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普知识系列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指从种子播种到收获期间经历的一系列生长过程。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对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它决定了何时进行耕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1. 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大约为120天。
在种子播种后,玉米会经历萌发、幼苗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首先是萌发阶段,种子吸收水分后膨胀,发芽出新的根和茎。
接下来是幼苗期,玉米会继续生长,并形成新的叶片和根系。
然后是生长期,玉米将继续生长茎、叶和花序,同时形成玉米籽粒。
最后是成熟期,玉米颗粒变硬、颜色变黄,这是玉米收获的最佳时机。
2. 水稻的生长周期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大约为110-150天。
它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湿地育苗期、幼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首先是湿地育苗期,水稻种子在水中浸泡发芽,然后移植到水田或育苗床上。
接下来是幼苗期,水稻的根系和叶片逐渐生长。
然后是分蘖期,水稻茎基部会产生侧枝,形成多株水稻。
接着是拔节期,水稻茎部会开始加粗,稻穗逐渐形成。
抽穗期是指水稻开始抽穗并形成花序。
最后是成熟期,稻穗变黄,稻谷颗粒充实,这时候是水稻收获的时候。
3. 小麦的生长周期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大约为180-240天。
小麦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种子发芽期、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种子发芽期是指小麦种子吸收水分后膨胀发芽。
接下来是生长期,小麦会逐渐生长茎、叶和根,并形成谷粒。
然后是抽穗期,小麦开始形成穗并逐渐抽穗。
最后是成熟期,小麦颗粒变硬并变黄,这是小麦收获的最佳时机。
4. 大豆的生长周期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长周期大约为90-150天。
大豆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萌发期、生长期和成熟期。
首先是萌发期,大豆种子吸收水分后发芽。
接下来是生长期,大豆会不断地生长,并形成茎、叶和根系,并结出豆荚。
最后是成熟期,豆荚变黄,豆子充实,这时是大豆收获的最佳时间。
"九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阶段,围绕攀登科技新高峰、服务农业主战场的主题,农业科技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分别在十大领域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
一、种子工程:新品种高产优质据统计,5年间共育成水稻、小麦、玉米等18种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411个,获国家后补助品种276个,创造出719份优异育种材料。
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中香一号"品质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面包小麦济南17、中优9507等综合品质达到美国与加拿大优质小麦标准。
通过强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农作物育种水平。
继培育出单价转基因抗虫棉之后,我国已成功地将双价抗虫基因直接导入优良棉花新品种(系)中,培育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二代转基因抗虫棉。
二、超级稻:亩产接近800公斤"九五"期间,通过采用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全国主要育种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一批在生产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
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和"协优9308"在湖南和浙江百亩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小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汕优明86、Ⅱ优162、沈农系列粳稻新品种等在20多个百亩片和9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这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障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畜牧业:六畜兴旺效益高选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种(系),其中新杨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进口种鸡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继荷斯坦牛之后育成我国第二个肉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饲料用植酸酶的研制及中试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结束了我国植酸酶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四、水产养殖:农民增收辟新径水产养殖业在未来农民增收与膳食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农作物科普知识目录一、冬小麦 (2)(一)冬小麦物候期 (2)(二)小麦农业气象灾害 (2)(三)冬小麦病虫害 (3)二、水稻 (6)(一)水稻物候期 (6)(二)水稻农业气象灾害 (6)(三)水稻病虫害 (8)三、玉米 (11)(一)玉米物候期 (11)(二)玉米农业气象灾害 (11)(三)玉米病虫害 (13)四、大豆 (15)(一)大豆物候期 (15)(二)大豆农业气象灾害 (15)(三)大豆病虫害 (16)五、棉花 (19)(一)棉花物候期 (19)(二)棉花农业气象灾害 (19)(三)棉花病虫害 (20)六、油菜 (23)(一)油菜物候期 (23)(二)油菜农业气象灾害 (23)(三)油菜病虫害 (24)一、冬小麦(一)冬小麦物候期(旬/月)(二)小麦农业气象灾害1、小麦干热风害:小麦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
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
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遇有高温、干旱和强风力是发生干热风害的主要原因。
在此阶段,遇有2-5天的气温高于32℃,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每秒大于2-3m 的天气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
2、小麦冻害:指越冬期间长时期的0℃以下的低温或剧烈变温所造成的伤害或死亡。
小麦受冻后由于机械损伤加上养分消耗,细胞脱水,从而使对生物具有毒性的无机或部分有机化合物浓度加大,积聚在生物膜附近,降低了生物膜的活性,发生不可逆变化,使细胞死亡。
3、小麦霜冻害:伴随日最低气温下降,植物茎、叶温度下降到0℃或0℃以下,致使正在生长发育的作物收到冻伤,从而导致减产、绝收或品质下降。
小麦霜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晚霜冻使小麦返青后发生霜冻,另一种是冬霜冻在冬季温暖时期江南小麦由于冷空气入侵而发生的霜冻。
4、小麦湿害:小麦湿害可发生在各个生育时期。
播种阶段湿害会导致烂种烂芽成苗率低;苗期湿害,使小麦苗僵苗瘦,茎部叶片黄化快;拔节开花期湿害,则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至上渐黄至全叶发黄,根呈水渍状,分蘖和颖花退化增加,成穗小花结实率低;灌浆至成熟期湿害,根系腐烂发黑早衰,叶片很快枯死,籽粒瘦瘪,千粒重降低;成熟期连阴雨易造成倒伏,穗发芽,千粒重降低,霉变加重,造成烂麦场。
农业小知识科普一、农业概述农业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生产的活动。
它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农作物1. 稻谷:稻谷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2. 小麦:小麦是全球第二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3. 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
4. 大豆: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三、畜牧业1. 猪:猪肉是全球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之一,猪肉产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2. 牛:牛肉是全球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但牛只数量相对较少。
3. 羊:羊肉在中东和北非等地区消费量较高。
4. 鸡:鸡肉是全球最主要的家禽肉类之一,其产量也是最高的。
四、农业技术1. 种植技术:包括耕作、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2. 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
3. 农业机械化:包括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
4. 农业科技:包括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
五、农产品加工1. 粮食加工:包括面粉加工、米饭加工等。
2. 油料加工:包括油脂提取和精炼等。
3. 肉类加工:包括腌制、熏制和加工成香肠等。
4. 蔬菜水果加工:包括酱料制作和罐头生产等。
六、农产品贸易1. 农产品出口:主要出口国家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
2. 农产品进口:主要进口国家有中国、印度和日本等。
七、农业环保1. 水土保持: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灌溉方式来保护水土资源。
2. 农药使用: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农业废弃物处理: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的处理方式。
八、未来发展趋势1. 精准农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2. 绿色农业:通过有机耕作和无农药种植等方式,实现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
3. 智能化养殖: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科学管理和高效养殖。
九、结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农业知识科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怎样的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产生成熟的种子或果实,并完成一次生殖繁衍的全过程。
它的长短受到气候、土壤、光照和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典型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一、小麦的生长周期小麦的生长周期大体分为播种期、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六个阶段。
1. 播种期: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种子开始萌发,并形成幼苗。
2. 秧苗期:新萌发的幼苗逐渐长高,形成秧苗,此时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适时进行浇水,以促进生长。
3. 分蘖期:小麦的分蘖期是指每株小麦从一个主茎分出多个侧蘖的过程。
侧蘖逐渐形成,并逐渐生长出苗。
4. 孕穗期:小麦开始形成穗。
穗越来越长,开始出现小麦芒。
5. 灌浆期:小麦芒开始变黄,并逐渐充实。
此时需要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籽粒的充实。
6. 成熟期:小麦的穗黄逐渐明显,籽粒饱满,此时为收获时机。
小麦的生长周期一般为90-120天,具体根据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水稻的生长周期水稻的生长周期可分为萌芽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花荚期、填实期和成熟期七个阶段。
1. 萌芽期:水稻种子在湿润环境中吸收水分后,开始萌发,并形成幼苗。
2. 分蘖期:水稻的幼苗逐渐长高,从主茎分出多个侧蘖,形成稻苗。
3. 拔节期:水稻的主茎逐渐延长,幼苗迅速生长,形成完整的株型。
4. 抽穗期:水稻开始形成穗,此时需要加强施肥,以促进花荚的生长。
5. 花荚期:水稻开始开花授粉,花荚逐渐形成。
6. 填实期:水稻开始填实,籽粒变大。
7. 成熟期:水稻的芒刺逐渐变黄,籽粒饱满成熟,此时为收获时机。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20-150天左右,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区会有所差异。
三、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可分为播种期、幼苗期、立秆期、抽雄期、抽雌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八个阶段。
1. 播种期: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后玉米种子开始发芽,并形成幼苗。
三农科普知识手册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 (2)1.1 农业生产概述 (2)1.2 土壤与肥料 (2)1.3 气候与农业 (2)1.4 农田水利 (3)第2章耕作技术与作物种植 (3)2.1 耕作制度 (3)2.2 作物生长周期 (3)2.3 常见作物种植技术 (3)2.4 间作与套作 (4)第3章农田管理与保护 (4)3.1 农田管理技术 (4)3.1.1 土壤管理 (4)3.1.2 肥料管理 (4)3.1.3 病虫害防治 (5)3.2 农田保护性耕作 (5)3.3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5)3.4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 (5)第4章农业机械与设备 (5)4.1 农业机械概述 (5)4.2 常见农业机械设备 (6)4.3 农业机械化作业 (6)4.4 农业机械维护与保养 (6)第5章畜禽养殖技术 (7)5.1 畜禽养殖概述 (7)5.2 畜禽繁殖技术 (7)5.3 饲料与饲养管理 (7)5.4 畜禽疫病防控 (7)第6章水产养殖技术 (8)6.1 水产养殖概述 (8)6.2 水产养殖种类及特点 (8)6.3 水质管理与调控 (8)6.4 常见水产病害防治 (9)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 (9)7.1 农产品加工概述 (9)7.2 常见农产品加工技术 (9)7.3 农产品储藏原理与方法 (10)7.4 农产品保鲜与运输 (10)第8章农业市场与经济 (10)8.1 农业市场概述 (10)8.2 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 (11)8.3 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 (11)8.4 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 (11)第9章农业政策与法规 (12)9.1 农业政策概述 (12)9.2 农业补贴政策 (12)9.3 农村土地政策 (12)9.4 农业法律法规 (13)第10章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3)10.1 现代农业概述 (13)10.2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14)10.3 农业生物技术 (14)10.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生态农业 (14)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1.1 农业生产概述农业生产是指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通过对土地、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改造,进行种植、养殖、渔业等产业活动的过程。
农业知识科普如何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合理利用农田水资源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农民充分发挥农田水资源的效益。
一、进行合理的田间灌溉田间灌溉是农田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1. 井灌技术井灌技术是一种将水从井中抽取,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进行灌溉的方法。
利用井灌技术可以精确计量用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可以利用滴灌、喷灌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 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一种以小水流量、低喷灌强度进行灌溉的方法。
通过微灌技术,可以将水精确地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的蒸发和流失,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
3. 洞洞灌技术洞洞灌技术是在农田中埋设一定深度的塑料水管,通过水管分段向下设置水孔,将水平灌溉改良为纵向灌溉,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
二、实施节水灌溉措施除了改变灌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实施节水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 土壤保水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秸秆覆盖和保持土壤结构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水分保持性,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2. 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集雨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田间灌溉,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农民可以利用屋顶和房屋周围的排水系统收集雨水,设置储水设备,用于农田灌溉。
3. 科学制定灌溉计划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土壤状况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灌溉计划,避免过度灌溉和不足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推广节水农业技术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1. 温室大棚种植利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温室大棚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护作物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2. 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等设施,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率。
农业知识科普水稻栽培的高产技术农业知识科普:水稻栽培的高产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目标,科学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稻栽培的一些高产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
1. 良种选育良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农民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
优质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
选用良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合理耕种(1)田间平整:田地要平整,以提高灌溉效果,减少水分的流失。
同时,平整的田面有利于阳光的充分照射,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造成水稻之间的竞争过度而影响产量。
(3)及时插秧:水稻的插秧要尽量在适宜的时期进行,保证秧苗的生长发育良好。
一般来说,插秧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以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幼苗的建立。
3. 合理施肥(1)底肥和追肥结合:底肥是在种植前施入土壤中,为水稻的初期生长提供养分。
追肥是在水稻生长发育中逐步补充养分,满足水稻的需要。
(2)科学施肥量:施肥的量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的生长需求来确定,以避免肥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4. 引进新技术(1)水稻田间的排水技术:排水是水稻生长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排水能够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
尤其是在雨季,及时排水是防止秧苗死亡的重要措施。
(2)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劳动成本。
合理应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插秧机、收割机等,可以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和产量。
5. 病虫害防治(1)合理选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农民要遵循农药的使用规程,避免过量或者不当使用农药所带来的问题。
(2)病虫害监测:及时监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病虫害进行预警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农业科普小知识大全以下是一些农业科普小知识: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主导产品。
2.萝卜是我国冬季到春季的主要蔬菜之一,一般在秋末冬初收获,可贮藏到来年4~5月。
萝卜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蔬菜,有“小人参”的称号,民间素有“冬令萝卜赛人参”之说。
由此可见萝卜是一种食药皆宜的蔬菜佳品。
3.据《本草纲目》注,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
可以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化痰排脓、解毒杀虫功能、生肝气、益肝血、保胎。
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还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
4.番茄又名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这种果实类似中国茄子形状、又似中国红柿子的蔬菜,由于是从外国、西方传入中国,因而被中国人用汉语命名为“番茄”、“西红柿”。
5.为了健康请记住:管好您的嘴(什么都吃)、放开您的腿(每天健走6千米)、睡好您的觉(每晚6一8小时)、天天都开心、健康长寿属于您!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中,蔬菜首推为:红薯、山芋,其中山芋含有丰富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胡萝卜等。
7.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倭瓜、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苋菜、荠菜、苤蓝、芥菜、西红柿、大葱、大蒜、青瓜、大白菜等。
其中红薯名列榜首。
8.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略高于生红薯。
红薯中的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9.把不同蔬菜存放在冰箱内,这种做法不妥。
因每种蔬菜对于温度、湿度要求不同。
黄瓜、苦瓜、豇豆、南瓜等喜湿蔬菜,适宜存放在10℃左右的环境中,但不能低于8℃;还有大部分的蔬菜都比较喜凉,适宜存放在0℃—5℃环境中,但不能低于0℃。
10.蔬菜适宜存放的湿度为85%左右。
种植水稻的正确方法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种植水稻的方法也备
受关注。
以下是一些种植水稻的正确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土地。
水稻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此应选择
有良好排水系统的土地,表层土壤pH值应在5.5-6.5之间。
2. 贴近自然环境。
水稻原产于南亚热带地区,喜欢光照充足、湿润、温暖的环境。
因此,在种植时,应尽量贴近自然环境,为水稻提
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使用优质种子。
选用优质种子是水稻种植的关键。
优质种子不
仅寿命更长,能耐更强,而且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结果更好。
4. 控制病虫害。
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因此,在种植时,应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为水稻创造更安全、有利的生长环境。
5. 进行适时的施肥。
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适量的施肥有助于提高
水稻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但应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施肥的量,避免施肥
过多或过少。
以上是种植水稻的一些正确方法。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相
信可以种出更健康、有营养的水稻,为全球人民的健康和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九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阶段,围绕攀登科技新高峰、服务农业主战场的主题,农业科技工作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分别在十大领域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条件。
一、种子工程:新品种高产优质据统计,5年间共育成水稻、小麦、玉米等18种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411个,获国家后补助品种276个,创造出719份优异育种材料。
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中香一号"品质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面包小麦济南17、中优9507等综合品质达到美国与加拿大优质小麦标准。
通过强化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农作物育种水平。
继培育出单价转基因抗虫棉之后,我国已成功地将双价抗虫基因直接导入优良棉花新品种(系)中,培育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二代转基因抗虫棉。
二、超级稻:亩产接近800公斤"九五"期间,通过采用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路线,全国主要育种单位通力合作、联合攻关,中国超级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出一批在生产上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
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和"协优9308"在湖南和浙江百亩试验田亩产近800公斤,小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汕优明86、Ⅱ优162、沈农系列粳稻新品种等在20多个百亩片和9个千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这一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品质,保障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畜牧业:六畜兴旺效益高选育出一批畜禽新品种(系),其中新杨褐壳蛋鸡高产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进口种鸡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继荷斯坦牛之后育成我国第二个肉牛新品种---西门塔尔牛;饲料用植酸酶的研制及中试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结束了我国植酸酶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四、水产养殖:农民增收辟新径水产养殖业在未来农民增收与膳食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
"九五"期间,我国加大了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获重大突破。
在苗种选育和繁育方面,成功地解决了大口鲇、南美白对虾、史氏鲟、鲻鱼及人工选育的高寒鲤等5种水产养殖对象的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达到可批量生产苗种的技术水平。
在规模化养殖技术方面,建立了草型湖泊高效低耗多种规模化养殖技术模式。
五、旱作节水:省钱省水推广快通过攻关,研制出的新型渠道防渗材料和技术,可减少水分渗漏损失80%-90%,已累计应用面积1.5亿多亩;研制出的双壁波纹塑料管、薄壁PVC塑料管等多种低压管道输水管材和管件,以管道输水代替土渠输水,可节水30%-50%,已累计推广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研究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引黄高含沙喷灌技术、膜上灌水技术,可节水30%-60%,增产粮食10%-30%,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300多万亩;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微灌技术的改进、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在果树、蔬菜、花卉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上应用,面积达500万亩以上。
六、区域农业:现代农业树样板"九五"期间,针对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南方红黄壤地区、北方旱区、松嫩-三江平原等五大区域制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以不同类型区的中低产田治理与农业综合发展为主题,研究出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实用性强、覆盖面广的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能够真正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及提高农民素质、体现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的农业现代化样板。
在不同类型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集成配套技术、中低产田治理与生态建设综合技术、节水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有效地带动了不同类型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七、设施农业:大棚里面好种田"九五"期间,我国独创的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设计出第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配套开发集成了多功能复合膜、防雨膜、机械化卷
放保温覆盖材料等技术。
充分应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研制并建成了"智能型"连栋塑料温室等5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于我国不同生态类型的现代温室设施,建成12个工厂化育苗基地,建立了40多种蔬菜、西瓜、甜瓜和花卉育苗及温室栽培管理及产后加工保鲜技术体系,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成倍增长。
以设施园艺为主的"工厂化农业",从改进结构性能、筛选优良品种、增施有机肥和二氧化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集成日光温室节能栽培配套技术,在京、津、冀等13个省区推广应用。
八、病虫害防治:降低损失保丰收针对病虫危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威胁,"九五"期间研究澄清了长期悬而未决的我国各地棉铃虫虫源性质,并系统研究了棉铃虫迁飞规律,制定了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新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
完成了中国禽流感流行株的分离和鉴定、禽流感重组核蛋白诊断抗原的研制及应用,建立了禽流感免疫酶诊断方法和技术。
九、信息技术:全面改造传统农业"九五"期间,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攻关,自主开发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旱情遥感监测系统、耕地遥感动态监测系统、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系统、我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等。
农业信息网络数量及规模飞速发展,目前涉农网站已达2000个左右,内容涉及农产品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生活信息。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及示范已在全国展开,促进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的适量化和科学化。
十、农产品加工: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通过攻关,"九五"期间农产品加工技术及重要农用机械设备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制开发出了农用移动式小麦烘干及清理设备和出粉率提高5%的制粉新工艺;开发出大豆系列产品微生物发酵水清法制取工艺,复合多肽、低聚糖、大豆皂苷生产工艺,开发出微胶囊化大豆油脂、大豆异黄酮等一批新产品;首次建立了我国优质牛肉分级标准,提出了一套以电刺激为主的牛肉快速排酸成熟技术。
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方面,研制出了水稻育秧精量播种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杂交稻等优良品种小播量精播装置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