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5.60 KB
- 文档页数:4
《元素周期表》郑怡10101570104 一、教学内容分析《元素周期表》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本节课为《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作为基础元素化学的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的每本书的最后也附有元素周期表的彩图。
但那时学生们所学的元素彼此是独立的。
而高中学习本节之前,老师也相应地提到过不少的元素周期律,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此为元素周期律。
通过上一课时的讲解学生们已经明确地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以及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但对于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还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应用周期律还没有涉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分析,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
2、通过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感知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的归纳,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学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3、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的分析、处理数据能力。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教学过程知识回忆1.元素的概念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规律?[投影]以各种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汉字来给元素命名,固然比拟形象化,但是书写十分不便;假设在不同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那么尤为困难,怎么办呢?这节我们来学习更简单的表示元素的符号。
推进新课一、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提问]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呢?1.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S、P、K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a、Zn、Si等。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见课本表43,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分析]在国际上现在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来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思考]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呢?[思考]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是否还能表示该元素?[小结]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练习]以下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①2N ②3S ③nFe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3S表示3个硫原子③nFe表示n个铁原子[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意义,再来想想元素中文名称有什么特点呢?[答复]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钅〞字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氵〞“气〞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它们属于哪类元素。
3.[思考]超市里的商品有成百上千种,为了便于顾客选购,所有商品均分类、有序进行摆放,同样,物质世界中的100余种元素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通过元素周期表,学会分类研究问题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见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情境导入一位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上,一脸茫然——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同样我们走进外国的实验室,也难以认识试剂瓶标签上的文字。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这就出现了“元素符号〞。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元素符号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表示方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3)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二元素周期表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作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1.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课标分析《高中课程化学标准》对本章内容所要达到的要求规定为:1.理解元素的涵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①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②实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③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阴、阳离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
所以,本节内容是在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来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元素周期表,进而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安排。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知识,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的一些递变规律,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必修2第一章的第二节。
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在学习了必修1之后,学生对元素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由于之前的学习是相对分散的,所以本章内容可以作为对已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同时也是学习系统化,只是结构化的过程。
在学生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对元素周期表中的钠和氯有了较好的认识,知道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且与氧气、水、酸和盐溶液反应的现象。
在与其他金属对比学习之后,知道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易失去。
在学习氯元素的时候,通过与金属、水和盐的反应知道氯也是比较活泼的元素。
而上节课的内容使同学们简单的认识了元素周期表及其排布规律,这就为学习本节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章内容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尤其是不常见的元素或者化合物分析中,可以根据元素周期律对其进行大胆的猜想,进而验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智力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书的总体思路是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突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得出元素性质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与元素的性质是否有关引出核素概念,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课时探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后,学习核素及同位素概念。
二、学情分析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简介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等知识已有所了解,从元素周期表中能够获取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知道最外层电子数为8(第一周期为2)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结合学生过往已有的知识,本节课将从实验出发,以一系列的实验事实凸显元素的原子结构(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的含义。
教材中对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对比归纳;对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探究则将实验事实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够从文字中筛选出关键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出“递变性”规律。
另外,本节课除了要让学生发现同一主族元素“递变性”外,还要从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归纳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学生有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能够充分挖掘未知的潜在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人教版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等概念;(3)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2)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预测元素性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族的划分;(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信息、分析元素性质等。
2.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对周期表中特殊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变化,增强直观感受;3. 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4.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相关资料,如图片、图表等;2.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 准备实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应用;4. 划分学生为小组,便于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发展过程;(2)提问:元素周期表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分析其结构;(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表中的规律,如周期、族的划分;(3)让学生尝试查找元素信息,如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3. 案例分析:(1)展示生活中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实例;(2)让学生分析实例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3)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及其应用;(2)每组选取一个特殊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3)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课题3 元素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多少元素,因此案例一导学设计案例探究点一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情景展示]一、二、[问题探究] 怎样正确书写元素符号?上述元素符号错在哪里?[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第二个字母小写加以区别。
书写元素符号要规范,“一大二小”要分清,不能太潦草,注意近似字母的书写,如Ca与Cu。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元素符号的意义[情景展示][问题探究] 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意义?若在元素符号前加了数字,如3O又表示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又可表示某元素的一个原子。
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图文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累计课时 2 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实验:钾钠与水反应实验1-1 课时安排 1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复习导入:练习讲评导入新课: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二、自主学习完成“科学探究” 三、推进新课 [思考与交流]1通过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归纳与整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钠钾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 Li+O2 Na+O2 与水的反应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Na+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 2M+2H2O == 2MOH+H2↑ 碱性: [思考与交流] 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课堂练习1:例题1 变式1 [阅读教材]第7、8页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他们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课题3 元素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有关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资料和挂图。
2.学生用具: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资料及挂图,自制的硬纸片一些食品和药品的说明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简介。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的书写、意义和元素周期表的简介。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作业,让大家根据P62表3-4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表格。
[投影]展示表格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提问]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回答]1.知道一种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号。
2.知道一种元素,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是不要求记忆的,做题时可查阅此表格或后面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有的题中会给出,但是元素符号却必须要记下来。
大家可以寻找一些特殊方法来帮助记忆,如钠的元素符号为Na,相当于汉字拼音Na。
总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把元素符号记下来。
[师生活动]用写有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卡片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对照游戏。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总复习)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教学目的: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能够从多方面比较金属非金属之间的活泼性。
教学重点: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的运用。
教学难点: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常规教具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周期表与周期律1、周期表的结构(1②周期数=③每周期元素种类:2,8,8,18,18,32,32④稀有元素序数为:2,10,18,36,54,86(2)族的性质(主族)①ⅠA ~ⅡA ⅢB~ⅦB ⅧⅠB~ⅡB ⅢA~ⅦA 0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②族序数=最高正价=8–最低负价绝对值(O、F例外)③短周期限同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为8。
口诀:三短三长一未完,七主七副和0 八(3)基本关系总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负价=主族序数-8【例题1】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8、18、32、32B.8、18、18、18C.8、18、18、32D.8、8、18、18【例题2】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特点,推算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预测其化学性质。
2、“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A. Al Si PB. I Br Cl;C. O S NaD. Li Na K【例题4】11~17号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的是:A. 电子层数; B .最外层电子数;C. 原子半径;D.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例题5】硒是第4周期VI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在通常状态下硒是固体B、硒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酸C、硒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硒有-2、+4、+6三种常见化合价【例题6】同主族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YO4>HZO4>HXO4,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X>Z>Y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HY>HZ>HXC 、与H2化合能力:Y2>Z2>X2D 、它们能发生反应:2NaX+Y2 =X2+2NaY金属性强弱实验依据①单质与水(酸)置换出氢气难易(越易越活泼)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越活泼)③金属间置换反应 Fe+CuSO 4=FeSO 4+Cu非金属性强弱实验依据①单质与氢气化合难易及稳定性(越易越活泼)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越活泼)③非金属间置换反应 H 2S+Cl 2=2HCl+S ↓【例题7】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按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A) HI HBr HCl HF(B) HCl H2S PH3 SiH4(C) H2O H2S HCl HBr(D) H2S H2O NH3 CH4【例题8】下列各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的是: ( A )NaOH Mg(OH)2 H3PO4 H2SO4( B )KOH NaOH H2SO4 HClO4(C )Be(OH)2 Ca(OH)2 HBrO4 HClO4(D )Mg(OH)2 Ba(OH)2 H3PO4 H2SO4【例题9】氧化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A.F - 、Cl -、Br -B.Na + 、Mg2+、Al3+C.P 、S 、ClD.Li +、Na +、K +【例题10】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A.HF 、HCl 、HBrB.Na 、Mg 、AlC.P 、S 、ClD.Li 、Na 、K①氢:核内无中子、原子半径最小、能形成裸露的质子、单质密度最小。
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1. 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会比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课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的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就是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得元素在科学家面前呈现出一种系统化的整体图景。
后期经过不断演变成目前这样的元素周期表。
【思考】通过观察上述呈现的现行元素周期表,你能发现其中的编排原则有哪些呢?【讲解】1、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编排原则(1)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纵行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3)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
(4)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你来数一数目前的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横行,几个纵行?【讲解】2、元素周期表的组成(1)周期: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横向:七横七周期,三短和四长)【展示】18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
十六族,七主七副Ⅷ和0)①7个主族,依次为I A、II A、……VII A②7个副族,依次为I B、II B、……VII B③1个第Ⅷ族(其中第8、9、10这3个纵行称为第Ⅷ族),④1个0族。
【展示】【讲解】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氦及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称为0族。
第2课时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学习重点】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学习难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如果用文字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将十分麻烦,而且外国人看不懂,那么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2.明确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元素符号阅读课本P61的内容。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表示方法:(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3)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知识模块二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P63的内容。
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二《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础闯关”部分完第2课时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符号1.写法:“一大二小”。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二、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二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过程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学会分类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难点】对元素符号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投影教材P61图3-19)一个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上,一脸茫然——因为他一个字也不认识。
同样我们走进外国的实验室,也难以认识试剂瓶标签上的字。
历史上,道尔顿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
但由于后发现的元素越越多,符号设计越越复杂,不便于记忆和书写,故未能被广泛采用。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这就出现了“元素符号”。
倾听倾听,理解为什么道尔顿的符号不能被广泛使用。
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认识体会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环节二、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元素符号的含义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投影教材P62表3-4)请同学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讲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并投影规范的元素符号的书写格式:观察分析,发现:有的只有一个大写字母,有的是由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构成的。
倾听,认识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元素;(2)如果几种元素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图并茂,将抽象的规则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记忆书写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习惯。
【讲述】我们知道如何书写元素符号了,那么一个元素符号又能表达哪些含义呢?我们以“”为例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元素的概念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
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规律?
[投影]
以各种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汉字来给元素命名,固然比较形象化,但是书写十分不便;若在不同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则尤为困难,怎么办呢?这节我们来学习更简单的表示元素的符号。
推进新课
一、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提问]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呢?
1.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S、P、K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a、Zn、Si等。
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见课本表43,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分析]在国际上现在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来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思考]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呢?
[思考]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是否还能表示该元素?
[小结]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化学计量数,就只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
[练习]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①2N ②3S ③nFe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3S表示3个硫原子③nFe表示n个铁原子
[思考]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和意义,再来想想元素中文名称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钅”字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氵”“气”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它们属于哪类元素。
3.
[思考]超市里的商品有成百上千种,为了便于顾客选购,所有商品均分类、有序进行摆放,同样,物质世界中的100余种元素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呢?
二、元素周期表
[提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所含有的信息有哪些?
[回答]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提问]关于核电荷数我们学过什么等量关系?
[回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分析]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所以我们可将以上等量关系拓展为如下等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横行和纵行,分别叫什么?
[回答]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
[小结]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
(记忆:横是周期,纵是族)
[思考]元素周期表上有几种颜色?不同颜色表示的元素有什么区别?
[回答]共有两种颜色,一种颜色表示的全部为金属,另一种颜色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非金属。
[讨论]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元素周期表”这一名称与这个规律有什么关系?
[结论]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
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小结]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课堂练习]
正确认识相关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
我们可用下图来表示事物的异同点。
将两种事物的共同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每种事物的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
请参照下图左侧事例,另外确定一组化学事物,填在右侧的空格中。
答案:举例:A分子B原子;a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答案合理即可)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了解了元素的方法及意义,并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来为化学学习服务。
板书设计
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符号
二、元素周期表
1.每一格: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2.周期: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3.族: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
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元素周期表按颜色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
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P77习题3、4、5
2.下列不能用来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答案:2.D 3.D
教学反思
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用语,它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中采用陈述、复现的方法,效果较好。
备课资料
化学元素之最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最轻的气体是氢气;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
最易燃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是白磷;
延展性最好的是金;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制造新型飞机最好的材料是钛;
最易应用的超导元素是铌;
第一个人工制得的元素是锝;
海洋中储存量最大的放射性元素是铀;
最昂贵的金属是锎,一克锎价值一千万美元,是相同重量黄金价格的50多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