及其他科技服务等,不包括仅提供原始数据的委托测试类任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涉及的科技成果指我校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领域以“西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的具有学术价值或经济社会价值的智力产出。
科技成果包括论文、著作、知识产权、产品、奖励与表彰、应用、创意设计等七个大类。
科技成果定级按类别根据成果质量和成果价值分别设置分级数量和定级标准,不同类别之间不作对应认证。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科技平台指由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批准依托学校建设的从事自然科学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测试鉴定、资源保存、试验观测、孵化转化、科技服务、专门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科技活动的基地或机构。
第二章分类定级标准第一节科技项目第五条科技项目按项目来源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学校项目三个类别,其中纵向项目包括国家项目、部委项目(课题)、省(区市)项目、国际项目。
(一)国家项目指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的项目(课题)或在科技部统筹下由其他行业部委批准的专项项目(课题),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大类科技计划所属的项目(课题);(二)部委项目指由国家各部委(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的其他项目(课题);(三)省(区市)项目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其各部门、省级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的项目(课题);(四)国际项目指受国(境)外政府或其他机构直接委托的项目(课题);(五)横向项目指由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以下政府及其各部门批准或受校外企事业单位、自然人委托的项目(课题),各级各类重点科技平台设立的开放课题;(六)学校项目指由我校相关部门批准或委托的项目(课题)。
西南大学科技项目分类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项目分类第二条项目按来源分为国家级项目、部委级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项目、横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第三条项目(课题)按影响程度分为T、A、B、C、D五类。
第四条 T类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中产生,A类指国家级项目(课题),B类为部委级项目(课题),C类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项目,D类为横向项目。
第五条T类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和行业专项(主持经费1000万元及以上的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主持经费500万元及以上)/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第六条国际合作项目以在校经费折算人民币额度划分类别。
500万元及以上为T类,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为A类,5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为B类, 50万元以下为C类。
第七条上述五类项目(课题)我校应为主持单位,每类项目(课题)的一级子课题相应下调一个类别;我校为参加单位的项目(课题)相应再下调一个类别。
第八条我校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依托或联合校外单位申报的项目,70%以上的项目经费在我校使用,视为同级别项目。
第三章项目升类第九条下列类别项目或上一类项目的子课题在校经费达一定数额,可升为上一类别(仅限上升一类):(一)经费不少于100万元的B类项目可视为A类项目;(二)经费不少于50万元的C类项目可视为B类项目;(三)经费不少于50万元的D类项目可视为C类项目。
第四章附则第十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西南大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刊物及论文遴选坚持学术标准,宁缺勿滥。
第三条期刊源和论文的以下列收录或评价报告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和刊物主办单位性质进行遴选。
北京大学的《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北京大学出版)核心期刊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中的核心期刊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及其扩展版(简称SCIE)、《工程索引》(简称EI)、《科技会议录索引》(简称ISTP),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院SCI 期刊分区表》(简称SCI.JCR),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简称CJCR)。
第四条所有论文应为学术研究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除外)、会议报道、学术动态等。
第五条国内刊物及论文指国内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和A2共三类;国外刊物及论文指国外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A2和A3共四类。
国内、国外各类论文不作对应认证。
第二章国内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第六条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T类;第七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1类:(一)被SCI、SCIE、EI收录的国内期刊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10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A1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八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2类。
(一)被ISTP、EI收录的会议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5-9次的论文。
西南大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倡导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学术标准,宁缺勿滥。
第三条期刊源的遴选:以《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北京大学出版,2008年版)中的核心期刊表所列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2008年版)中的核心期刊表所列刊物、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版)、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期刊、公认的高水平报刊和国内外文期刊为期刊源。
第四条所有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除外)、会议报道、学术动态等,2000字以下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需通过专家认定。
第五条我校未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科暂未列入,其刊物可参照其他“211”大学同类学科的标准执行。
未列入期刊目录的高水平论文(含公开出版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经3名以上校学术委员(相关学科专家)匿名评审确定类级。
第六条根据《西南大学发展战略规划(2006~2020年)》定位的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领域,每个学科领域可增加4本尽可能具有综合性的国内A类期刊,适度倾斜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公共基础学科。
第七条国外T类和A类刊物与国内T类和A类刊物不作对应。
第二章国内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第八条T类:《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九条A1类:(一)一般每个一级学科确定1本学术影响最大的刊物。
(二)被SCI、SSCI、SCIE、EI收录的国内期刊论文。
(三)被CSSCI来源期刊论文引用(不含作者自引)7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四)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10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五)《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六)本办法附则“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的A1类期刊论文。
第十条A2类:(一)一般每个一级学科确定2本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刊物。
西南大学自然科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刊物及论文遴选坚持学术标准,宁缺勿滥。
第三条期刊源和论文的以下列收录或评价报告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和刊物主办单位性质进行遴选。
大学的《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大学出版)核心期刊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大学出版)中的核心期刊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及其扩展版(简称SCIE)、《工程索引》(简称EI)、《科技会议录索引》(简称ISTP),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院SCI 期刊分区表》(简称SCI.JCR),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简称CJCR)。
第四条所有论文应为学术研究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除外)、会议报道、学术动态等。
第五条国刊物及论文指国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和A2共三类;国外刊物及论文指国外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A2和A3共四类。
国、国外各类论文不作对应认证。
第二章国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第六条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T类;第七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1类:(一)被SCI、SCIE、EI收录的国期刊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10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A类期刊目录》中A1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八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2类。
(一)被ISTP、EI收录的会议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5-9次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A类期刊目录》中A2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西南大学文件西校〔2015〕620号关于印发《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的通知各单位:《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已经校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西南大学2015年12月31日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科技项目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明确科学研究或开发应用目标并由科研管理部门单独立项管理的科技任务。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与发展、成果应用及其他科技服务等,不包括仅提供原始数据的委托测试类任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涉及的科技成果指我校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领域以“西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的具有学术价值或经济社会价值的智力产出。
科技成果包括论文、著作、知识产权、产品、奖励与表彰、应用、创意设计等七个大类。
科技成果定级按类别根据成果质量和成果价值分别设置分级数量和定级标准,不同类别之间不作对应认证。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科技平台指由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批准依托学校建设的从事自然科学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测试鉴定、资源保存、试验观测、孵化转化、科技服务、专门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科技活动的基地或机构。
第二章分类定级标准第一节科技项目第五条科技项目按项目来源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和学校项目三个类别,其中纵向项目包括国家项目、部委项目(课题)、省(区市)项目、国际项目。
(一)国家项目指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的项目(课题)或在科技部统筹下由其他行业部委批准的专项项目(课题),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大类科技计划所属的项目(课题);(二)部委项目指由国家各部委(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的其他项目(课题);(三)省(区市)项目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其各部门、省级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的项目(课题);(四)国际项目指受国(境)外政府或其他机构直接委托的项目(课题);(五)横向项目指由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以下政府及其各部门批准或受校外企事业单位、自然人委托的项目(课题),各级各类重点科技平台设立的开放课题;(六)学校项目指由我校相关部门批准或委托的项目(课题)。
西南大学自然科学T类、A类刊物及论文遴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刊物及论文遴选坚持学术标准,宁缺勿滥。
第三条期刊源和论文的以下列收录或评价报告为基本依据,结合学校学科实际和刊物主办单位性质进行遴选。
北京大学的《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北京大学出版)核心期刊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中的核心期刊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及其扩展版(简称SCIE)、《工程索引》(简称EI)、《科技会议录索引》(简称ISTP),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院SCI 期刊分区表》(简称SCI.JCR),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合办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简称CJCR)。
第四条所有论文应为学术研究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不含书评(出版编辑系列除外)、会议报道、学术动态等。
第五条国内刊物及论文指国内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和A2共三类;国外刊物及论文指国外学术机构或学术组织主办的学术期刊及相应刊物刊出的学术论文,分为T、A1、A2和A3共四类。
国内、国外各类论文不作对应认证。
第二章国内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
第六条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T类;
第七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1类:
(一)被SCI、SCIE、EI收录的国内期刊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10次及其以上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A1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八条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学术论文为A2类。
(一)被ISTP、EI收录的会议论文。
(二)被CSCD引文数据库引用(不含作者自引)5-9次的论文。
(三)《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中A2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九条《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遴选原则。
(一)《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的学科类别分为综合类和学科类,学科类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授予学位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一级学科目录设置。
(二)综合类刊物须具有学科综合性,应跨3个以上一级学科。
其中A1类刊物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表中相应领域排名前3位的非大学学报或被
SCI收录的国内期刊;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表中由“985”工程高校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大学学报和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A2类刊物,在综合性领域排名前3或前1/3的非大学学报可遴选为A2类刊物。
(三)学科类刊物按如下原则进行遴选。
1.按我校有招生的每个一级学科一般只确定1种学术影响最大的刊物作为A1类刊物;学科目录中未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可确定2种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刊物作为A2类刊物;学科目录中设有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每个二级学科可确定1种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核心刊物作为A2类刊物。
2. A1类刊物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表中相应领域排名前3位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较高的国内期刊,确系没有刊物可选的学科可在排名前1/3且为全国一级学会或全国科学研究院系统或“985”工程高校主办的相关刊物或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影响因子1及以上的刊物中选择。
3.A2类刊物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表中相应领域排名前列(刊物总数10种及以内或学科综合类的排位前2/3、10种以上的排位前1/2)或被SCI 收录国内期刊,确系没有刊物可选的学科可在全国一级学会或全国科学研究院系统或“985”“211”工程高校主办的相关刊物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影响因子0.5及以上的刊物中选择。
(四)《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原则上四年调整一次。
“全国一级学会”系指同时在国家民政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备案全国性学会,调整基本依据和学科目录以当时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五)《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由校学术委员会审定后公布执行。
第三章国外的T类和A类刊物及论文
第十条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以最新数据为准,下同)10分及以上的期刊论文为T类。
第十一条在SCI.JCR一区期刊上发表的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5分及以上的期刊论文为A1类。
第十二条在SCI.JCR二区期刊上发表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2分及以上的期刊论文为A2类。
第十三条在SCI.JCR三区期刊上发表或被SCI收录且影响因子2分以下的或被EI 收录的期刊论文为A3类。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次国内A类期刊目录见本办法的附件。
我校尚未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科暂未列入,其刊物可参照其他“211”大学同类学科的标准执行。
具体论文的类别认定按正式刊出时最新的分类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校学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件: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类国内A类期刊目录(20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