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环保纺丝技术与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44.43 KB
- 文档页数:10
壳聚糖纺丝原液性能及其湿法纺丝工艺研究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纺丝原液是将壳聚糖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纺丝前的溶液,用于纺丝制备纤维。
本文旨在研究壳聚糖纺丝原液的性能及其湿法纺丝工艺。
首先,研究了壳聚糖纺丝原液的粘度和流变性质。
通过粘度测试和流变学分析,得到了壳聚糖纺丝原液的粘度随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结果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壳聚糖纺丝原液的粘度逐渐增大。
同时,流变学分析表明,壳聚糖纺丝原液具有较低的剪切应力和较高的剪切速率下的粘度。
其次,探究了壳聚糖纺丝原液的纺丝性能。
通过纺丝实验,观察了壳聚糖纺丝原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纺丝性能,如纤维形态、纤维直径等。
结果显示,壳聚糖纺丝原液具有较好的纺丝性能,可以制备出光滑、均匀的纤维。
此外,纤维直径随着纺丝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纺丝温度对纤维直径的影响较小。
最后,研究了壳聚糖纺丝原液的湿法纺丝工艺。
通过改变纺丝溶液的浓度、纺丝温度和纺丝速度等条件,优化了壳聚糖纺丝原液的湿法纺丝工艺。
结果表明,较低的纺丝溶液浓度、适宜的纺丝温度和较高的纺丝速度有利于制备高质量的壳聚糖纤维。
综上所述,本文对壳聚糖纺丝原液的性能及其湿法纺丝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壳聚糖纺丝原液具有较好的纺丝性能,可制备出光滑、均匀的纤维。
通过优化纺丝工艺,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壳聚糖纤维。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壳聚糖的应用开发和纤维制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的“棉花”hismerHismer海斯摩尔是公司注册的商业名称,专业名称为纯壳聚糖纤维,是从深海雪蟹壳中提取的纤维。
并唯一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的医用壳聚糖纤维,是壳聚糖的深加工产品,是一种功能性纤维。
海斯摩尔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是将壳聚糖原料直接溶解,经湿法纺丝而成,最大特点是全程无毒纺丝。
海斯摩尔项目实现工程化。
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实现了高新技术向生产力转变。
海斯摩尔产业化运作。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创新思路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了由纤维、纱线、面料、成衣在内的产业全流程发展。
掌握了纺纱、染色、织造,产业用无纺布等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制约壳聚糖纤维下游产品开发应用的所有瓶颈难题,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专家级的技术服务。
海斯摩尔作为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天然抑菌、保湿除臭、促愈再生、强化免疫、吸附防护等特点。
海斯摩尔按壳聚糖短纤维的名义线密度范围,产品名称可命名为三类:棉型壳聚糖短纤维,中长型壳聚糖短纤维,毛型壳聚糖短纤维。
海斯摩尔按功能可分为四类:医疗卫生用海斯摩尔,工业用海斯摩尔,环保用海斯摩尔,特殊用海斯摩尔。
目前,华兴集团已先后开发生产了海斯摩尔纯纺及海斯摩尔含量在10%-30%的一组或多组分系列混纺纱线及纺织品,主要与精梳棉、莫代尔、天丝、竹纤维、麻赛尔、芳纶、羊毛、羊绒等纤维混纺。
可根据客户需求加工各种混纺材料、混纺比例的混纺纱线,纱支范围可从16S到80S单纱与股线。
海斯摩尔面料为海洋动物活性面料,手感滑爽,光泽柔和,颜色亮丽,高贵典雅,用其加工纺织品,在与皮肤接触时,可激活体液中溶菌酵素,并且具有抑制微生物,细菌繁殖以及消炎的功能,特别是具有阻止腐败菌的增值,预防汗皮脂积累、除臭、清洁等功能,从而可防止皮肤病的发生,这些都是目前其它非天然抑菌材料无法比拟的。
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内衣、家纺、文胸、袜子等系列产品。
海斯摩尔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吸湿性、保湿性、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性,还具有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的功能,舒缓伤口疼痛的作用,是理想的卫生保健、美容护肤材料。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研究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的多糖化合物,主要由脱乙酰基的壳多糖(Chitin)经酸碱处理得到。
壳聚糖具有多种优异的特性,如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和凝胶形成性等,因此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法。
其中,物理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和微波辐射法;化学方法包括碱法、酸法和酶法;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酶解壳多糖,如利用真菌和细菌等生物进行脱乙酰基反应。
物理方法中的机械剥离法是通过机械力将甲壳素层与贝壳分离,然后经过碎粉、分级和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得到壳聚糖。
而微波辐射法是利用微波加热使壳多糖溶解,再经过沉淀和干燥等步骤得到壳聚糖。
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壳聚糖具有较高的产率和较好的活性。
化学方法中的碱法是将壳多糖与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使壳多糖脱乙酰基,生成壳聚糖。
酸法则是将壳多糖与盐酸等酸性物质反应,通过酸解使壳多糖发生脱乙酰基反应。
酶法则是利用壳多糖酶酶解壳多糖,生成壳聚糖。
这些方法制备的壳聚糖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一系列化学修饰,增加其功能性或改善其性质。
壳聚糖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壳聚糖在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系统、组织工程、伤口愈合等方面。
它可以用作药物的控释剂,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同时,壳聚糖可以修饰成纳米粒子或薄膜的形式,用于研发组织工程材料,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此外,壳聚糖还具有抗菌性能,可以用于伤口敷料,预防细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其次,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可以形成凝胶,增强食品的黏稠度和质感,用于制备果冻、冰淇淋等食品。
由于壳聚糖呈阳离子性,具有吸附能力,可以用于水质净化和食品添加剂等方面。
壳聚糖还可以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涂层,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此外,壳聚糖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壳聚糖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净化废水并达到环境标准。
壳聚糖的应用及发展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关于壳聚糖应用及其发展的一些内容:1.食品工业:壳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或食品保鲜剂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作为凝固剂、稳定剂、乳化剂和保湿剂等在食品中使用,用于改善口感、增加稳定性和延长保质期。
2.药物传递系统:壳聚糖可以作为药物纳米载体,用于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它可以通过改变壳聚糖颗粒的尺寸、形状和表面性质来优化药物的吸收和传递。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靶向输送。
3.医疗器械和组织工程:壳聚糖可用于制备各种医疗器械,如注射器、导管和人工关节等。
此外,壳聚糖还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用于修复受损的组织或器官。
4.环境保护:壳聚糖可以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
它可以作为吸附剂和沉淀剂,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环境友好型材料,如可降解塑料和生物质材料。
5.农业应用:壳聚糖可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保护剂,用于改善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它还可以用作农药的包被剂或稳定剂,用于提高农药的效果和持久性。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保持能力。
壳聚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壳聚糖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壳聚糖材料的研制:研究新的壳聚糖衍生物以及壳聚糖与其他功能性材料的复合物,以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2.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研究壳聚糖在肿瘤治疗、组织工程和药物控释等方面的应用,开发新型的壳聚糖基药物传递系统。
3.食品安全和功能食品的开发:利用壳聚糖的保湿性、抗氧化性和抗菌性等特点,研究开发功能性食品和食品保鲜剂。
4.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将壳聚糖应用于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土壤修复领域,提高其在环境保护中的效果和应用范围。
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的静电纺丝法制备
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可以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壳聚糖和聚乙烯醇溶液。
将壳聚糖和聚乙烯醇分别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通常使用的溶剂为甲酸和乙醇混合物。
2. 搭建静电纺丝装置。
将制备好的溶液装入注射器中,通过高压喷嘴喷出溶液,利用静电纺丝装置将溶液转化为纳米纤维。
3. 收集纳米纤维膜。
将纳米纤维沉积在靶板或者转轮上,形成纳米纤维膜。
可以通过控制静电纺丝条件来控制纳米纤维膜的厚度和形态。
4. 进行后处理。
对制备好的纳米纤维膜进行后处理,例如交联、干燥等,以提高其物理化学性能。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药物传输、组织工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浅谈新型纤维的性能及其在家纺领域的应用学号:120400724班级:纺织1207班姓名:谢丹梅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家纺类产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简单介绍了现有一些新型纤维的性能及其在家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关键字:新型纤维家纺领域功能应用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多样化需求的不断增多,功能性家纺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睬。
根据美国棉花公司在2012年针对中国家用纺织品消费市场进行的一项调研,78%的消费者称他们在购买家纺用品时会重点考虑产品是否具有功能性⑴。
因此,本文简单介绍几种新型纤维性能及其在家纺类产品中的应用。
一、竹浆纤维1、竹浆纤维的性能竹浆纤维的制备方法与普通的粘胶纤维相似,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
相关研究表明:竹浆纤维横截面布满孔洞,具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性能;纤维纵截面有很多条沟槽,有利于纤维排放湿,也有利于纤维之间饱和形成纱线,具有较好的可纺性[2]。
以竹浆纤维为原料的织物具有干爽舒适、柔软悬垂、色泽亮丽等优点,适用于家纺等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纺织品[3]。
2、竹浆纤维在家纺类产品中的应用现在市场的竹浆纤维家纺产品主要有巾类产品和床上用品。
2.1巾类产品竹浆纤维巾类产品具有吸湿快干、柔软舒适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浴巾、毛巾、方巾等。
2.2床上用品竹浆纤维床上用品主要包括两类:床品套件和被毯产品。
其中,床品套件主要包括床单、被套和枕套,常用的原材料为竹浆纤维,也可以将竹浆纤维与精梳棉、苎麻、亚麻、天丝、蚕丝、羊毛等混纺。
竹浆纤维被毯主要指以竹浆纤维为填充物的保暖被和竹浆纤维与天然动物纤维、涤纶或者腈纶混纺而制造成的毯类产品⑷。
以竹浆纤维为主要原料,混合超细纤维、热熔棉等作为填充物的保暖被,具有蓬松丰满、质轻保暖的特点[5];竹浆纤维毯则具有柔软滑爽、贴肤舒适等特点。
二、生物基“舒弹丝”1、舒弹丝纤维的性能舒弹丝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和海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历尽数年的联合研发,最新推出的高科技生物基弹性短纤维。
1.5.5 声速定向因子选择SCY-Ⅲ声速方向去对新生的壳聚糖纤维里包含的大分子链方向进行测量。
纤维样品需要保持的长度应该控制在40 cm,张力则要求被控制在0.1 cN/dtex。
1.5.6 结晶度运用Rigaku Electric RIGAKU-D/max-B X射线衍射仪去测定结晶度。
铜目标镍则可以被过滤。
管电压要求提升到40 kV,管电流则要求保持在50 mA,同时2θ需要保持在6°到36°。
2 结果与讨论2.1 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溶解行为的影响脱乙酰基是否彻底对于壳聚糖自身的溶解程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壳聚糖自身的分子量相对较小时,脱乙酰基度会完成对壳聚糖溶解,同时脱乙酰的基度不断提升那么其自身的溶解度则会越高。
将分子量在一百万的壳聚糖作为原材料,将体积分数在2%的乙酸溶液作为溶剂,完成对脱乙酰度以及质量分数存在差异的壳聚糖溶液的测量,同时需要在40 ℃的情况下进行磁力搅拌[2]。
能够得出,在质量相同的分数下,伴随着壳聚糖脱乙酰度的不断提升,溶解的速度也会变快,这展现在溶解时间的不断降低上。
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是因为壳聚糖其脱乙酰度要大一些。
壳聚糖里的游离氨基不断地增加,壳聚糖分子属于聚电解质出现的正电荷也会不断地增加,所以它也能够很好地在乙酸里溶解,所以在对纺丝原液进行制备开始前需要适当的提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2.2 壳聚糖纺丝原液的稳定性2.2.1 乙酸溶液对纺丝原液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壳聚糖分子中包含活性氨基,因此能够在乙酸溶液里进行溶解。
这一实验使用额度容积的浓度是2%和3%以及4%的乙酸其主要的目的是完成4%分子量壳聚糖溶液的制备,然后将其放到温度在40 ℃的鼓风干燥箱里[3]。
在其余条件保持一致的状况下,选择体积分数不同的乙酸去完成壳聚糖浓缩物的制备,其特性黏度在初始时大概一致。
但是乙酸其特性黏度会伴随着含量的走低而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能够加快水解的速度。
假如使用提升乙酸体积的方式去让壳聚糖自身的溶解速度得到提升,那么纺丝以及固化过程中NaOH量会有所提升,同时其获得的纤维机械性也会有所降低。
一文看懂壳聚糖纤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编者按生物基化学纤维是以生物质为原料或含有生物质来源单体的聚合物所制成的纤维,产品具有生态环保、人体亲和、抑菌舒适、废弃物可生物降解等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贴身内衣、衬衣、袜类、家纺等产品,为了让消费者充分认识生物基纤维的特性,中国化纤协会现推出生物基纤维科普知识系列宣传报道,以飨读者。
随着人们对纤维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开发以天然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新型生物基化学纤维成了后石油时代解决纺织行业原料来源的重要途径。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中蕴含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利用海洋生物体或海洋生物提取物制成的海洋生物质纤维成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绿色生物质纤维品种。
海藻酸纤维、卡拉胶纤维、琼胶纤维、浒苔多糖纤维等属海洋植物纤维。
甲壳素纤维和甲壳素衍生物纤维(壳聚糖纤维、乙酰甲壳素纤维、二丁酰甲壳素纤维等)则属于海洋动物纤维。
其中,壳聚糖纤维是国内外产量最大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制成的海洋动物纤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壳聚糖纤维。
1.原料来源顾名思义,壳聚糖纤维的原料是壳聚糖,而要了解壳聚糖,首先要了解甲壳素。
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外壳以及藻类的细胞壁中。
自然界中甲壳素的年生物合成量约100亿吨,是地球上除纤维素以外的第二大有机资源。
甲壳素用浓碱脱去乙酰基即为壳聚糖,化学名称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可溶于大多数稀酸如盐酸、醋酸、苯甲酸等溶液。
壳聚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细胞亲和性等许多独特的性质,同时壳聚糖还具有良好的成纤性。
由壳聚糖制成的壳聚糖纤维具有天然的抑菌性、生物相容性和吸附性,在生物医学、卫生、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制备工艺技术常见的壳聚糖的生产工艺有湿法纺丝、干湿法纺丝以及静电纺丝,其中湿法纺丝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制备壳聚糖纤维方法。
壳聚糖纤维的专利技术综述摘要:壳聚糖是一种能从植物或者动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促进伤口愈合等性能而为人们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材料,壳聚糖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壳聚糖纺丝制成纤维用作医用缝合线或敷料等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主要对壳聚糖纤维的制备、应用的发展历程等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壳聚糖;纤维;应用1壳聚糖纤维概述早期,甲壳素被认为是人造纤维中非常有市场价值的原材料,在1920s到1930s,科学家做了很多甲壳素纺丝的尝试。
但是,尼龙的发现,使甲壳素纤维的研究被搁置,人们开始研究如尼龙、聚酯、聚丙烯等性能优良,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各种各样的合成纤维,以及其他功能性纤维,如水溶性纤维,阻燃纤维,碳纤维等。
而1970s后,由于资源问题、海鲜废弃物的回收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又逐渐对壳聚糖加以关注,近年来,在壳聚糖的研究逐年增加。
传统纺丝工艺包括熔融纺丝、湿法纺丝、干法纺丝。
壳聚糖由于分子中氢键的存在使得分子结晶度高,使其熔点高于分解温度,同时,由于壳聚糖只能溶解于极性高沸点溶剂,溶剂挥发较难,因此,熔融纺丝、干法纺丝不适合制备壳聚糖纤维。
所以,目前大多数传统壳聚糖纺丝工艺均是湿法纺丝,即将壳聚糖溶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喷丝孔喷出纤维,在凝固液中冷却成形,得到壳聚糖纤维[1-4]。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阿克隆大学对静电纺丝作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纳米纤维技术不断成熟,但是由于壳聚糖溶解性不好,溶液粘度太大,不利于静电纺丝[5],Ohkawa[6]发现了在三氟乙酸中能制得形貌较好的纳米纤维,而纳米纤维的形成与壳聚糖的浓度关系很大,因此,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纺丝液中加入二氯甲烷可以有效改善纤维形貌和直径分布,为壳聚糖电纺丝奠定了基础。
面对壳聚糖纯纺的难题,多采用添加盐类、表面活性剂、聚电解质等方法加以改善。
而壳聚糖混纺成为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混纺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纤维的可纺性,而且可以增强其机械性能等,进一步拓展了壳聚糖纤维的应用。
壳聚糖静电纺丝1 概述关于纯壳聚糖溶液体系静电纺丝的报道却不多。
可能是在高的静电压下,壳聚糖主链上的离子之间的斥力阻碍了电纺纤维的形成,尤其是在射流中的弯曲不稳定性和鞭动不稳定性出现的时候,这就造成了纯的壳聚糖体系静电纺丝的困难关于壳聚糖静电纺丝更多的报道是关于将壳聚糖与其他聚合物混合电纺成纤维的。
选择与其他较为容易电纺成纤的高分子混合纺丝,不仅可以改善壳聚糖本身不易电纺的缺点,还可以赋予壳聚糖纤维一些新的性能。
最常见的是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混合电纺成纤。
通过调节溶液浓度和原料配比,壳聚糖与PV A混合溶液可以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光滑完好的纤维,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或伤口敷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还能与其他一些合成高分子混合制备电纺纤维,如壳聚糖和PEO,壳聚糖和PV P等。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纤维膜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是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近年来,对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使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同轴静电纺丝就是其中一种。
核壳结构电纺丝可以在内层负载某些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及组织工程支架。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而羟基磷灰石是天然骨的主要成分,具有骨传导性和诱导性,两者在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很广泛。
2 静电纺丝技术静电纤维制造是目前得到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得到纤维状物质,因而这一过程又称为静电纺丝,简称电纺。
电纺最早出现于1934年,Fomlll als在一篇专利中首次介绍了利用静电斥力获得聚合物纤丝的方法。
纯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环保纺丝技术与应用周家村;胡广敏【摘要】介绍了壳聚糖纤维的国内外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纯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环保纺丝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详细说明了纯壳聚糖纤维在医疗、卫生、纺织、航天、军工、烟草等领域的应用;并提出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对纯壳聚糖纤维在高端领域产品的研发,以更好地发挥纯壳聚糖纤维在促进人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推进纯壳聚糖纤维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5页(P157-161)【关键词】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绿色纺丝;复合式快速脱泡;触变性流体;平推流高温凝固;往复式逆流水洗【作者】周家村;胡广敏【作者单位】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宁阳271400;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宁阳27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5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纺织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特别对环保、舒适、健康的功能性纺织品需求越来越迫切。
必须要有健康的新材料产品来满足市场。
壳聚糖纤维[1]是以虾、蟹壳体废物为原料,经湿法纺丝制得的,具有吸湿祛臭、吸附螯合、抑菌防霉,还具有止血促愈、舒缓伤口疼痛、减少疤痕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等生物活性,既不占用土地资源,又不依赖于石油资源,成为倍受国际关注的海洋生物质再生纤维主要品种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纯壳聚糖纤维的原料提取技术、工业化环保纺丝技术、制品与产品关键技术以及医疗、卫生、纺织、航天、军工、烟草等领域的应用,使得纯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环保纺丝生产成为现实,推动了纯壳聚糖纤维的产业化进程。
1 纺丝瓶颈及关键技术研究与突破1.1 壳聚糖纤维的发展历程壳聚糖纤维作为一种海洋生物质再生纤维,已有近百年的开发历程。
1926年,丹麦的Knwike先生进行了甲壳素可纺制纤维的理论研究;1980年,日本美羽化学工业公司率先试制了壳聚糖纤维;1995年,日本富士纺织将甲壳素加入粘胶液制成抗菌粘胶纤维。
1999年,韩国甲壳素公司建立50 kg/d纯甲壳素纤维的生产线。
我国对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东华大学开始对甲壳素纤维研究,并取得了甲壳素纤维的发明专利。
青岛即发集团在2000年建成年产80 t的甲壳素纤维生产能力。
直至现在,国内生产甲壳素和纯壳聚糖纤维的厂家较少,且没有解决生产的工业化、清洁化。
因此,产量、质量都受到了限制。
1.1.1 原料制约壳聚糖纤维的生产面临主要原料问题:因蟹壳、虾壳种类繁多、品质差异巨大,目前大多采用进口分子质量大、均匀的高品质深海鳕蟹脚壳为原料,总量有限,难以扩大生产。
1.1.2 生产技术与装备制约壳聚糖纤维的原料是从动物虾、蟹壳中提取的,所配制的纺丝液是一种触变性[2]胶体,其输送、挤出成型都与常规化纤纺丝有巨大差异,纺制的纤维强度较低,抱合力较差,纺纱和非织造布加工困难,严重影响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生产能力有限。
生产技术与装备总体在低水平徘徊,长期以来无法突破工业化清洁化生产[3]瓶颈。
1.2 关键技术突破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百吨级纯壳聚糖纤维生产线基础上,深入开发研究,实现了原料国产化,采用了高脱乙酰度[4]、超高黏度的高品质片状壳聚糖为原料,突破纯壳聚糖纤维工业化纺丝中的多项关键技术,生产连续稳定,全程清洁生产、环保纺丝。
其产品是市场化的一种高质量纯壳聚糖纤维产品[5]。
1.2.1 高品质片状壳聚糖可控提取技术原料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解决原料多元化是保障产品开发的前提。
由于不同种类虾、蟹壳结构成分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淡水中生长周期短的虾蟹壳,固有的甲壳素分子质量低,有效控制提取纺丝用片状壳聚糖技术难度大,在开发多地域虾、蟹壳提取纺丝用壳聚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与常规工艺相比:采取了通过筛选多地域虾、蟹壳,得到结构成分类同的虾、蟹壳,制定相应的酸碱浓度、温度、时间等生产工艺参数,特别采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2次脱钙、脱脂和独特脱乙酰的柔性工艺,实现了高品质纺丝级片状壳聚糖的提取,拓展了纺丝级壳聚糖的来源。
1.2.2 高品质纯壳聚糖纺丝液制备技术深入研究壳聚糖脱乙酰度、黏度与溶解、降解[6-8]的机制,开发片状壳聚糖高剪切直接反应、溶解一体化技术[9],实现高脱乙酰度、超高黏度片状壳聚糖均质化、快速溶解,设计开发真空、离心、剪切、刮膜多原理复合脱泡装置,高效制备高品质纯壳聚糖纺丝液。
片状原料高剪切直接反应、溶解一体化技术。
常规工艺多采用研磨成粉末的壳聚糖原料进行搅拌溶解。
与常规工艺相比,将片状壳聚糖加溶剂采用带有多层搅拌桨且可调剪切力的真空搅拌溶解釜直接溶解,减少了工序和能耗,避免了制造壳聚糖粉末过程中大分子结构受到破坏,实现高脱乙酰度、高黏度纺丝液的快速制备。
仅用原溶解时间的一半,纤维强度提高30%。
复合式高效脱泡技术。
经过过滤的纯壳聚糖纺丝液,采用高压动力输送至真空脱泡釜内,首先进入布满小孔的管道进行分离剪切,分离好的纺丝液经过伞流板进行刮膜、剪切后滴流至脱泡釜底部,再经搅拌提升重复上述脱泡过程,溶液界面层不断变化,气泡快速脱出,比常规静态脱泡,仅用原脱泡时间的四分之一,纺丝液黏度保持在95%的水平。
1.2.3 计量泵挤出、纤维均匀成形技术基于壳聚糖纺丝液的触变性流体的特点与纺丝成形机制,研发了高压大流量计量泵[10]挤出技术、分区高密度大直径喷丝板[11]技术、平推流高温凝固技术,实现高效挤出、均匀成形。
大力提升壳聚糖纤维的强度与均匀性。
1)高压大流量计量泵挤出技术。
纯壳聚糖纤维纺丝时,纺丝液的黏度高达500 Pa·s,使用传统计量泵时,由于纺丝液黏度太高,造成齿轮空转,供量不稳定,并且形成高剪切,致使触变性流体纺丝液的结构发生破坏,黏度大幅度降低。
根据高黏度壳聚糖纺丝液的特点,采用双进、双出料腔,并采用相适应的齿轮参数及与其相配合的齿轮腔间隙和泵体盖板间隙参数,提高效率,专门设计制造适合高黏度、大流量纺丝液的计量泵,加大了单转输送量,黏度最高可达500 Pa·s的纺丝液每转供出纯壳聚糖纺丝液300mL,每分钟供量15 kg,实现高黏度纯壳聚糖纺丝液的大流量稳定输出,打破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中计量泵环节瓶颈。
2)分区高密度大直径喷丝板。
自主设计高密度组合喷丝板,喷丝帽呈三层正六边形分布均匀,承压高,挤出丝束与凝固浴接触均匀、充分,断丝少。
1 000孔/cm2的喷丝帽均匀分布在整个喷丝板面积上,总计150 000孔。
纺丝时采用卧式双喷丝位,可生产出300 000根/束的束丝纤维,形成年产千吨级生产线。
3)平推流高温凝固技术。
采用高压动力计量泵将纺丝液从15万孔的喷丝板中喷出,进入高温凝固浴,凝固浴液与丝束同方向且大于喷丝速度进行流动,起到推动、分散丝束的作用,使得凝固浴液与纺丝液双扩散充分,扩散速率提升,凝固平稳,制得的纤维强度高,不匀率低。
1.2.4 全流程清洁生产的环保纺丝原液制备与紧凑型设计、气压输送技术。
纺丝液输送创新采用压缩空气作动力进行输送,与传统的齿轮泵输送相比,输送纺丝液的设备减少,工艺流程短,设计紧凑,吨纺丝液输送减少用时接近1倍,节省电量16 kW·h,纺丝液黏度保持稳定,而且整个输送过程中无噪音产生。
往复式逆流水洗装置。
水洗工序的水洗装置采用三段三层紧凑型设计,保证逆流水洗方式,减少车间占地60%。
同时,根据工艺需要的水洗条件,实现多段水洗的流量自动控制,保证纤维水洗质量。
2 000 t级中水回用系统。
车间地底建有2 000 t的地下水池,利用水的势能,将生产过程中的洗涤用水收集,后采用反渗透过滤和浓水回用2种最先进的2级联合中水处理系统。
经处理后的水循环利用,无废水排放,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同时,结合车间内的温度控制系统,水温上下波动不超过5℃,总体节约耗能在40%以上。
综上所述,在纯壳聚糖纤维整个纺丝过程中,除使用乙酸和氢氧化钠外,不添加其他任何化学物质,全程清洁生产、环保纺丝。
1.2.5 纤维后加工与制品开发关键技术无卷曲纯壳聚糖纤维制条技术。
在纺丝处理过程中,研发了适合纯壳聚糖纤维的柔软剂,同时研制了柔性梳理设备,调整梳理工艺参数,实现了纯壳聚糖纤维无卷曲制备高品质纤维条,制成率高达94%。
纯壳聚糖纤维材料的全色系染色技术。
由于壳聚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基团,常规染色工艺都需经过酸洗工艺,氨基基团会在酸洗、染色的溶液中和氢离子以及染料的有关基团发生反应,使壳聚糖溶解或转化成壳聚糖盐类物质,丧失了壳聚糖的性能,造成壳聚糖染色困难。
经过分析研究,技术攻关,开发了含纯壳聚糖纤维材料制品的全色系染色技术[12]。
现已广泛应用到相关企业,成功实现对纱线、面料、成品等织物的染整。
纯壳聚糖纤维制品开发。
开发了水刺、针刺、热轧非织造布,针织、机织面料等制品,男女内衣、医疗卫生用品、军工等多领域产品。
特别是四川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研发了航天用特种壳聚糖纤维布。
2 应用领域的研究2.1 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实践纯壳聚糖纤维具有广谱抑菌性[13-14]、防霉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15]和无免疫原性,还具有吸附螯合、止血促愈[16]、减少疤痕[17]的作用。
基于纯壳聚糖纤维的这些多种生物学活性,目前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广泛,可作为创面敷料、消毒护理等应用,特别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用作支架或载体材料等,也可用于体内可降解手术缝合线的制备。
已开发出多种高端具有竞争优势的止血类产品,现已成功应用到国外军方以及国内和我国台湾多家医院,市场反馈良好;欧洲某国际知名医疗企业选用速吸水纯壳聚糖纤维(0.05g纤维在盛满0.9%生理盐水的100 mm高度的烧杯中8 s内从液面完全沉入底部),已成功制得止血棉,正在推广使用。
目前,还进行纯壳聚糖纤维疝修补片等外科植入物膜类产品的开发研究。
2.2 在卫生行业的应用实践在卫生行业的应用实践,纯壳聚糖纤维具有天然抑菌,活化肌肤等功能,可与多种纤维采用热风、热轧、水刺、针刺等工艺混纺成不同规格不同比例的非织造布,是女性、婴幼儿、老年护理用品的理想贴肤层和导流层材料,为消费者带来安全健康的新生活。
联合开发的卫生巾、纸尿裤、湿巾等产品,已进入产品试制阶段。
2.3 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实践以纯壳聚糖纤维为原料开发生产了含量在10% ~30%之间的系列混纺纱线及纺织品[18],主要有与莫代尔、天丝、麻赛尔、羊绒、精梳棉等混纺、混织的各类纱线系列、内衣面料。
2.4 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实践经过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研发成功以纯壳聚糖纤维为核心原料的“特种壳聚糖纤维布”它具备抑菌、阻燃、抗静电、防霉、240℃高温脱气无毒等优良特性,并获得我国国防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1218002334.4,成为中国航天专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