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整理精校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第一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供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大同小异,所以此文对话题作文的写作应该是有所裨益的.)给材料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一种命题方式,倍受命题者青睐。
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一九九五年的十九年中,这类作文题被采用了十四次之多。
这是因为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另外,给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
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很有必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我根据自己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作为引“玉”之“砖”。
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材料作文“五步法”与“五大忌”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
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
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那么,今天我们就说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五步法”与“五大忌”。
新材料作文的“五步法”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
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
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
①自选角度。
“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②自拟题目。
“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
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
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
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
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
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
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
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
第一步:读懂材料,要全面而不是“断章取义”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材料作文试题来看,不管是寓言故事型、图画场景型的材料,还是现象事例型、引述评议型材料,要读懂,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在理解材料时的“全面把握”。
部分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或“一叶障目”,或“丢三落四”,遗漏材料的部分内容,造成审题偏差。
所以,大多数材料作文考题,都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材料”(近几年,为了减轻学生考场审题压力,防止因审题不佳造成评分过低,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要求普遍调低,由原来的“全面理解材料”调整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提醒考生在审题时切勿“断章取义”,或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例:2009年全国I卷作文题: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材料作文题应该说读懂材料相对简单,无需花费太多的心思去审题,但关键是要全面理解。
事实上,部分考生在读材料的过程中,自以为材料理解很容易,粗枝大叶,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忽略整个材料的寓意。
结果,诸如“成功=汗水+方法”、“成功来自于坚持”、“空谈不如实干”、“教育要讲究因人而异”、“艺多不压身”等花样百出的错误观点时有所现,显然,这是在读材料过程中断章取义所致。
命题作文五步法说到写命题作文,那可真是让不少同学头疼啊!不过,经过我多年的“实战经验”,倒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命题作文五步法”。
第一步,审题。
这就好比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搞清楚目的地在哪儿。
比如说,有一次老师出了个题目叫。
这题目看起来简单,可仔细一琢磨,重点得突出“我”眼中的妈妈,而不是随便谁的妈妈。
所以啊,审题的时候就得瞪大双眼,把题目里的每个字都看清楚,弄明白出题人到底想要咱们写啥。
第二步,立意。
这一步就像是给文章定个调调,是欢快的、悲伤的,还是严肃的。
还拿来说,我可以立意写妈妈的勤劳和善良,也可以写她对我的关爱,或者是她的坚强和勇敢。
有一次,我决定写妈妈的勇敢。
那是因为有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停电了,四周一片漆黑,我吓得紧紧抱住妈妈。
可妈妈却一点都不害怕,她摸着黑找到了手电筒,还安慰我说:“别怕,宝贝,有妈妈在呢!”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特别勇敢,于是我就决定把这个作为文章的主旨。
第三步,选材。
这可是文章的“血肉”啊!选好了材料,文章才能丰满起来。
就像盖房子,得有好的砖头和木材。
还是写妈妈勇敢这个主题,我马上就想到了妈妈带我去游乐园坐过山车的事儿。
那个过山车可吓人了,我站在下面腿都发软。
可妈妈为了鼓励我,毫不犹豫地就坐了上去,还一路笑着给我打气。
等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都白了,但还是说:“宝贝,你看,没什么可怕的!”还有一次,我生病住院,需要打针。
我特别害怕,怎么都不肯。
妈妈就先让护士给她打了一针,说:“你看,妈妈都不怕,宝宝也能行!”这些事儿都让我觉得妈妈超级勇敢。
第四步,构思。
这就像是给文章搭个架子,先写啥后写啥,心里得有个数。
比如写,我打算开头先描述一下妈妈的外貌,让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妈妈的勇敢,中间再穿插一些我的心理活动和感受。
最后结尾呢,表达我对妈妈的敬佩和爱。
有一次写一篇游记,我就先想好了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早上出发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中午到了景点看到了什么,晚上回来又有啥感受。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主备人:曾艳霞同备人:高三语文组学习目的:1、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标要求:同上学习方法:自学和讨论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面对这样的新材料作文,笔者认为可以用图表法分五步进行审题立意,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不易跑题。
步骤如下:一、读材料过去做老材料作文,对材料的研读比较简单,比较快,一二分钟就行了。
做新材料作文就不行了,按广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的要求,看材料的时间最少五分钟。
因为这是立意构思的基础,是树之根,水之源。
余闻在《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一文中也指出:“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可见,正确审读材料,是立意的关键。
新材料作文中一般都有“全面理解材料”这一要求,“全面”,即要整体把握材料,不能抓其中的片言只语,也不要疏漏了材料中的任何重要信息,特别是材料中涉及的叙述对象,必须一一找出。
新材料作文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所供材料往往是一事多人(对象),而且每个对象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很多时候,材料中有几个对象,就可以有几个角度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抓好落笔前的10分钟——新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随着07高考的临近,新材料作文成了比较热门的探讨话题。
这种作文一般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又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令许多老师和学生感到困惑,不知怎样立意才是全面理解,也不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会不会跑题。
这类作文的评分细则,也许要等到07年高考结束才知道。
所以我认为在审题方面,还是要本着稳妥的原则,宁可牢牢抓住缰绳奔向目的地,也不信马由缰,恣意为文。
根据平时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采取的应对措施,本人认为限时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抓好落笔前的审题时间,经过快速有序的读解、漫想、整合、定向、拓展五步,然后再动笔写作。
审题准确才有可能切合题意,落笔前的10分钟,就是认真审题、快速动脑的10分钟。
下面我以具体实例来说明操练过程。
整理第一步读解——提炼关键词句读解是指客观、完整、冷静地阅读理解作文材料,准确把握作文要求、揣摩命题意图,搜索相关提示,提炼材料关键词句。
例1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
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
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例2在瑞士,婴儿降生,医院就会在户籍卡中输入孩子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及家庭住址。
由于婴儿和大人用统一规格的户籍卡,因此每一个婴儿都有财产状况这一栏。
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孩子填写拥有的财产时,写的都是时间。
他们认为,对一个人,尤其是对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讲,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除时间外,不会有其他东西。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每次来语文考试,看见材料作文,我就头疼起来。
一大堆文字,错落着,像是布满树枝的蚂蚁,看得我眼花缭乱。
老师说,认真审题立意很有用处,要像侦探一样,抓住关键信息。
我试着学,但有时找不到方向。
就像迷宫里的小老鼠,东奔西跑,却找不到出口。
一次又一次,我写完作文,老师总会用红笔圈出我的错,批语写着“理解题意不清,立意偏颇”。
我颓丧极了,感觉自己像一只动作缓慢的企鹅,在冰面上一路踉跄。
有一天,老师教了我们一个方法,叫做“五步法”。
五步法感觉像一张地图,领路着我走出迷宫。
第一步,读清楚材料,抓住关键词;第二步,分析材料,确定中心思想;第三步,联系生活,寻找灵感;第四步,思考立意,提炼观点;第五步,构思文章,安排好结构。
我按照方法一步一步做,感觉像握着了救命稻草。
我才知道,作文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我开始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寻找灵感,最后写下自己的观点。
当我再次面对材料作文时,我充满了信心。
五步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写作大门。
我盼着下一次的挑战,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写出越来越精彩的作文!。
新材料作文五个关键的审题步骤英文回答:Step 1: Read the prompt carefully and underline key words or phrases.中文回答,第一步,仔细阅读提示并划出关键词或短语。
Step 2: Identify the main topic or theme of the prompt.中文回答,第二步,确定提示的主题或主旨。
Step 3: Analyze the prompt and brainstorm ideas related to the topic.中文回答,第三步,分析提示并构思与主题相关的想法。
Step 4: Organize your thoughts and create an outlinefor your essay.中文回答,第四步,整理思路并为文章制定大纲。
Step 5: Write your essay, making sure to address all aspects of the prompt and provide supporting evidence or examples.中文回答,第五步,写作文,确保涵盖提示的所有方面,并提供支持证据或例子。
Overall, the five key steps to effectively analyze a prompt and write an essay are: carefully reading the prompt, identifying the main topic, brainstorming ideas, organizing thoughts, and writing the essay while addressing allaspects of the prompt.总体而言,有效分析提示并写作文的五个关键步骤是,仔细阅读提示,确定主题,构思想法,整理思路,以及在写作文时涵盖提示的所有方面。
试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审题立意是一篇优秀作文的重要步骤,它决定了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质量和观点。
在撰写材料作文时,审题立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五步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第一步:理解材料审题立意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理解材料。
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点将帮助您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向。
在阅读理解材料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和关联词语,理解材料中所表达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第二步:提炼主题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主题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一步。
主题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将理解材料中的观点和信息整合起来,可以提炼出主题。
例如,如果材料中提到了自由选择和社会压力的问题,那么主题可能是个人自由与社会压力的平衡。
第三步:确定立场审题立意的第三步是确定立场。
立场是写作过程中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观点。
在撰写材料作文时,明确自己的立场将有助于组织文章的结构和论证。
确定立场时,可以考虑自己对材料中观点的认同或反对,或者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持有的观点。
第四步:拟定论点确定立场之后,可以开始拟定论点。
论点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主要观点。
它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用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立场。
在拟定论点时,要考虑到材料的信息和自己的观点,选择有说服力的观点和论据。
第五步:提炼主题,立场和论点最后一步是将提炼出的主题,确定的立场和拟定的论点进行提炼和概括。
这将帮助您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并确定文章的结构和组织。
提炼主题,立场和论点是审题立意的总结和归纳,有助于确保文章的逻辑和条理性。
以上是试谈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通过深入理解材料,提炼主题,确定立场,拟定论点和提炼主题,立场和论点,读者将能够撰写出有逻辑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作文。
继续审题立意的相关内容,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
第一步:理解材料在理解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读懂材料的内容,并将其整体思路把握清楚。
【材料作文审题步骤】第一步:读懂材料,要全面而不是“断章取义”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材料作文试题来看,不管是寓言故事型、图画场景型的材料,还是现象事例型、引述评议型材料,要读懂,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在理解材料时的“全面把握”。
部分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或“一叶障目”,或“丢三落四”,遗漏材料的部分内容,造成审题偏差。
所以,大多数材料作文考题,都要求我们“全面理解材料”(近几年,为了减轻学生考场审题压力,防止因审题不佳造成评分过低,近年来各省市的高考作文要求普遍调低,由原来的“全面理解材料”调整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提醒考生在审题时切勿“断章取义”,或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2009年全国I卷作文题:21.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材料作文题应该说读懂材料相对简单,无需花费太多的心思去审题,但关键是要全面理解。
事实上,部分考生在读材料的过程中,自以为材料理解很容易,粗枝大叶,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忽略整个材料的寓意。
结果,诸如“成功=汗水+方法”、“成功来自于坚持”、“空谈不如实干”、“教育要讲究因人而异”、“艺多不压身”等花样百出的错误观点时有所现,显然,这是在读材料过程中断章取义所致。
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五步法【训练目的】学习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写作指导】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因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一、审题立意五步法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法作者:张斌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6年第11期张斌命题作文,包括“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标题作文”,即只给作文题目和要求,不给材料;“材料作文”,即既给材料,又给作文要求,有时还给提示语、话题或标题。
无论“标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存在审题立意的问题,而且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弄得不好,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导致作文得低分甚至零分!下面侧重讲一讲“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一、涵泳法。
潜下心去,仔细研读材料,全面领会材料的含意。
单个材料找“焦点”。
在细读材料,总体把握材料大意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再据此确定立意。
多则材料找“交集”。
先细读材料,领会每则材料的含意;然后综观每则材料,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据此立意。
【例题一】(200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材料中的横线为笔者所加,后同)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的焦点(中心句)是“我的心依着你”“我的情牵着你”“绿叶对根的情意”。
要特别注意的是“绿叶”与“根”喻意,否则,就不切合题意了。
绿叶对根的情意可以延伸到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晚辈对长辈的牵挂等。
【例题二】(201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街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
给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
作文辅导
0627 2208
给材料作文审题五步法
——从一则希腊神话管窥给材料作文的审题
给材料作文一直是困扰广大学子的一大难题,其“难”有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审题,为此,笔者想就一道给材料作文题,对此中玄机管窥一番。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
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选择一各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这道作文的审题,我们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划
给材料作文也是一种特殊意义的阅读题,我们在用眼读材料的同时,必须认真的用心想,用笔划
出材料的有用信息,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这里,最重要的是对有用信息的勾划。
有用信息分为三类:
1.关系对象。
如材料中的安泰和地神盖娅这一对母子及安泰的对手(敌人)赫拉克勒斯。
这一类信息,我们最好用方框()框住,以便醒目、醒心,借助关系对象把握主题。
2.主旨信息。
即与关系对象相关的主要信息。
我们不妨用图表列出(用人名的第一个字代替人名)。
安:身不离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盖:地神——源源不断——力量
赫:克敌制胜的奥妙——发现——扼死
这类信息,我们不妨用直线(、)、点线()或文下加圈(。
)标出。
3.评论信息。
即暗示、指明或者强调主要信息的词语,特别要注意关联词和一些重要的实词。
如材料中的“只要”“便”“因而”“于是”“不幸的是”“奥妙”,这类信息,我们最好用圆圈(○)或三角号(△)标注其字。
二、牵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文中的材料应该具有典型性,给材料作文并不是就某人说某人,就某事说某事,需要我们把视线由“个别”的材料牵引到“一般”的社会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对材料中的人或事来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社会认定”。
如,材料中的安泰与盖娅的关系我们可以给它“社会认定”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别人的关系,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等。
安泰与赫拉克勒斯的关系可以社会认定为对手(敌手、物我)之间的关系。
三、理
既然我们对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并对材料中的人和事进行了社会认定,那么在重点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评论信息,文章的主旨便可以提炼出来了。
如,安泰的故事这一材料可从三个角度、六个方面提炼出十五个问题。
1.从安泰角度考虑:
1)学会合作:①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别人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2)关注自我:③过分依赖别人也会导致失败。
④走出母亲的“爱”
3)忠孝爱国:⑤爱母亲,才能爱自己。
⑥爱祖国,才能爱自己。
⑦守住自己的根。
4)自我修养:⑧坚守做人的准则
2.从地神盖娅的角度考虑:
5)家庭教育:⑨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⑩“输血”和“造血”——“爱”的变奏曲
3.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考虑:
6)智慧人生: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⑿发现是一把利剑。
⒀学一学聪明的赫拉克勒斯。
⒁学会动脑
⒂在困难目前。
四、明
就主题倾向而言,文章一般分为三类:①褒扬肯定。
②贬讽否定。
③感悟思考。
如果说,“理”的过程是具体绘画的过程,那么“明”的过程则为着色上彩的过程。
在一篇文章中,我们赞颂什么,批判什么,从生活(材料)中感受到了什么,思考到了什么,都需要明确的表达出来。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应该会有一个明朗的态度,我们必须把这个态度溶入自己的作文,并明白的告诉给。
在上述材料中,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安泰的做法应该受到批判,赫拉克勒斯的聪明应当给予赞扬,而地神盖娅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和感悟。
五、定
材料作文的主题,经过我们的一番分析,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但是,作为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我们究竟从哪一方面立意,这个选择主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特殊意义的主题“终审”过程,它需要我们全面而重点的把握材料,它需要我们结合自己对题材的熟悉情况,根据自己对选题的自信程度(扣题、偏题,还是离题的判断),从主题的新度、深度方面给自己作文的审题定位“效度”,想必大家会扬长避短,为自己文章的主题找一个理想的着陆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