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1.01 KB
- 文档页数:1
陈氏太极拳小架之白鹅亮翅陈氏太极拳小架之白鹅亮翅小架的白鹅亮翅的技击运用,首先手,太极把手练棉软其实很容易,但要练出内刚的感觉就难了,然后是松沉,先说沉,指的是三重意思。
一是沉肩坠肘。
要两手成为弯曲的两张弓,在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况,利用生理曲形成最大的张力,格挡敌人的攻击。
人有担心如此手上无力,还能挡住敌人,不过不要怕。
当你的手沉肩坠肘,呈自然弯曲的情况下,对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一点劲都没用,对手都感觉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
不信你可以和别人试试。
二是身体重心下沉。
重心下沉可以使对手的劲放空,引导对手拨根,同时让自已站的更稳。
三是肩珠和肘珠向外、向下运动,以引劲的方式引长对手的劲路。
对手的劲一旦被引长,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档。
但只是沉,还是不够,如果只是沉着保持不动的话,就会和对手形成抗劲,那就不是打太极了。
因此,第二个字的“转”的作用就出来了,在松沉的基础上“逢力必沉,逢沉必转”。
一沉一转加起来的效果,就称为“走”,意思就是让对手的力量在自已身上走掉,是为沉转走化。
在走化的过程中,两脚要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虚实过渡。
否则,手上手劲走化到腰以后,两脚不能虚实过渡,也无法达到走化。
白鹅亮翅既然走化为首劲,在手上通过棚、捋二劲走化对手劲力的同时,脚也必须悄悄伸出。
伸到什么位置?必须伸到对手的重心之下。
为什么要悄悄的出脚,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不让对手发现我方即将发击。
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缠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
有些朋友也许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悄悄出脚也许很难。
其实,你只要体会到书谱上说所的迈步如猫行,但是有一点,很多人打这一招。
都是移重心,才上步,其实,在实战中移重心,是来不及的。
一松一合,已经步法上去。
在引带的过程中,八种太极劲法都可以用到。
用棚、捋两劲沉转走化,就可以轻易转偏对方的力量。
然后,变棚为捋,将对方的力量引带的身后进发,使对手使去重心或处于背势。
【原创】洪式太极拳一路拳第六十三式“白鹤亮翅”规范动作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
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征稿邮箱:**************白鹤亮翅式名考释:象形。
从字面上看,可以体会到双手是对开的,而不是合的。
陈鑫老谱名为“白鹅亮翅”,意义相同;其它太极拳也名“白鹤亮翅”。
此式共有二个分解动作。
动作一:眼看右前方。
身左转,胸略偏向左前斜角。
双腿缠法变为左顺右逆,右膝向下松垂,左腿外摆左脚尖成左小盘步。
同时,右手变顺缠走外下弧线,向胸前上转,手心侧向左后上斜角,手指扬向左前上斜角;左手变逆缠走里右外上弧线,转到右手腕上侧,手心侧向右前下斜角,手指扬向右前上斜角(图63—1)。
作用:双手转掤法。
假设有人从我正前方用双手按我,我随势左转身,拧转双手掤化来势。
动作二:眼仍看右前方,最后转左前方。
身右转。
双腿缠法不变,右腿向右前方提膝进一大步;左脚走里前弧线进到右脚的左前方,约一肩宽成左前虚步。
同时,左手变逆缠,走里左下弧线,向左胯外下转,手心侧向左前下斜角,手指扬向右前上斜角;右手变逆缠,走外右上弧线,向右上斜角转出,手高齐眼,手心侧向右前下斜角,手指扬向左前上斜角(图63—2)。
作用:右进步靠法。
对方为化我掤势,用右手拿我右腕上採,我随势进右步跟左步用右肩攻其胸部。
左手配合平衡。
要点:此式是右进步靠右前方的敌人。
手法包括:左转身双旋掤,右进步靠等法;此则手法,旋转只有尺许的小圈。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hongshitj)。
武式太极拳九十式白鹤亮翅和抱虎推山武式太极拳白鹤亮翅1、迈步交手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蹲,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同时上体微右转,两前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两掌心左右斜朝下,眼看右前方(图3-37)。
2、跟步分掌左脚掌落平,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蹲,右脚提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着地;两掌分别向上下、左右分展,左臂屈肘,左掌置于左额前上方,掌心斜向上,右掌按于右胯侧前方,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图3-38)。
(结束动作定势朝东)动作要领:两臂交叉或分展时,都应该沉肩垂肘;并且两臂在分展时掌臂要领先,切勿出现耸肩的现象。
武式太极拳抱虎推山1、转体落手,右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向外碾展,上体微左转,左掌下落至胸前,右掌向左划弧,掌心朝里(图3-39)。
2、转身提按右脚全脚掌落平,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蹲,上体继续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右掌向左向上向右划弧至耳侧,掌心斜朝前;左掌向右向下经右前臂内侧向左落按至腹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眼看左前力(图3-40)。
3、弓步抱推左脚掌落平,重心移向左腿,左膝前弓步成左弓步;上体继续左转;左掌向左弧形平搂至左腹前,掌心翻向上指尖向右,右掌由右耳侧向前推出,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同鼻高;眼看右手方向(图3-411、动作正面、2、动作背面)。
4、沉身按掌,重心微前移,右脚跟微抬起;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眼看前方(图3-42)。
5、跟步合掌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蹲,右脚提收至左脚内侧,前脚掌着地;两掌左右分开,向上划弧,合于胸前,虎口斜相对,掌心斜朝前,指尖同鼻高;眼看前万(图3-43)。
(结束动作定势朗东)动作要领1、转体时外形上身不动,实际上左右两侧胸要配合两手的-上-下且两手也要同步动。
2、提按出腿-致。
3、左掌搂抱和右掌前推要同左腿屈膝前弓协同-致。
第3、分动定势时,右臂屈肘坐腕,力达掌根,右掌不能超过左脚尖;第4、分动两掌下按肘,重心前移,要敛臀沉胯,虚领顶劲,两手按动;第5、分动定势时,两臂要撑圆,两掌有抱球之意。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吴式太极拳拳谱中的动作很多,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独特之处,那么我们该如去练习它们呢?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我们又该怎样去练习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将两臂左右对称分展,身脊中直。
面向正前,形如鸟翼,称为白鹤亮翅。
两手一上一下且两臂不对称。
身体略作扭斜者,祢为展翅。
用于技击时,多在敌拳快猛而我方躲闪不及时。
用两手挑采敌臂,转腰化其攻。
并顺其劲力方向滚卷小臂。
使对方向旁侧落空,然后用肘击或用手臂前击,但两臂都不能失却掤劲。
此式之技。
用于对付目前较火爆的“箍颈打膝”招法。
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若对方前进右步右直拳击打我面部,我方向右撤身而避。
并出左掌向上拦截对方右腕内侧。
如若对方随进左步用左肘横击打我方右侧头颈。
我右旋体,右步朝左脚后方撤移的同时,右臂屈肘上抬架住对方左肘;如果对方伸手搂我头部,猛提右膝击打我胸部,我方则用右臂肘进顺势下砸敌膝关节,紧随右脚进步。
插足扣绊敌左腿。
右手向右、向上伸臂“棚”劲搠击对方咽喉及上胸,发力将其掤出。
以一臂下提挤靠架格,或掤或截,另一臂下按分搂,或采或捋。
精神集聚,含胸拔背,劲贯两膊而意注四梢。
攻防灵活,进退适宜,两手交错用劲时。
则成为擒拿之法。
比如,对方滑步进身用右拳击打我胸部,我在左脚后退一步的同时。
左掌内画向下拍按其右腕部,将其攻势化掉的瞬间,左手扣指抓握其腕,左腿朝其裆前进步,重心落于右腿,同时右掌前伸从对方右臂下穿过,将对方小臂侧担于我方之右臂内侧。
左手抓其腕向下拉,右臂用上掤挒劲。
右腿挺膝蹬力前送,左脚向外勾拌其右脚。
前拥身将其右臂控制住。
白鹤亮翅是最善于防住敌人上下齐攻的招法。
亮翅中蕴涵展翅而成击法,合翅之手便成了点打的动作。
如能运用纯熟,可化生出多种击点。
并能择机点打敌多个要穴。
比如敌以左垫步进身。
右弹腿踢向我腹部。
同时用左拳击打我面部。
在此上下遭受敌之同攻的前提下。
我退后右步,两手一上一下。
两臂作弧形而含掤劲,左手下搂其右小腿,右臂上拦截对方左腕臂。
话说形意门真谛白鹤大亮翅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下边的式子是进步右崩拳,这个右崩拳和前文说过的崩拳是一样的,要求打出整合之力,后手臂膀要夹紧肋骨,这样周身才能上下一体。
当年我连这样的连拳的时候,身体总是上下起伏,达不到练拳的要求,身体总是塌不住劲,在两棵树之间拴一根绳子,用这根绳子的高度来提醒自己,这个方法是父亲教我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把自己的坏毛病改掉。
在初练连环拳的时候,最好有师父和师兄弟在旁边,随时提示你,纠正拳中的动作,这样才能给一路新的拳法打好基础。
如果练出了毛病,形成了习惯,再改可就难了。
练拳容易改拳难!初学的时候,一定要打好基础,要有“张飞认针”的劲头,形意拳是个jīng细的伙计,粗心人是干不了这个的。
许多人练了很长时间没有大的长进,就是初学没有打好基础,练拳不够jīng细造成的。
比如太极拳,老师教的时候架子很低,你当时做不到不要紧,一点点的去模仿,每天练低一些,终有一天能达到标准,许多人得过且过,练了8年还和初学一样,基本上是站着练习,这样不出功夫,永远也锻炼不到那些该锻炼的血脉,白耽误了时间,不如回家擦擦地板,干点家务活那种锻炼的好。
打完了并步的右崩拳,这时候右脚向后退一大步,脚尖外撇成9o 度,这时候左脚退到右脚的后方,与此同时打出左横拳。
这个退步横拳在这路拳里叫“青龙出水”。
然后右脚向右前方开进一大步,左脚随之跟上半步,然后打出右手崩拳,这个崩拳要向右斜前方出拳,这个顺步崩拳与前两个动作也组成了进退三崩拳,只不过中间的一拳,改成了横拳而已,这第三个崩拳要打出黑虎出洞的气势。
下一个式子是“猛虎归洞”。
把右拳右腿回收回来,两手抱肋两腿并拢在身前,和前文讲过的:白虎蹲穴“是一样的,我在打这路拳的时候,打倒这个地方有意的略微停顿一下,调整自己的身形和气息,然后再做下一个式子。
形意拳就是这样,如果这一个式子的呼吸没有均匀,身形没有调正,那么我们就停在这里,把这个式子当成一个桩法,慢慢地去调整,知道自己的身形和气息没有问题了,再练下一个拳式。
杨式太极拳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和左搂膝拗步杨式太极拳第十九式提手上势动作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稍提起,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稍提起,也向前距原地一脚许落下,以脚跟着地,脚尖微抬,膝微弓,成右虚步;同时,左掌弧形向前上移,右掌沉肘微里收,与左掌向胸前合拢,右掌在前高与眉齐,掌心朝左;左掌高与胸齐,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
眼通过右掌向前平视。
(图86-87)动作二、三与前第五式“提手上势”动作二、三相同。
(接图25-27)要点: 1.由斜飞式过渡到图87的动作,腰部以及上下肢动作要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2.与前第五式“提手上势”要点同。
杨式太极拳第二十式白鹤亮翅动作和要点皆与第六式“白鹤亮翅”相同。
(参见图28)杨式太极拳第六式白鹤亮翅动作:左脚稍提起,移至右脚前(东),以脚尖点地,左膝微弓;身体向左微转。
同时,右掌向前上提,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外;左掌也同时弧形下落于左胯旁。
眼稍关及右掌上提,即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
(图 28)要点: 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肢拔长的感觉,但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上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就稳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
2.成白鹤亮翅式时,两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右掌虽在右额前上方,但不可抬肘、耸肩,要松肩沉肘、坐腕;身体仍须保持中正,不可前俯、后仰,不可挺胸、凸臀。
杨式太极拳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相同。
(参见图 29-33) 杨式太极拳第七式左搂膝拗步动作一:腰微右转,右胯根微内收。
随转腰,右肩下松,右肘下沉,自然地带动右掌弧形下落( 经右胯侧),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翻朝上;同时左掌也随转腰自左下向前而上(高与横膈膜齐)弧形右移。
眼随转腰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掌。
(图29-30)动作二:左脚提起,上体继续向右微转;随转体,右掌弧形向右斜角上移,左掌继续向右弧形落于腹前;眼稍关及右掌即移顾左掌。
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探秘(3)作者:崔仲三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11期八、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极具代表性的动作之一,动作外形舒展大方、圆活潇洒。
此式动作的虚步步形,也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拳式中的高架虚步。
所谓“高架”是就动作外形相对而言,同是虚步步形,“手挥琵琶”、“提手”动作属于中架虚步,“海底针”的虚步动作属于低架虚步。
白鹤亮翅虽然动作外形看似直立,但是动作要领却丝毫没有改变。
首先身形要达到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沉髋、收腹敛臀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向上的挺拔之势,又含有向下的沉稳之劲,才能有上下对拔、把身肢拉长的感觉。
尤其是右臂虽然向上擎托高举,但是松肩、垂肘的动作原理丝毫没有变化,也要充分体现出来。
右肘关节不可扬起,要松沉,右肩与右掌指呈弧形,双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只有这样才能将腿脚之力、腰髋之劲通畅地灌注到双掌。
前(左脚)三后(右腿)七的身体重心的合理分配,就是整体动作劲力的基础和保证。
含胸拔背、松腰沉髋、松肩垂肘,不仅加强了身体重心的稳固性,同时也保证了呼吸的深沉,也充分体现出太极拳原理中所包含的升降、虚实、开合,以及采按、擎托等相对、统一的哲理,以心意之动,寓动作之形。
如拳谚所云:“心气一发,四肢皆动。
足起有地,动转有位。
或黏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而捋,或挤而按。
”九、左右搂膝拗步拗步的“拗”字,释义有“弯曲”的含义,在做本式动作定势时,可以理解为一腿膝关节弯曲成弓步的意思。
“拗”字在太极拳术中还有一种解释,为左右不顺向的意思,也就是左手右脚、右手左脚不是同时顺向的动作。
左右搂膝拗步的动作,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极具代表性的动作之一。
它的身法、步法、劲力的变化极其丰富。
首先是身法、步法的转化。
从白鹤亮翅动作的高架虚步到右支撑腿的屈蹲下坐,随着身体重心下沉,身形上要达到“立身中正”的要求,即使是左脚迈出时上体也要正直。
这样既保持了身体纵轴的稳定,也尽量避免了因迈步而失去身体的平衡以致产生突臀、左右歪髋的错误动作的出现。
42式太极拳图解白鹤亮翅①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再翻转抱于左胸前,左手在上,两臂微屈成弧形;目视左手G(图28、29、30)②重心右移,上体右转;两手边合边举至右肩前;目视右手。
(图3 1)③上体微左转,左脚稍向内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两手右上左下划弧分开.右掌提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两臂保持弧形;目平视前方。
(图32)(1)要点①这一动作要注意上下肢及转腰的协调配合,如扣脚两手合抱。
转体两手合举,虚步分手,都要柔和协同完成。
2定势时要注意敛臀、松腰.身体中正安舒,切勿塌腰、凸臀。
③上体须中正,不可后倾、前倾、低头,两腋下含空。
坐胯、敛臀,不可塌腰、凸臀。
(2)教学口令第一动作转体划弧撤步抱球第二动作转腰带掌第三动作虚步分掌(3)攻防含义练习者可设想对方从我左侧,以右手推我肩部,我左转化开,以左手粘握其右前臂下捋,右臂穿至右腋下,右转身向右上方挑臂,以捌劲使对方向前倾跌。
(4)意气配合此动作完成2吸2呼2次转换。
第一动作转体划弧时吸气,撤步抱球时呼气;第二动作吸气,第三动作呼气。
(5)易犯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①右脚跟步时上体前弯、凸臀。
产生原因:左腿力量不足,为了减轻维持身体重心的左腿的负担,造成凸臀、弯腰、凹胸、低头.以及对身法要求理解不清。
纠正方法:上体仍正直,注意尾闾中正,要步随身换,身体歪斜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全身须中正安舒,做到上下一条线。
②定势时,两腿夹紧,形成尖裆。
产生原因:左右脚的横向距离不够。
纠正方法:虚步时,左脚略向左移,左右脚的横向距离应为一拳为宜,胯根应松开撑圆。
③定势时,低头猫腰,形成上体前俯,挺胸凸臀或上体后仰,挺胯挺腹。
产生原因:对虚领顸劲不够注意。
纠正方法: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头部自然正直,身体也就不易前俯后仰,但也不能硬顶而形成僵直。
④左臂夹紧,手指不向前。
产生原因:肩不松,腋下未留有余地。
纠正方法:肩要松,腋下要留有一拳空隙,左手要竖腕。
太极拳之“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研究
太极拳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其源自道家思想,是以推手、套路为主要形式的
健身运动。
其中“白鹤亮翅”拳势是太极拳中的经典拳势之一,被誉为“翩翩白鹤,展翅
欲飞,如行云流水,优美流畅,意气飞扬”。
“白鹤亮翅”拳势源于明朝时期的杨澄甫太极拳,后经过杨露禅、杨宗杰两代人传承,成为杨式太极拳的独特代表拳势。
其动作简洁流畅,气贯全身,既有柔性的招式又有刚劲
有力的击打,是太极拳中常用的一种进攻和防守手法。
“白鹤亮翅”拳势文化价值十分显著,它蕴含了深厚的道家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文化
精髓。
首先,它体现了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攻防哲学,要求练习者在防守中不断变换
姿态,利用对方的攻击力量来反击,以达到制敌于无形的效果。
其次,“白鹤亮翅”拳势
中的招式与鹤舞的姿态不谋而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感。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反映
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的观念,强调练习者要在放松身心的基础上顺应自然、
沉着从容地应对各种攻击。
综上所述,“白鹤亮翅”拳势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
一种广泛认可和推广的健身运动方式。
人们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在身体、心灵、社会等
多个方面受益,值得大家在娱乐生活之余加以推广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