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材料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3
城镇道路路面技术标准
城镇道路路面技术标准是城市规划建设和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道路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城镇道路路面技术标准:
1. 路面平整度:道路路面应保持平整,平整度一般要求在
±3mm以内,以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2. 路面坡度:道路路面的纵坡度一般为1%至4%,横坡度一般为1%至3%,以便排水畅通。
3. 路面材料:常用的路面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石块铺装等。
其选择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速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选用。
4. 路面厚度:路面的厚度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速和土质等因素确定,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承载力。
5. 路面标线:道路路面上的标线应符合交通规则和标准,包括车道线、停车线、人行横道线等,以提供明确的行车指示和交通安全。
6. 路面排水:道路路面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采取合适的排水措施,确保道路在降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迅速排水。
7. 路面维护:道路路面应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包括填补路面坑洞、修复裂缝、清理杂物等,以保持道路的平整和安全。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城镇道路路面技术标准,具体的标准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定。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重点要求
1. 原材料选择
- 选择优质的水泥、砂、石料和掺合料作为原材料。
- 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施工准备
- 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简单清理,保证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 确保施工工具和设备的正常运转。
-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面标志和边线的设置。
3. 基层处理
- 对基础土进行平整,消除不均匀沉降和软弱层。
- 在基层表面进行必要的修补和处理。
- 确保基层的密实度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4. 混凝土浇筑
- 在混凝土浇筑前,确保模板的水平和垂直度。
-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保证均匀、连续和充实。
-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表面养护,防止裂缝和坑洞的形成。
5. 养护和保护
- 对新铺设的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提供适宜的湿润环境。
- 避免日晒、风化和冻融对路面的损害。
- 定期检查和维护路面,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保养。
6. 质量控制
-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密实度、平整度和厚度的检测。
-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浇筑质量。
-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以上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重点要求,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要求,可以确保路面施工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一、一般规定(1)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 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2)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二、材料质量控制(1)对于沥青、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
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2)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
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细集料和矿粉必须覆盖。
(3)木质纤维素的保管存放、运输过程中均不得受潮。
到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三、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对同一拌和厂的两台拌和机,如果使用相同品种的矿料,可使用同一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需经监理单位审核,并报总监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每台拌和机均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由监理单位审核,并报总监批准后,方可进行试拌试铺。
四、沥青混合料的拌制(1)应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参照下表执行。
可进行试拌试铺。
(2)各种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五、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各种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六、混合料的摊铺(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
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2)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 6m(双车道~7.5m(3 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 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 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 200mm 以上。
(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1h 预热员平板不低于 100℃。
铺筑过程中应选择员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路面工程技术指标1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1、沥青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如采用进口沥青,含蜡量不得超过2%,并增加针入度指数等指标。
2、粗集料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
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
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损、抗冲击力的碎石货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
当采用的粗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不符合要求时,可采用掺加部分消石灰或水泥代替石粉等措施,是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
3、细集料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宜采用专用的细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的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适用于0~2.36mm或适用于0~0.15mm)表示。
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
砂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河砂中的贝壳材料必须筛除。
石屑是采用采石场破碎石料时通过4.75mm或2.36mm的筛下部分。
采石场在生产石屑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沥青混合料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
机制砂宜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的强基性岩等憎水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料石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
5、透层沥青基层施工完毕(基层表面稍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后必须浇洒透层沥青,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沥青完全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宜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
透层沥青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品种和用量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不宜小于100.6、粘层沥青各沥青层之间及沥青层与其他构造物间必须喷洒粘层沥青。
沥青路面材料技术要求桂东县桂花大道改建工程A3标项目试验室沥青路面材料技术要求本项目公路沥青路面工程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应满足一下要求:1.1沥青:沥青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见下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主要指标表11.2粗集料: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等,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粗集料的质量指标符合下表的有关要求。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粗集料规格要求表31.3细集料: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机制砂,机制砂应采用制砂机制造。
细集料和机制砂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9.2、4.9.3和标4.9.4中要求,沥青砼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要求。
沥青砼面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4表5机制砂规格要求1.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应干净、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中流出,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1.5抗车辙剂、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的热稳定性,掺加0.3%的抗车辙剂。
为保证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采用增加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措施,要求掺加抗剥落剂,抗剥落剂应满足:性能优良、稳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
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后,应进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热96小时,有条件时可再在压力老化仪PA V中进行)然后进行粘附性试验,经过初期老化后的混合料须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并满足相应技术要求。
可采用消石灰粉代替部分矿粉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消石灰粉应充分消解、洁净、干燥无结团。
为准确控制消石灰粉的添加量,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楼应增加一个专门添加消石灰粉的粉料添加仓,并有准确的电子称量设备。
一、材料要求:(一)路基技术要求1、设计路基应处于干燥、中湿状态,土基回弹模量应大于30MPa。
2、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应采取填砂、砂砾、碎石渗水性材料处理地基,或采取掺入消石灰,固化材料处理,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加强路基排水等,进行综合处治。
3、碾压: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路基填料必须进行CBR试验,根据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凡是借土填筑路段,路床以下0〜30cm,CBR N8,填料最大粒径10cm;30〜80cm,CBR N5,填料最大粒径10cm;80〜150cm,CBR N4,填料最大粒径15cm;150cm以下,CBR N3,填料最大粒径15cm;零填路基,CBR N8,填料最大粒径10cm。
(二)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要求1、压实度:>97% (重型击实法)。
2、水稳碎石中以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粒土颗粒(即碎石、砂砾、粉粒和粘粒)的十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十土质量=5%。
3、强度: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在3〜4Mpa,根据强度要求选定混合料配合比。
4、材料:应选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小时),且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的P.0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
5、集料:采用碎石、或卵石加工成的碎石,材料最大粒径为3.15cm。
压碎值不大于30%,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
6、养生: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养生期不少于7天。
养生结束后立即喷洒透层沥青、垫脚砂,并在5-10天内铺筑沥青面层。
7、碾压:用18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达到最佳含水量时碾压成型。
下层水3、碾压: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4、碎石级配范围:最大粒径为3.75cm。
5、塑性指数:V9(四)级配砂砾技术要求7、压实度:>96% (重型击实法)。
8、碾压:用12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1、基本要求: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的水泥。
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2、品种:基层面水泥采用华楠水泥厂生产的北大荒牌普通硅酸盐水泥。
3、标号:所进水泥标号为 42.5 号。
①、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
并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场日期等进行验收检查。
②、不同标号、厂牌、出场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并严禁混合运用。
③、出场日期超过 3 个月或者受潮的水泥,必需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确定能否运用,运用时的水泥强度须达到强度要求。
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运用。
④、施工中应对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和强度按进货日期进行必要的抽检和试验。
1、基本要求:采用质地坚硬、干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1 / 20模数在 2.5 以上的中粗砂。
2、技术要求:①、砂的含泥量不大于 3%。
②、颗粒级配符合规范中的标准级配要求。
1、基本要求:碎石应质地坚硬、强度≥3 级、压碎值< 25%、最大粒径不大于 4cm。
2、技术要求:①、泥土、淤泥及细屑的含量(<0.08mm )小于 1%。
②、颗粒的形态近于正方形或者球形,针片颗粒含量不超过 15%。
③、小于 2.5mm 的颗粒含量不大于 5%。
④、碎石为 5-20mm 和 20-40mm 两级组合的连续级配。
留意事项:①、假如料堆中的粗集料发生离析,运用前应重新混合为符合要求级配的碎石。
②、石料中如含有一些不能清除的杂物如石粉、煤渣、石灰、泥块、风化及懦弱颗粒等等,碎石不能运用。
石料的清洗、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应运用硫酸盐小于2.7mg/cm3、含盐量小于5mg/cm3、ph 值不得小于4 的水,运用非饮用水时应有化验合格报告。
2 / 20①、采用松木板(尺寸为350×18×2cm )②、板材应平直、整齐、少节③、板材必需经过热沥青(油-60 加热溶化)浸涂作防腐处理,沥青厚度 2-3mm ,并在板面撒布适量石粉防粘。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材料要求:(1)沥青: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其粘度、温度和稳定性都需要符合规定。
(2)骨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骨料应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损性。
(3)外加剂:在AC路面施工中,外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善AC的性能,应严格按照需求选用外加剂,并保证其质量符合规定。
2.设备要求:(1)铺设机械:铺设机械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2)摊铺机:摊铺机的操作应符合规定,摊铺时应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密实性和平整度。
(3)压实机:压实机的操作应符合规定,并保证其工作面积、重量和振动频率等参数符合要求。
3.施工环境要求:(1)温度:AC的施工温度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环境温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2)湿度:AC的施工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环境湿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3)风力:施工时应根据风力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同时避免风向对材料的不利影响。
4.施工工艺要求:(1)基层处理:基层应平整、坚实,无积水,并保证其干燥清洁。
(2)涂布沥青底层:将热涂沥青均匀地涂布于基层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粘度应在指定范围内。
(3)铺设AC料:摊铺机在涂布的沥青底层上均匀地铺设AC料,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压实AC料:摊铺后,应及时进行压实,压实机应覆盖整个铺面,压实次数应充分,以确保AC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5)划定标线:AC材料完全冷却后,可进行标线划定,应根据设计要求划定标线,标线应清晰、规整。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包括材料、设备、施工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
只有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证沥青混凝土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路面工程技术指标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路基经弯沉值、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施工。
1、水泥混凝土面层材料要求(1)水泥水泥采用旋窑道路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3.1.2条中关于水泥的化学成分和屋里指标等要求。
28d抗压强度应大于等于42.5Mpa,抗折强度应大于等于7.5MPa。
(2)粉煤灰粉煤灰采用散装灰。
水泥混凝土面层掺用的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表3.2.1规定的电收尘一、二级干排或磨细粉煤灰的质量要求。
(3)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
且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3.3.2条的相关技术要求。
粗集料的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3.3.2条的相关规定,且须根据混凝土级配试验具体确定。
(4)细集料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河砂、机制砂或混合砂。
且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3.4.1条的相关技术要求.河砂的硅质含量应大于等于25%。
机制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3.4.3条的相关规定。
细集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3.4.2条的相关规定,且须根据混凝土级配试验具体确定。
(5)水拌制混凝土及湿治养生用水,必须清洁,不得含油、酸、碱类和其他污浊物质,硫酸盐含量(硫酸根离子)小于2.7mg/cm³,含盐量不得超过5mg/cm³,PH 值不得小于4。
(6)外加剂水泥混凝土面层应掺加引气剂。
引气剂及其他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3.6条的相关规定,。
2、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1)水泥混凝土面层的配合比应按照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第四章的相关规定执行,须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抗盐冻性、抗腐蚀性等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试配弯拉强度均值应按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式(7.4.3)确定。
沥青路面原材料设计技术要求1.沥青路面上面层采用SMA-13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沥青:用于SMA-13的沥青必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集料有良好的粘附性,设计采用成品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详见下表(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要求的70号A级沥青):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表1-1注: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PG76-22沥青技术要求表1-2注:1)SHRP指标作为代理商或供应商对每批次沥青结合料的质量承诺,其余常规指标作为施工质量控制。
2)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2)、粗集料:采用新鲜、坚硬、耐磨、洁净的玄武岩用大型联合碎石机(不少于三级,其中反击破不少于两级)轧制成的碎石,形状接近立方体,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1-3粗集料规格要求表1-4(3)、细集料:上面层沥青马蹄脂碎石细集料采用碱性或中性石料加工生产的机制砂,细集料在加工过程中应具有吸尘或水洗设备,细集料中水洗法<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3%,不得含有杂物。
细集料应具有耐嵌挤,颗粒饱满,且粉尘含量低,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1-5机制砂规格要求 表1-6注:1)采用水洗法筛分。
2)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的说明:对进场的拌和设备应事先标定经过二级除尘后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是否符合要求(0~3mm 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3%,其余各级热料仓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不得超过1%),如果设备的最大除尘能力仍不能满足此要求,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冷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含量,尤其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的含量,并据此确定细集料中小于0.075mm 颗粒含量控制上限(将上表中0.075mm 筛孔通过率的上限8%下调,但不得上调)。
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在公路路面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制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一些内容。
1. 材料选择与质量标准- 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抗老化能力。
- 石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的强度、坚固程度要满足路面承载力和抗风化能力的要求。
- 道路基层土石方的选择与处理应符合相应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
2. 施工工艺与方法- 路面施工应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包括基层处理、摊铺、压实和养护等环节。
- 摊铺时应控制铺设宽度、坡度和厚度,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纵横坡的合理度。
- 路面压实应采用适当的压实设备和方法,保证路面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 完工后的路面应进行养护,包括及时补修损坏部位、拆除安全标志和清理施工垃圾等。
3. 施工质量与验收标准- 路面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包括线形、平整度、纵横坡和抗滑等指标。
- 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自检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使用。
- 严禁施工人员的违规行为和施工设备的失效使用,确保施工安全。
4. 施工管理与监督-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体系。
- 工程监理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 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及时沟通,协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争议。
5. 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应按照环境保护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 施工现场应设置合理的安全防护设备,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 施工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安排专人负责应急处理,确保施工中发生的意外能及时得到处理。
以上是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一部分内容,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保证公路路面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目录一、沥青路面 (2)1.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2)2.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3)3.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3)4.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3)5.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4)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4)7.5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5)8.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5)9.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6)10.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6)11.改性沥青SMA13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7)12.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 (7)13.AC-20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814.AC-25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815.橡胶沥青技术指标要求(重庆) (8)16.稀浆封层用BCR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9)17.稀浆封层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9)18.稀浆封层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10)19.稀浆封层的集料级配 (10)20.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10)21.稀浆封层用BC-1乳化沥青技术要求(重庆) (10)22.稀浆封层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重庆) (11)23.稀浆分层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重庆) (11)24.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重庆) (11)二、水泥混凝土路面 (12)25.各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物理指标要求1226.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质量标准 (12)27.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 (13)28.天然砂的质量标准 (13)29.天然砂的推荐级配范围 (14)30.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14)31.机制砂的级配范围 (15)一、沥青路面1.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³,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一、前言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行驶、气候、地震等原因,经常会出现破损、龟裂、脱落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补。
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是一种专门用于修补混凝土路面的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抗压、抗弯、抗冻融、抗磨损等性能。
本文将对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的应用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二、材料要求1.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如GB/T 50107-2010《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等。
2.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以便能够充分填充破损处。
3.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能够与原路面紧密结合。
4.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应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车辆行驶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5.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三、施工前准备1.清理:在进行混凝土路面修补前,必须先将破损处的杂物、尘土等清理干净,以便保证修补材料能够与原路面充分结合。
2.潮湿:在进行混凝土路面修补前,必须先将破损处的路面用水喷湿,以便保证修补材料与原路面之间的黏附力。
3.封边:在进行混凝土路面修补前,必须先将破损处的路面边缘用沥青或其他材料进行封边处理,以便防止修补材料从边缘处流失。
4.浸润:在进行混凝土路面修补前,必须先将破损处的路面浸润处理,以便保证修补材料与原路面之间的黏附力。
四、施工方法1.混合:将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直至达到适宜的流动性。
2.涂布:将混合好的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涂布于破损处,用抹刀将其充分压实,直至与原路面平齐。
3.压实:在涂布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后,用压路机将其充分压实,以便保证修补材料与原路面之间的紧密结合。
4.养护:在进行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必须进行养护处理,以便保证修补材料能够充分硬化。
养护时间一般为3-7天。
五、注意事项1.混凝土路面修补材料施工时必须注意安全,严禁在人员密集、车辆频繁的路段进行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材料要求(1)水泥:选用熟料标号为P.O42.5的硅酸盐水泥。
(2)砂石:选用细度模数2.4~3.0的天然砂和碎石。
(3)水:使用清洁无污染的自然水源。
(4)添加剂:必要时可添加适量的减水剂、防水剂等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性能。
(5)钢筋: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品质合格的钢筋。
2.设备要求(1)搅拌设备:选用规模适中、性能可靠的混凝土搅拌机。
(2)铺装设备:选用机械化铺装设备,如履带式摊铺机和振动棒等。
(3)养护设备:选用适宜的油浸式螺旋压路机和喷洒养护设备。
3.施工工艺要求(1)基层处理:基层应平整,无沉降、松散和裂缝等缺陷。
如有必要,可进行碎石垫层、碾压等处理。
(2)设定标高线和准确控制厚度:采用水平仪、控制梁等工具,在施工前进行标高控制。
保证混凝土路面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原材料配比:按照设计要求,准确称量原材料,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进行配比。
(4)自由收缩控制: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控制混凝土的自由收缩,防止裂缝的产生。
(5)摊铺和振实:在搅拌后的混凝土上进行摊铺,并利用振动棒进行振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6)搴正和纠正缺陷:摊铺完毕后立即对失水和偏光等问题进行补救,保证路面表面的平整度和质量。
(7)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浇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质量检验要求(1)材料质量检验:对水泥、砂石、水、添加剂等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满足技术要求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质量检验: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抗渗性、减水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厚度检测:对已完成的混凝土路面进行厚度测量,确保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4)平整度检测:利用激光平整仪等设备对路面进行平整度检测,确保满足要求。
(5)裂缝检测:对路面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裂缝等缺陷。
(6)耐久性评估:对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进行评估,提前发现并解决材料老化、劣化等问题。
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是指在进行公路路面施工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一、材料选用1. 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碎石料应具有合适的颗粒级配,不得有明显的强化物、粘结物和泥土等杂质。
3. 胶结剂应选用合适的胶结剂种类和配比,并满足路面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二、施工工艺1. 路面基层施工应保证基层平整、坚实、排水良好,避免沟槽和湿坑。
2. 沥青混合料铺筑时,应保证料层厚度均匀、密实质量好,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平整度。
3. 铺筑碎石料时,应采用适当的压实方法,确保料层密实,避免碎石料之间出现空隙。
三、施工质量控制1. 路面基层施工时,应进行厚度和平整度的测量,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 沥青混合料施工时,每批沥青混合料应进行取样检验,确保质量合格后再进行铺筑。
3. 沥青混合料铺筑完成后,应进行密实度检测,确保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4. 碎石料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厚度和密实度的测量,确保质量合格。
四、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施工机械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3. 施工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
综上所述,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涉及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合理选择材料,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注意施工安全,可以有效保障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提高公路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详细设计要求11)级配碎石垫层垫层采用级配碎石,要求其液限值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6,最大粒径不能大于31.5毫米,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5%,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碎石应为多棱角块体,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5%,扁平细长碎石含量应小于20%,压实度要求不低于97%。
施工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
2)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碎石集料应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大于37.5毫米,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不得有其他杂物,砂石应干净。
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碎石之间的重量百分比。
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
压实度不低于97%,2MPa≦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
级配要求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5337.531.526.5199.5 4.75 2.36 1.180.60.0750.002下基层-10090-1067-945-6829-518-38—8-22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得超过7%;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碎石集料应有良好的级配,最大粒径不大于37.5毫米,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不得有其他杂物,砂石应干净。
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含量指水泥与干碎石之间的重量百分比。
施工中应控制好含水量,拌和均匀、碾压密实,并根据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宜采用湿砂进行养生,养生(7)天后方可施工面层。
沥青路面材料质量技术要求1.1 一般规定1.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1.1.2 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1.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1.2 道路石油沥青1.2.1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1.2.1-1规定的技术要求。
各个沥青等级的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
经建设单位同意,沥青的 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
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表1.2.1-21.2.2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1.2.2.1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
1.2.2.2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掺配的调和沥青,其掺配比例由试验决定。
掺配后的沥青质量应符合表1.2.1-1的要求。
1.2.3沥青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开存放。
除长期不使用的沥青可放在自然温度下存储外,沥青在储罐中的贮存温度不宜低于130℃,并不得高于170℃。
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加盖苫布。
1.2.4道路石油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