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资本魔术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京东方A股份回购动因及效应探究近年来,回购股份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方式。
作为中国最大的显示屏和面板制造商之一,京东方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A股”)也参与了回购股份的行动。
回购股份的动因和效应对于了解京东方A股的经营策略以及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京东方A股回购股份的动因以及回购的效应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京东方A股份回购的动因回购股份是公司采购自己的股票,并把这些股票从二级市场上撤除,从而缩减公司的股本量。
回购股份通常有多种动因,包括改善股东回报、提高市场价值、调整股本结构以及保卫性回购等。
起首,回购股份可用作提高股东回报的一种方式。
作为上市公司的京东方A股,回购股份可以通过缩减股本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
此举意味着京东方A股将分配更多的利润给股东,提高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关注和信心,最终改善股东回报。
其次,回购股份还可以用作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手段。
回购股份可以提高股价,增强市场对京东方A股的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使公司市值上升。
尤其在竞争激烈且行业环境变动不确定的状况下,回购股份可以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此外,回购股份对于调整公司股本结构也具有乐观作用。
京东方A股通过回购股份可以调整股东结构,缩减股权集中度,达到更好的公司治理效果。
这有助于提高公司的透亮度和规范化程度,增强公司的信誉和声誉。
最后,回购股份也常被视为一种保卫性回购手段。
当公司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回购股份可以防止股价进一步下跌,缩减损失。
此外,当公司面临过多闲置资金时,通过回购股份可以实现财务优化。
二、京东方A股份回购的效应京东方A股回购股份所产生的效应主要表此刻股价、市值、盈利与股东回报方面。
起首,回购股份对于公司股价的影响显而易见。
回购股份可以缩减公司的股本量,使相同的利润分配给较少的股东,从而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价。
回购股份通常会引发市场对公司将来业绩的乐观预期,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京东方企业经营法则公式讲解京东方(BOE)作为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提供商,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卓越的服务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京东方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经营法则,这些法则构成了京东方企业经营的基石,并通过一系列的公式为我们阐明了京东方成功的秘诀。
一、创新公式:创新 = 技术 + 设计 + 应用京东方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将技术、设计和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技术创新是京东方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而设计和应用则使得技术能够切实地满足市场需求。
这个公式表明了京东方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二、品质公式:品质 = 技术 + 管理 + 服务京东方以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品质不仅仅与技术密切相关,还需要良好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
只有技术、管理和服务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创造公式:创造 = 基础 + 专注 + 持续创造是京东方不断追求的目标。
这个公式表明,创造需要坚实的基础、专注的精神和持续的努力。
京东方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四、合作公式:合作 = 开放 + 共享 + 双赢京东方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合作需要开放的心态、共享的资源和双赢的结果。
只有与合作伙伴携手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的目标,实现互利共赢。
五、责任公式:责任 = 诚信 + 公平 + 感恩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京东方始终坚守诚信、公平和感恩的原则。
这个公式表明,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要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并感恩社会和客户的支持和信任。
六、发展公式:发展 = 战略 + 创新 + 执行发展是京东方永恒的主题。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企业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通过坚实的执行力将战略和创新落地。
只有战略、创新和执行三者相结合,企业才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
七、价值公式:价值 = 客户 + 员工 + 股东京东方始终将创造价值作为企业的使命。
京东方上演曲线MBO 游戏暗藏高管财宝飙升迷局2004-06-02又一场MBO(治理层收购)的大戏在异常悄悄地上演……大戏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成立至今仍不到1年的北京智能科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科创);另一个则是大名鼎鼎的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科技),该公司注册资本为9.76亿元人民币,成立已有11个年头,总资产144.7亿元人民币。
前者在与华融、京东方投资进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投)、招商银行,中关村百校信息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百校)、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公司)、浦东进展银行完成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质押、转让之后,顺利持有京东方科技超过15%的股份。
而智能科创的股东全部为自然人,其中包括多名京东方、京东投在任高管。
至此,京东方科技“成功”MBO。
没有预告,一切差不多开始,同样没有预告,一切大概又接近了尾声。
但记者在缜密而困难地调查采访中发觉,那个看似“成功”的MBO背后仍然掩藏着太多的谜团……智能科创股东名册在华融出让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科技)第一大股东京东方投资进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投)43.75%的股权半年时刻里,这笔优良资产历经两次易手,最终落袋于一家业内几乎无人知晓的公司———北京智能科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科创)。
依照公开的工商资料显示,智能科创的法人代表正是京东方科技现任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陈炎顺,其股东全部为自然人,要紧由包括京东方科技董事长王东升、副董事长江玉昆等高管人员组成,其中王东升个人持股达20%。
依照最新的工商资料显示,京东投的股东现为北京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和智能科创,分不持有56.25%和43.75%的股权。
京东投持有京东方科技36%的股份,这意味着京东方科技的高管们猛然之间集体持有超过15%的股份。
京东方科技的高管们是如何实现MBO的呢?缘何消息秘而不宣?为此,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中资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实例剖析(一)本文通过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杠杆收购、以“小鱼”吃“大鱼”完成并购的案例进行分析,给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以启示。
跨国并购资本结构杠杆收购2003年2月京东方终于成功地抱得美人归——京东方收购韩国HYNIX 半导体株式会社所属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业务,收购价格约为3.8亿美元。
由于中国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可融通资金少,并购的融资就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瓶颈,很多企业因无法筹集并购所需资金而只能望“洋”兴叹。
白白失去机会!我们也许会从京东方跨国并购的案例中得到启示。
并购双方背景京东方是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并投资于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发展自有房产的物业管理项目的国有独资上市公司。
早在五年前,定位于显示领域的京东方即开始设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跟踪和研究TFT-LCD技术,对主流的显示器厂商保持着密切地关注。
在本项收购完成后,TFT-LCD整体业务将成为京东方新的利润增长点,京东方乐观估计其主营业务收入年增长将达50亿元以上,从而迅速提高其在世界显示行业的市场份额。
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HYNIX的前身)创立于1983年,于1996年上市,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通讯、LCD三大部分。
因债务原因,2000年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更名为韩国HYNIX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并对业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通讯(已出售给韩国公司)和LCD业务独立出来分别出售,只保留并专注于半导体业务发展。
2001年7月,HYNIX设立全资子公司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并将与LCD和STN相关的业务全部转至HYDIS(其中STN-LCD和OLED部分已于2001年被京东方和韩国半导体工程株式会社联合购并重组)。
TFT-LCD目前广泛应用于台式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车载导航系统、PDA及移动电话等产业。
并购过程2001年11月,公司在韩国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韩国现代液晶显示株式会社,收购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所有STN-LCD及OLED业务。
哈佛分析框架的京东方财务战略研究京东方是一家享誉全球的半导体晶圆厂商和液晶面板制造企业。
目前,京东方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和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制定财务战略,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成为了重中之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选择采用哈佛分析框架对京东方的财务战略研究进行分析。
第一,企业目标分析作为一家面向未来的高科技企业,京东方的主要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面板制造企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京东方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并扩大业务范围,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第二,市场环境分析液晶面板制造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市场规模庞大但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京东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三星和 LG Display。
同时,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也使得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竞争对手分析目前,三星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优势,是京东方的最大竞争对手。
同时,LG Display也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相当的实力,但规模不如前者。
因此,京东方需要在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方面加大力度,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
第四,SWOT 分析在面对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时,企业需要进行 SWOT 分析,全面了解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1. 优势:京东方在面板制造业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并且正在持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京东方还具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能够承担大型生产订单。
2. 劣势:虽然京东方在面板制造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市场份额。
此外,京东方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3. 机会:智能家居市场的崛起,以及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给液晶面板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京东方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探索相关领域的发展,以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
4. 威胁: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对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优势,可能带来潜在的威胁。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21-京东方战略分析杨 虹重庆工商大学引言:OLED 产业作为新兴的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中国大陆逐渐兴起的京东方以飞跃的速度发展,在电子显示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京东方的内外部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其战略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启示。
一、京东方公司分析1、公司简介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核心业务有显示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
目前是中国大陆显示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超越夏普成为全球第五大制造面板的厂家,市场份额提升至13%。
2、行业分析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液晶面板在这个高科技年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展TFT-LCD 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点,受到了当局的高度重视。
3、企业文化(1)使命。
创新技术与管理,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显示产品和服务,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价值。
(2)愿景。
成为地球上最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和成为显示领域全球领导者,智慧系统领域全球领先者,健康服务领域全球典范。
(3)主要核心目标a)短期:至2016年,显示领域全球毛利率第一、新增专利全球业内第一。
b)中期:至2020年, 营业收入超千亿人民币, 利润超百亿人民币。
c)长期:至2035年,营业收入超千亿美元,利润超百亿美元。
二、京东方战略分析1、京东方的外部环境分析(1)现有企业的竞争。
近年来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2015年液晶面板市场,韩国LG 集团、三星电子已成为行业领头羊,而京东方以巨额资本投入和不断的技术追赶,大幅缩小了与日韩的技术差距。
但在高端产品方面,还相对较弱,存在一定差距。
(2)潜在加入者的威胁。
液晶面板制造产业由于投资成本很高所以进入壁垒较高,因此企业受到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相对较小。
(3)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液晶面板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跨度很大。
寡头垄断企业集中度高,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保持极高的议价能力,但也有些相对较差,行业壁垒较低,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
京东方,“第一海外并购案”的反思
封慧
【期刊名称】《电子经理世界》
【年(卷),期】2006(000)012
【摘要】2003年1月,京东方宣布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拥有的TFT-LCD(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器件)业务。
这是当时我国金额最大的一宗高科技产业海外收购,被视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第一海外并购案”。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封慧
【作者单位】日发控股集团(上海)投资发展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63
【相关文献】
1.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战略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的系列海外并购案为例 [J], 时欣欣
2.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141起海外并购案例 [J], 李自杰;李毅;曹保林
3.京东方:"第一海外并购案"的反思 [J], 封慧
4.海外并购支付与融资方式选择:风险承担视角\r——基于双汇国际与中联重科海外并购案的比较 [J], 李井林;戴宛霖;阳镇
5.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案例 [J], 关慧明;刘力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东方资本魔术作者:覃乾来源:《中国新时代》2013年第11期企业过度地使用过去的成功模式以应对当前变局被称为“积极惯性”,而现在,中国经济正处在“第二季”初期,一切原有的基础因素正在改变,不知道京东方原来的资金腾挪方式能否为它换来个美好的未来2013年7月25日,京东方A抛出了新的定增计划,拟发行95-224亿股股份,募集不超过460亿元资金,用于建设3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和1条触摸屏生产线,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此融资消息一出,京东方A股价大幅下挫,单日跌幅几近9%,这不得不让人想起2008年时的京东方A。
2008年11月3日,京东方A发布公告:“因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自2008年11月3日起开始停牌,预计2008年11月10日前披露相关事项后复牌。
”当时京东方终于在资金压力下短吁了一口气,但其后发生的状况让所有人吃了一惊。
自2008年1月16日开始京东方A股股价就像用一把尺子量好的,从15.74元一路下跌至1.90元,期间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
2008年以来,京东方A的股价下滑了87.93%,而遭遇寒流的深证指数才下降70.98%。
而在投资者李响看来,最近这次京东方融资之所以没有造成大跌,一方面在于中国股市长期低迷,投资者大多会回避京东方这样业绩不良的企业;另一方面,京东方几乎每过一段就要进行融资,剩下的投资者早已习惯了……不过,这一次似乎与以往有所不同,2013年上半年,京东方实现了持续盈利,营业总收入162.5亿元,同比增长69.16%,净利润达8.6亿元。
这是京东方连续多年亏损运营之后首次出现持续盈利,自2008年6月开始,液晶面板的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而这一次,京东方主营的TFT-LCD面板毛利率达到23.45%,同比增长24.13%。
但依然有很多人认为,京东方的好日子还未到来。
目前,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夏普已经转向OLED,在这种情况下,京东方可能正在重复“投产即过时”的老路。
对此,中国电子商会副会长、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说:“从CRT(显像管)到TFT-LCD(液晶)是技术的中断和开始;从TFT-LCD到AMOLED是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我的观点是,未来多种半导体显示技术将长期并存,技术相互促进,应用各有侧重,市场各有所需。
”然而,李响对王东升的看法并不买账。
他告诉记者,这次面板行业的回暖主要是因为韩日供货体系调整所致,液晶面板产业很特殊,其产业周期很短,一代面板的价格每过一年就会下降40%左右,相关公司必须通过不断研发提高技术保有量或不断建新线才能保持竞争力,而液晶面板每提高一个世代,投资额都会翻倍增加;而另一个重点是,京东方虽然现在在行业排名第六,但始终未有产品定价权,这也决定了京东方只能适应韩日面板企业的节奏,换句话说,即使京东方能在未来名次上升,短期内,京东方还是要寄希望于王东升在资本市场的纵横捭阖。
资金腾挪术实际上,在京东方寄希望于王东升的时刻,王东升也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在带领京东方摆脱了一次次覆顶之灾后,还未等他缓过神来,持续的经济衰退已经打乱了资本市场的投资节奏,在这样的情况下,京东方要做的不光是为自己的面板寻找新的出货途径,还要劝说投资者不断把钱投给这个持续亏损的公司。
虽然王东升高超的资本技巧一向让人叹服,但现在操作的难度相比之前增大也不是一星半点。
不久前,中国某媒体以《企业寻租与政府的利益输送:京东方案例分析》为题做了一系列详尽的分析,此文列举的以下观点对京东方有着不小的杀伤力:1. 上市公司会利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以非效率投资与地方政府建立政企联系,从而获得利益。
2. 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助不仅仅是直接的财政补贴,还包括通过政府控股公司购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票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以及为上市公司提供担保以便于上市公司获得融资。
具有政企关联的上市公司,在借款融资和股票融资等方面都能获得一定的优势。
3. 地方政府掌握经济控制权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绩观会使地方政府展开恶性竞争,对低效率甚至是亏损项目进行盲目支持和补贴。
4. 我们发现,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较多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政府也会变得不理性,以至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仍然会采用行政手段对上市公司进行支持和补贴。
我们认为,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目标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地方政府通过盲目投资进行恶性竞争。
此外,地方政府应该合理运用手中的经济控制权,对上市公司进行合理恰当的补助,那些利用地方政府补助才能存活的低效益公司应该利用市场手段进行淘汰。
“这样的文章是不是代表一种趋势的改变尚不知道,但是,在举国反腐,地方政府决策需反复权衡的这段时间里,京东方未来的操作难度必然会成倍上升。
”李响说。
与此同时,京东方外部也正在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去年,京东方、华星光电两条8.5代线在北京、深圳实现满产。
随着京东方合肥、重庆两条8.5代线开建,到2014年、2015年,国内将拥有7条8.5代线,其中包括京东方合肥、京东方重庆、京东方北京、华星光电深圳、三星苏州、LGD广州、中电熊猫南京等7个项目。
Display 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预测说,2013年全球液晶面板供求基本平衡。
但是,随着京东方合肥、三星苏州、LGD广州三条8.5代线的陆续投产,2014年下半年全球面板业有可能重回供过于求的局面。
对此,京东方的副总裁张宇不以为然,“面板产能过剩的说法并不新鲜。
但你要看明白,是真的产能过剩,还是需要被抑制。
”京东方的“坚定”并没有让投资者们感到意外。
王东升自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以来就坚持认为公司要继续抱有一颗“超越之心”,在他看来,公司高速的发展会覆盖掉公司的多数问题。
回顾过去,确实当时很多棘手的问题随着京东方的高速发展已经自动被解决。
20年来,京东方从一个生产电子管的传统老厂,发展成为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显示产品与解决方案生产供应商,主营业务收入也从开始的8,000万元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162.5亿元,融资金额更是增长到惊人的710亿元。
20年的历程上,京东方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曾几何时,资金黑洞、经营竞争压力、投资策略被质疑等问题像一个个巨浪接踵而来,但在高速融资发展的“超越之心”面前最终一一平息。
不过曾经的京东方B股的投资者林启贤却对此嗤之以鼻,他说:“活得好的目的,是为了延迟死去的时间。
”在他看来,京东方已经绑架了地方政府,只有不断把钱扔进这个赌局,坚持到参与其中的赌徒一个个被甩出去,剩下的自然可以赚钱,而在这过程中,是抽筋扒皮似的亏损与压价。
最终,长期投资者依然决定给予王东升一如既往的支持,北京国管中心承诺以其所持北京京东方显示48.92%的股权认购京东方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京东方显示48.92%股权的初步评估值为85.33亿元;合肥建翔承诺以现金或其所持对京东方与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相关的债权合计60亿元,认购非公开发行的股票;重庆渝资承诺以现金63亿元认购非公开发行的股票,三家合计认购了208.33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
林启贤认为,大家不是把票投给京东方,而是不得不这样做。
而在大多数中小投资者眼中,这样的方案与金额不啻于一次“抢劫”,一位普通的京东方A投资者赵先生坦言:“我准备用脚投票。
”进退两难很多机构都知道京东方是一个烧钱机器,但问题是,液晶面板也是未来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就曾撰文力挺京东方,他认为,如果没有京东方这样的企业,日韩企业就会凭借在整机和核心元器件(特别是液晶面板)上的整合优势来压制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烧钱似乎理所当然,京东方的职工监事仲慧峰曾表示:“像这样一个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当然需要很多钱。
”据统计,自京东方转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项目以来,于2003年2月12日斥资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生产能力也首次达到300万片以上;同年6月,京东方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进行了“京东方TFT-LCD北京生产基地入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网上签约仪式”,做出了战略布局;8月京东方再出资10.5亿港币收购香港和新加坡两地上市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26.36%的股份(共计3.56亿多股),并因此成为冠捷科技当时第一大股东,拿到了年产600万台液晶显示器的产能,藉此整合了自身产业链结构。
2005年4月,京东方抵押全部家当获得了九大银团7.4亿美元联合贷款,投资TFT-LCD五代线项目。
2007年9月京东方总投资31.1亿元在成都建设4.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
2008年9月京东方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斥资175亿进行合肥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生产线项目。
2010年年中,京东方北京8代线、京东方合肥6代线项目相继投产。
2012年年底,京东方斥资328亿元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园投资建设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项目。
虽然京东方的步伐依旧不慢,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打压到底的命运,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王东升费尽心血加快扩张节奏,但现在京东方依旧难以摆脱二线厂商的位置,京东方总裁陈炎顺坦承,京东方目前只有奇美、友达的1/3,三星、LG的1/6。
他甚至满怀危机感地说,“这是一个强者恒强,大者通吃的行业,一旦落后就将面对死亡。
”不久前,面板企业中的LG、三星、友达、奇美已相继透露出继续在中国大陆建新代线的计划,而这一切,或许与京东方的鲶鱼效应有直接的关系。
路风直言,多年来坚持不转让技术的外国厂商突然松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京东方上马了8代线。
在采访中,不少有学识的中小投资者把现在的京东方比做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时的艾默生和三星,记者对三星自认还算熟识,知道在上次金融危机中三星在李建熙同志的带领下“以变应变”,创造了三星在逆境中崛起的奇迹。
但对艾默生在上次危机中的作为就不甚了解,回去一查,原来在危机中艾默生加大了泰国等亚洲地区的投资力度,最终在其竞争对手止步观望时占领了亚洲市场,在经济危机结束时成为亚洲市场的龙头。
经济学家们就把这种经济低迷时逆向思维,不收缩大投资的行为称为反周期投资。
记者想很多人都是寄希望于此,但问题是,相比于京东方和三星、艾默生,王东升更像金宇中,一样是与政府有紧密的关系;一样大力扩充产能和企业规模;一样沉迷于过去成功的模式。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知名战略学者唐纳德·苏把企业过度地使用过去的成功模式以应对当前变局的称为“积极惯性”,他认为这样的企业越积极,失败越快。
不知道京东方的资金腾挪将为它等待一个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