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职业与专业
- 格式:ppt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30
帮助了解职业和专业之间的界限与差异:职业与专业教案。
一、职业与专业的区别从字面意思上看,“职业”与“专业”这两个词都与工作或事业相关。
但是,职业和专业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区别。
职业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或职位。
比如,医生、律师、教师、程序员等都是不同的职业。
职业是具有明确的职能和职责的工作,其具体岗位和职责常常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所决定。
专业则是指一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比如,医学、法律、教育、计算机等都是不同的专业。
专业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等方式来掌握。
在诸多职业中,某些职业常常需要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
职业与专业的区别在于,职业是具体的、个体的,而专业则是抽象的、普遍的。
职业是社会和市场所需的职能和业务,而专业则是由学科知识和技能所构成的。
二、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尽管职业与专业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显然,现代社会的职业是由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所支撑的。
具体的职业和行业中常常需要某种专业技能和知识方能胜任。
例如,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拥有相关的职业素养,还需要系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掌握独特的医学技术和技能方能担任医生这一职业。
同时,选择和发展专业通常也需要考虑到特定的职业需求和发展前景。
例如,选择学习计算机专业,通常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和岗位有很大的关联,如计算机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等等。
因此,了解职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和选择专业。
三、职业与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选择和发展特定的职业和专业并不容易。
通常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能力和职业需求等多个因素。
因此,职业与专业的教育非常重要。
了解职业与专业的区别与关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专业,还可以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授课中也应当注重职业与专业的关系。
教育者可以通过将专业知识与实际职业需求有机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和专业之间的关系。
11一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就业的必备条件。
学好专业,完成学业,才能就业。
2、 1) 2) 3) 3《职业与专业》教案设计一、 复习导入:职业的含义、作用及特性?二、 授课内容(一) 专业(板书)1、 专业的依据(板书)结合所学专业和社会实际,组织学生发言,列举不同专业的名称,感受“专业”。
1) 所谓专业(含义)是指 P23 (板书)2) 设置的依据(板书)%1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依据%1 专业设置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1 与国家产业分类、职业分类相适应国家的产业政策是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要依据•我国的产业政策: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一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重工业、轻工业)一国民经济的命脉•第三产业:流通和服务(四类) 2、 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板书)1) 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板书)2)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板书)(二) 职业资格(板书)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板书)1) 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①职业资格;②从业资格;③执业资格。
2) 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板书)%1 职业资格证书;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③执业资格证书制度。
3) 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板书)%1 学历证书(文凭);学历不等于能力。
%1 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包含,密不可分。
%1 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即双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对劳动者的作用(板书)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板书)胜任的标志;(板书)增强竞争能力的手段。
(板书)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群(板书)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某一专业可能是某一具体职业,也可能对应某一职业群或几个职业群。
2) 增强职业意识: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做到四点。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学时分配:36学时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简称《就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辽政办发【2009】34号)、《辽宁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32号)与《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通知》(辽教办发【2010】78号)等有关文件与法规精神,结合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际,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任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高校毕业生市场、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生涯决策能力,求职能力、创业的基本能力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与意识,主动培养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与规范意识,自愿为个人的生涯发展与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