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播种机破茬机构的创新设计——基于TRIZ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259.27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TRIZ理论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的应用TRIZ,即“俄国发明创造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术,其提出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解决问题或挑战,提高创新水平。
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TRIZ理论应用广泛,能够有效地提升参赛者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首先,TRIZ理论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创新设计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
TRIZ理论提出了40多个创新原则和数万个创新技法,可帮助设计者从矛盾和瓶颈出发,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使用TRIZ作为设计工具不仅可以解决现有的难题,而且可以发现设计中的潜在问题,使产品和设计更加全面化和可持续性。
其次,TRIZ理论还可以鼓励大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寻找共性问题,开发通用解决方案,推动设计行业的标准化和工业化。
TRIZ理论强调模式识别和概括性思维,能够寻找相似的问题,并将通用解决方法应用于这些问题上。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创造力和效率,还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兼顾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TRIZ理论也可以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中与其他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形成有机整体。
例如,TRIZ理论与人机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相结合,可以使设计更加综合化和全面化。
各个学科的专业性和交叉性相互促进,可以实现创新设计的高效发展,提高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TRIZ理论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它可以引领设计者找到优秀的创新思路和方法,确保设计结果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TRIZ理论还可以加强设计者的联系和合作,促进各个学科的交叉和碰撞,实现各个领域的跨界创新。
因此,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们必须要重视TRIZ理论的应用,才能够发挥设计的最大价值。
机械创新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创新设计在各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机械创新设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该机械创新设计方案是为了解决农业领域中的劳动力不足和效益低下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目前,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工作强度大,效率低。
因此,设计一个能够替代部分农民劳动力的机械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该机械创新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解决旱地农民播种、栽种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动播种机。
该机器能够根据农民的要求,自动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到土地上。
通过激光传感技术,该机器能够精确地判断土地的湿度和肥力,根据不同的土地状况调整播种的深度和间距,从而提高种植的效果和产量。
第二,为了解决农民收割作物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动收割机器。
该机器能够根据作物的成熟度和数量自动进行收割工作。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该机器能够准确地判断作物的成熟度,并且使用机械臂将作物收割下来。
该机器还配备了储存箱,能够自动将收割的作物存放到箱子中,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收割的速度和敏感度,以适应不同的农作物和不同的地形环境。
第三,为了解决农民施肥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动施肥机器。
该机器能够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作物的需求自动进行施肥。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该机器能够实时地监测土壤的养分含量,并且根据养分缺乏的情况调整施肥的量和时间。
该机器还配备了储存箱,能够自动将施肥的物质存放到箱子中,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施肥的精度和均匀度,从而提高施肥的效果和作物的产量。
总之,该机械创新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领域中的劳动力不足和效益低下的问题。
通过自动化的机械设备,能够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的工作条件,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TRIZ理论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的应用TRIZ理论是俄罗斯发明家阿尔图尔·戈尔德斯密特在上世纪40年代发明的一种发明创新方法和工具,也是世界上最为知名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TRIZ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分析已有技术和获得的知识,找到目前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来解决问题。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一项非常有益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大学生们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现有技术,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机械设备或系统。
在这个活动中,TRIZ理论的应用将有助于参赛者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首先,通过TRIZ理论的分析和研究,参赛者可以发现问题所在。
比如说,在机械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性能不够好或者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TRIZ的分析来找到原因,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TRIZ,通过分析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矛盾,来发展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如果需要提高设备的性能,但是不能增加设备的体积,那么就需要运用TRIZ理论中的“权衡矛盾”方法,既提高性能又不增加体积。
最后,TRIZ理论可以帮助参赛者发掘潜在的解决方案。
通过TRIZ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其他行业类似问题所引入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与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应用的可能性。
这样,可以创造性地将这些方案应用到当前的机械设计中,促进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提高。
总之,TRIZ理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方法,它的运用可以帮助参赛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TRIZ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参赛者的设计能力,提高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TRIZ的农业灌溉喷水器的防风设计问题描述∶农业灌溉喷水是由喷嘴、喷头、水泵、吸水管、发动机和机箱等按一定方式组合配套具有整体性的喷水器械。
喷水器受风的影响较大,水滴在大气下落过程中,如果有风会吹散水滴,漂移损失增大,使水灌溉率降低。
如何避免喷水器喷出的水滴受到风的影响?本文应用TRIZ来解决问题:4、资源分析∶子系统组件∶喷嘴;超系统组件∶人、空气;物质资源———内部空气、水物质资源——水、沙子空气——易压缩、其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水——重量轻、在一定温度下可以相变为气态和固态、柔性且动态的。
能量资源——压力场、重力场、张力场沙子——呈颗粒状、成本低、渗水、分散受力。
信息资源——压力值、喷水量能量资源———光能、热能、重力场、风能信息资源———温度、风速、风向构建矛盾———寻找导致矛盾的要素负面特征∶如果有风会吹散水滴,漂移损失增大,使水灌溉率降低。
操作区∶水滴的表面时间∶水滴从喷头喷出到水滴落地作用对象∶喷出的水滴工具∶作用于水滴的流动空气(风)最终理想∶水滴在操作时间内不受到任何的影响,即不造成漂移损失。
采用11-事先防范原理和1g-周期性作用原理使得水滴在风速达到有害作用时,停止灌溉;风速不足以影响时,开始灌溉。
方案3在控制水流处,增加测风速的装置,使其和水流控制装置联动,当风速达到使得水滴偏离轨迹,水流控制装置会自动关掉阀门;条件分离∶参数∶水滴要求∶采用2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方案四水经温度降低转变为固态(即∶冰),在农田中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放冰点,将冰放置到预先设置的位置上,冰会由于光能作用慢慢转变为液态水,液态水会因重力作用渗透到土壤中,从而替代喷水器(固态水按需求改变大小,和摆放的位置)。
TRIZ理论在机械改造中的应用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是由苏联工程师Genrich Altshuller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创新和问题解决的理论方法。
TRIZ理论强调通过系统思考和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提供了一套创新工具和技术,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找到最佳的方案。
TRIZ理论在机械改造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应用TRIZ理论,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发现并解决机械改造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优化和升级。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TRIZ理论在机械改造中的应用。
一、利用TRIZ理论发现问题在进行机械改造时,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故障率、降低成本等。
利用TRIZ理论,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发现这些问题,并通过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以某车间的自动化机械设备为例,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频繁的故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工程师们利用TRIZ理论进行问题发现,发现故障的根本原因是设备在高负荷下工作时受热膨胀影响而导致的零部件间隙增大,进而导致故障。
这个问题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容易察觉,但通过TRIZ理论的问题发现方法,工程师们可以更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根源。
二、应用TRIZ理论提出解决方案TRIZ理论强调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方法,帮助工程师们通过科学的方式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面对机械改造中的问题时,利用TRIZ理论可以提高工程师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找到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
在上述案例中,工程师们通过TRIZ理论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利用TRIZ理论中的“局部放大”原理,通过增加零部件间的热胀缝隙来解决零部件受热膨胀影响的问题。
他们运用TRIZ理论中的“无权衡”原理,换用了耐高温的新材料,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热膨胀系数。
通过这些改动,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寿命得到了显著提高。
2021.17科学技术创新T R I Z 对水稻倒伏收割机割台进行的全新设计马洪鑫1肖显昊1刘梓鑫1赵乐鑫1牛犇1高辉1宋明皓2(1、哈尔滨石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2、哈尔滨新能源勘测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90)1概述水稻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粮食产物,它的产量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而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多工况水稻收割机割台设计是针对倒伏水稻收割问题提出的一项全新技术,能高效的进行机械化收割,从而提高水稻收获率。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水稻收获环节的手工收割比例依旧很高。
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水稻倒伏严重,机械无法进行收割,只能采取手工收割的原因。
根据调查了解使用人工收割1亩水稻需要4个人割1整天(8小时)才能完成,而每台机器8小时能收获约4亩。
事实上对于水稻倒伏的收割,国内一直没有适当方法,传统倒伏都是用手收割,效率低而且倒伏时间过长容易使稻粒发芽,目前市面上的国内收割机对倒伏的水稻收获效率比较低,国外收割机对倒伏的水稻收获效率较高,但其核心技术一直处于行业技术机密从未公开。
此外,倒伏的水稻往往搅在一起,相互叠加普通的收割机收获过程中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谷粒掉落,漏割,而造成减产。
通常水稻成粮的过程有以下两种形式:“收割———扶禾———脱粒———清选———集粮”和“扶禾———收割———脱粒———清选———集粮”。
常用扶禾器存在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倒伏水稻倒角较大,且水稻彼此搅在一起,难以收割;收割过程中割刀容易割到稻穗,从而造成减产;扶禾过程中扶禾器碰触稻穗,容易造成稻粒大量的脱落;水稻倒伏收割机割台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客观限制条件主要包括:稻穗自身生长状况决定了收割机割台尽可能不碰触稻穗;水稻倒伏受气候、地形、人为等诸多因素影响;水稻倒伏受地面干湿程度影响,收割机重量过大容易陷入耕田等。
免耕播种机毕业设计免耕播种机毕业设计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民们常常面临着大面积的土地耕作和播种的问题。
传统的耕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决定以免耕播种机为主题进行毕业设计。
免耕播种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土地耕作和种子播种的机械设备。
它的设计目标是提高农田的耕作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地和作物种类。
在设计过程中,我将注重机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易操作性,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首先,我将研究现有的免耕播种机的技术和原理。
通过对市场上已有机器的调研和分析,我可以了解到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这个基础上,我将尝试改进机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性能和适应性。
例如,我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来实现对土壤湿度、温度和肥料含量等参数的检测和控制,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播种操作。
其次,我将注重机器的机械设计和动力系统的优化。
机器的结构需要考虑到耐用性和稳定性,以应对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下的工作环境。
同时,我将研究不同动力系统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例如,我可以考虑采用电动或太阳能供电系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我还将关注机器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算法,我可以实现对机器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例如,我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云平台,实现对机器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及时调整机器的工作参数和策略。
最后,我将进行实地测试和验证。
在设计完成后,我将选择一片适合的农田进行试验,评估机器的性能和适应性。
通过与传统耕作方式的对比,我可以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我还将与农民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机器的设计。
通过这个毕业设计,我希望能够为农民提供一种高效、便捷和环保的耕作和播种解决方案。
免耕播种机的设计和研发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也可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化学农药的使用。
TRIZ理论在农机产品创新中的应用作者:杨海涛任志强王博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应用TRIZ理论对农机产品的创新流程进行分析。
对于农业市场的需求和产品发展趋势确定产品的如何创新,利用产品技术生命周期,并给出了不同产品的创新方法;在产品创新功能确定阶段,进行产品创新问题分析,采用矛盾解决原理,技术进化模式和效应知识库进行创新问题解决:得到创新问题的解之后,进行创新评价,最终实现产品功能。
关键字:农机产品:TRIZ理论:创新O、引言农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目前我国农机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性能、工艺水平和制造质量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作物品种与种植模式的多样性以及经济差异性。
如果直接引进国外技术难以满足我国现代化农机的需求,也不利于我国农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农机产品创新是建设现代化农业是必要的。
通过对TRI7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此如何应用TRIZ理论对农机产品创新做一分析。
1、TRIZ的基本内容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转化为拉丁文的首字母缩写。
1946年由G.S.Altshuller (根里奇●阿奇舒勒)创立。
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
TRIZ基本原理的形成基于以下观点:1)任何领域和范围的产品都遵循普遍的法则而进步,由此可以预测已有产品和制造过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2)创新的本质就是不断发现产品内在的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并着力消除它们。
3)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在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都是有规律的,创新使用原理的数量是有限的,但这些原理具有普遍性。
4)一个领域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应用到其他领域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中,同一领域的不同问题之间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也能够相互借鉴。
因此,TRIZ理论认为有必要构建以创新问题解决为目的的跨学科知识库。
四十个创新原理及其实例一、分割原理实例:组合家具、企业大型项目分设子项目二、抽取原理实例:空调压缩机装在室外三、局部改变原理实例:楼房内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间、饭盒分成几个小隔间四、增加不对称性实例:新兴的不对称家具五、组合合并原理实例:做饭时煲汤的同时可以洗菜、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六、多用性原理实例:复合型人才、多功能榨汁机七、嵌套原理实例:千斤顶、伸缩吸管八、重量补偿原理实例:舰载飞机的弹射器、导弹发射器九、预先反作用原理实例:拉弓射箭十、预先作用原理实例:农作物施肥、标示牌等十一、事先防范原理实例:楼道应急照明灯、预防接种疫苗十二、等势原理例:工厂车间辊式传送带十三、反向作用原理例:火箭发射十四、曲面化原理例:台灯灯罩十五、动态特性例:火车各车厢的连接处可以转动十六、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例:种玉米时放三个种子保证出苗率十七、空间维数变化原理例:双层巴士、多层楼房十八、机械振动原理例: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振动上料机十九、周期性动作原理例:时钟的指针二十、有效作用的连续性例:病人按时吃药二十一、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例:医院设立急诊室二十二、变害为利原理例:淘米水冲洗厕所、废水利用等二十三、反馈原理例:电脑的数据处理器二十四、借助中介物原理例:帆船的航行借助风力二十五、自服务例:太阳能路灯二十六、复制原理例: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的复印件二十七、廉价替代品原理例:一次性水杯、一次性鞋托二十八、机械系统替代原理例:电视遥控器、指纹识别系统二十九、气压或液压结构例:食品包装袋内充满稀有气体三十、柔性壳体或薄膜例:蔬菜薄膜、手机贴膜三十一、多孔材料例:音响喇叭处的膜三十二、改变颜色例:士兵穿的迷彩服三十三、均质性例:挑担子的时候均匀分配两头的重量三十四、抛弃或再生原理例:手枪打出子弹后弹壳脱落三十五、改变物理或化学参数例:混凝土中加钢筋增强其强度三十六、相变原理例:夏天室内散水降温三十七、热膨胀原理例:爆米花三十八、强氧化剂原理例:医院里使用的氧气瓶氧气浓度比较高三十九、惰性环境例:食品包装袋里充满惰性气体延长保质期四十、复合材料例:制造飞机等部件需要高强度的复合材料(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2021年第3期农机使用与维修29基于TRIZ理论改善拖拉机机罩扣合问题刘毅(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00)摘要:按照TRIZ理论的解决问题模式,通过技术矛盾分析,选取合适的工程参数建立矛盾矩阵,运用TRIZ的发明原理提出多个改善拖拉机机罩扣合问题的方案,并结合实际经验找到最经济、有效可行的改善方案。
关键词:TRIZ理论;技术矛盾分析;拖拉机;机罩扣合中图分类号:S219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21.03.0110引言TRIZ理论是俄文转换的缩写,其含义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1946年苏联发明家G.S.Altshuller 研究大量专利信息和文献后,总结发明过程中的规律所创立的。
TRIZ是一套复杂且系统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针对复杂的改进问题,有明显矛盾的技术时,可以根据实际改进需求灵活运用,在使用TRIZ工具时采取简化的解题步骤。
首先,将待解决的改进设计问题进行矛盾分析抽象为技术矛盾;其次,构建矛盾矩阵,针对矛盾查出对应发明原理;再作者简介:刘毅(1992-),男,汉族,山东寿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创新与运营管理。
中。
相关部门在研发智能化的农机上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并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尽量选择年龄较小、学历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农业。
农业机械简称农机,例如播种机、收割机等都可以称之为农机,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者在农业生产中选择智能化农机辅助生产工作,从而使得农机的使用次数明显增多。
因此,相关技术人员更需要提高农机相关行业的重视程度,并及时改善农业生产不断出现的各种原因及产生的各种大大小小问题,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帮助他们掌握农机的操作方法。
由于许多的农业工作者还深受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制约,在学习智能化农机时常常抱有敷衍情绪使其无法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实验和真实操作的方法向农业工作者展示智能化农机的操作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工作者的疑惑,也可以帮助农业工作者学习这些次根据发明原理设计改进方案;最后对方案进行筛选。
第28卷第23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8No.23 262012年12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Dec.2012基于TRIZ理论的玉米根茬收获系统设计权龙哲1,曾百功2,马云海2,佟金2※,陈东辉2(1.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2.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摘要:玉米根土结合形式的复杂性为根茬采收装备的研制带来了困难,该文采用TRIZ理论研究了根茬铲挖与脱土过程的“物-场模型”,确定了切割与推送相结合的根茬铲挖模式,以及压力场、振动场和重力场相协同的根茬脱土模式;并采用“冲突解决原理”分析和解决系统中涉及的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对旋转耙齿、碾压辊、抖动升运机构进行了创新设计,提升采收作业性能;最后借助CAD技术将系统功能模式及部件创新设计转化成虚拟样机,搭建具有参数可调功能的根茬采收试验平台,经田间试验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可为系统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收获系统,创新设计,试验,虚拟样机,玉米根茬,TRIZ理论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2.23.004中图分类号:S2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6819(2012)-23-0026-07权龙哲,曾百功,马云海,等.基于TRIZ理论的玉米根茬收获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3):26-32.Quan Longzhe,Zeng Baigong,Ma Yunhai,et al.Design of corn stubble harvester based on TRIZ theory[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2,28(23):26-3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引言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玉米根茬占玉米秸秆总质量的12%~15%,是一座巨大的生物质矿藏,而这一资源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1-4],若能研制一套集收获、清土、收集于一体的玉米根茬收获系统[2-3],可为生物质工业生产提供大量有机质原料。
基于T R IZ理论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研究3徐起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2)摘要:分析了T R I Z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内容,研究了TR I Z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系。
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在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产品;创新设计;TR I Z理论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10)01-0001-031 引言TR I 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简称,它是由前苏联G.S.A ltshuller及其同事们在分析研究了世界上近250万件高水平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领域原理、法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方法理论体系。
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它是一种建立在技术系统进化规律基础上的问题解决系统。
利用该理论可使创新成为具有预见性的过程,可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缩短解决问题的周期。
目前TR I Z理论已成为产品设计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最有力的工具。
T R I Z是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0个发明创造原理、39项技术特性、矛盾矩阵、物质-场分析、76个发明问题标准解决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 I Z)以及工程效应知识库等。
2 TR I Z理论的创造性原理和技术特性G.S.A ltshuller通过对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的分析研究,抽出了40个发明创造所遵循的原理,它们成为T R I Z解决技术矛盾的关键[1]。
这些原理是分割、组合、嵌套、部分改变、动作预置、自助机能等。
这40个原理本身较为抽象,作为解决具体技术和矛盾对立的指导方针,还需要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解决对策。
同时还抽象出了产生系统矛盾对立的典型技术特性39项,这些典型技术特性是速度、形状、强度、温度、可靠性、制造性等。
并发现虽然技术系统和发明创造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典型的系统矛盾对立只有大约1250个左右,而且这些典型的系统对立均可用40个发明创造原理中的方法来解决。
基于TRIZ理论的种子玉米剥皮机构设计与试验
刘磊;刘理汉;杜岳峰;毛恩荣;张延安;杨帆
【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
【年(卷),期】2022(53)9
【摘要】与大田玉米剥皮作业相比,种子玉米剥皮对苞叶剥净率、籽粒破碎率和落粒率具有较高的农艺要求。
针对种子玉米缺乏高效低损的剥皮手段问题,采用TRIZ 理论联合显式动力学仿真与高速摄像技术开展了种子玉米剥皮机构设计方法研究。
首先,基于TRIZ理论解决了种子玉米剥皮机构关键结构设计问题,并完成了剥皮机构的详细设计;其次,利用LS-DYNA进行了剥皮系统-种子玉米果穗的显式动力学仿真,分析种子玉米果穗运动过程及受力情况,验证了剥皮机构设计的合理性;搭建了高速摄像试验台,通过对种子玉米剥皮过程高速摄像的逐帧分析,并与仿真结果相比,得出3种工况下速度最大误差分别为0.035、0.066、0.095 m/s,验证了剥皮辊分段设计的合理性;最后选择苞叶剥净率、籽粒破碎率及落粒率为性能指标开展了种子玉米剥皮试验,在3种工况下,试验结果满足种子玉米剥皮机构的性能指标要求。
【总页数】11页(P131-141)
【作者】刘磊;刘理汉;杜岳峰;毛恩荣;张延安;杨帆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优化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25.51
【相关文献】
1.五因素玉米剥皮试验装置与试验设计研究
2.玉米苞叶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基于玉米联合收获机剥皮机构
3.基于TRIZ理论的低断茎率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设计
4.玉米通用剥皮机构设计与试验
5.基于离散元法的种子玉米剥皮过程籽粒损失分析与试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TRIZ理论的杨树苗扦插装备的设计潘启明;孙嘉燕;刘明刚【摘要】介绍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应用方法.同时,对其中阿奇舒勒矛盾解决矩阵、物质-场分析进行了说明,并全面地应用该理论进行了杨树扦插作业装备的创新设计.在对实际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功能分析以及矛盾的根本原因分析,通过技术矛盾定义和创新原理应用、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的应用、物-场模型建立和标准解法应用,确定了装备中分苗机构和扶苗机构等主要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案.【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0(032)007【总页数】4页(P101-104)【关键词】杨树苗;TRIZ;创新设计;扦插【作者】潘启明;孙嘉燕;刘明刚【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3.1+32.10 引言杨树速丰林一般是用扦插苗来繁殖的。
杨树条扦插作业劳动强度最大,耗费工时最多,季节性强,质量要求高,所以杨树速丰林生产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扦插作业的机械化。
目前,我国的杨树扦插作业主要是以手工作业为主,现有相关机械产品大都是喂入式投苗,需要较多的辅助人员,投苗人的劳动强度依然很大,容易使人感到紧张和疲劳,进而出现漏投苗现象,同时生产率不高,仅为人工栽植的2~5倍,并且没有扶苗装置,不能保证苗木的直立度,影响苗木的移栽质量,不适合林木移栽的要求。
扦插装备主要包括分苗机构和扶苗机构。
本文用TRIZ理论的矛盾分析法和物—场分析法分别对这两个机构进行设计,使设计更具创新性,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1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方法TRIZ英文全称是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俄国学者阿奇舒勒及他的同事于1946年在分析研究了世界上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最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