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741.10 KB
- 文档页数:4
降钙素原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的科室,除了危重病人的的抢救外,还承担着基本的分诊工作。
感染是急诊科医生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严重感染又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感染是急诊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检验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的缺陷。
近年研究发现降钙素原(PCT)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作为调整抗生素的依据。
近年来PCT已应用于急诊临床工作中。
一、概述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量极少,且不释放入周围循环血,故血清PCT测定低于0.1ng/mL,甚至检测不到。
自1993年Assicot等证实血清PCT水平升高和感染性疾病相关以来,血清PCT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鉴别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的监测。
研究证实PCT本身不能启动炎症,但可放大炎症的级联反应,并可增加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抑制多核型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活性等。
用内毒素诱导后,内毒素或细胞因子抑制PCT分解成降钙素,PCT释放入血,使血中PCT增高。
2-3h后检测血清PCT浓度即升高,6-12h达到峰值,1d内保持较高水平,2d后降到基线水平,半衰期约20-24h。
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例研究,PCT并不大量升高,也适用于肾衰工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由此可见,感染状况下PCT生成快,稳定性好,不受基础疾病的影响,可客观反映感染情况,具有评估病情和观察疗效的价值。
同时PCT浓度的增长反映了从一个健康状态到细菌感染的最严重后果的持续发展过程,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所以PCT作为一种新的细菌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标,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目前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它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多克隆抗体R2B7特异地识别和连接合成氨基酸降钙素原,因放射性元素的污染致使此法使用受限。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为甲状腺腺滤泡旁细胞合成及分泌的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13 KD。
正常条件下,人血清PCT含量极低,约0.0025ug/ml,成熟PCT含量约为0.0063ug/mL,一般的方法检测不出,其半衰期大约为20-24 h。
PCT的清除途径尚不完全清楚。
临床数据表明在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中,PCT并不大量升高,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别。
尿液中PCT浓度与血浆中的PCT浓度比例相对恒定,约为1:4。
血浆PCT的肾脏清除率远低于1ml/min。
因此血浆PCT检测也适用于肾衰或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也有研究指出,脂肪肝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CT值均为0.06±0.01ng/ml。
但肝功能异常患者PCT值与正常人相比,是否有不同,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
PCT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多数微生物感染时均可升高。
此时,全身广泛的CALC1基因表达,故所有的组织及细胞均可生成及释放PCT[2],在炎症发生后3-4小时即可由多种方法检测到,6小时后急剧上升,并在6-24 小时内维持该水平。
由于其半衰期大约为1天,故每日PCT监测可为临床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重要指导。
具体表现在:1.感染的诊断多个研究表明,当机体感染,特别是严重、全身感染时,血浆PCT浓度异常升高,而且升高的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一项关于急性胰腺炎的研究中指出,第l天严脓毒血症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4±0.4 vs 0.8±0.2ng/ml,P<0.05);第3天感染组、轻中度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5.0±0.1、3.2±0.9、8.7±2.6 vs0.8±0.3ng/ml,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轻中度脓毒血症组(P<0.05);第7天严重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各组感染控制后血清PCT水平趋于下降[3]。
一、降钙素原临床应用价值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指标。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13×103,是11号染色体上降钙素I基因(CALC-I)的表达产物,在未发生感染的情况下,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有少量分泌。
健康人体内含量极少,血中几乎不能被检测到(<0.1ng/ml),而病理状态下,各组织脏器几乎都能分泌PCT,其生成过程受细菌毒素(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 IL-6)等多种因素的调节。
降钙素原(PCT)的临床价值:1.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反映细菌感染严重程度;2.是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特异性指标;3.指导临床抗生素的用药、监测治疗流程和评估用药疗效及预后。
4.早期快速判别急、危重症患者细菌感染的状态,为其诊断提供依据,并对其进行风险分层管理;5.动态监测严重细菌性感染及有感染风险的患者,为及时判断病情变化、评估已有治疗方案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三、国内外此检测项目临床应用:1.降钙素原在国外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早在2000年加拿大多伦多的圆桌会议上就提出降钙素原不管在临床诊断、监测还是预后方面较之于其他的炎症生物学指标都表现出最佳的性能。
2.2007年德国关于脓毒症的指南也是将降钙素原作为最推崇的生物学指标之一,2008年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被写进瑞典关于脓毒血症的诊断指南,同时在2010年的柳叶刀杂志中更是明确给出了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指南。
3.目前国内很多大型的二、三甲医院都开展了降钙素原项目的检测,发表在2012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上的“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中将有关降钙素原的临床指导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降钙素原在临床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南和标准。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由钙素原分子经原位剪裁而成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
目前,降钙素原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许多优点,本文将从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范围、临床利弊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降钙素原在感染及炎症反应中会迅速升高,因此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有助于医生尽早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二是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从而更加科学地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和抗生素滥用。
三是监测感染的疗效。
通过连续监测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其次,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与治疗。
例如,在危重病房中,降钙素原可以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在外科手术中,降钙素原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和炎症的性质,指导手术决策;在儿科领域,降钙素原可以用于婴儿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和监测。
因此,降钙素原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决策依据。
最后,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也存在一些利弊。
在利于方面,降钙素原作为一个全面细致的辅助诊断指标,能够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时,降钙素原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简便和标准化,使其应用更加方便和广泛。
然而,在利弊方面,降钙素原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此外,降钙素原并非万能,不能替代其他常规检查和临床观察,需要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降钙素原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相信降钙素原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降钙素应用于临床的总结
降钙素是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具有抑制骨质疏松、增
加骨密度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预防和
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降钙素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对降钙素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
首先,降钙素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促进骨
形成和抑制骨吸收,降钙素可以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
骨折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应用降钙素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其次,降钙素的用药方法和剂量需要合理控制。
在临床应用中,医
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降钙素剂量和用药周期,以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使用降钙素期间,需要定期进行
骨密度检查和相关的生化指标监测,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另外,降钙素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重视。
尽管降钙素是一
种相对安全的药物,但在一些患者中仍可能出现头痛、恶心、腹泻等
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降钙素时,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降钙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以显著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的发生率。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
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和周期,同时注意监测不良
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降钙素原(PCT)的5大临床应用1、PCT的生物学特征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分子量为13 KDa的糖蛋白,正常生理条件下由甲状腺旁C细胞生产,故又被称为甲状腺降钙素。
但在细菌感染时,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也可以合成并分泌PCT,导致PCT 水平显著升高。
与其他感染标志物相比,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更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
正常情况下,PCT产生后仅有少量进入外周血,因此其在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含量很低<0.05μg/L,以常用的检测手段无法有效地检出。
但人感染后外周血中的PCT水平会快速升高,3 h后即可在外周血中检出,6~12 h后达到峰值(可高达1 000μg/L),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的影响。
此外,PCT水平升高的发生早于其他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用于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2、PCT的检测方法及特点PCT无激素活性,其检测过程几乎不受外界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广泛地用于感染的诊断。
PCT检测手段多种多样,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比色法、免疫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见于表1)。
表1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比较3、PCT的临床应用1、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于表2。
表2导致PCT异常的常见疾病2、感染性疾病2.1细菌感染2.1.1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因此PCT水平在肺炎患者中呈现多样性,主要与病原体的类型、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军团菌除外)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但PCT正常或轻度增高不能排除细菌性肺炎。
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1)》推荐:依据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LRTI)不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应采用不同PCT阈值进行感染分级管理。
降钙素原在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应用感染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尽管监测手段多,但仍缺乏敏感而特异的动态监测指标。虽然血细胞分析可反应患者细菌感染的情况,但在创伤、应激时也会升高; 血菌培养只在大量细菌入血时才能获阳性结果; 急性期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在严重细菌感染时表现为血浆浓度明显升高,但手术、病毒感染、局部细菌感染及非感染因素下CRP 也升高,升高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不一致,受激素影响; TNF-α、IL-1、IL-6 等细胞因子在细菌感染患者血浆浓度会升高,但维持时间短,无法每日进行动态监测。而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 克服了上述监测手段的缺点,近年在临床感染诊断、预后判断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其生物学特点、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一、PCT 生物学PCT 是1992 年发现的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细菌和内毒素可引起所有实体组织和器官合成PCT,脂肪细胞也可分泌。4 h内可在血清中发现,12 ~ 48 h 达峰,PCT与CRP 等其他反应分子不同的是单纯病毒感染引起升高是非常罕见的。PCT 对病毒性疾病缺乏反应的原因推测与病毒刺激巨噬细胞合成α干扰素有关,干扰素可抑制TNF合成,而TNF 是组织合成PCT 所必要的成分。在人类组织中,PCT-Ⅰ和PCT-Ⅱ mRNA 主要存在于肝脏,其次为肺、肾或睾丸等器官。在肺、肝、胰腺、结肠和其他器官中的浓度较高,而在白细胞和小肠组织浓度较低。肝、肾、肺、脂肪和肌肉等实质组织细胞是感染时血循环中PCT的主要来源。PCT 是由116 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分子量为13kDa,由降钙素Ⅰ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第1 ~ 57 为N-末端,第60 ~ 91 为降钙素,96 ~ 116 为降钙蛋白。通常情况下都被降解,不释放到血液中,故正常人血浆中PCT 浓度非常低( < 0. 1 ng /ml) 。血浆中其半衰期为25 ~ 30 h。细菌内毒素可能是刺激PCT 产生的主要来源。也有研究认为细菌内毒素、TNF-α、IL-6、IL-2 等因素作用下使肝、肺、脾、肾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特殊细胞( 如巨噬细胞) 产生PCT,其中TNF-α、IL-6 对刺激PCT 的产生具有调控作用。PCT 不受糖皮质激素影响。微生物感染时体内降钙素-Ⅰ基因表达升高,使肝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各实体组织细胞释放。二、血浆PCT 检测PCT 正常水平为0. 033 ± 0. 003 ng /ml。第一代LUMI检验法的敏感度低限值为0.5 ng /ml。第2代TRACE 免疫检测法敏感度低限值为0. 05 ng /ml,可定量至1, 000 ng /ml,1 h 内获结果。近来发现PCT 在体内合成后数分钟内酶解为两个氨基酸片段,可对第1 至116 个氨基酸定量检测,或第3- 116 个氨基酸分解产物定量。三、血浆PCT 检测的临床应用最早于90 年代在脓毒血症病人血清中检测到PCT。健康个体血清浓度很低,感染时升高。最早进行血清PCT检测的是来自法国的一项关于儿童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对从79 名新生儿到12 岁儿童研究发现,严重细菌感染的19 名患儿中PCT 水平非常高( 6 ~ 53 ng/ml) ,无感染的21 名患儿中却非常低( 0. 1 ng /ml) ,病毒感染患儿水平也较低。2009年一项德国对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327 名1 ~ 17 岁孩子的回顾性研究也获相似结论。目前PCT 主要有四个常见临床应用。第一,严重脓毒性感染患者死亡率与PCT 浓度有关,血浆PCT 浓度1 ~ 5 ng /ml, 90 天死亡率达11%; 51 ~ 100 ng /ml 死亡率达42%。第二,在欧洲已利用PCT 来指导慢些支气管炎急性发作、CAP和脓毒症患者的经验性抗菌治疗,首次入院4 ~ 6 h 内PCT 水平低的患者,较少需经验性抗菌治疗,对入院4 h 的住院患者,低水平PCT 对细菌感染有较好阴性预测值。第三,联合其他检测指标能更好地判定患者是否需要经验性抗菌治疗。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应用,监测PCT 水平变化可决定和何时终止抗菌治疗。目前,报道了多种中截值。内科ICU内,使用≤0. 1 ng /ml 作为细菌入侵终止信号,此时停用抗生素是安全的。1. 细菌感染的判断血浆中PCT 浓度低于0. 1 ~ 0. 5 μg /L 为正常,0. 5 ~ 2μg /为轻度升高,3μg /L 以上为明显升高, 30 μg /L 以上甚至1000 μg /L 为极度升高。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或尚无明显临床表现的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患者血浆浓度也明显升高,而手术创伤、病毒感染、局部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浓度仅轻度升高或不升高。国内外研究表明PCT 诊断CAP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RP、WBC、ESR 等,PCT 与CAP严重度有相关性,对CAP 病情判断有实用价值。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PCT 明显较高,而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PCT 大多正常,PCT 可鉴别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2. 感染程度的判断感染组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血浆PCT 浓度呈正相关。研究发现细菌性肺炎患者血中PCT 仅轻度升高,平均为2. 4μg /L;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PCT 浓度显著升高,平均为72 ~ 135μg /L。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提示治疗有效,病情好转。3. 指导抗生素选择及调整肺部浸润性病灶患者PCT 升与降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和感染好转或恢复。低水平( < 0.25 ng /ml) 且无明显症状不支持抗菌治疗, 0. 25 ng /ml ~ 0. 5 ng /ml 可能为细菌感染,可予抗菌治疗; > 大于0. 5 ng /ml 说明存在细菌感染,强烈建议予抗生素治疗。如开始时非常高( 如超过1 ng /ml) ,而再次测定值下降到低于初始值80% ~ 90%,则可考虑停用原有抗生素或者改换其他窄谱抗生素。持续处于高水平则提示肺部感染出现胸腔积液或者脓胸等并发症。4. 治疗效果的评定血PCT 浓度是评定疗效的灵敏指标,严重细菌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后,血PCT 浓度迅速降低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四、PCT 与临床微生物学在CAP 诊治的联合应用拟诊肺部感染的患者,临床医生常据症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继而选择抗生素只能是经验性的,等治疗后随访观察胸片上的浸润影有无吸收才能确定此浸润影是否为感染性的,故肺部感染的诊断多属于回顾性的。但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对于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缺乏特异性。诊断CAP 的标准方法是痰培养和痰菌革兰氏染色。诊断CAP 的传统感染标准是基于症状、体征、临床评分系统和白细胞、发热、CRP 和血培养等全身性炎症指标,但这些指标对于病原学诊断、最佳治疗和预后判断不可靠,PCT 优于其他标记物,可预示疾病严重性、死亡危险度、指导抗生素治疗,因此PCT 可作为诊断、预后和诊断性治疗试验指标。PCT 与CAP 的严重度相关,PCT 对于军团菌肺炎和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军团菌肺炎的PCT 均显著低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多中心的CAP 定群研究表明,在较低PCT浓度下( ≤0. 1 ng /ml) 具有较低的死亡风险,不论其临床危险度( PSI 或CURB-65 评分) 多寡。基于PCT 具有区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的概念,PCT 具有取代CRP 进行CAP 和AECOPD 的抗感染治疗的作用。肺结核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类似,抗酸染色敏感性低,故对CAP 和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较困难。肺结核患者PCT 并没有显著升高,这就使PCT 成为一个很有希望的快速鉴别肺结核和细菌性CAP 的分子( 细菌培养至少24 ~ 48 h) 。研究表明血清PCT 在肺结核和细菌性CAP 患者的早期阶段具有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对57 名CAP 和30名肺结核患者研究发现,细菌性肺炎的平均PCT 水平为0. 514 ng /ml( 0. 01 ~ 27. 75) ,而肺结核的平均PCT 水平为0. 029 ng /ml( 0. 01 ~ 0. 87) ( P < 0. 001) 。一般说尿中PCT 约为血浆的25%; 如果没有系统表现的局限性感染,无脓毒血症胸液PCT 浓度可能出现低的升高( 0. 3 ~ 1. 5ng /ml) ,细菌性胸液PCT( 0. 24 ng /mL) 高于非细菌性胸液( 0. 09 ng /ml) ,但血浆中PCT 无明显差别,胸液PCT 浓度>0. 174 ng/ml 可作为诊断细菌性胸液的阳性值( 敏感度80%,特异度76%,AUC 0. 84。五、PCT 与CRP、细胞因子的比较1、PCT 与CRP 比较血浆CRP 水平的变化与感染严重度不一致,不能反映感染严重度。全身细菌感染患者血浆PCT 浓度的升高比CRP 早,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比CRP短。炎性反应发生后8 ~ 12 h CRP 水平方超过正常值,而PCT 在4 h 即可检测到,6h 时急剧上升并在8 ~ 24 h 内维持该水平。因此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指标,PCT 比CRP 能更早反映病情,而且由于其半衰期短,在血浆中存在时间短,动态监测血浆中PCT 浓度的变化能更好判定预后和治疗效果。2. PCT 与细胞因子的比较尽管细菌感染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与PCT一样会升高,而且出现更早,但在血浆中维持时间远短于PCT,无法每日检测进行动态观察。给健康志愿者注射内毒素,血浆PCT 浓度4 h 后开始上升,8 ~ 24 h维持在4 μg /L 水平,而TNF 和IL-6 水平在2 ~ 3 h 达峰, 24 h后已测不出。此外当感染继续存在或发生脓毒血症时,血浆TNF、IL-6 水平仍会下降,而血浆PCT 水平则不会降低或继续升高,故血浆TNF 和IL-6 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无关。IL-6不能区别是否由细菌感染所致。六、PCT 的其他利用PCT 水平有助于寻找不明原因发热原因,如still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炎症性肠病并非引起PCT 升高。PCT水平不受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影响,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可影响患者的体温曲线、WBC 总数及分类。七、无法解释的PCT 升高的可能原因也有报道在未发生脓毒血症、呼吸道感染、其他传统感染性疾病时PCT 也升高。据报道在硬化、胰腺炎、肠系膜梗死( 缺血性肠病) 、心源性休克和术中低血压和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的PCT 升高。有一些证据表明,PCT 升高,预示肠道屏障的破坏,细菌移位至胰腺、肠壁、或局部淋巴结。在烧伤、肺水肿和肺吸入患者PCT 也升高,可能提示细菌入侵的早期阶段。总之,尽管生物标志物与其他诊断方法一样同样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缺憾,但是将血清生物标记物用于肺部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至少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之外的辅助性手段,有助于在病因诊断尚未完全明确前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避免延迟治疗开始的时间,而在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用量、缩短疗程方面,也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PCT作为全身反应的细菌感染指标,其特异性、敏感性高,还可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而且因其出现早,维持时间长而适用于临床。由于PCT 的精确性及它的中截值完全取决于使用何种敏感测量方法,故PCT 不能替代详细的病史和临床检查,细菌感染的诊断仍然需要认真的临床观察、详细的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及其他影像和细菌学等辅助检查检验进行综合判断。。
降钙素的临床应用
人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由32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激素,主要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C细胞分泌。
它是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受到血清钙水平调节。
生理性Ct对钙、磷代谢有影响。
正常基础血清降钙素值应<10 pg/ml(或依据试剂说明书参考值)。
一、降钙素测定的临床应用:
1、主要用作肿瘤标志物,诊断甲状腺髓样癌(MTC)及进行MTC术后随访监测;在疑似MTC患者以及MTC的随访和管理中,降钙素测量得到广泛建议和实践。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建议,血清Ct>100 pg/ ml 提示MTC。
2、一些专家指出,他们对大部分或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
ETA建议对所有具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降钙素筛查,而ATA并未表示支持或反对。
对于甲状腺结节患者,Ct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MTC,也可用于阴性排除MTC。
虽MTC发病率低阳性值少,但阴性预测值高。
3、MTC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和6个月测定降钙素和CEA,如果基础及激发后降钙素水平均测不出,才能排除存在残留组织或复发的可能性。
4、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II型(IIa及IIb型)90%以上合并MTC,而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主张对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常规监测血清降钙素,以排除MTC和MENII的可能性。
二、降钙素临床适应症
1、甲状腺髓样癌诊断
CT可有效鉴别诊断MTC
MTC初诊和复发患者CT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甲状腺良性结节、其他甲状腺疾病具有明显的差异。
CT可增加MTC诊断的敏感度
a.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检测甲状腺髓样癌的灵敏度比细胞学分析更高,尤其是大部分的甲状腺髓样癌。
(见右图)
b.为了避免假阴性甲状腺髓样癌,所有疑似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都须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降钙素测量。
c.这种方法需要测量所有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
2、甲状腺髓样癌随访
甲状腺髓样癌筛查
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血清降钙素测定:如以下可能导致Ct中度升高的情况已经被排除(肾功能衰竭,罕见的产CT的异位非甲状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高胃泌素血症,桥本氏甲状腺炎(争议),异嗜性抗体干扰),几乎血清Ct值都升高即为甲状腺髓样癌。
数个欧洲随机甲状腺结节前瞻性研究已经证明:常规血清Ct的测量可以从未被怀疑髓样癌的200-300甲状腺结节中发现
1例髓样癌,具有比FNAC更好的灵敏度,而且常规Ct筛查可以改善预后。
因此,血清Ct检测被推荐用于甲状腺结节的初始诊断评估。
在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基础CT值检测能准确检
出MTC ,比超声+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更为准
确。
CT检出的MTC早期浓度比组织学检出的
MTC早期CT浓度更高;
CT检测比组织学更敏感、更早期检出MTC
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筛查Ct——早期诊断散发性MTC切实可行。
超声诊断无鉴别MTC诊断能力,只能依靠Ct。
Ct是决定术前临床分期的关键性因素。
Ct是甲状腺手术方法的重要参考因素。
术前未将Ct列为筛查,术后病理确诊MTC,>50%病人需要再次手术,同时失去基础Ct值,许多病人也没有根据Ct做再手术评估。
手术前将Ct列为筛查,约90%的病人能确诊,2次手术机会少,治疗方案比较完善,预后应该比较好。
三、MTC以外疾病所引起的降钙素水平增高
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肺癌、支气管和肠道类癌及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
良性C细胞增生(HCC):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或Graves病)及分化型甲状腺癌;
其它疾病: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高胃酸血症、高钙血症、急性肺炎、局部或全身性脓毒血症等。
附:参考文献
1.ROSSELLA ELISEI, VALERIA BOTTICI,etl, Impact of Routine Measurement of Serum Calcitonin onthe Diagnosis and Outcome of Medullary ThyroidCancer: Experience in 10,864 Patients with NodularThyroid Disorders,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89(1):163–168
2.Karin Frank-Raue, Andreas Machens,etl.Prevalence and Clinical Spectrum of Nonsecretory MedullaryThyroid Carcinoma in a Series of 839 Patientswith Sporadic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Thyroid Volume 23, Number 3, 2013
3.FurioPacini, Martin Schlumberger,etl.European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follicular epithelium.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06) 154 78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