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 食物
- 格式:pptx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45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教案1、一天的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教学过程】一、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
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二、探究过程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四年级上册科学食物中的营养实验记录表
实验名称:探索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了解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并探究不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差异。
实验材料:碘酒、滴管、面包片、土豆、花生、瘦肉。
实验步骤:
1. 观察:使用肉眼观察面包片、土豆、花生和瘦肉的外观,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
2. 滴加碘酒:将碘酒滴在面包片、土豆、花生和瘦肉上,观察它们的变化。
3. 观察变化:观察食物在滴加碘酒后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得出结论:根据食物颜色的变化,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结果:
1. 面包片:滴加碘酒后面包片变成了蓝色,说明面包片中含有淀粉。
2. 土豆:滴加碘酒后土豆变成了蓝色,说明土豆中含有淀粉。
3. 花生:滴加碘酒后花生没有变色,说明花生中不含淀粉。
4. 瘦肉:滴加碘酒后瘦肉没有变色,说明瘦肉中不含淀粉。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面包片和土豆中含有淀粉,而花
生和瘦肉中不含淀粉。
这表明不同的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种类可
能存在差异。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碘酒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如果不慎接触到,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第三单元食物1、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将食物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两大类,植物类食物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素食,动物类食物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荤食。
1、我们一天所需的能量主要从食物中获得,食物的营养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如猪瘦肉、鱼虾、牛肉、鸡鸭鱼肉、纯牛奶、鸡蛋、大豆、核桃等都富含蛋白质)、脂肪(如食用油、花生、巧克力、猪肥肉等都富含脂肪)、糖类(如果汁饮料、米饭、面条、烹调淀粉、马铃薯等都富含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如食盐、豆腐、蔬菜、水果等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有益于长身体的材料;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3、蛋白质食物放在火上烧,会有一种头发烧焦的味道;淀粉遇碘酒会显蓝色;含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按压会留下油渍。
4、均衡膳食“宝塔”的最底端是谷类(糖类),最顶端是油脂类(脂肪)。
5、膳食营养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6、水果类食品适宜生吃,肉食类食物适宜熟吃。
生的肉类食物腥味较浓,其表面有一定的病菌,人食用后会生病。
肉食类食物在煮熟后,气味香浓,口感松软舒适,而且食物中的蛋白质和和脂肪在加热后变得容易被人体吸收。
7、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微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长。
8、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霉菌和细菌都是微生物。
9、储存食物的方法:晒干(晒成鱼干、白菜干、笋干等);腌制(咸鱼、咸肉、咸菜等);冷冻(冷冻鱼、冷冻肉、速冻饺子等);做成罐头(水果罐头、牛肉罐头、鱼肉罐头等)。
10、食品的包装主要方式有:透明包装、不透明包装、真空包装、罐头包装。
11、食品保质期的长短与食品的特点、包装方式和储存方法有关,与食品的食用方法无关。
小学四年级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教学设计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检验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之后的继续。
这节课不仅要求学生利用检验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要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了解均衡膳食对健康的意义,并逐步养成科学合Z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学生已有一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历,所以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合作实验探究,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思考讨论、成果交流并逐步引导学生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合作交流及小结的能力Z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我还力图将生命教育无痕地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均衡营养的重要性并将课堂学到的内Z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1•应用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鉴别食物中的部分营养物质。
2•初步学会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日常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方法。
3.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和讨论的方法”体会均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小学四年级科学《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4.应用学习的知识设计科学合理的早餐食谱,逐步养成均衡膳食的健康生活习惯。
5 .在分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养成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合作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规范实验技能技巧,使之成为习惯。
2.体会均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运用检验物质的方法,探究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
四、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思路: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以及学生的认知需求,我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与均衡膳食两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合并。
由于学生对于饮食的话题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我通过对研究饮食营养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们从每天Z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在实验探究结束后,又将课堂的成果引经历的活动出发Z科学的成果又将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