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彩]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37
道路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道路路面结构层通常由四层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
1. 表层:也称作面层,一般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设,主要起到防止水侵入、减少摩擦力和提高舒适性的作用。
2. 底基层:也称作基层,一般使用碎石、碎矿等材料填充,主要起到分散车辆荷载、平衡地基沉降和提高路面坚硬度的作用。
3. 路基层:也称作路基,是道路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路基土、辅助加固材料等组成,起到承受交通荷载和均匀分散荷载的作用。
4. 基础层:也称作基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一般选择不同类型的仪器或离散材料作为加强材料,以增强路面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路面结构层的组成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品质。
旧路面可加设磨耗层以改善表面服务功能。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的基本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但是,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也不得
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基横断面在路基顶面铺筑面层结构,沿横断面方向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所组成。
分为:1、槽式横断面 2、全铺式横断面图1-5路面横断面形式a) 槽式;b) 全铺式1-路面;2-土路肩;3-路基;4-路缘石(侧石);5-加固路肩二、路拱及路拱横坡度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型的路拱。
等级高的路面,平整度和水稳定性较好,透水性也小,通常采用直线型路拱和较小的路拱横坡度。
等级低的路面,为了有利于迅速排除路表积水,一般采用抛物线型路拱和较大的路拱横坡度。
表1-10列出了各种不同类型路面的路拱平均横坡度。
选择路拱横坡度,应充分考虑有利于行车平稳和有利于横向排水两方面的要求。
在干旱和有积雪、浮冰地区,应采用低值,多雨地区采用高值;当道路纵坡较大或路面较宽,或行车速度较高时,或交通量和车辆载重较大时,或常有拖挂汽车行驶时,应采用平均横坡度的低值;反之则应取用高值。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有中央分隔带。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布置路拱横断面。
若分隔带未设置排水设施,则作成中间高,两侧路面低,由单向横坡向路肩方向排水。
若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则两侧路面分别单独作成中间高两边低的路拱,向中间排水设施和路肩二个方向排水。
路肩横坡度一般较路面横坡大1%。
但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结构时,应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路面横坡度。
三、路面结构层划分及其作用1、层次划分面层(上、中、下面层)基层(基层、底基层)垫层如图1-6所示。
图1-6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i-路拱横坡度;1-面层;2-基层(有时包括底基层);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6-土路肩2、要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
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1.5%厂拌沥青碎石等:1.5-2.5%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2.5-3.5%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5、路面的分类路面类型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划分,一般常按照面层所用的材料来进行区分,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等等。
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
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底层铺装结构:
1. 基层:作为路面结构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基层应当稳定、且有足够
的厚度和强度;
2. 过渡层:介于基层和迁移层之间的一个层次,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增
强底层的稳定性,并抵抗填充层的侧压;
3. 迁移层:其作用是增强基层的抗拉性能,以减少路基发生变化造成
的影响;
二、填充、表面铺装结构:
1. 填充层:是构成高等级路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补充基层有限的强度,并具有良好的抗拉、抗侧压、抗冲击等性能;
2. 耐久层:它施加在填充层上,增加富饶路面的强度,防止其出现疲
劳应力、抗震性能以及防行淤;
3. 表层铺装:由稳定的泵浆材料组成的一个层次,有助于保持路面的
整洁、平整度;
三、加固层:
1. 扩大加固层:用于改善路面的抗拉、抗碰撞、抗剥落等性能,使路
面更加牢固耐用;
2. 坡道加固层:用于改善路面的抗水蚀性,提高路面的抗剥落性,从
而延长其使用年限;
四、特殊铺装结构:
1. 减震层:它是在基层下设置的,具有减震、表面整平等功能;
2. 动态标识层:是一种小幅度的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使车辆重新调整其行驶方向、弥补车辆驾驶原因造成的行驶失误或偏移;
3. 润湿剂层:它的作用是提高路面的湿滑性,使车辆的行驶变得更加安全稳定;
4. 光隔层:主要是被用来提高表面均匀性,减少光引起的路痕,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2路面构造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1.5%厂拌沥青碎石等:1.5-2.5%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2.5-3.5%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外表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构造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外表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构造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构造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外表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根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构造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和底基层三个层次,基层中包括底基层在内。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由于其优异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抗滑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是由不同的层次组成的,下面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1. 基层:基层是路面最底下的层,支撑着整个路面结构。
常见的基层材料包括碎石、砂石等物料。
2. 底基层:底基层是基层之上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底基层材料包括砂石混凝土、碎石等。
3. 中基层:中基层是底基层之上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分担交通荷载,减小路面受力。
常见的中基层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4. 路面层:路面层是整个路面结构的最上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
常见的路面层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
5. 路肩:路肩是路面两侧的区域,主要用于车辆的紧急停靠和超车。
通常采用碎石、砂石等材料进行铺设。
以上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一层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优秀性能的路面结构。
- 1 -。
1.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路基、路面、人行道。
2.路基的性能要求:整体稳定性变形量。
3.路面的使用要求:平整度、承载能力、湿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噪声量。
4.路面的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分别铺设垫层、基面、面层。
5.面层性能: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6.高级路面的面层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上表面层、中面层、下表面层)。
7.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
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材料:整体性材料(无机结合稳定粒料)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8.垫层作用:①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②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③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④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9.垫层性能:水稳定性必须好。
材料:粒料(天然砂砾、粗砂、炉渣);无机结合稳定土。
厚度≥150mm。
城市道路的级别和类别10.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必须设分隔带)、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11.路面等级分为:高级(15-30年)、次高级(8-12年)、次干路(5年)、支路(5年)。
12.路面按力学分为: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力小;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
13.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身及有关的土方、沿线的小桥涵、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的项目。
多以人工配合机械施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14.路基施工程序包括:准备工作、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路基土石方工程(测量桩号与高程、开挖路堑、填筑路堤、平整路基、修正路肩、修建防护工程等)、质量检查与验收。
15.路基工序:挖土、填土、松土、运土、装土、卸土、修整、压实。
依照设计的平面、横断面位置、标高等几何尺寸施工,保证强度稳定性。
16.路基施工要求:①路基施工测量:恢复中线测量、订线外边桩(在道路边线外0.5-1m两侧,以距离5m、10m、15m钉木桩)、测标高。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厂拌沥青碎石等: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第二节环境因素对道路的影响1、温度湿度对道路的影响概述图2-1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图2-2 湿度对路基刚度的影响2、温度对道路的影响温度造成路基体的膨胀与收缩,甚至引起路基的冻胀;温度造成水泥砼路面的温度应力及条块分割;温度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塑性变形累积及低温开裂。
简述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高级路面按其使用特点和要求,可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料(碎石)路面等。
高级路面是指当今公路建设中新兴的一种路面结构形式。
高级路面的结构组成:面层、基层、垫层。
1、面层:是由各种不同的粗细集料与沥青混合料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整体。
其作用是承受行车荷载,降低车轮激起的空气动力阻力,保护路面结构、排除雨水,保持行车安全。
面层按使用性能又可分为刚性面层和柔性面层。
前者由结合料稳定类材料组成,包括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后者由水泥或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或沥青贯人式、沥青表面处治等结构组成。
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100~150mm)的结构组成和技术要求4。
沥青混凝土面层(厚度6~14mm)的结构组成和技术要求。
基层混凝土按设计强度的不同分为c10、 c15、 c20、 c25、 c30、c35、 c40、 c45等;厚度一般为100~150mm。
铺筑方法同沥青混凝土面层。
3、结构组成2、施工前应将原路面的松散颗粒杂物清理干净,并洒布少量粘层油,以保证粘层与底层密实结合。
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分别采用整体式和分段式两种。
整体式即一次铺筑完成整个面层。
适用于平整度要求高的沥青路面面层。
整体式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结构层由底层、基层、沥青面层三部分组成。
沥青面层是在基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而形成的面层结构。
1、施工前应将原路面的松散颗粒杂物清理干净,并洒布少量粘层油,以保证粘层与底层密实结合。
2、施工时必须注意:底层与基层必须粘结良好,不得有松散、起皮现象;面层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并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以防面层因积水产生“滑移”;沥青面层在摊铺时,采用小型压路机冷压至要求的密实度,其宽度应为2— 5cm,其长度宜为20-30cm,并随时接缝,确保摊铺层的连续性;对于高温炎热季节施工,施工人员必须戴防护手套、脚穿胶鞋、并配备防暑降温药品。
混合料拌制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时,应重新铺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