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联系与发展的
- 格式:pptx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38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它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阶级斗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在社会科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思维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矛盾、辨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分析矛盾是指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辨证思维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阶级斗争是指通过对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通过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变世界。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变革。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它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矛盾、辨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市场营销13-2班第一组组员:宋雅琴,宋俊,胥雪,孙建惠,汤庄兰,孙磊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我认为,认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联系,而忽视其他部分、其他方面的联系。
第二,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三,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
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动变化,而且还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挡的规律。
我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因此,新事物能快速的成长,最终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前提下孕育而成,它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历史世界历史的关联与发展历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涵盖了无数国家、文化和时代的发展。
世界历史的关联与发展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它探讨了各个国家和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了整个世界的进程。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历史世界历史的关联与发展。
一、文化交流与融合自古以来,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之间就存在着交流和融合的现象。
通过贸易、征战、移民等途径,不同国家的文化得以相互影响和融合。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希腊的文化影响了罗马,罗马的文化又影响了整个欧洲。
同时,中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和东南亚地区。
这种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的交流使得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更加丰富多样,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政治体系的传播与传承历史上,政治体系的传播和传承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古代希腊的民主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大革命则启示了全世界的民主革命。
同时,君主制度也在许多国家得到延续和发展,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政治体系的传播和传承不仅带来了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还影响了各国社会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这种相互影响和演变使得世界历史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科技与经济的互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是世界历史关联与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欧洲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推动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殖民地的开发和贸易使得欧洲的科技和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也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正如亚洲四小龙国家在20世纪末的迅猛发展,他们引进并吸收了西方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得自身迅速崛起。
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的互通,也证明了世界历史的关联与发展的深刻影响。
四、全球化与世界历史近年来,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使得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的从而是全面的观点说明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和静止的从而是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任何联系都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物彼此互为条件,有多少种联系也就有多少种条件。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
这里说的地点和时间也是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
所以,归根到底是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这也是事物联系客观性的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认识事物,也就是要认识事物的条件;改造事物,也就是要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
联系是普遍的。
联系的普遍性包含着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二是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相互联系着的事物或现象不同,它们的联系方式也就不同,自然界的联系和人类社会的联系各具特点。
另一方面,同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形式。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一)原因和结果(单选)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论述)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单选)因果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但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几种主要的类型是: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2)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原因。
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行动。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论述)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的过程起影响作用,加速和延缓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多选)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2)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物质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 物质的互联互通首先,得说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咱们身边的万物,不管是大到星辰,还是小到微尘,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就像咱们常说的“天高任鸟飞”,其实天上的鸟儿飞得再高,也离不开地面的牵引力。
同样,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也都在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
比如一棵树,它的根会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树叶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些都影响着周围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不得不提生态系统的平衡了。
生态系统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任何一根线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网的稳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森林砍伐过度,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链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质世界里的这些联系,实际上是互相依赖的。
2. 物质的永恒发展2.1 变化中的稳定接下来,聊聊物质的永恒发展。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就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变化其实是常态。
物质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在不断地经历演变和进化。
比如,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慢慢变成土壤;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进步,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步都充满了变革。
2.2 发展中的协调然而,这种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混乱,而是有序的、协调的。
就像老话说的“曲终人散,余音绕梁”,虽然个体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却是保持的。
自然界的演变是有规律的,天体的运行、气候的变化,这些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实现更加和谐的未来。
3. 联系与发展:互相交织3.1 联系推动发展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联系推动发展,发展又促进联系。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与发展,这是自然界万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世界上,各种物质和现象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生命体还是非生命体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首先,事物的普遍联系可通过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体现。
各种事物都有共同的属性和特征,这使得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人类和动物都属于生命体,它们之间存在相似性;而不同的动物种类之间又存在差异性。
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促使事物之间不断交流、互通信息,推动它们的发展。
其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还表现为相互依存和依赖。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都需要依靠其他事物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中,各个个体和组织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种相互依存和依赖使得事物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网络,促进了它们的共同进步。
最后,事物的普遍联系还体现在它们的相互影响和演变过程中。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中进行的。
当一个事物发生变化时,它会对其他事物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引发连锁反应。
例如,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进而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使得它们能够相互适应和进化,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
总而言之,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与发展,这是自然界万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事物之间通过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互依存和依赖、相互影响和演变等方式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事物的普遍联系,积极促进事物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繁荣。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辩证法: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形而上学: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辩证法:用联系和发展变化观点认识世界的发展观。
形而上学: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认识世界的发展观。
注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学说,不构成哲学的基本派别,他们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辩证法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1、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2、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为代表。
世界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结论:哲学发展的趋向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意义及其基本特征1、时代背景: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激化,产阶级力量壮大。
2、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领域有了重大发展,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3、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哲的首要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意义:1、创立了唯物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
2、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3、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哲基本特征它的阶级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1、阶级性。
马哲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需要和需求。
2、实践性。
马哲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哲的根本原则。
3、革命性。
马哲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从事物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不崇拜任何东西。
4、科学性。
对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总结,没有片面性,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四种特性高度统一。
马哲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基础,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而科学性和革命性又建立在其阶级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之上。
马哲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①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
②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张事物不仅存在着量变,同时存在着质变;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③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
④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
2.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其一,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二,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其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③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等。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3.联系具有普遍性①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②联系的普遍性同时还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事物一方面存在着普遍联系,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整个世界无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性。
凡是真实的联系都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是否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的重要区别。
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观地任意联系,就是从主观臆想出发,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各个要素和环节也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
大体说来,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知识拓展:1.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①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③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④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②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③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④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3.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①相对主义的诡辩论②唯物主义的决定论③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④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