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随机事件的概率(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一、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2.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并能求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初步掌握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mP An=.三、教学重、难点:目标1,2.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不做大量重复的试验,就下列事件直接分析它的概率:①掷一枚均匀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2)②掷一枚骰子,出现“正面是3”的概率是多少?出现“正面是3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出现“正面是奇数”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13 ,, 636)③本班52名学生,其中女生24人,现任选一人,则被选中的是男生的概率是多少?被选中的是女生的概率是多少?(答案:76, 1313)(二)新课讲解: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①基本事件: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事件A)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例如:投掷硬币出现2种结果叫2个基本事件,通常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例如:投掷一枚骰子出现正面是3的倍数这一事件由“正面是3”、“正面是6”这两个基本事件组成).2.等可能性事件: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这种事件叫等可能性事件。
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而且所有结果都是等可能的,如果事件A包含m个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mP An=.说明:①一个基本事件是一次试验的结果,且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即是等可能的;②公式()mP An=是求解公式,也是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它与随机事件的频率有本质区别;③可以从集合的观点来考察事件A的概率:() ()()card AP Acard I=.4.例题分析:例1 一个口袋内有大小相等的1个白球和已编有不同号码的3个黑球,从中摸出2个球,(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摸出2个黑球多少种不同的结果?事件A 事件I(3)摸出2个黑球的概率是多少?解:(1)从袋中摸出2个球,共有246C =种不同结果; (2)从3个黑球中摸出2个球,共有233C =种不同结果;(3)由于口袋内4个球的大小相等,从中摸出2个球的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又因为在这6种结果中,摸出2 个黑球的结果有3种,所以,从中摸出2个黑球的概率31()62P A ==. 说明:本题的第(2),(3)小题都是在从4个球中任取2个球所组成集合I 的基础上考虑的,在内容上完全相仿;不同的是第(2)题求的是相应于I 的子集A 的元素个数()card A ,而第(3)小题求的是相应于I 的子集A 的概率()()card A card I .例2 将骰子先后抛掷2次,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2)其中向上的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解:(1)将骰子抛掷1次,它落地时向上的数有,1,2,3,4,5,6这6种结果,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6636⨯=种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事件的分类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但对于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理解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的理解。
2.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文字、图片和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讲解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可能事件和概率的定义。
2. 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 能够通过实例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二、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个人练习三、教学内容1. 等可能事件定义:在实验中,每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被称为等可能事件。
例如:掷一个硬币的正面或反面出现的概率均为1/2。
2. 概率定义: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它是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
例如:掷一个骰子,出现1的概率为1/6,出现6的概率也为1/6。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等可能事件,它们的概率是相等的。
我们可以通过“有利结果数÷ 总体结果数”来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例如:掷一个骰子,出现1的概率为1/6,出现2的概率也为1/6,出现3的概率也为1/6,以此类推。
4. 实例演示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演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例1:一个盒子里有5个红球和3个黑球,从盒子里任取一个球的概率是多少?答:由于每个球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选中,因此概率为:有利结果数(选到一个球)÷ 总体结果数(8个球)= 1/8。
例2:一个有10枚棋子的棋盘(其中2枚是绿色的,8枚是红色的),从中任选一个棋子的概率是多少?答:由于每一个棋子都有同等的可能性被选中,因此概率为:有利结果数(选到一个棋子)÷ 总体结果数(10枚棋子)= 1/10。
四、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了解了等可能事件和概率的定义,并掌握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如赌场游戏等。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在相等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提高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可能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借助概率的计算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抛掷一枚骰子,提问:(1)朝上点数的试验的结果是有限的吗?请大家一一列举出来。
(2)事件1:朝上点数大于4的情况有哪几种?事件2:朝上点数不大于4的情况有哪几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举出所有的情况,并将属于事件1和事件2的情况归类。
那么大家想计算事件1和事件2发生的概率怎么计算呢,大家一起来学习本堂课的知识,进而板书课"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生成新知1.组织小组讨论总结规律小组展开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符合事件1的是朝上点数为4点,朝上点数为5点,有两种情况。
符合事件2的有4种情况。
说明:我们所研究的事件大都是随机事件,所以其概率在0和1之间。
(三)深化新知不透明的袋子里有3个白球,4个红球,这些球除开颜色以外都相同,均匀搅拌后从中抽取1个球,问:(1)会出现哪些结果?(2)摸出白球的概率?(3)摸出红球的概率?(四)小结作业小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本节所学,通过提问的方式总结全部知识点并补充。
作业: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它落地时,朝上点数为4的概率是( ),朝上点数是奇数的概率是( ),朝上点数是0的概率是( ),朝上点数大于3的概率是( )。
四、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下数学6.3.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主要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条件概率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概率学习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含义,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条件概率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学生对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含义,掌握计算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如何将所学的概率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和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条件概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一类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三、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类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教学过程】—、准备。
活动内容:趣味游戏。
以“传球游戏”开始,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要求:学生座位安排成方阵形式,开展传球活动。
(教师可以对学生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发出口令“开始”、“停”,学生进行循环传球游戏。
让学生体验事件的随机性。
)游戏结束后提出问题:(把问题写在精致的卡片上,以下简称“题卡”)。
球落在男、女生的概率分别为多大?(用地砖及小球剪贴画演示小球在方砖上随机行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小球停留在黑砖上的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说明:不成熟的地区,便可用这种形象的演示来代替,以期达到形象感知的效果。
若有设备,便可用动画演示,会更形象。
卧室书房思考下列问题:(一)小球在卧室和书房中自由地滚动,并随机停留在某块方砖上,在哪个房间里,小球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大?(学生:在卧室里)(二)你是怎样分析的?(生:黑色方砖的块数多些)(三)你觉得小球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大小与什么有关?活动目的:由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知识间的过渡自然、轻松、直观初步体验几何概型。
通过这个活动,假设每个人所占的座位面积相等,计算概率大小。
能从游戏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概率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同时这个活动为课题的引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中用源于学生真实、有趣的活动展开教学,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六章概率初步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1课时)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上陵中学叶仕珍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体验过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学生已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前面两节课通过活动感受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为进一步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奠定了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概率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中体会概率的意义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概率和确定数学一样也是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众多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随机观念才能明智地应付变化和不确定性,这也是构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概率的重要原因。
本节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摸球游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方法,体会概率的意义,根据已知的概率设计游戏方案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环环相扣的、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以及分组游戏的设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概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3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随机事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概率学习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意义,掌握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随机事件的知识,但对于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及其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意义,能够理解并应用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的理解。
2.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
2.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等,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随机抽奖游戏,引导学生回顾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随机事件的知识。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抽取的是一个等可能的事件,那么如何计算其概率呢?2.呈现(15分钟)呈现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