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一、学习目标:1.探研古代诗歌炼字内容的特点和高考考查的方式、重点2.总结古代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方法技巧3.通过对应训练感受运用相关知识提高鉴赏能力二、炼字内容概述炼字的基本内容: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外乎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
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觉解程度是很高的已经不是自然境界,而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答: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
这句词词少意多,一语三折。
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能够品味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4.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炼字”的技巧。
2.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晓》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思考古诗中哪些字词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提问:为什么这些字词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春晓》的作者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展示《春晓》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3.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4. 讲解“炼字”的技巧,如通过修改字词来提高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发挥想象,描绘画面(10分钟)1. 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晓》中所表现的画面。
2.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炼字”的技巧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诗,欣赏其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它诗作,如《宿建德江》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炼字”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欣赏更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初中诗歌炼字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认识到炼字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运用炼字的方法,创作出具有生动形象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 炼字的概念与作用2. 炼字的方法与技巧3. 诗歌欣赏与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炼字的方法与技巧,能够独立地进行诗歌创作。
2.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锐感知力,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炼字的兴趣。
2. 讲解炼字的概念与作用:简要介绍炼字的意义,让学生明白炼字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3. 教授炼字的方法与技巧:a. 选择形象生动的词语:让学生了解词语的内涵,学会挑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b.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丰富诗歌内容。
c. 注意字数与节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美,注意字数与节奏的搭配。
4. 诗歌欣赏与分析:选取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欣赏与分析,体会诗人如何运用炼字技巧表达情感。
5.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炼字方法,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炼字的兴趣。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炼字方法创作出具有生动形象的诗歌。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炼字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使他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中找到乐趣。
诗歌炼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诗歌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3. 诗歌炼字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诗歌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诗歌炼字的实践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用词巧妙。
2. 讲解:介绍诗歌炼字的概念和意义,解释炼字的重要性。
讲解诗歌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如通过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来锤炼诗歌中的字词。
3. 示范:以一首诗为例,展示如何进行诗歌炼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炼字的过程和效果。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首诗进行炼字练习,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选择出最恰当的字词进行替换或修改,以提高诗歌的表达效果。
5. 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炼字后的诗歌,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6. 总结:总结诗歌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强调炼字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道炼字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炼字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炼字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写作诗歌时运用炼字的实际情况。
七、教学建议1. 在讲解诗歌炼字的方法和技巧时,可以结合具体的诗歌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2. 在练习环节,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 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中生写作的诗歌题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炼字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炼字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诗歌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教学目标:1. 理解炼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会运用炼字模板进行写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炼字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炼字模板的运用。
教学难点:1. 炼字模板的灵活运用。
2.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炼字吗?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炼字是指通过字词的精炼、运用修辞手法等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讲解炼字模板1. 介绍炼字模板的概念:炼字模板是一种固定格式,通过填充不同的字词,可以创作出多种意境和表达效果。
2. 举例说明常见的炼字模板,如:一……一……、一……之……、……之……等。
3. 讲解模板的运用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字词、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字词的搭配等。
三、实践环节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炼字模板,填充合适的字词,创作一段文字。
2. 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点评。
3. 互动环节:请其他同学对展示的文字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炼字模板的重要性。
2. 拓展: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炼字模板,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炼字模板的概念、运用方法以及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炼字的基本技巧。
在实践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文字。
但在互动环节中,部分同学对评价他人的文字显得不够自信,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炼字的定义、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炼字手法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经典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1. 炼字的定义、方法和技巧。
2. 学会运用炼字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炼字手法的运用。
2. 在写作中巧妙运用炼字,使文章更具艺术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 提问:在欣赏这幅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些字词让人印象深刻?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炼字是一种运用修辞手法,通过精心挑选字词,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技巧。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炼字的定义、方法和技巧。
(1)炼字的定义:炼字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字词的精心挑选、锤炼,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技巧。
(2)炼字的方法:① 比较法:将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字词进行比较,挑选最合适的字词。
② 拟声法:运用拟声词,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③ 象征法: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字词,使文章更具深度。
④ 拟人法:赋予非生物以人的形象和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3)炼字的技巧:① 精选字词:根据文章主题和情感,挑选最合适的字词。
② 突破常规:运用一些不常见的字词,使文章更具新颖感。
③ 创新手法:结合自身特点,创新炼字手法。
2. 学生举例说明炼字的运用。
(1)教师展示经典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炼字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一篇作文,运用炼字手法进行修改。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炼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初中语文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到炼字在诗歌、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提高学生对词语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炼字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炼字的概念与意义2. 炼字的方法与技巧3. 炼字在诗歌、文章中的运用实例4. 炼字练习与写作指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炼字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炼字的意义,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炼字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炼字在诗歌、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炼字实例,让学生体会炼字的魅力。
4. 方法与技巧讲解:讲解炼字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炼字。
5. 练习与指导:布置一些炼字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多思考、多运用炼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炼字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炼字练习题,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关注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炼字的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炼字的意义,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炼字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诗词鉴赏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词中的炼字技巧。
3. 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词中的炼字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炼字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2. 运用炼字技巧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准备:1. 相关诗词材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字词选择对于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在阅读诗词时,有没有注意到诗人对字词的精心挑选和运用?二、什么是炼字(5分钟)1. 解释炼字的概念:炼字是指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通过反复推敲和选择,用最准确、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2. 强调炼字的作用:炼字可以使诗词更加精炼、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受和体验。
三、欣赏和分析诗词中的炼字技巧(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中的炼字技巧。
2. 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炼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分析“尽”和“入”字的运用,表达出日落的景象和黄河奔腾的气势。
四、炼字的练习和创作(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诗词片段,让学生进行炼字的练习,选择最合适、最有表现力的字词来替换原诗中的字词。
2. 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运用炼字技巧,选词炼句,创作出具有生动意境的诗词作品。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炼字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炼字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炼字练习和创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要求学生注重炼字的发音和表达。
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要求运用炼字技巧,创作出有意境的诗词作品。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词中的炼字技巧,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炼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认识到炼字在诗歌、文章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词、文章中巧妙用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中精准用词、生动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炼字的概念与意义2. 炼字的方法与技巧3. 经典诗词、文章中的炼字案例分析4. 炼字在写作中的应用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炼字的概念、方法与技巧,经典案例分析。
2. 难点:炼字在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炼字?为什么炼字对文章和诗词很重要?2. 讲解炼字的概念与意义(10分钟)解释炼字的概念,阐述炼字在诗歌、文章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炼字的价值。
3. 讲解炼字的方法与技巧(10分钟)介绍炼字的方法与技巧,如:换字、删字、添字、调字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炼字的实际操作方法。
4. 经典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诗词、文章中的经典炼字案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等,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炼字的巧妙之处。
5. 炼字在写作中的应用练习(10分钟)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运用炼字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写作练习,如:以“春天”为主题,运用炼字技巧写一段话。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炼字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多加练习与应用。
同时,推荐一些有关炼字的参考书籍和文章,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整理炼字的方法与技巧。
2. 自主寻找并分析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诗词中的炼字案例,体会炼字的艺术魅力。
3. 尝试运用炼字的方法与技巧,以“秋天的傍晚”为主题写一段话。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运用炼字方法进行写作。
3. 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是否能通过炼字教学,提高写作中精准用词、生动表达的能力。
初中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炼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炼字在古诗词欣赏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炼字的定义和意义。
2. 炼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炼字在古诗词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炼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炼字在古诗词中的应用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 炼字技巧的灵活运用。
2. 理解并欣赏古诗词中的炼字艺术。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炼字的定义、意义、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诗词中的炼字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炼字的作用和效果。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激发他们对炼字的兴趣。
2. 讲解炼字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以及它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换字、删字、添字等炼字方法,并学会运用各种技巧。
4. 分析古诗词中的炼字实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炼字艺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炼字的效果。
5. 练习炼字:让学生尝试自己炼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炼字的艺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炼字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炼字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炼字技巧。
2.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词,提高他们对炼字的敏感度。
3. 定期进行炼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初中古诗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古汉语词汇运用和表达的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古诗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典型古诗炼字的案例。
4. 炼字练习和总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分析古诗炼字的案例,提高学生炼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炼字的兴趣。
2. 讲解古诗炼字的概念和意义(10分钟)解释炼字的定义,让学生明白炼字是古诗创作中的一种技巧,旨在提高诗句的韵味和表达效果。
3. 讲解古诗炼字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介绍换字、删字、添字等炼字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作用和适用场景。
4. 分析典型古诗炼字的案例(10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古诗炼字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炼字的效果,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古诗。
5. 炼字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行炼制诗句,可以是对原有诗句进行修改,也可以是新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勇于尝试。
6. 分享和总结(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炼字成果,让大家一起欣赏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炼字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在炼字练习环节,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炼字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古诗炼字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 收集并背诵一些古诗,注意分析其中的炼字技巧。
2. 尝试自己炼制诗句,提高古汉语词汇运用和表达能力。
古诗赏析炼字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炼字赏析,让学生理解古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古诗中的炼字技巧,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PPT、古诗文本、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炼字吗?”2. 引导学生回顾炼字的定义:炼字是指在诗词创作中,通过精心挑选词语,以达到意境深远、言简意赅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诗,圈出自己认为的关键字词。
2. 学生分享自己圈出的关键字词,并简要说明原因。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个关键字词在古诗中的含义和作用。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四、炼字赏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炼字技巧,如夸张、拟人、比喻等。
2. 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古诗中的炼字赏析,互相交流学习。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古诗描绘的场景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体会古诗的美。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炼字赏析,强调关键字词在古诗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炼字赏析,使学生了解了古诗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融入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美。
但部分学生对炼字技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学案】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炼字瓦市二高中张化琴一、什么是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二、找出下列诗句最有表现力的字词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7、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归纳总结:三、该题型常见提问方式: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四、示例:(一)2006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二)(2003年辽宁卷)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三)2004年辽宁卷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家人笑。
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炼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炼字”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炼字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提高书写规范,减少常见错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基本的炼字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炼字”的概念和重要性炼字是指通过练习和训练提高字迹的书写质量和美观程度。
良好的字迹不仅可以提高文字的可读性,还能展示个人的修养和品味。
因此,炼字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形成美观字迹的重要手段。
2. 炼字的方法和技巧(1)正确握笔姿势良好的握笔姿势是字迹规范的基础。
正确的握笔姿势是指中指、食指和拇指轻松地握住笔杆,笔尖与纸面保持一定角度,手腕放松,肩膀自然放松。
(2)勤奋练习基本笔画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掌握基本笔画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汉字的结构和规律。
通过反复练习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使学生在书写时能够准确、流畅地书写。
(3)加强写字训练写字训练是炼字的核心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字帖、跟随老师的书写示范、进行书写速度训练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字迹质量。
在写字训练中,学生应注意书写的大小、高度、粗细等方面的要求,力求每一个字写得整齐工整。
(4)积极利用字帖和作业本字帖和作业本是炼字的有效辅助工具。
学生可以根据字帖的规范示范进行临摹练习,通过不断模仿优秀字帖中的样板字,逐渐提高自己的字迹水平。
同时,作业本也是学生进行炼字的重要参考材料,学生可以在作业本上进行书写练习,积累书写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规范的字帖和书写示范,引起学生对炼字的兴趣,并简要介绍炼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呈现详细介绍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握笔姿势、练习基本笔画、进行写字训练等。
3. 学生练习提供字帖和作业本,让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炼字的重要性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五、巩固与拓展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炼字方法和技巧进行书写,逐渐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初中诗歌鉴赏之炼字篇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掌握炼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理解炼字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炼字方法的运用和技巧的掌握。
2. 诗歌炼字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使学生了解炼字的现象和技巧。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鉴赏能力。
3.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工具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诗歌实例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贾岛的“推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使学生了解炼字的重要性。
3. 什么是炼字:讲解炼字的定义,使学生理解炼字的概念。
4. 炼字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炼字的方法和技巧,如炼动词、炼形容词、炼副词等。
5.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炼字现象,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辽阳”,使学生掌握炼字的方法和技巧。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诗歌中的炼字现象,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7. 炼字的鉴赏: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炼字,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炼字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一)——炼字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学案目标 1.了解鉴赏炼字艺术的常见题型。
2.掌握鉴赏炼字艺术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分析方法。
课堂六环节导:1、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就要求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它包括赏字(炼字)、赏句(炼句)、赏语言风格三部分。
本节学习内容:赏字(炼字)。
2、赏字又称赏诗眼,“诗眼”有“句中眼”,即一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之说;也有“篇中眼”,即一首诗的精神所在之说。
3、锤炼“句中眼”(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同时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功能。
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啊。
(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3).炼色彩词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色彩鲜艳明快,而且画面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静中有动,错落有致,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再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伤别离的情愫尽在“醉”中。
(4).炼叠字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古诗鉴赏之炼字篇导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诗歌炼字的妙处,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规范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炼字小故事轻风_____细柳,淡月______梅花。
二、常炼字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中考命题方式✧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某字可否换为另一个字?为什么?✧这首诗的诗眼是那一个字?试分析其妙处。
✧某字有何表达效果?四、中考例题解析,明确答题思路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系”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题齐安城楼(唐)杜牧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问题:说说你对“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小结一般答题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习题演练(1)炼动词天平山中(明)杨基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注释:楝: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教学案一、解释概念: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谴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二、炼字的经典回顾: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关于“推敲”的典故: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三、考查方向: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四、典型例题1.炼字型。
(1)炼动词: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案】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
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方法】①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
②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
③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
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处。
【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方法】①确定该词,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该字的含义为核心描述景象、再现情境或声音。
③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意】锤炼形容词,还要特别注意三点:①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叠词其表达效果而言,从修辞的角度,叠音词大多属于摹状,用以摹写人的情态、动作、心理,或者摹写事物的状态,或者用以描写物象的形态、声音、状貌等。
从语言自身的特点上看,叠音词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③表颜色的形容词。
2.一词领全诗型。
【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赏析”望”字的妙用。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本诗写作时,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已是垂暮之年,被贬弃崖州。
参考答案: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时看到崖州被群山峻岭包围的景象;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总结: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某字的妙用。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规律总结:“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可见,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意境、情感来分析,遵循“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
对于比较类的,属开放性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哪个更好,然后作具体分析。
对于诗眼型提问,也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步骤。
答题要点: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
答题步骤:(1)释含义,明技巧:结合表达技巧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点情境: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说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话作用:结构,效果评价。
注意:对于一些提问方式,需在答题步骤(1)前指出该字;或需在答题步骤(1)前下判断,即同意某个观点,或肯定某字“好”。
3.分析诗句型。
【例题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好。
引,带走。
这一句写雁儿高飞,带走诗人的忧愁苦闷之心(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互相映衬,对仗(1分)从而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1分)“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规律总结:答题要点:抓住关键字掌握语句的基本意义;结合其运用的手法,技巧,深化语句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抒情言志上的表达效果;通过语句的位置分析其在行文思路上的作用。
对于比较类的,属于开放性题,即哪个更好。
然后做具体分析。
答题步骤:翻译+手法+表达效果五、巩固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1)“阔”字更好。
(步骤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步骤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步骤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2)“失”字更好。
(步骤1)“失”是消失之意。
(步骤2)“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步骤3)“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像。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将其后两句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你认为王安石把“飞来”改成“纷纷”改得好吗?【答案】改得好。
(步骤1)“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多而杂乱”之意。
(步骤2)描述出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而“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步骤3)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
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杜陵:地名,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凫,野鸭。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1)“凉”。
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2)“缺”。
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的失落、遗憾的心情。
三、四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
5、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词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
答案: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