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
- 格式:doc
- 大小:96.04 KB
- 文档页数:9
企业会计准则中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通过与其他实体进行合作或交易,但不以合同形式存在的经济活动。
这类经济活动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通常不会直接体现,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反映出来。
表外业务的特点是不以合同形式存在,因此企业在进行这类经济活动时,要特别注意风险的控制和合规性的审查。
这类经济活动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对于表外业务的处理,企业需要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及负债的会计处理,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产品、金融担保以及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转移等。
这些业务在财务报表上可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体现,比如注释披露、附注或其他方式。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需要对表外业务进行充分的披露,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和经营情况。
披露的内容应包括表外业务的性质、规模、风险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等。
同时,企业还应披露与表外业务相关的财务指标和风险评估结果,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表外业务的披露对于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的表外业务,判断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因此,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依赖。
在实践中,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需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管理和监督,防范风险和损失的发生。
表外业务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应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审查,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一、什么是表内业务?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
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二、什么是表外业务?1、表外业务表外(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表外(中间)业务是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资金、信用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产、负债,以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为客户办理各类委托业务事项,或以交易一方的身份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或差价的经营活动。
2、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银行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
根据西方权威教科书对表外业务的界定,表外业务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能产生收益和/或费用但不会给银行带来潜在资产或负债,国内有些学者称其为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银行各种代理、结算和咨询服务;另一类则涉及银行的各种承诺和或有债权,国内部分学者称为或有资产/负债类表外业务。
3、表外业务所谓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收益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故通常要求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表外业务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三、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区别?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比如代收电费、电话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代理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类业务等等很多种了四、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比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
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从“表内”,“表外”说起,商业银行业务学习(一)关键字: 金融 business今天胡里胡涂又做了几张报表,忽然想起一年前也是在做类似的报表,但是似乎还是对每张报表的含义把握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个样子的报表,不同报表之间是否能合并删减,完全被客户指使着开发。
这不是合理有效的状况,还是得多了解银行的业务。
很多银行术语中常常出现“表内”“表外”两个词,比如表内利息,表外余额,就拿他们来为了解业务开刀吧。
这个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
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
一般认为贷款和存款涉及银行资产和负债为表内业务,结算业务不涉及资产负债为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但是在一定时期可以转化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的或有负债业务.比如,担保业务、承诺业务。
表外业务也称为中间业务。
资产负债表只要稍微了解财务的同学都知道,包括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无形、递延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几大项。
下面要各个击破,以现有一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统计情况来解释。
一、流动资产包括以下:现金及周转金:(现金)+(业务周转金)+(在途外币资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准备金存款)+(一年(含)以内到期的存放央行特种存款) +(缴存中央银行财政性存款)专项央行票据:(专项央行票据)央行专项扶持资金:(央行专项扶持资金)存放同业款项:(一年(含)以内到期的存放同业款项)+(一年(含)以内到期的存放系统内款项)+(一年(含)以内到期的存放境外同业款项)拆放同业:(调出调剂资金)+(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拆放金融性公司)买入返售资产:(买入返售贷款)+(买入返售票据)+(买入返售债券)短期贷款: "(短期农户贷款)+(短期个人助学贷款)+(短期个人房产贷款)+(短期个人消费贷款)+(短期农业贷款)+(短期工业贷款)+(短期商业和服务业贷款)+(短期房地产贷款)+(短期项目开发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农户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房地产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个人房产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项目开发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农业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工业贷款)+ (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商业和服务业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房地产贷款)+(一年(含)以内到期中长期项目开发贷款)+(国际贸易融资) +(单位短期透支)+(银行卡透支)+(其他债权性资产)"待处理抵债资产:(待处理抵债资产)-(抵债资产待变现利息)应收账款:(应收利息)拨付营运资金:(拨付营运资金)其他应收款:(期收外汇款项)+(其他应收款)贴现:(贴现)+(买入外币票据)-(转贴现;备抵科目)-(再贴现款项;备抵科目)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自营记账式债券)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一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一年以内到期的长期投资)预计资产: (银行承兑汇票应收款)+(开出保函应收款)+(开出信用证应收款)+(保兑信用证应收款)+(保兑保函应收款)+(提货担保应收款)+(买断型出口保理应收款)二、长期资产中长期贷款:大于1年的贷款,除1年内到期的贷款逾期贷款:(逾期贷款)+(逾期单位短期透支)+(垫款)+(逾期国际贸易融资)+(逾期银团贷款)+(逾期社团贷款)+(应收再贴现款)+(应收转贴现款)呆滞贷款:(呆滞贷款)+(呆滞单位短期透支)+(呆滞垫款)+(呆滞银团贷款)+(呆滞社团贷款)+(呆滞国际贸易融资)呆账贷款:(呆帐贷款)+(呆帐单位短期透支)+(呆账垫款)+(呆帐国际贸易融资)+(呆账银团贷款)+(呆账社团贷款)"减: 贷款呆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存放银行款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减: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三、无形、递延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四、流动负债短期存款:(活期存款)+(待结算财政款项)+(地方财政库款)+(财政预算外存款)+(财政预算专项存款)+(半年以内(含)到期的单位定期存款)短期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存款)+(个人结算存款)+(半年(含)以内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财政性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借入中央银行款项)+(借入支农再贷款)央行拨付专项票据资金:(央行拨付专项票据资金)同业存放款项:(同业存放存款)+(系统内上存资金)同业拆入:(调入调剂资金)+(银行业拆入)卖出回购资产款: (卖出回购债券)+(卖出回购贷款)+(卖出回购票据)金融性公司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应解汇款:(应解汇款)汇出汇款:(汇出汇款)+(开出本票)应付账款:(应付利息)拨入营运资金:(拨入营运资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委托及代理负债业务)+(应付返售债券)+(管理部门统筹资金)-(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委托贷款资金科目,轧差在其他应付款)+(外汇买卖)+(递延税款)"应付工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福利费)借方余额,应以“-”号表示(各级管理部门汇总时,应轧差反映)应交税金:(应交税金)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如为借方余额,应以“-”号表示(各级管理部门汇总时,应轧差反映)应缴代扣利息税:(应交代扣利息税)应付利润:(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预提费用)发行短期债券:预计负债:(银行承兑汇票)+(开出保函)+(开出信用证)+(保兑信用证)+(保兑保函)+(提货担保)+(买断型出口保理)五、长期负债长期存款:长期储蓄存款:保证金:(保证金存款)发行长期债券:(发行债券)科目中发行一年期以上债券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长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住房周转金)待转资产价值:六、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股本): (实收资本)其中:股本金:(股本金)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其中: 公益金:(公益金)一般准备:(一般准备)本年利润:年度中间为所有损益类科目余额合计/年末无该项目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期末余额减: 未弥补历年亏损:(利润分配)------注:“轧差”[ga cha]: 某些科目统计需要用到的办法。
资产类用贷方-借方,负债类相反。
补充:应收利息反映的是逾期贷款的欠息, 属于应收款类(按资产负债表分,是资产类), 利息收入反映的是实收利息或者已转逾期的利息的金额,属于收益类,(按资产负债表分合并在本年利润中). 这两个科目是一对的,应收利息反映资金运用,利息收入反映资金来源. 当逾期利息反映在表内时,会以一借一贷方式进行分录.由于表内核算逾期利息会带来虚增利润,并引发多缴税的问题,后来改成利息收入只记实收利息收入,不记逾期利息收入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应收利息就要记在表外,登记贷款客户的欠息情况.另:应收利息是用来核算当期(一般是季度)应计入损益的应收未收(没有收到或者没有收)的利息,表内应收利息一般是正常贷款当期结息时未收到的利息,表外应收利息一般是逾期贷款当期结息时未收到的利息.一般说来,表内利息在90天内没有收到时需冲减利息收入,计入表外利息,这不存在虚增利润的问题.表外利息在收到时,纳入表内利息,进利息收入.各家银行在表内利息和表外利息科目的运用上有一些差别,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