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空气的成分(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38.94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下册科学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和微小颗粒等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占空气总体积的大部分。
具体来说,空气的成分包括:
1. 氮气(N2):占空气体积的78%左右,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于维持生命和支持大部分生物呼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氧气(O2):占空气体积的21%,是空气的另一主要成分。
氧气在支持绝大多数生命体呼吸和维持燃烧过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氩气(Ar):占空气体积的0.9%,是空气中的第三大成分,具有稳定不反应的特性。
4. 二氧化碳(CO2):占空气体积的0.0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参与了地球能量平衡过程的调节,但过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5. 其他气体:空气中还含有微量的氦气、氖气、氦气、氙气和气体等。
此外,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悬浮颗粒等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可以随着天气、季节、地点和污染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空气的组成成分
空气是地球上的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组成。
1. 氮气(N2)
氮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占据了大约78%的比例。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氮气对生物体并不具有可直接利用的能量,但在植物生长和动物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氧气(O2)
氧气是空气中的第二大组成成分,约占21%。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人类和大多数动物进行呼吸所必需的气体。
氧气在呼吸过程中与食物相结合,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
3.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占据了约0.04%的比例。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由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
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地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4. 其他微量气体
除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外,空气中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水蒸气、氩气、氢气、甲烷等。
这些微量气体虽然含量很少,但它们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结起来,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虽然含量较少,但它们也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作用。
简述空气的成分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气体混合物,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微量气体等组成。
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占据了大约78%的比例。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具有稳定性和惰性。
氮气在地球上的存在对于生物和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营养作用,同时也是动物呼吸过程中的一部分。
氧气是空气中的第二主要成分,占据了约21%的比例。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可燃的气体,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之一。
动物通过呼吸过程吸入氧气,将其输送到细胞中,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
同时,氧气也是许多燃烧过程所必需的氧化剂。
水蒸气是空气中的另一重要成分,它的含量通常在1%到3%之间。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分子,它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和流动性。
水蒸气可以通过蒸发、植物呼吸和动物呼吸等方式进入大气层。
在大气中,水蒸气可以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对于维持地球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稀有气体是指在空气中含量较少的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氪气等。
它们的含量非常稀少,但依然对地球的大气层和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氦气广泛应用于气球和氦气球等浮空器材中。
氩气在电子器件中被用作灭火剂,氪气被用于气体放电灯。
空气中还含有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氧化氮、臭氧等。
这些气体数量非常少,但它们在环境和生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臭氧在大气中形成臭氧层,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微量气体等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这些成分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参与了地球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过程。
了解空气的成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大气层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空气的组成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N2)、氧气(O2)、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2)、氩气(Ar)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据空气的78%,氧气占据21%,二氧化碳、氩气等占据1%左右。
氮气:氮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占据了78%的比例。
它在大气中起到了稀释氧气,使生物体能够适应大气环境的作用。
氧气:氧气是生物体进行呼吸和燃烧的必要物质,占据了空气的21%的比例。
没有氧气,生物就无法进行呼吸,无法进行新陈代谢,从而无法生存。
水蒸气: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气体,占据了大气中的一部分。
水蒸气的含量会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它对于调节大气的温度和水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它的比例只有0.03%左右,但它在地球气候的变化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氩气:氩气的含量很低,只占据了空气中的0.93%,但它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电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惰性气体。
二、气体的含量空气中的气体含量对于维持地球的大气环境和生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氮气和氧气的比例稳定,能够维持生物的正常呼吸和新陈代谢。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它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
水蒸气的含量决定了大气的湿润程度,对于降雨和水循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氩气虽然含量很低,但在地壳活动和火山喷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气体的功能1. 氮气:氮气是大气中的最主要成分,它的稳定比例能够保持氧气的适宜浓度,维持生物体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同时,大气中的氮气也是丰富的氮资源的来源。
2. 氧气:氧气是人类和动物进行呼吸和燃烧的必要气体,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地球的温室气体之一,能够吸收和释放地球表面的热能,维持地球的气候和温度的稳定。
4. 水蒸气:水蒸气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湿气,它是形成降雨和维持地球水循环的必要条件。
5. 氩气: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能够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电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空气的组成》讲义一、空气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是无处不在且至关重要的。
我们每一次呼吸,都离不开空气的支持。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所需的氧气,还在气候调节、声音传播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空气,地球将会是一个寂静、寒冷且无法维持生命的地方。
所以,了解空气的组成对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以及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1、氮气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约占 78%。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它在很多工业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制造化肥、储存食品等。
同时,氮气也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尽管大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但它是构成蛋白质等重要生物分子的基本元素之一。
2、氧气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约占空气的 21%。
人类和大多数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摄取氧气,将其用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过程。
氧气在燃烧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支持着火焰的持续燃烧。
此外,氧气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也充当着氧化剂的角色。
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但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氦气常用于气球填充,因为它的密度比空气小。
氖气常被用于霓虹灯中,发出鲜艳的光芒。
氩气在焊接和灯泡制造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防止金属在高温下与氧气发生反应。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相对较少,约占 003%。
然而,它在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同时,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地球的温度上升,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5、其他气体和杂质空气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气体,如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以及灰尘、花粉、微生物等杂质。
这些成分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它们对空气质量和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空气成分的测量方法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来测量空气中不同成分的含量。
2--1空气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他越少。
谜底是什么呀?对,空气。
那么,你对空气了解多少?空气由什么组成?本节课咱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一直到200多年前,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出了他的成分,那么他是如何测出的?他得出了什么结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6页内容。
好,大家已经了解了拉瓦西的实验,结论呢?对,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同学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们自己来证明一下。
大家看,老师面前的这套装置分别用到了哪些仪器?对,集气瓶,带有燃烧匙和导管的橡皮塞,烧杯、酒精灯。
用它就可以轻松测定氧气的含量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好,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认真,那么能否回答以下问题:1.盛放红磷的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2.将红磷点然后放到集气瓶里,有什么现象?3.冷却后,把弹簧夹打开,有什么现象?4.实验的原理是什么?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小组讨论3分钟。
好,第六组回答前三个问题,很好,第一个,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空气,第二个,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第三个,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并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第四组回答 4.5题,太棒了,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通过该实验就可以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针对刚才的实验,大家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什么?2.燃烧匙内为什么要装足量红磷?3.为什么要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4.若装置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5.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小组讨论后回答。
好,第一组、第二组展示答案,非常好,他们认为水的作用是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及产生的白烟。
2-1空气的成分(整理)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2.1空气的成分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1、你能“捕捉”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并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空气里究竟有什么物质?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实验的根据是什么?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想一想 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有风 5)给车胎打气―――涨起来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P30
瓶内压强变小,水倒吸氧气真空水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1、实验原理:(记笔记)红磷在封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约 1/5,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2、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P30点燃
2、实验原理:(即反应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3、实验现象:1、产生大量白烟; 2、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3、放热;
4、等到燃烧停止,冷却后,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实验结论: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议一议】能否用木炭、硫、镁代替红磷做实验?
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会
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压强无明显变化。
镁不仅与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答:不能,烟是固体微粒;雾是小液滴。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5.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答:(1)未冷却至室温便打开止水夹;(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 )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 2 )装置漏气;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6)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未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6、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不能漏气; (2)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使瓶底炸裂) (3)红磷应过量
(4)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5)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拉瓦锡(法国化学家,1743―1794)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用过的装置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含有多种气体
体积分数
氧气 (21%) 氮气 (7
8%) 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其他气体
(0.03%)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3、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空气( N2 ) ( O2 )
(体积分数)78% 21%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H2 O ) ( CO2 )
0.94%0.03%
水蒸气及其他气体杂质 0.03%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根据作用指出气体的名称氮气 (78%) 按体积算氧气 (21%)
冲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用于食品防腐、保鲜,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是制作化肥、炸药的原料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的燃烧稀有气体 (0.94%) 用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用途的霓虹灯光合作用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汽水饮料,可用于人工降雨,还可用于灭火
其他气体 (1%)
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等其他杂质(0.03%)
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科粤版初三化学上册Ppt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曾经叫“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