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涂层性能测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60
涂层性能测试方法1盐雾试验盐雾试验是将试验样板(件)放置于盐雾箱中,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保持电解质溶液成雾状,进行循环腐蚀的实验室技术。
1.1盐雾试验注意事项(1)供试验用样板底材,必须彻底清除锈迹和润滑油脂。
无论是经喷砂、打磨还是磷化过的底材,谨防暴露于潮湿空气中,以防底材表面形成水膜造成再度生锈或因此而降低涂层与底材间的附着力。
特别强调的是严禁用手指触摸底材有效部位,因为手指上的油脂、汗渍会沾污板面,造成涂层局部起泡和生锈。
(2)盐雾试验的关键是配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多种组分的溶质要按比例严格称量,以确保pH值的准确性。
不然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3)制备涂层后的样板(件),需用涂料封边和覆盖底材裸露部位,否则,造成锈痕流挂、污染板面,给评定等级工作带来困难。
(4)定期查板(件)时,应保持板面呈湿润状态,尽量缩短板面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
(5)完成试验后,应立即对板面做出客观评价,包括:起泡、变色、生锈、脱落。
也可按客户要求增加附着力、划痕单边锈蚀距离的检测评定。
(6)板面如需要划痕,则应一次性划透涂膜,并露出底材。
不应重复施刀,以免造成划痕处涂层翻边和加宽单边锈蚀距离。
根据经验,板面划痕通常为交叉状(X),而圆柱工件则可划成平行线(Ⅱ)。
但划痕距板(件)缘应大于20mm,并依据GB/T9286—1998标准推荐的方法,使用单刃切割器。
值得注意的是划痕处单边锈蚀距离的测定方法。
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在试验过程中,周期性查板(件)应保持原始锈蚀状态记录单项等级评定结果。
当试验结束后进行综合等级评定时,首先选择划痕单边锈蚀最严重部位进行测量,然后用一工具小心剥离锈斑,尽量保持不要破坏涂层,用水冲净后再测量锈蚀距离,测量结果可能有3种情况:①因涂层沿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涂料和涂层的性能测试方法(1)涂料性能的测试。
涂层性能是指涂层的粘度、密度、遮盖力、固体含量、流平性、干燥性。
现将检测方法分述如下。
①涂料黏度的测定液体涂层的粘度是指分子间相互作用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的能力,即表示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力。
涂料最常用的粘度是涂料-4杆黏度计。
主要测试范围为15Os以下的涂料。
将涂料倒入杯中。
测定时,将手指堵住漏斗嘴,涂料倒满时,将手指从漏嘴处移开,并同时开动秒表,所有油漆流出所需的时间(s)即涂料的黏废。
测定温度为(25±1)℃。
作两次测验,其误差不大于2%~3%。
粘度换算表见表6-9。
②涂料密度测定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l756—79。
③涂料的遮盖力测定方法涂层的覆盖能力是将涂层涂覆在物体表面以形成均匀的薄层,使底色不再呈现,所用的最在涂料用量。
用g/m<font size="2">2表示。
测试用黑白格法,即把一块lOO mm×100 mm的黑白板用涂料涂刷后,放在光线下照射,目测,黑白格界限消失,记下使用的油漆量。
涂料的遮盖力R,(g/m<font size="2">2),按式(6—4)计算式中 A——使用的油漆量,g;B——样品和涂层的质量,g:C——涂层面积,m<font size="2">2。
详见国家标准(GBl728—79)关于涂料的遮盖力测定方法:④涂料固体含量的测定法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涂层的固体含量、溶剂挥发,烘干后剩余物质量与原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涂料固体含量按式(6—5)计算式中 C<font size="2">1——干燥后的涂层样品质量,g;C——干燥前涂层样品质量,g。
⑤涂料流平性的测定法将涂料刷涂或喷涂于物件表面,经一定的时间后,刷痕消失,形成平滑的表面,这种性能称为流平性。
形成光滑表面所需的时间可用于评估涂层的平滑度(用mm表示)。
涂层材料性能测试技术1硬度与韧性硬度是指材料在表面上的不大体积内抵抗变形或者破裂的能力。
究竟代表何种抗力则决定于采用的试验方法,如刻划法表征材料抵抗破裂的能力,压入法表征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应用较多的是压入法硬度,如布氏硬度、维氏硬度和显微硬度等。
只要知道了硬度值,就可间接推知许多其它力学性能数据。
洛氏硬度用来测定稍厚涂层的硬度,参照GB1818-79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及GB8640-88金属热喷涂层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洛氏硬度的压头有硬质和软质两种。
硬质的由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制成,适于测定较硬的材料;软质的为直径1/16″(1.5875mm)或1/8″(3.175mm)钢球,适于较软材料测定。
所加负荷根据被试材料硬软不等作不同规定,负荷选择原则是根据工件厚度、硬度层深度和材料预期硬度而尽可能选取较大的负荷,随不同压头和负荷的搭配出现了各种洛氏硬度级,最普遍的是HRC(金刚石圆锥压头,150kgf负荷)。
2耐腐蚀性涂层耐腐蚀性按GB10124-88进行,腐蚀介质为30%硫酸溶液或10%HaOH溶液,腐蚀时间7天( d)。
根据累计腐蚀失重计算平均腐蚀速率(g/mm2h)。
采用其它各种浓度的各类腐蚀介质也都可比较测定涂层的耐蚀性。
涂层耐腐蚀性也可在0.1当量浓度H2SO4中测试,根据涂层的钝化电位和临界钝化电流密度的大小、钝化区范围的宽度、钝化区电流密度的大小,表征涂层腐蚀速度的大小;也可用Potentiostat/Galvanostat Model 273电化学综合测试仪测定分析涂层试样的耐腐蚀性能。
3涂层结合强度有效的涂层结合强度测试方法应满足:(1)能使涂层从基体剥离并有良好的物理模型;(2)可准确测定有关力学参量,试验值对界面状态敏感并和其它非界面因素如涂层、基体特性等无关。
现行的涂层结合强度测试方法可归纳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定性法以经验判断和相对比较为主,一般难以给出力学参量,但简单快速,一般不需专门设备。
涂料及涂层的性能检测方法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方法是涂料与涂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旨在确定其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特征、耐久性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方法。
1. 膜厚测定法:膜厚是涂料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工艺要求,其要求的膜厚也不尽相同。
常见的膜厚测定方法有刮板涂布法、流延涂布法、干膜厚度仪法等。
其中刮板涂布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涂料涂在平板试验片上,再通过刮刀刮去多余的涂料,然后将试片放在测膜厚仪上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涂料的膜厚。
2. 粘度测定法:粘度是衡量涂料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它受到涂料成分、含量、温度、搅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采用黏度计来测定涂料粘度,可以通过旋转、倾斜或压缩黏度计来计算涂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在实际应用中,粘度还可以用来监控涂料制备过程中的变化,提高涂料生产质量。
3. 硬度测定法:涂料涂层的硬度直接影响其抗刮擦、抗冲击等性能,因此硬度测试也是涂料涂层质量控制的关键。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划痕法、压痕法、弹性球法等。
其中划痕法是一种定量的硬度测定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硬度的划痕工具在试样表面作一定规格的痕迹,然后测量其长度或深度来反映涂层硬度。
4. 耐候性测试法:耐候性是指涂料和涂层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老化和破坏程度,它是衡量涂料和涂层长期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耐候性测试方法包括盐雾试验、紫外线老化试验、水循环试验等。
在实际应用中,耐候性测试结果可以为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有力的参考。
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紧密相关,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涂料及涂层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涂层性能检测性能指标全涂层在工业和建筑领域中饰演侧紧要的角色,用于保护、美化和提升料子的性能。
为确保涂层质量,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检测,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杰出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涂层性能检测的各个方面,包含附着力、柔韧性、撞击强度、硬度、光泽、耐热性、耐老化性、耐磨性以及其他性能指标。
1、附着力附着力是指涂层与被涂物表面之间坚牢结合的程度。
这种结合力取决于涂层中的聚合物基团(例如羟基或羧基)与被涂物表面的极性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附着力的好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含污染、水分、涂层的收缩应力以及交联度等。
涂层附着力的测定方法包含划格法、划圈法、拉伸法和溶剂测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确保涂层在不脱落或剥离的情况下紧密粘附在被涂物表面。
2、柔韧性柔韧性是指涂层在受到弯曲或变形时能够保持完整而不显现开裂或剥离的性能。
涂层的柔韧性通常受到成膜物质的柔韧性和交联密度的影响。
涂层柔韧性的测定方法包含使用轴棒测定器,在不同直径的轴棒上弯曲涂漆的样品,以确定最小直径,这是涂层柔韧性的一个指标。
3、撞击强度撞击强度评估了涂层在高速度撞击下的防范本领,特别是对金属料子来说。
撞击强度好的涂层不简单在撞击条件下发生开裂或剥离。
撞击强度的测定方法包含使用撞击试验仪,通过落下确定质量的重锤来评估涂层的性能。
撞击强度通常以“kg·cm”来表示。
4、硬度硬度是涂层表面对物体作用下的阻力,是涂层的机械强度之一、涂层的硬度通常受到成膜物质的特性以及交联程度的影响。
不同的硬度测定方法包含摆杆阻尼硬度法、铅笔硬度法、划痕硬度法和压痕硬度法。
这些方法可用于衡量涂层的硬度,帮助评估其质量和耐久性。
5、光泽光泽是涂层表面在光线照射下反射本领的性质。
光泽度通常用数字表示,反映了涂层表面的镜面程度。
光泽度测定通常使用光泽度仪进行,这是评估涂层外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6、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耐热性评估了涂层在高温条件下仍能维持其性能的本领。
涂料性能检测程序-、检测程序内容(一)取样:所有检测约需要样品1公斤。
(二)检测内容:涂层性能3、涂料粘度,触变指数,热储后触变指数10、涂料固含量涂料细度涂料密度涂料PH值涂料对比率涂料施工性涂料附着力5、涂料冻融稳定性9、涂料低温稳定性4、涂料热储存稳定性6涂层耐水性7、涂层耐碱性8、涂层耐擦洗11、涂层耐温变(三)检测周期附表二、涂料检验样板规格二、检测日程安排:第一天:9:00 配漆,配方见附表一,静置1h13:00测触变指数,记录附表三14:00取出200g,开始涂料热储存(7d),记录附表四15:00取出200g,开始涂料冻融稳定性(-18C 17h)记录附表五15:00取出200g,开始低温稳定性,见附录九(5C 18h)15:00 制板第一层,尺寸见附表二、共9块,其中1~3#耐水,4~6#耐碱,7#涂层耐温变,9#对比留样,8#耐擦洗,15:00固含量测定记录附录十第二天:9:00 制板第二层,开始养护(7d)观察涂料冻融稳定性,记录附表五,然后继续(25 C 6h)观察涂料低温稳定性,记录附录九,然后继续(25C 6h)15:00观察冻融稳定性,记录附表五,然后继续(25 C 48h)观察涂料低温稳定性,记录附录九,然后继续(-5C 18h)第三天:9:00 观察涂料低温稳定性,记录附录九,然后继续(25C 6h)15:00 观察涂料低温稳定性,记录附录九,然后继续(-5C 18h)第四天:9:00 观察涂料低温稳定性,记录附录九,然后继续(25C 6h)15:00 观察涂料冻融稳定性,记录表附表五,冻融稳定性结束观察涂料低温稳定性,记录附录九,低温稳定性结束第八天:14:00 观察涂料热储存稳定性,记录附表四,继续(7d)第九天:9:00 1~3#开始耐水,附表六4~6#开始耐碱,附表七8#开始耐擦洗,记录附表九15:00 7#开始涂层耐温变(25C温水18h),附表八15:00 观察涂料热储存稳定性,记录附表四17:00观察耐水第一次(8h),记录附表六观察耐碱第一次(8h),记录附表七第十天:9:00观察耐水第二次(16h),记录附表六观察耐碱第二次(16h),记录附表七9: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20C 3h)12: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50C3h),15:00 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第一周期结束,开始第二周期(18h)第十一天:9:00观察耐水第三次(24h),记录附表六观察耐碱第三次(24h),记录附表七9: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20C 3h)12: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50C3h),15:00 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第二周期结束,开始第三周期(18h)第十二天:9: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20C 3h)12: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50C3h),15:00 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第三周期结束,开始第四周期(18h)第十三天:9:00观察耐水第四次(48h),记录附表六观察耐碱第四次(48h),记录附表七,耐碱结束9: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20C 3h)12: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50C3h),15:00 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第四周期结束,开始第五周期(18h)第十四天:9: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20C 3h)12: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继续(50C3h),15:00观察7#涂层耐温变,记录附表八,第五周期结束,第十五天:9:00观察耐水第五次(96h),记录附表六,耐水结束14:00观察涂料热储存稳定性,记录附表四,继续(7d)第二十二天:14:00观察涂料热储存稳定性,记录附表四,继续(9d)第三十一天25C温水25C温水25C温水25C温水14:00观察涂料热储存稳定性,记录附表四,热储存结束附表一:涂料配方:附表二、涂料检验样板规格附表三、涂料触变指数有异附表四、涂料热储存稳定性附表六、涂层耐水有异常,描述性状耐碱有异常,描述性状无异常有异常,描述性附表八:涂层耐擦洗附表九;涂料低温稳定性三、具体操作1 •涂料实验的温湿度GB 9278标准环境条件为:温度23± 2 C,相对湿度50 ± 5%2.涂料储存稳定性:取涂料样品约100g,装瓶密封放入恒温干燥箱内,在50 ± 2C加速条件下贮存30d (相当于自然环境下6〜12月),每天瓶外观察是否分层,每周开盖检查是否凝结、析出、结团,打开容器检查时观察是否有结皮、容器腐蚀以及腐败味、恶臭或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