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17.43 KB
- 文档页数:3
焊接作业指导书(一)、电焊作业指导书为确保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使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内容,结合我处电焊作业实际情况,特制定电焊作业工艺规范。
一、对人员、设备、安全的要求1、对从事电焊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国家颁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方能上岗作业。
2、从事电焊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GB9448—88《焊接与切割》的要求,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应确认电焊机技术状况良好。
氧气、乙炔、发生器,经专业部门检查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二、手工电弧焊的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规范)是指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
A、焊接位置的种类:1、平焊:平焊是在水平面上任何方向进行焊接的一种操作方法。
由于焊缝处在水平位置,溶滴主要靠自重过度,34操作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可以选用较大直径焊条和较大焊接电流,生产效率高,因此在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
如果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和操作不当,打底时容易造成根部焊瘤或未焊透,也容易出现熔渣或熔化金属混杂不清或溶渣超前而引起的夹渣。
常用平焊有对接平焊、T形接头平焊和搭接接头平焊。
2、立焊:是在垂直方向进行焊接的一种操作方法,由于受重力作用,焊条溶化所形成的溶滴及溶池中的金属要下淌,造成焊缝成形困难,质量受影响。
因此,立焊时选用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均应小于平焊,并采用短弧焊接。
3、横焊:是在垂直面上焊接水平焊缝的一种操作方法。
由于溶化金属受重力作用,容易下淌而产生各种缺陷,因此要采用短弧焊接,并选用较小直径焊条和较小焊接电流以及适当的运条方法。
4、仰焊:焊缝位于燃烧电弧的上方,焊工在仰视位置进行焊接。
仰焊劳动强度大,是最难焊的一种焊接位置。
由于仰焊时,熔化金属在重力作用下较易下淌,溶池形状和大小不易控制,容易出现夹渣。
未焊透,凹陷现象,运条困难,表面不易焊得平整。
焊接时,必须正确选用焊条直径和焊接35电流,以便减少溶池的面积,尽量使用厚药皮焊条和维持最短的电弧,有利于溶滴在很短时间内过渡到溶池中,促使焊缝成形。
如何做好焊接工艺评定如何做好焊接工艺评定第一节、焊接工艺评定一、焊接工艺评定概念焊接工艺评定工作是整个焊接工作的前期准备。
焊接工艺评定工作是验证所拟定的焊件及有关产品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和结果评价。
它包括焊前准备、焊接、试验及其结果评价的过程。
焊接工艺评定也是生产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有前提、有目的、有结果、有限制范围。
所以焊接工艺评定要按照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方案进行焊前准备、焊接试件、检验试件、测定试件的焊接接头是否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各项技术指标,最后将全过程积累的各项焊接工艺因素、焊接数据和试验结果整理成具有结论性、推荐性的资料,形成“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二、焊接工艺评定的意义焊接工艺评定是保证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焊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焊接工艺评定是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焊接之前技术准备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进行工程审验中必检的项目,是保证焊接工艺正确和合理的必经途径,是保证焊件的质量,焊接接头的各项性能必须符合产品技术条件和相应的标准要求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通过相应的实验即焊接工艺评定加以验证焊接工艺正确性和合理性,焊接工艺评定和还能够在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和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焊接工艺评定目的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是:(1)是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及设备制造、安装、检修等生产过程和焊工培训教学应遵循的技术文件。
(2)是焊接质量管理所要执行的关键环节或重要措施。
(3)是反映一个单位施焊能力和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4)是行业和国家相关的规程所做规定的必须进行的项目。
四、焊接工艺评定的历史和发展80年代以后,电力系统高温、高压机组不断涌现,尤其近年来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不断出现,新钢种、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如《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和《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等规程都严格规定要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而在机组的安装、设备的检修实际工作中也都不同程度出现了由于焊接工艺不当影响焊接质量,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压力管道的焊接工艺评定,是编制手工电弧焊作业指导书和手工钨极氟弧焊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与依据之一。
2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原则2.1焊接工艺评定应以可行的钢材焊接性能试验为依据;并在压力管道焊道施工之前完成。
2.2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并且仪表应经检定合格,在检定周期范围内使用。
2.3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焊接,须由本单位技术熟练的焊工完成。
2.4 以改变焊接工艺因素(如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作为是否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的根据,并执行SY/T0452-2002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所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规则上、替代范围、试验方法和合格指标。
2.5焊接工艺评定的钢材和焊材,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2.6 对不能按SY/T0452-2002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邀焊接工艺评定》表3.0.8 的规定进行分级分类的母材,应单独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焊接工艺评定程序3.1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根据压力管道需要评定的焊缝,或者为了提前作出焊接工艺评定的技术准备,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其内容应包括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经焊接责任师审核后交给焊接试验室。
3.2焊接试验室试验员根据"焊接工艺指导书"中的要求准备试件、焊材和焊接设备以及进行试件焊接,并作为施焊记录。
如焊接试件需要作焊后热处理,则质量检验人员的监督下,曲试验员按"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试件的热处理,最后经质量检验部门出具热处理报告。
3.3焊接工艺评定试板的焊接,必须在质量检验员的监督下进行,并由检验员负责检查试板的外观质量,确认合格后进行无损探伤委托。
3.4 经无损检测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试板,按SY/T0452-2002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中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试验的试样制备。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JZB-JSZW-B/1-041.目的为验证拟定的焊件是否满足钢结构焊接作业指导的要求,确定焊件焊接接头的使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承揽的钢结构工程项目的焊接工艺评定。
3.编制依据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4.焊接工艺评定基本要求4.1 凡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在钢结构构件制作及安装施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4.1.1 首次采用的钢种、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4.1.2 设计规定的钢材类别、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制度以及所采用的焊接工艺参数、预热后热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为首次采用。
4.2 焊接工艺评定应由结构制作、安装企业根据所承担钢结构的设计节点形式、钢材类型、规格、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位置等,制定焊接工艺评定方案,拟定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按《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的规定施焊试件、切取试样并由具有国家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认证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试验。
4.3 焊接工艺评定的施焊参数,包括热输入、预热、后热制度等应根据被焊材料的焊接性制订。
4.4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的性能应与实际工程施工焊接相一致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钢材、焊钉、焊接材料必须与实际工程所用材料一致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具有生产厂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
4.5 焊接工艺评定试件应由该工程施工企业中技能熟练的焊接人员施焊。
4.6 焊接工艺评定所用的焊接方法、钢材类别、试件接头形式、施焊位置分类代号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中表5.1.6/1-5.1.6/4及图5.1.6/1-5.1.6/4的规定。
5.2.8 焊接工艺评定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制订新的评定方案,按原步骤重新评定,直到合格为止。
5.2.9 已具有同等条件焊接工艺评定资料时,可不必重新进行相应项目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1 主要参考标准JB/T 6963-93 钢制件熔化焊工工艺评定GB/T 2651-2008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 2653-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T 2650-2008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2 环境要求为确保焊接作业安全和焊接质量不受影响,焊接应在防风、防雨的设施内进行,夏季当在厂房内开风扇时应确保焊接保护气体的保护效果不受影响。
3 现场操作要求3.1焊接设备3.1.1焊接操作时必须使用性能正常的电焊机及工艺装备。
3.1.2气体流量表、电压表、电流表、测温仪必须经定期送检校准确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气体流量表安装时其流量刻度表必须与地面垂直。
3.1.3地线夹必须在工件上夹紧,地线电缆应连接可靠。
除与电焊机及地线夹的连接处外,地线的其它部分不得出现金属线裸露。
3.1.4电焊机外壳必须正确接地。
3.2 焊接材料焊丝应符合GB/T 10045-2001标准要求,焊丝型号为JS80 并有质量证明书,直径为φ1.2mm,生产现场焊丝盘上的焊接材料标识应完好无损。
3.3保护气体气体进行焊接,并满足ISO3690标准,保护气体必须有保护气体选用100%CO2合格证及化学成份证明书,当保护气体工作压力小于1MPa时应及时更换。
3.4母材打磨母材打磨一般在部件装配前进行,对所有母材的焊接接头周边50mm范围内的母材表面及坡口面必须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处理后表面呈现均匀的金属光泽,打磨一般应采用千叶片,应避免出现局部的凹痕。
4检验要求对焊缝进行X射线探伤,焊缝应满足GB/T3323-2002规定的II级焊缝要求。
焊缝检验前,应清理飞溅并对焊缝不良进行修磨,焊缝检验应按照先外观检验后无损伤检验的顺序进行检验。
第二部分:焊接工艺及操作要求1、点固焊:两钢板中间间隔2mm,两端各进行点焊10mm。
2、试板反变形:将钢板两侧敲下3~5mm。
3、预热:利用火焰枪对钢板焊接坡口约70mm处进行预热,保证焊接坡口处温度达到200℃。
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04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041.概述2.实验目的2.1了解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原理和要求;2.2掌握焊接工艺评定的步骤和方法;2.3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3.实验仪器和材料3.1实验仪器:焊接机、焊丝、焊接试片、砂轮切割机、抛光机等;3.2实验材料:钢板、焊丝、研磨片等。
4.实验步骤4.1准备工作4.1.1检查实验仪器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4.1.2准备焊接试片和钢板。
4.2清洁焊接试片和钢板4.2.1使用砂轮切割机切割焊接试片和钢板;4.2.2使用抛光机对焊接试片和钢板进行清洁和抛光。
4.3焊接试片制备4.3.1使用焊接机对焊接试片进行焊接;4.3.2根据规定的焊接参数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
4.4焊接试片评定4.4.1对焊接试片进行外观检查,包括焊缝的形态、焊缝的质量等;4.4.2对焊接试片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包括抗拉强度、延伸率等。
5.实验注意事项5.1操作焊接机时应佩戴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5.2焊接试片和钢板的尺寸应符合实验要求;5.3操作砂轮切割机和抛光机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伤害。
6.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的结果和分析,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和确认。
通过对焊接试片的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测试,判断焊接工艺的合格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7.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焊接工艺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焊接工艺的评定步骤和要点。
同时,学生还能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焊接工艺与装备实验教程,李锡良,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以上是一份焊接工艺评定的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实验,并掌握评定的方法和步骤。
**有限公司工作标准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QZ/cc-S0202-20211、目的与范围为指导公司焊接工艺作业,明确焊接工艺操作规程,确保焊接工艺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方式的选择标准,焊接的基本操作工艺及其相关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适用于**有限公司2、引用标准无3、职责3.1生产管理部负责制定本标准,并按本标准指导监督公司焊接工艺过程的操作。
3.2 品质管理部负责按本标准要求对公司焊接工艺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焊接工艺质量满足要求。
4、管理内容与方法4.1 电阻焊(点焊)点焊是焊接装配或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融化母金属,形成焊点的焊接方法。
点焊分三个阶段:焊件在电极间预先压紧,通电后把焊接区加热到一定温度和在电极压力作用下冷却。
点焊时由于一定直径电极的加压,使被焊工件变形,且仅在焊接区紧密接触形成电流通道,而其它部分不构成电流通道,从而得到极高的电流密度。
4.1.1点焊应用点焊基本应用范围4.1.2当对工件进行点焊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尽量缩短二次回路的长度及缩小二次回路所包含的空间面积,以节省能耗;(2)尽量避免伸入二次回路铁磁体体积的变化,以恒定焊接质量。
4.2 电焊电焊主要利用其热能来熔化焊接材料和母材,达到连接金属的目的。
焊接电弧发生在电极和工件之间,是电场通过两极之间气体空间进行持续放电,即所谓气体放电现象。
通过电能放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和光能。
4.2.1焊条的选用及其要点4.2.1.1对焊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要求者:对于普通结构钢,通常要求焊缝金属与母材等强度,应选用抗拉强度等于或稍高于母材的焊条;对于合金结构钢,通常也要求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与母材金属相同或相近。
4.2.1.2对焊件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条件要求者:对承受载荷和冲击载荷的焊件,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要保证焊缝金属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和塑性,应选用塑性和韧性指标较高的低氢焊条;接触腐蚀介质的焊件,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及腐蚀特性,应选用相应的不锈钢类焊条或其它耐腐蚀焊条。
1.总则
焊接工艺评定是产品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的试验工作,解决在具体条件下焊接工艺问题,是制定工艺技术文件的依据。
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的具体操作程序,是焊接工艺评定的指导性文件。
2.定义
2.1焊接: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间达到原子结
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
2.2焊接工艺评定:是在正式产品焊接前通过试验、预测焊接接头可焊性。
若试验的
接头性能不合格,可以改变焊接工艺,直到评定合格为止,以解决在具体条件下实施焊接工艺问题。
3.工作程序
3.1工作程序流程图
3.2凡属下列条件均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甲方制作标准中规定;
➢结构钢材系首次使用;
➢焊条、焊丝、焊剂的型号改变;
➢焊接方法改变,或由于焊接设备的改变而引起焊接参数的改变。
3.2.1焊接工艺需改变:
a. 双面焊、对接焊改为单面焊;
b. 单面对接电弧焊增加或去掉垫板,埋弧焊的单面焊反面成型;
c.坡口型式改变、变更钢板厚度,要求焊透的T型接头。
3.2.2需要预热、后热或焊后要做热处理。
3.3技术员在正式产品施焊之前分别向制作车间、焊研室下达焊接工艺委托书(具体
项目见附页)。
3.4工艺试验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应于工程上所用材料相同。
3.4.1工艺试验一般以对接接头为主,试验前应根据钢材的可焊性和设计要求
拟定试件的焊接工艺、焊后处理、检验程序和质量要求。
3.4.2要求焊透的T型接头,宜用与实际构件刚度相当的试件进行试验。
3.4.3工艺试验应包括现场作业中遇到的各种焊接位置,当现场有妨碍焊接操
作的障碍时,还应做模拟障碍的焊接试验。
3.5制作车间:配料员据委托书配出工艺评定所用材料的规格、尺寸、经划线、切割
等各工序加工完毕后转至焊研室。
3.6试样的加工与评定
3.6.1工艺试板的焊接应由持焊工合格证的焊工施焊。
3.6.2试验焊件焊缝的外观及内部质量无损检测,应按JGT81-91第六章的规
定进行检查、评比。
3.6.3试验人员将试样的截取方式在试件上划出后转至网架结构车间。
3.6.4网架结构车间据图样加工出试验所需试样再转焊研室进行试验。
3.6.5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以拉伸和冷弯(面弯、背弯)为主,冲击试验
按设计要求确定,有特殊要求时应做侧弯试验。
每个焊接位置的试件数
量应为:
➢拉伸、面弯、背弯及侧弯各2件
➢冲击试验9件(焊缝、熔合线、HAC各3件)
试件的截取、加工及试验方法均按国家标准GB2649-2656《焊缝金属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的规定进行。
3.6.6焊缝接头力学性能试验的合格标准。
➢拉伸试验:接头焊缝的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的最低保证值;
➢冷弯试验弯曲合格角度按下表执行:
度不得大于3.0mm,如超过3.0mm,应补做一件重新评定;
➢冲击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3.6.7T型接头,应做磨片检查熔合情况。
埋弧焊缝的试件须测定成型系数,其
值应大于。
3.6.8如果甲方有具体标准时,按甲方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