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3
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能区分相关遗传概念【质疑讨论】(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 l 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 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自学质疑】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实验现象:P: 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F1: F2: : : :2、实验解释:P (黄圆)× (绿皱)减数分裂减数 分裂配子F 1 (黄圆)减数 分裂配子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测交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 应用 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种数 1、AaBb 与Aabb 杂交后代基因型_____种, 表现型_____种 2、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 A. EeFF ×eeff B.EEFf ×eeFf C.EeFF ×EEFf D.EeFf ×EeFf 求特定个体出现概率 1、AaBb 与Aabb 杂交(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后代aabb 概率_______; 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亲代基因型 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l 代都是显性性状。
现选用六个品种分别与F1进行异花传粉,依次得到以下结果: 品种①×Fl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品种②×Fl 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品种③×Fl 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0:0 品种④×Fl 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l :0:1:0 品种⑤×Fl 一全为黄圆 品种⑥×F1一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0:1:0 请分析上述结果,写出这六个品种的基因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内容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讲述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同样是从遗传性状研究出发来揭示遗传的规律.由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拓展,秉承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由于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到两对相对性状,解释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又与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的减数分裂过程密切相关,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因此,在实施本小节内容的教学时,宜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重现试验过程,突破难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过程、科学的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应用及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掌握解遗传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加以扩展、深化、综合和提高。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进行拓展,运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能进行一些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性目标〕1.准确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解释、进行验证,阐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解答遗传学问题的技能技巧。
〔态度性目标〕1.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体验孟德尔对科学研究坚持不懈的态度以及科学探索的精神。
发现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借助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确立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和科学思想方法,形成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探索和创新意识。
〔技能性目标〕1.准确运用生物学术语、图解解释遗传学现象,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1.验证方法:测交法。
2.遗传图解(1)由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可推知:①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1∶1∶1∶1。
②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三、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多对性状。
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运用了统计学分析。
4.实验的程序方面:提出问题―→实验―→分析―→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也叫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1.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解释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
2.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这在动植物育种和医学实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在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2)在医学实践中,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测交实验必须有一隐性纯合子参与。
( ) 2.测交实验结果只能证实F1产生配子的种类,不能证明不同配子间的比例。
( ) 3.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 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
( )[答案]1.√2.×提示:测交实验能检测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第二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生物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
2.结合人类红绿色盲的分析,简述伴X隐性遗传与性别的关联特点。
一、性别决定1.概念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性别决定的基础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的,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3.染色体的类型根据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生物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具有n对染色体的生物,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常染色体为n-1对。
4.性别决定的类型(1)类型: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主要有XY型和ZW型。
其中XY型性别决定类型在生物界较为普遍。
(2)XY型性别决定:①特点: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XX,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XY。
②生物类型:包括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全部哺乳动物、多数昆虫、部分鱼类和部分两栖类。
(3)ZW型性别决定①特点: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ZW,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表示为ZZ。
②生物类型: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和爬行类。
5.性别决定图解(1)XY型性别决定(2)ZW型性别决定二、伴性遗传1.概念指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类性状的遗传叫伴性遗传。
2.实例红绿色盲的遗传、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果蝇眼色的遗传、女娄菜叶形的遗传。
3.人类红绿色盲及其遗传特点(1)人类红绿色盲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现型正常正常色盲正常色盲(2)遗传特点a.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b.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c.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3)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因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红绿色盲基因(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表现为色盲。
判断正误(1)生物性别的主要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
( )(2)所有的生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现象。
学案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学习目标】1.掌握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
2.分析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特殊分离比问题。
【课堂探究】题型一、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例1](2022·河南百校联盟)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若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作亲本,杂交子代(F1)表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
选取F1中黄色圆粒植株,去掉它们的花瓣,让它们之间相互传粉,则后代植株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为( )A.24∶8∶3∶1B.24∶5∶5∶1C.15∶5∶3∶1D.9∶3∶3∶1归纳总结1: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得F 1,F 1再自交得F 2,若F 2中黄色圆粒豌豆个体和绿色圆粒豌豆个体分别进行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项目表现型及比例Y_R_ (黄圆)自交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测交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自由交配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yyR_ (绿圆)自交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测交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自由交配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例2](不定项)某植物花的色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A 和B 基因编码的酶催化合成(其对应的等位基因a 和b 编码无功能蛋白),如下图所示。
亲本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花受粉产生子一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白色物质――→酶A 黄色物质――→酶B红色物质 A .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9∶7 B .子一代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和aaBbC .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白色=9∶3∶4D .子一代红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占比为1/9 归纳总结2:“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 1类型F 1(AaBb) 自 交后代比例 F 1测交后代比例Ⅰ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Ⅱ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1∶3Ⅲ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Ⅳ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V双显和某一单显基因(如A)表现一致,双隐和另一单显分别表现一种性状2[例3] 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 1、r 1和R 2、r 2控制。
3.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2课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识记性别决定的方式。
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难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理解性别决定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课前预习】
一、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是指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性别主要是由决定的。
2.染色体类型①②
3.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二、伴性遗传
1.由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联系在一起,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例如、等。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男性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
★【典型例题】
例1.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内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的类型是()
①44+XY ②44+XX ③22+Y ④22+X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或②
D.③或④
例2.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
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1)表现型为的植株作母本,其基因型为。
(2)表现型为的植株作父本,其基因型为。
(3)子代中表现为的是雌株;子代中表现型为表现型为的是雄株。
★【巩固练习】
1.血友病A的遗传属于伴X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A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血友病A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2.人体耳垂离生(A)对连生(a)为显性,眼睛棕色(B)对蓝色(b)为显性。
一位棕眼离生耳垂的男性与一位蓝眼离生耳垂的女性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耳垂连生的孩子,倘若他们再生育,未来子女为蓝眼离生耳垂、蓝眼连生耳垂的几率分别是( )
A.1/4,1/8
B.1/8,1/8
C.3/8,1/8
D.3/8,1/2
3.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D.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4.(多选)下列细胞中有性染色体存在的是()
A.精子细胞 B.卵细胞 C.体细胞 D.受精卵
5.父亲患病,女儿也一定患病,那么该病的治病基因是()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6.一对正常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是白化病患者。
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可能性是()
A.75%
B.50%
C.25%
D.12.5%
7.右图是一个白化病和红绿色盲病的家族遗传系谱(色觉正常基因为B,红绿色盲基因为b,正常肤色基因为A,白化病基因为a)。
据图回答:
(1)A、a和B、b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
(2)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3)7号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7号和9号属于近亲,我国婚姻法规定他们不能结婚,原因是。
他们若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患有家族遗传病的概率是。
答案:
★【课前预习】
一、1.雌雄异株基因
2.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3.XY型 ZW型
二、1.性染色体性别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2.X B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典型例题】
1.D
2.(1)有斑点 X b X b (2)无斑点 X B Y (3)无斑点有斑点
★【巩固练习】
1.D
2.C
3.C
4.ABCD
5.C
6.D
7.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AaX B X b aaX B X B或aaX B X b
(3)1/3 (4)近亲结婚会使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