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讲 系统辨识的经典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0
- --系统辨识作业一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班级控制二班姓名学号2018 年 11 月系统辨识所谓辨识就是通过测取研究对象在认为输入作用的输出响应,或正常运行时的输入输出数据记录,加以必要的数据处理和数学计算,估计出对象的数学模型。
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实验设计;②模型结构辨识;③模型参数辨识;④模型检验。
辨识的一般步骤:根据辨识目的,利用先验知识,初步确定模型结构;采集数据;然后进行模型参数和结构辨识;最终验证获得的最终模型。
根据辨识方法所涉及的模型形式来说,辨识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另一类是参数模型辨识方法。
其中,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又称为经典的辨识方法,它主要获得的是模型是非参数模型。
在假定过程是线性的前提下,不必事先确定模型的具体结构,广泛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过程。
经典辨识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相关分析法和普分析法等等,本次实验所采用的辨识方法为阶跃响应法和脉冲响应法。
1.阶跃响应法阶跃响应法是一种常用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近似法、半对数法、切线法、两点法和面积法等。
本次作业采用面积法求传递函数。
1.1面积法①当系统的传递函数无零点时,即系统传递函数如下:G(S) = a a a a+a a−1a a1−1+⋯+a1a+1(1-1) 系统的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求取微分方程的系数来辨识系统的传递函数。
在求得系统的放大倍数K后,要得到无因次阶跃响应y(t)(设τ=0),其中y(t)用下式描述:a a a(a)a−1(a)a a aa aa aa (1-2) 面积法原则上可以求出n为任意阶的个系数。
以n为3为例。
有:a3a(a) a2a(a) aa(a){aa|a→∞ =aa|a→∞ =aa|a→∞ = 0 (1-3)a(a)|a→∞ = 1将式(1)中的y(t)移至右边,在[0,t]上积分,得a2a(a)a3 aa aa (1-4) 定义:a1(a) = ∫0a[1 − a(a)]aa (1-5) 由式(1-3)条件可知,当t→∞时,a aa (1-6)同理,定义a2aa (1-7)由式(1-,3)条件可知,当t→∞时,a aa (1-8)因此,可得a a(a) = ∫0a[a a−1(a) − a a−1a(a)] dt (1-9)a a= a a(∞) (1-10)②当系统的传递函数存在零点时,传递函数如下:G(s)=kb s mmn +ba s mn-1-1s mn-1-1 ++LL ++a sbs11 +1+1,(n m)(1-11)a s n +其中,K h= ( ) / U0定义1G(s)=KP(s)其中,P(s) = b sa s n mn ++ba s mn-1-1s mn-1-1++LL ++a sbs11 +1+1 = +1 i=1 C s i i(1-12)m根据[1−h*(t)]的Laplace变换,求出一阶面积A1,确定L[h(*1 t ]),并定义二阶面积A2 ,以此类推,得到i 阶面积A i 。
系统辨识作业一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班级控制二班XX学号2021 年 11 月系统辨识所谓辨识就是通过测取研究对象在认为输入作用的输出响应,或正常运行时的输入输出数据记录,加以必要的数据处理和数学计算,估计出对象的数学模型。
辨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实验设计;②模型构造辨识;③模型参数辨识;④模型检验。
辨识的一般步骤:根据辨识目的,利用先验知识,初步确定模型构造;采集数据;然后进展模型参数和构造辨识;最终验证获得的最终模型。
根据辨识方法所涉及的模型形式来说,辨识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另一类是参数模型辨识方法。
其中,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又称为经典的辨识方法,它主要获得的是模型是非参数模型。
在假定过程是线性的前提下,不必事先确定模型的具体构造,广泛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过程。
经典辨识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阶跃响应法、脉冲响应法、相关分析法和普分析法等等,本次实验所采用的辨识方法为阶跃响应法和脉冲响应法。
1.阶跃响应法阶跃响应法是一种常用非参数模型辨识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近似法、半对数法、切线法、两点法和面积法等。
本次作业采用面积法求传递函数。
1.1面积法①当系统的传递函数无零点时,即系统传递函数如下:G(S) = a a a a+a a−1a a1−1+⋯+a1a+1(1-1) 系统的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求取微分方程的系数来辨识系统的传递函数。
在求得系统的放大倍数K后,要得到无因次阶跃响应y(t)(设τ=0),其中y(t)用下式描述:a a a(a) a−1 (a)a a aa a a aa(1-2) 面积法原那么上可以求出n为任意阶的个系数。
以n为3为例。
有:a3a(a) a2a(a) aa(a){ aa|a→∞ =aa|a→∞ = aa|a→∞ = 0a(a)|a→∞ = 1将式〔1〕中的y(t)移至右边,在[0,t]上积分,得a2a(a)a3 aa aa (1-4) 定义:a1(a) = ∫0a[1 − a(a)]aa (1-5) 由式〔1-3〕条件可知,当t→∞时,a aa (1-6)同理,定义a2aa (1-7) 由式〔1-,3〕条件可知,当t→∞时,a aa (1-8)因此,可得a a(a) = ∫0a[a a−1(a) − a a−1a(a)] dt (1-9)a a= a a(∞) (1-10)②当系统的传递函数存在零点时,传递函数如下:G〔s〕=kb s mmn +ba s mn-1-1s mn-1-1 ++LL ++a sbs1+1+1,〔n m〕〔1-11〕1a s n +其中,K h= ( )/ U0定义1G(s)=KP(s)其中,P(s) = b sa s n mn ++ba s mn-1-1s mn-1-1++LL ++a sbs11 +1+1 = +1 i=1 C s i i〔1-12〕m根据[1−h*(t)]的Laplace变换,求出一阶面积A1,确定L[h〔*1 t ]〕,并定义二阶面积A2 ,以此类推,得到i 阶面积A i 。
《系统辨识基础》课程大纲■课程编号:40250203■课程序号:0■课程名称:系统辨识基础Fundamentals of System Identification■任课教师:萧德云■学时:总学时48,3学时/周■学分:3学分■教材:方崇智萧德云,《过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教学要求:①掌握系统辨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②通过实验(实验一、二)和作业加深对辨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成绩评定:①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占80%。
②完成教学实验(实验一、二)和课程作业,占20%。
■教学内容:Part I 理论教学(课内48学时)第1章辨识的一些基本概念(3讲)内容:系统和模型概念、建模方法、辨识定义、辨识问题的表达形式、辨识算法的基本原理、误差准则、辨识的内容和步骤、辨识的应用。
参考书:《过程辨识》§1.1-§1.8第2章随机信号的描述与分析(3讲)内容: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谱密度函数、线性过程在随机输入下的响应、白噪声及其产生方法、M序列及其性质。
参考书:《过程辨识》§2.1-§2.3,§2.5-§2.6第3章过程的数学描述(1讲)内容:连续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离散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数学模型之间的等价变换、噪声模型及其分类。
参考书:《过程辨识》§3.1,§3.3-§3.4第4章经典的辨识方法(4讲)内容:Levy法、相关分析法、实验一辅导。
参考书:《过程辨识》§4.1,§4.4-§4.5第5章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7讲)内容: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概念、最小二乘问题的提法、最小二乘问题的解、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收敛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几何解析、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统计性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递推算法、最小二乘递推算法的几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