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意义: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 重要意义。 中国只有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进行抵抗,才能有救国的前途。统 一战线集政府、党派、军队、人民为一体,汇合全民族的力量进 行全面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深厚基础。
2、国共两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 一 次
必要性:第一次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单一的阶级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七惨案;资产阶级历次斗争的失败)。 可能性:有合作的政治基础,即反帝反封建;国民党的性质和优势,孙中山的 欢迎;共产党的积极主动;共产国际的帮助。
第 二 次
必要性: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可能性:有合作的基础,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从大局出发,首倡 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关键;抗日民族运动的兴起,社会舆论给 予蒋介石的压力;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冀东 防共 自治 政府
国民 党第二 十九军
日军华北驻屯军
七七事变后,紧接着日军调集大批军队, 入侵中国。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 继失陷。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 阁将军壮烈殉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 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 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抗日。 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不久,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 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经过: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 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借此炮轰我军驻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 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