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最经典)
- 格式:ppt
- 大小:7.19 MB
- 文档页数:59
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 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量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
[月亮上的足迹]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吧叹。
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
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课重点进行讨论(包括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关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特别是要以美对伊的战争为教育契机,教育学生要和平运用科技。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图片,想请大家看一看(将课件换至帧2)教师: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拍摄的是什么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探索外星球的图片。
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请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速读课文①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②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速读时要注意速读的要求。
(用课件帧3演示速读要求)1.教师: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引导学生回答。
2.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课件切至帧4)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赏析生动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
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
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
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19课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感知内容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4.拿出示意图结合登月的几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明确: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时间顺序2.76万公里、195个小时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4.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示意图上台介绍。
(注: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研读赏析自由讨论,全班交流1.研读文中重要的议论性的句子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说说为什么要把时间精确到秒?2.研读文中恰当精美的描写性的句子,谈一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比如:a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高达一百多米。
b他们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舱,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
C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的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的握手。
七年级《月亮上的足迹》原文课文七年级《月亮上的足迹》原文课文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 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量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月亮上的足迹
对面街上又传来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震得我头皮阵阵发麻。
我再也睡不下去了,于是披衣下床,走出门外。
外面的月亮好皎洁呀!我呆呆地望着高悬在天空的月亮,陷入了沉思:月亮是否
也像地球一样,到处充满了噪音……
想着想着,我变得好轻好轻,最后竟驾着飞船飞向了天空。
天上的雾好浓呀!一层层将我包围住,使我喘不过气来。
飞船费力地拨开云层,
向月亮飞云。
不一会儿,雾稀了,月亮也到了。
“好美的星球!”我走下飞船,傻眼了。
一排排粗壮的桂花树开满了金黄银白的花,玉兔在底下跳来跳去;那一幢幢宫殿像是用洁净的水晶砌底……这里无灰尘,无
污染,地球上哪儿找得到?!我不禁发出感叹,我刚掏出摄影仪,嫦娥突然出现在我
眼前,她莞尔一笑,说:“请别拍照!”“为什么?”“唉,上次我扔了一颗千年桃
树给你们,可没等结果,花早已经被摘光了。
如果让你们知道,那我们的心血不就付
之东流了吗?”听了她的话,我哑口无言。
嫦娥又说:“就是因为你们任意破坏,才
会造成今天的下场,有时,我们也深受其害啊!”我为是地球人而羞耻。
这时嫦娥牵
着我的手,带我参观月宫。
2019年10月19日。
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p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p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p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
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p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
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p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
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
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p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
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
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