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新题型集锦
- 格式:ppt
- 大小:419.00 KB
- 文档页数:16
中考语言运用新题型一、对联题[题型解说]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之精华。
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的“对对子”在中考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不少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对联题。
对联题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在中考命题中,出现了不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好题型,形成了中考语文的一道亮丽风景。
[命题角度]对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对联相关简单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又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而且命题者还常常将对联题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各地人文自然景观等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国家大事。
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对联题主要的命题形式是“应对撰写型”,即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对联的某一联(上联或者是下联),对出另外一联(下联或者上联),这一形式的考题比较灵活,内容上多和考题当地的人文自然结合起来。
[方法点拨]解答对联题,首先要紧扣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联,极讲究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上下联对应位置),形式整齐,节奏和谐。
在词性相对、事类相通、句式相同的情况下,上下联的意义一定要有变化,或相关相联,或相辅相成。
总之,意义要防止重复单调,要力求变化多样,引人入胜。
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能做到宽对、活对就行了。
至于平仄方面一般都不作要求。
其次,要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升文化品位。
语文学习非一日之功,功夫在平时。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习语文。
要想加强文化积淀,增强应对能力,就必须努力做到广泛阅读、仔细品味、强化记忆、灵活运用。
特别是平时注重多背记一些古典诗词,多积累一些楹联。
[非常题例]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新题型【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司马迁C. 杜甫D. 白居易3. 下列哪个词属于名词?A. 跑步B. 书桌C. 美丽D. 吃饭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哪部作品?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5. 下列哪个句子是被动句?A. 我吃了苹果。
B. 苹果被我吃了。
C. 我把苹果吃了。
D. 吃苹果的是我。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5.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2. “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
3. 唐代诗人__________,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4. 《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5. “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凤栖梧》。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论语》的主要内容。
2. 请简述《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请简述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4. 请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情节。
5. 请简述宋词的主要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一句话概括《西游记》的主题。
2. 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
3. 请用一句话概括《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
4. 请用一句话概括《庐山谣》的主题。
5. 请用一句话概括《琵琶行》的主题。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2. 请分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一、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20分)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创作,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展现了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
C.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创作,主要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D.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创作,以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为主线,寓意着对信仰的坚定追求。
2.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请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
(2分)(2)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塑造了鲁智深的形象?(3分)(3)这段文字反映了鲁智深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二、文言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何为?”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君子哉!求!君子哉!”(节选自《论语·先进》)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在中间。
B. 如或知尔:或,如果。
C. 比及三年:比,等到。
D. 如会同:会,诸侯会盟。
2.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天,不要因为我而有所顾虑。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恪尽职守(kè)B. 毛遂自荐(xuàn)C. 精疲力竭(jié)D. 胸无点墨(m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B.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参观活动。
C. 假如我能当一名宇航员,我一定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
D. 老师鼓励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春天景色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那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C. 他的声音低沉,像沉睡的狮子。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5. 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悠闲(xián)B. 炽热(chì)C. 沉着(zhé)D. 精湛(zhàn)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B.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桥。
C. 父亲的背影像一座山。
D. 这座楼高耸入云。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B. 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草儿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她的眼神像夏天的湖水一样清澈。
D. 那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那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C. 他的声音低沉,像沉睡的狮子。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像一座宝库。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9. 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题型标新立异,中考常考常新作者:***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2024年第02期近年来,中考试题出现了一些新题型,这些题贴近现实生活,能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题型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时,主动积极地强化大语文学习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本文摘录几则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新题型,以饗读者。
一、从诗句中找雅称例1.(2023年湖北宜昌卷)下列选项中()提到了牛的雅称,()提到了老虎的雅称。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及文学常识。
A项大意: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B项大意: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C项大意: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D项大意: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於菟:虎的别称;故依次选B和D。
【参考答案】①B②D二、理解词语能力例2.(2023年湖北宜昌卷)部分西药的中文译名,既是英文谐音,又标示药物功能。
例如“维他命”(Vitamin),与其英文读音相似,且标示了维持生命机能的作用。
请根据药名推断,如果病人发烧且头痛,医生可能使用下列哪种药物?()A.安体舒通B.思考林C.扑热息痛D.扑尔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
扑热息痛:药名为Paracetamol。
从“扑热”一词可以看出其药具有解热降温的功效;“息痛”有镇痛的功效。
题目中的病人“发烧且头痛”,所以应该选用“扑热息痛”。
故选C。
【参考答案】C三、用流行语造句例3.(2023年湖北宜昌卷)《咬文嚼字》年度十大流行语的评选,既符合社会文明道德规范,又注重词语含义及用法上的创新。
中考语文创新题型集萃创新题例一:关注时事型亮点透视:紧扣时事热点,采用多种形式对社会新闻、热点关注,将语文学习与时事联系起来是本题的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的理念。
此题型引导考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既考查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表达能力,又检查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创造性很强。
解答此题只要学生平时关心社会、关心实际,能经常浏览新闻媒体,注重课内外结合,应该说难度不大。
例题解析:例1:【2005年吉林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运用对偶知识作答。
解答本题必须注意上下联内容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字数相等,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
此外还要一定的古诗文名句的积累。
示例:“乡音已改是归人”;宽对也可,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乡音无改鬓毛衰”等。
例2:【2005年龙岩市】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祖国大陆决定向台湾赠送一对大熊猫。
现请你为这一对熊猫分别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并简要解说命名理由。
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答案,但是,所取名字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达一种良好的愿望。
例①“团团”、“圆圆”例②“陆陆”“湾湾”。
理由:寄寓了两岸统一、骨肉团圆的心愿。
例3:【2005年随州市】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相关问题。
新华社6月1日电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1日在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说,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的相关工作已经开始。
这对大熊猫一旦确定后,我们将公开为大熊猫征名,按照以往习惯,大熊猫将采取双名制,即乳名和大名,均为两个汉字,在大陆征集乳名,在台湾征集大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叶圣陶《苏州园林》)B.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C.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
(减克家《说和做》)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六一”前夕,检测专家通过实物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购买儿童用品。
B.为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
C.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直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D.《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全国约13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了参考。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日夜兼程的奔忙让人容易疲惫,于是许多人亦步亦趋于时尚潮流,在仓促陌生的变化中,迷失怅惋。
也许,我们很难生活脉搏跳动的节拍,但如果随意丢弃内心中不变的宁静,无视脑海里长青的信仰,我们还能否在的生活中行稳致远呢?A.专注随波逐流撼动风起云涌B.沉醉人云亦云撼动惊涛骇浪C.沉醉随波逐流左右惊涛骇浪D.专注人云亦云左右风起云涌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能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业大神盘古?还是炼“五色彩石以补苍天”的大母神女娲?B.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的目标生活,不可能精彩。
C.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我心里隐隐作痛。
部编初三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中考语文新题型集锦1、给“耑”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形声字,填在句中的横线上,每空填一个字。
李大嫂不安地望着床上发烧的儿子。
窗外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水流急的大河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李大嫂着粗气闯进屋内,起茶杯,喝了几口水,把钱包在怀里,抱起儿子,一脚开门,就又冲进大雪中。
2、成语接龙(前一成语的尾字和后一成语首字相同)。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3、古今中外,每一位在历史长河中与时间赛跑的人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感慨,象(人名)说的:“ 。
”4、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满目青山夕阳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5、下面几句古诗,均涉及到中国地理,你能运用地理知识思考回答吗?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写的是我国什么地方的迷人景色呢?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原因是 6、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写上简洁得体的话语。
据报道,我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你是否想到这一切那些背后默默无闻的其他工作人员呢?可别忘了他们,请你发一条短消息祝贺他们。
(不超过20个字)7、、口语交际。
小明吃完饭走出学校食堂,习惯地用餐巾纸把自己的嘴巴擦了擦,随手将纸扔在地上。
同学小红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小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
”随即将纸拾起来,扔进了食堂外面的垃圾筒。
①小红的话言外之意是:②小明该怎样说才得体:8、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
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里摘花捡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园林一片狼籍,肮脏不堪。
歌唱家曾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却无济于事。
过不了几天又让人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违者重罚”的牌子,园林还是遭到践踏和破坏。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中考语文新题型及阅读综合练习一、根底知识1.秦朝末年,“天下苦秦久矣〞。
陈胜、吴广顺应历史潮流,揭竿而起,势如破竹,极大地撼动了秦王朝的统治。
这正证明了所说的“,〞这一道理。
2.“黑马〞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
阅读以下句子,解释这一词语。
〔1〕没料到今年春节“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黑马,消费额所占比列位居第一。
〔2〕赛前并不被看好的由“大龄队员〞组成的的红河篮球队,首次参加CBA篮球联赛,继夺得南区第四后又一举击败北区第一的队,成为一匹真正的黑马。
黑马:3.品味这那么广告语,分析它好在哪里。
宏漆擦遍全中国——宏漆涂料广告4.以下诗句中,不是表现乡情的是〔〕A乡书何处达,归雁边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道我国体育健儿夺得体育竞赛第一名的消息。
“获得第一〞有多种说法,如“夺冠〞。
请你再写出三个。
6.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它一旦撞上高速飞行的飞机,就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毁。
B.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言“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写的。
C.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是HY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会演,是对HY开放20年来少数民族文艺事业辉煌成就的总结。
D.这个城的环卫垃圾车在午夜清理垃圾时不熄火,长时间地发出噪音和废气,对周围住户的身心影响很大。
〔1〕司空见惯〔〕〔2〕铁杵成针〔〕〔3〕四面楚歌〔〕〔4〕焚书坑儒〔〕8.指出以下诗句中的双关谐音字。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2.“岁寒三友〞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冠历冰霜因有节,纵凌霄汉尚虚心〞所指的是“岁寒三友〞中的。
10.请写出以下诗句中涉及的人物。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中考新题型-词语运用和仿写句子词语运用和仿写句子词语运用(新题型3分)1、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栩栩:生动的样子。
这个成语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说野生动物栩栩如生显然不合适。
2、泰州繁华的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人聚集在一起。
商业街上观光购物的人不可能只聚集在一处,可换用“络绎不绝”。
3、美国总统布什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在华盛顿公开承认,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犯有无可非议的错误。
无可非议是说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既然在伊拉克问题犯有错误,这当然应该受到指责。
例句用无可非议显然是错误的。
4、大学生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事迹令人感动,他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真是可歌可泣。
可歌可泣,一般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这个成语感情色彩相当浓烈,洪战辉的事迹还达不到可歌可泣的程度,可用“可喜可贺”替换。
5、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高超,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桂林山水黄山松都是自然的杰作,并不是人工的东西,用“巧夺天工”夸赞天然景致是不合适的。
6、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06年春节晚会伴着新春的钟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一般用来形容人。
例句说的是春节晚会,用销声匿迹形容显然是不当的。
7、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忘乎所以,常常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
例句赞扬的是人的读书精神,用这个成语显然与整句话的语境不符。
8、博物馆里保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一般用来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
9、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对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中考新题型(一)1、星子老师说弯弯的月亮像“弓”,像“豆角”,你认为“弯弯的月亮”还像什么?请再写出两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西城区)2、细流与树根的对话写得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请续拟一段流水与鲜花的对话。
(不超过30个字)流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3、一把七美元的小提琴圆了两个小女孩的梦,文章题目是“一个七美元的梦”,对这个“梦”你是怎样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4、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无题》这篇文章,有什么体会?(注意答题时间,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5、在变色龙变色本领的启示下,还可以设计出什么东西?请写出它的名字,它是怎样变色的,用什么用途。
(不超过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西城区)6、我国土地的荒漠化一直呈扩大趋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8%以上。
云南的森林覆盖率也呈下降趋势,山体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
为了家园常绿常青,作为云南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直接或间接为保护环境,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南省)7、请联系实际,描写一处你所了解的环境恶化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8、仿照文中第7段的句式造句,话题不限。
要求内容健康,合乎情理,有新意。
答:拥有_________________,就拥有了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训练新题型一:用语得体[考情分析]语言表达得体题是2018 年中考新增题型,重点考查的是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谦辞、敬辞、雅辞的运用. 题型是四选一的选择题。
[技法点拨]解答用语得体题把握“4 点"。
1.看对象即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
2.分场合场合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等。
3.明谦敬(1 )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用“家”. 如家严(父)、家慈(母)、家兄等。
(2)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时用“舍”。
如舍侄、舍弟、舍妹等。
(3)用“小”“犬”“拙”“浅”“鄙"“寒”“愚"等字表谦辞。
如小女、犬子、拙见、拙作、浅见、鄙人、鄙见、寒舍、愚见、愚兄等。
(4)用“贵"“大”“尊”“贤”“拜”“赐”等表敬辞. 如贵庚、贵校、贵公司、大作、尊姓、贤弟、拜托、赐教等。
(5)称呼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时用“令”。
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亲等。
4.讲语体语体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
不同的语体,往往会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在运用语言交际时,要依据具体情况把握其或直白、或委婉、或严肃、或幽默、或讽刺的语言风格.1.下列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教育界泰斗余老今天光临我校,校长亲自到校门口恭迎。
余老在大礼堂为全校师生作了学术报告.校长听完报告,很高兴地进行总结发言:“余老的讲座很全面,很透彻,真算得上是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补充几点,权当狗尾续貂。
” A.光临B。
恭迎 C.抛砖引玉 D.狗尾续貂2。
下面的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
”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
部编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