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基础知识头部比例透视
- 格式:pptx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11
头的长宽比是诸多比例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比。
它决定着头部大的基本形状。
长宽比发生变化,头的形象便会发生变化。
第一步打轮廓阶段,须认真观察对象,画出大的长宽比例关系。
在深入刻画对象的过程中,要将长宽比与内部的比例关系总体把握、调整好,尽量达到准确。
头部的三停五眼●眼的头部的二分之一处。
眼长= 两眼间距离= 鼻宽。
●三停:发际线至眉线= 眉线至鼻底线= 鼻底线至颏线。
●五眼:如图所示。
从头部左边外办轮廓到左眼外眼角的宽度= 左眼宽度= 两眼间距离的宽度= 右眼宽度= 右眼外眼角到头部右边轮廓的宽度。
头部的骨骼和肌肉头骨对头部外形起决定作用。
除下颌骨外,其余各块是连成一体,固定不动的。
熟悉头部的骨骼、肌肉,对于头部造型及表情刻画都很有帮助。
它们是颧骨、鼻骨、额骨、颞骨、顶骨、枕骨、上颌骨和下颌骨。
头部的形体结构及透视根据头部解剖构造,以几何形概括头部形状。
这些几何形之间的构造及组合便是头部基本形体结构,首先我们可以将头部理解为一个长方形六面体,也可将头的上部理解为圆球体,颜面理解为梯形。
五官的画法五官的刻画对形象塑造很重要。
速写中的五官画法,与较长时间的素描写生相比较有其自己的特点,速写主要是以线来刻画五官,作画时要集中精力看准对象的五官大小位置及个性特征,放笔直取,抓住结构,达到既反映个性特征,又生动传神的效果。
画部表情的刻画面部肌肉的收缩作用,使外形起着微妙的变化,从而产生出各种表情。
表情变化多半体现在口角、眼角和眉宇之间。
在刻画表情时要注意这些关键部位的变化。
人的全身比例人体比例是以头长为单位计算的。
人体通常为七个半头长,比例如下: 1.颏底到乳头连线= 乳头连线到脐孔=1头长2.大转子到膝关节= 膝关节到脚根= 2头长3.两肩距离= 2头长全身的几何形体结构以人体的骨骼、肌肉为基础,用几何体块的方式,将人体以圆球体、长方体和三角形体概括、组合,形成人的基本形体结构。
运用透视手段,将人体特征塑造准确,形体结构所概括的各结构点是塑造人物空间结构的依据。
人物速写中的透视问题透视是从医学上引来的词汇,它研究的是物体在特定空间中,由于观察角度变化而产生的视觉上的变化。
如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等现象。
我们把它叫做透视。
如在田野中一排电线杆,由近及远看去,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近处的粗,远处的细,一个比一个低,一个比一个细,越来越小,渐渐变成点,消失在地平线上了。
本是一般高的电线杆,怎么会越来越矮,渐渐消失了呢?这是人的视觉局限使然,楼房的近高远低如此,铁轨的近宽远窄也是如此。
第一课人物头部的透视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三度空间的透视观念,把握人物头部形体五官透视变化。
教学中难点:头部及五官透视中的变化。
作业:画头部各种透视的示意图。
人物头部由顶骨、额骨、眉弓、颧骨、下颌骨、枕骨、颞骨等最重要骨头组合而成,各部分的肌、肤附着在这些骨架上面形成了人物的不同特征,当然五官更是人物相互区别的主要部分,这些关乎着人物造型主要依据的物体,在不同视点,不同空间,都有着或微妙或急骤的变化。
(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人物的头部,点出各重要骨点画出头的透视变化。
)(练习二十分钟)小结:头部它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它的各部分结构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主有次,要表现出变化统一的正确感受和科学道理来。
人物形体结构的透视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物形体结构的透视规律使所画人物有立体感。
教学重难点:对人物形体结构透视规律的把握。
作业:画一个立着的人物形体透视变化图。
透视现象不仅体现在头部,在躯干部分及四肢也由于空间位置及其视点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如,当人物正面对着画者的时候,躯干部分及四肢仅是两度空间的变化,而当人物侧面对着画者时,就会发生三度空间的变化。
胸括与骨盆两大体积明显体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现象,而手脚、四肢也是这样。
如图:(教师在黑板画人体透视变化图,指导学生练习二十分钟)小结:躯干和四肢,是人物的主要结构,在画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立体效果,而这个立体效果的形成主要是靠透视的观察及表现。
1、注意构图:构图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单个动作的构图比较简单,原则上宁上勿下。
动作朝左。
双人组合要注意两个动作的主次对比和相互谐调,首先比例要一致,站立的动作和坐着的动作一样高是不行的。
场景组合难度较大,透视是最需要注意的,前大后小的原理一定牢记。
然后是动作的呼应与联系;
2、比例要准确:人物动作的比例是画好速写的关键,双人或多人以及场景速写的比例是很难掌握的,在动笔前,要用虚线定好前后动作的比例差别,千万不要出现没有透视或比例失调的现象,比例的差错,往往是考卷失分的关键所在。
3、人物动态特征要鲜明:动作特征和运动重心是人物速写最重要的因素,表现动作最忌讳木纳、僵硬。
要把动作画的自然生动,一是平时多观察,多积累。
二是要深刻研究人体的运动规律,熟练运用斜线纠正动势。
4、一幅动作速写,构图适中,比例准确,动态优美自然,但画面还不生动,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和你画速写时的情绪以及笔意有关。
当你情绪激动时,画出的线条动作以及画面感觉就生动许多。
张扬的情绪能够带动你的笔法变化,从而产生一定的偶然效果。
当然,画面效果的生动,还需要你平时有目的的练习。
速写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速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速写表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正确表现对象的速写造型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造型规律、法则和技巧,提高美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速写的基本概念、表现技巧、主要的表现形式;树立整体观念,掌握快速描绘的方法与技能;2.熟悉速写造型的一般规律,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对比例的准确判断力;3.理解和掌握速写表现语言,提高速写造型的表现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以线条造型的素描表现方法,能够准确表现比例;2.掌握以明暗造型的速写表现方法,能够正确表现出对象的形体结构、体积和空间、明暗关系、质量感等属性;3.具备一定的对客观物体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能力;4.具有一定的对速写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 素质教学目标1.树立速写作为视觉艺术基础训练的观点;2.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3.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三、参考学时160学时。
四、课程学分10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由提高学生科学观察方法到学生熟练造型表现能力。
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每学期的授课教学计划。
2.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速写技术训练同时,注意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高尚的视觉艺术审美观和正确的造型能力。
4.教学内容的实施,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速写理论知识,速写技能训练,优秀速写作品鉴赏,速写表现实践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评价方法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练习方法。
人物动态速写的步骤人物动态速写按表现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慢写和速写两种类型。
慢写主要表现静止的动态为主,时间比较长。
速写则既可以表现静止的人物动态,也可以表现运动中的人物动态,时间可长可短.1、人物动态慢写步骤,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观察 :观察是构成表现形式的基础. 人物动态速写的观察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形体的观察:形体特征首先反映在形体比例上。
人体比例为“立七半、坐五、跪四、盘三半”,具体结构为头顶至脚底,二分之一出为耻骨。
下颌至乳点、乳点至肚脐各为一个头长;躯干为三个头长,兼宽为二个头长;上肢为三个头长,其中上臂约一点三个头长,前臂约一个头长,手约零点七个头长;两臂伸展与人体等高;大腿为二个头长,小腿包括脚在内为二个头长,脚为一个头长。
(见图)(下面的是一种共性的参考基准。
人物个性比例特征却经常体现在高矮胖瘦上,瘦长着常显头小腿长,而胖矮者往往头大腿短,观察时候要对人物的客观认知中看出差异,并在表现中强调这些差异)形象特征的观察:人物的头部比例结构,古人称为“三停五眼”。
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是眼睛的位置;有眼睛至头顶为五等份,最上一份处为发际;有发际至下颌分为三等份即为三停。
一停处为眉毛的位置;二停处为鼻子的位子.头部正面的最宽处左右分为五等份,颧骨至外眼角为一眼宽;二眼中间为一眼宽,(鼻翼也为一眼宽)故称之为五眼.鼻子至下颌的三分之一处是嘴巴的位置;耳的长度为眉毛至鼻底的距离相等。
(如图)动态特征的观察:运动规律构成了动态特征,运动规律的静止动态特征中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1)重心与支撑面:重心是人体重量的中心,是支撑人体的关键;支撑面是支撑人体重量的面积,指两脚之间的距离。
重心的位置在人体骶骨与脐孔之间,由脐孔往下引一条垂直线,称为重心线;重心线的落点在支撑面之内,人体则可依靠自身的支撑;如在支撑面以外,则不能依靠自身支撑。
(如图)由此构成了静止动态的三种基本动态特征.重心落在支撑的一只脚上,称为单脚支撑动态;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称为双脚支撑动态;重心落在两脚两脚即支撑面外,人体要保持平衡,则要依靠辅助物体支撑,称为有辅助支撑点的动态。
【学习指南】最详细的头部透视、构图、角度分析全在这了要画好素描头像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多留意模特情绪变化时眉、眼、嘴的细微变化。
抓住神情最为自然生动时刻进行刻画,使画面充满生气!形神兼备是人物写生的最高要求,但并非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而应贯穿素描头像的始终。
@像典/头部分析/1从平视角度分析头部头高的一半处是眼睛;眼睛到头顶距离的1/5处是眉毛;眉毛到鼻底的长度等于眉毛到发际线的长度,也等于鼻底到下巴的长度;鼻子到下巴距离的1/2处是下唇缘;耳朵的长度等于眉毛到鼻底的长度。
以眼形的长度为单位,可以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份,从左侧发际线至右侧,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形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面发际线各为一只眼形的距离各占面部整体宽度1/5的长度。
2从仰视角度分析头部首先,头部下巴的部分会被拉长,脑门的高度会随之变短,注意鼻子底线和耳朵上沿的关系;五官整体会呈现出向上弯曲的弧度的趋势;头部五官的位置会提高,耳朵的位置则会相应降低;还有就是下巴底面的面积会加大,转折较清晰,我们也能看得比较清楚。
我们要在掌握正面观察头部的基础之上灵活处理其他角度的变化。
3从俯视角度分析头部我们在高一点的位置观察人的头部,会出现俯视的效果,我们直观的感觉是脑门变大、变宽了,而下巴却变短、变窄了,感觉头部整个形体向下收进去了。
俯视的角度,我们要注意眉毛和耳朵上沿的空间关系;从侧面俯视观察模特,特别要注意鼻子和耳垂的空间关系,眼睛和下巴的空间关系;俯视角度的半侧面是比较难表现的,我们不仅要注意五官排列向下弧度的特点和趋势,还要格外注意五官之间形体所形成的角度关系,这也是帮助我们检查形体准确与否的客观依据。
4透视●把握这些透视变化,我们首先应确定头部中线、五官辅助线,再以此出发去把握头部运动规律。
在把握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透视变化规律,如近大远小,视线以上的东西近高远低,视线以下的东西近低远高等;二是了解头部的结构连贯性,头部运动引起结构透视变化,要依靠结构辅助线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三是视觉位置的判断力要准确,观察整体透视视角,推断出变化的透视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