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唯物论、认识论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40
高二《生活与哲学》知识整理第一部分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
所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不可能取代具体科学;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是具体的,也不一定是科学的。
】二、哲学的作用1.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①哲学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生活处处有哲学】②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原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体现在A.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C.它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要从全面的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产生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的划分及识别的关键词板块一、唯物论(又叫辩证的唯物论,教材第四、第五两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物质、意识、规律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根据或针对,情况,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发展战略”/立足或着眼于,情/2、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意识的双重作用,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3、原理: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受到规律的惩罚(如环境)/做事遭遇失败/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板块二、认识论(教材第六课的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六个大字:实践、认识、真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共包括四点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如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等等。
格言:实践出真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路遥知马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得出某种认识,需要再认识/山外有山,学无止境/3、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认识/对某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板块三、辩证法(又叫唯物辩证法,教材第七、八、九、十课内容)该板块的关键词共十二个大字:即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性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之间的关系/,一体化、系统化/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部分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总论:1、2、3课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4、5课);认识论(6课);辩证法(7、8、9、10课)历史唯物主义:(11、12课)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理论化。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相识论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建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建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肯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肯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肯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
4、原理:实践与相识的辩证关系内容:(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相识依靠于实践,实践对相识有确定作用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2)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①正确的相识,科学的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相识,不科学的理论则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只强调实践确定作用的形而上学,反对夸大相识反作用的唯心主义。
真理观原理1、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分:①真理的含义: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相识就是真理。
真理是标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的含义: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相识是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二者泾渭分明,相互对立,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
2)联系: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①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伴而行。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梳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图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论 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联系观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实质发展观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观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否定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历史唯物主义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人生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内容】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委靡的精神,使人悲观。
3.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4.真理是客观的。
第二单元唯物论+认识论第四五课(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唯物论+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2.意识能动作用(或意识的作用)原理。
(或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4)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3.规律的有关知识(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