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巴中调研报告巴中调研报告引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巴中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我们对巴中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一、巴中市的经济概况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地级市。
近年来,巴中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巴中市的GDP总量达到了3000亿元,并且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巴中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二、巴中市的产业结构巴中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工业为主,包括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等行业。
其中,石油化工产业是巴中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巴中市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其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此外,巴中市还拥有较为完善的装备制造产业,特别是钢铁制造和冶金行业。
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巴中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巴中市的发展前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巴中市的发展前景较为看好。
首先,巴中市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
其次,巴中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并且一直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最后,巴中市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在积极发力,提高了市区的交通便利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巴中市未来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巴中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产业结构合理,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建议巴中市在继续着力发展现有的支柱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转型和升级,拓展新兴产业,以及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升巴中市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巴中市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国内外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宽市场,提升巴中市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1. 《巴中市统计年鉴》2. 巴中市政府官方网站及相关报告。
3. 四川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及相关报告。
巴中调研报告范文简介本次调研报告对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巴中进行了综合性的调研分析。
巴中地处川渝地区,西邻宜宾、南邻南充、北接达州,地跨四川盆地、巴山蜀水之间。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巴中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巴中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经济发展巴中市作为四川盆地的重要城市之一,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稳定。
主要经济产业包括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煤炭资源丰富,是巴中经济的支柱产业。
巴中市煤炭产业链比较完善,从煤炭开采、运输到煤炭化工加工都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
此外,巴中市电力和化工产业也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尽管巴中市的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煤炭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治理。
其次,巴中市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待提升。
巴中市应加强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社会状况巴中市的社会状况总体较好。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健全。
巴中市人口素质较高,多数居民具备较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
巴中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然而,巴中市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城市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较差,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
其次,巴中市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文化传承巴中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如中国少数民族巴郎山部落的传统文化、巴中古城遗址的历史文化等。
巴中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力度,同时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和旅游推广,提升巴中市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巴中市的文化传承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需加强,加大力度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和遗址。
其次,巴中市需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推动巴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巴中未来的发展趋势巴中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具备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以下是巴中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城市建设。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巴中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这包括改善交通网络,修建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城市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建设更加宜居和宜商的城市。
第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巴中拥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未来,巴中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工业的发展,提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技术,并且加大对能源的开发利用。
此外,巴中还将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以促进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第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巴中是四川省的农业重镇,未来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注重发展特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第四,促进旅游业发展。
巴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未来,巴中将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推广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同时,加强旅游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第五,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巴中将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加大对学校和教师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育条件,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引进和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第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巴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未来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对水源、森林、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
巴中各县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各位领导: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情况,我将向大家汇报巴中各县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我们来看巴中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巴中市各县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其中,南江县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达的煤炭化工产业而闻名,成为了巴中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通江县则以其发达的农业和特色产业,如竹编、食用菌等,为巴中市的农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巴中市各县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恩阳县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巴州古城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我们来看巴中市各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巴中市各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
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特别是在南江县和通江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巴中市各县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近年来,巴中市各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
南江县和通江县等地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各县还加强了水源保护、生态旅游开发等工作,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综上所述,巴中市各县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巴中市的全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各县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巴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区域56—巴中:提升服务能力 社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19年,巴中市社会保险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深化制度改革。
全力做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政策宣传解释和信访维稳工作,研究提出完善计发办法建议意见;稳定现行征缴方式,按期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生育保险征收职能移交工作。
针对现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建立“提前比对、按时办退、到龄即领”待遇发放管理机制。
二是推进全民参保。
完成107万名未参保人员信息核实工作,动态更新全民参保登记数据,针对应保未保人群组织开展精准扩面行动。
截至2019年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4.33万人和18.35万人,完成2019年度目标任务的103%和109%,其中当期分别新增参保8.22万人和2.18万人。
三是降低社保费率。
全市社保系统累计开展社保降费现场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为700余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
其中寄送《温馨提示函》、老年舞蹈队义务宣讲等宣传做法被人社部肯定,信息《巴中市降低社保费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国办专刊采用。
截至2019年年末,全市社会保险当年共降费减负2.51亿元。
四是落实扶贫政策。
全面完成人社部扶贫平台人员信息核实录入工作,为25.81万名贫困(含部分已脱贫)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2581万元,完成民生实事目标任务的193%。
将2850名年满60周岁、未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贫困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不足年限不再补缴。
按月足额发放56万名城乡居民养老金6.47亿元。
五是强化风险防控。
完成7000余名退役士兵社保费补缴核定工作,核实锁定2015年底前被征地农民历史欠费,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实现“社银平台”直连发放,针对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人员开展上门慰问式认证服务300余人次,组织开展经办风险防控专项整治,追回违规领取基金230万元。
六是提升服务能力。
巴中各县发展情况汇报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川东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川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巴中市下辖五个县,分别是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和恩阳区。
各县的发展情况汇报如下:巴州区是巴中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巴中市的市辖区。
近年来,巴州区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市建设方面,巴州区加大了对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产业发展方面,巴州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方面,巴州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通江县位于巴中市的西北部,是巴中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和重要的农业基地。
近年来,通江县在生态保护、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生态保护方面,通江县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农业发展方面,通江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乡村振兴方面,通江县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南江县位于巴中市的东北部,是巴中市的重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业基地。
近年来,南江县在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工业发展方面,南江县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工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农业发展方面,南江县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城乡建设方面,南江县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乡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
平昌县位于巴中市的南部,是巴中市的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和旅游胜地。
近年来,平昌县在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平昌县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巴中情况汇报近期,巴中市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加强。
以下是对巴中市最新情况的汇报:一、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巴中市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
全市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农业生产稳步提升,服务业发展迅速,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同时,市场供求关系良好,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二、社会治安。
近年来,巴中市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得到有效遏制。
公安机关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各类治安巡逻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良好氛围。
三、基础设施建设。
巴中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得到不断改善,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完善,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
同时,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四、文化教育事业。
巴中市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同时,文化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五、环境保护。
巴中市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各项环保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加强。
同时,市民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各类环保活动得到积极开展,市区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六、对外交流合作。
巴中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地区间的合作共赢。
同时,市政府也积极吸引外资,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巴中市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希望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继续团结一心,积极投身到巴中市的建设发展中,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巴中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之一。
近年来,巴中市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加快了现代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巴中现代产业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三个方面,分析巴中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巴中现代产业发展背景巴中市是四川省重点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之一,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巴中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现代产业的发展。
此外,巴中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现代产业。
二、巴中现代产业发展现状1.制造业巴中市的制造业起步较晚,但正以飞快的速度追赶。
目前,巴中市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领域。
巴中市重点引进了一批大型制造企业,如一汽大众巴中工厂、中石化巴中石油化工公司等,为巴中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能源产业巴中市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煤炭开发基地之一,煤炭产业是巴中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巴中市还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水力资源,有利于发展新能源产业。
3.旅游业巴中市自然风景优美,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如大竹林、南熏山、江口沉银等。
近年来,巴中市政府加大了旅游业的开发力度,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信息技术业巴中市信息技术业起步较晚,但正在逐步崛起。
巴中市政府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持本地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招引外资,已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信息技术企业。
三、巴中现代产业发展趋势1.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巴中市的制造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未来,巴中市的制造业需向高端转型,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养人才。
巴中市政府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加大能源产业发展力度巴中市是中国煤炭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巴中市政府应加大对煤炭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提高煤炭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水平,加快煤炭清洁化、高效化和绿色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巴中市的发展变化高中作文
“哎呀,奶奶,你快给我讲讲你们小时候的事儿嘛!”我缠着奶奶,想听听过去的故事。
奶奶笑着摸摸我的头,开始回忆起来:“乖孙女啊,奶奶小时候啊,那日子可跟现在不一样喽。
那时候咱们巴中啊,可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都是些矮矮的房子,路也没这么宽敞平坦。
”
我好奇地瞪大了眼睛,“那你们都吃什么呀?”
“那时候能吃饱饭就不错啦,哪像你们现在,有这么多好吃的。
”奶奶感慨地说。
我看着窗外繁华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如今的巴中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宽阔的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商铺琳琅满目。
城市里到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还有美丽的公园和广场。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商场,里面的商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我兴奋地跑来跑去,挑选着自己喜欢的东西。
爸爸笑着说:“我们小时候可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呢。
”妈妈也点点头,“是啊,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巴中的发展真是太快了。
”
走在公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爷爷奶奶们在悠闲地打着太极,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
我不禁想起奶奶说的过去,那时候哪有这么漂亮的公园让大家休闲娱乐呀。
现在的巴中市,教育也越来越好了。
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教学设备。
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改革开放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巴中的每一个角落,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这就是我们的巴中市,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我相信,未来的巴中市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川省巴中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一、全年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一)农村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7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41.36亿元,林业2.72亿元,牧业29.42亿元,渔业3.9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59亿元,分别增长3.0%、4.7%、3.4%、6.4%、4.3%。
(二)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1、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较好。
随着巴中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龙头企业等规模扩大,科技含量提升,加之今年生产气候条件总体较好,田间管理和科技措施得到加强,2022年小春粮食产量虽然有所减产,但油料、蔬菜、茶叶、水果等全面增产。
巴中市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7.29万吨,增长2.0%,实现“七连增”,其中:小麦24.27万吨,下降3.4%;水稻54.86万吨,增长6.4%;玉米58.22万吨,增长4.7%;豆类2.12万吨,增长1.9%;薯类27.56万吨;下降6.2%。
油料产量13.40万吨,增长1.4%。
园林水果5.17万吨,增长1.5%;蔬菜107.79万吨,增长2.9%。
2、科学谋划,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2022年,巴中市围绕“完善规划、培育主体、制定标准、强化科技、打造品牌、保障安全”六项重点,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和小区、招商引资项目、生猪产业化发展项目、林下养殖万亩示范、地方畜禽品种保护选育、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六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体系。
其成效显著,全年出栏生猪371.35万头,同比增长2.0%;牛20.14万头、羊73.87万只、家禽1019.48万只、兔77.7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4%、1.5%、3.7%、2.4%;禽蛋产量6.27万吨,同比增长0.8%,蚕茧产量0.1万吨,同比增长1.1%;肉类总产量达到31.34万吨,同比增长1.8%。
3、突出特色,渔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22年,巴中市实施“水产发展基地化、基地建设园区化、园区建设特色化”的战略,引进业主、培育业主、突破性发展水产业,提高巴中生态水产品市场占有率。
巴中调研报告范文巴中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解巴中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对巴中市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找到相关资料:我们首先查阅了巴中市的统计数据、发展报告、企业调研报告等相关资料,了解巴中市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等。
2. 实地调研:我们在巴中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参观了巴中市的主要工业园区、商业区、农业示范区,并且与一些企业和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现状:巴中市是一个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的地方。
近年来,巴中市的经济发展较快,GDP稳步增长,工业产值连续多年增长,农业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巴中市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济结构单一,企业数量较少,投资主导型发展模式明显,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不足等。
2. 产业发展情况:巴中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农业等。
石油化工是巴中市的支柱产业,占据着巴中市工业产值的较大比重,但是石油化工产业存在环保压力较大、资源消耗大等问题。
此外,巴中市的农产品优势明显,但是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科技进步缓慢、产业链条不完整等问题。
3. 人口分布情况:巴中市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人口比例相对较少。
城市人口多以务工人员为主,农村人口则以农民为主。
但是巴中市的人口素质仍然较低,教育资源不足,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四、发展建议:1.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巴中市应该加大对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同时,巴中市还应该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巴中市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完善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巴中市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巴中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前言近年来,巴中市社会发展迅猛,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深感有必要深入了解巴中市的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调研,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背景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巴中市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巴中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调研内容1. 巴中市交通状况调研。
我们首先对巴中市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巴中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城市道路上汽车排队等候的现象十分常见,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许多困难。
2. 巴中市环境污染调研。
在对巴中市的环境污染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空气质量不佳、水质下降等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这对巴中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 巴中市民生状况调研。
通过对巴中市民生状况进行调研,我们了解到,巴中市的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基层医疗服务量不足,人们要想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只能前往省会成都。
同时,巴中市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基础设施水平也较低,这给市民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四、调研中的收获通过对巴中市的社会实践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巴中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与困难。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巴中市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巴中市的社会现状,才能更好地为巴中市的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同时,我们也深感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对策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为巴中市的社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建设更加便利的城市交通系统。
巴中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巴中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区域特色和相关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合作提供参考。
通过对巴中市的调研,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合作机会,促进双方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二、调研背景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陕湘渝交汇处,是川陕渝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巴中市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和辐射带动效应。
巴中市的发展潜力和合作机会逐渐受到各方的关注。
因此,本次的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巴中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合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访谈等。
在调研前,我们对巴中市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和整理,了解了巴中市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特色。
之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深入了解巴中市的实际情况。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重要的访谈,与巴中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交流,收集了相关信息和意见。
四、调研结果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巴中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巴中市的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GDP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巴中市的经济主要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
在产业结构方面,巴中市的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
同时,巴中市也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
这些新兴产业在巴中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巴中市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另外,巴中市还具备一定的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
巴中市地处川陕渝地区,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巴中市还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备一定的生态旅游和农业发展潜力。
在政策方面,巴中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
巴中市政府重视创新驱动和人才引进,提供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服务,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来源:巴中市政府办公室2010年12月07日阅读:16次字体:大中小
(2009年10月18日)
一、基本概况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与陕西省汉中接壤,东经106°20′—107°49′,北纬31°15′—32°45′。
辖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方公里。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年均气温16.3—17℃,年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年均日照1470—1570小时,无霜期260—280天。
总人口398万。
二、资源状况
1、生物资源。
全市森林面积4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
北部山区3000多公顷“巴山水青杠”,为“世界稀有树种”。
浩翰林海里栖息着黑熊、金钱豹、苏门羚、林麝、大鲵、阳鱼、山猫、竹鼬等20多种国家野生保护动物,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系中国著名的“银耳之乡”、“南江黄羊之乡”、“核桃之乡”、“金银花之乡”。
南江大叶茶被国家列为优质品种推广,“云顶茗兰”、“罗村茗眉”、“天岗云芽”等跻身国家名茶行列。
2、矿产资源。
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46种,主要有大理石、花岗石、霞石、煤、铁、石灰石、石墨和天然气等,其中:霞石储量及品位居亚洲第一,天然气探明储量1万亿立方米,石灰石20亿吨,磁铁矿8300多万吨。
3、水能资源。
境内沟壑纵横,河道落差较大,可开发水能75万千瓦,现仅开发20%。
4、旅游资源。
春秋时属巴子国,东汉置县,北魏置州,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代遗迹众多。
南龛、水宁寺等地的摩岩造像,被誉为“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
巴中人杰地灵,孕育了宋代天文学家张
思训、“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晏阳初等名人。
唐太子李贤及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先后游历巴中,留下不朽名篇佳话。
巴中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有光雾山·诺水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四个国家森林公园。
三、经济发展
1、综合经济。
2008年,全市GDP为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73.5亿元,增长12.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7:23.9:34.4。
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为6806元,比上年增加1174元。
2、农村经济。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1亿元,增长4.4%,其中:农业47.9亿元,增长3.5%;林业4.6亿元,增长4.4%;畜牧业90.2亿元,增长4.7%;渔业6.3亿元,增长7.7%。
粮食总产量168.9万吨,增产4.7%;油料总产量11.4万吨,增长6.5%。
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成为整个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柱,占农林牧渔业的59.6%。
肉类总产量42.8万吨,增长5.5%;出栏生猪499.1万头,增长5.3%;出栏肉牛30.4万头,增长6.7%;出栏羊103.7万只,增长5.4%;出栏家禽1456.1万只,增长8.4%;年末生猪存栏322.2万头,牛存栏50.8万头,羊存栏73.6万只。
3、工业经济。
2008年,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增长22.8%。
主要工业产品为:铁矿石、原煤、电力、水泥、白酒、丝、棉纺织品、冷藏冻肉、精制食用植物油、瓶(罐)装饮用水等。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增长28.9%。
4、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增长21.4%。
分城乡看,城市和县城零售额占52 %,增长24.2%;县以下零售额占48%,增长17.5%。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8.1亿元,增长21.9%;住
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7亿元,增长19.8%;其它行业零售额2.2亿元,增长14.9%。
外贸进出口总额4666万美元,增长1.4倍,其中:出口3562万美元,增长83.4%。
外派劳务760人次,增长13.1%。
5、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8亿元,增长35.5%。
规模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0亿元,增长35.2%,;更新改造投资15.02亿元,增长43.4%。
6、财政金融。
2008年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23.4%;一般预算支出69.6亿元,增长58.9%。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7.8亿元,比年初增长37.0%;贷款余额99.4亿元,比年初增长10.5%。
7、人民生活。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70元,比上年增长16.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900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3018元,增长18.3%。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0.50亿元,比年初增长31.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358元,比年初增长28.9%。
四、社会事业
2008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756个,床位7957张,卫生技术人员7183人。
全年门诊诊疗680.6万人次,住院诊疗入院20.8万人、出院20.6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参加率为90.1%。
年末有幼儿园185所,入园幼儿5.3万人,在园幼儿7万人,离园幼儿5.3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70.1%。
年末有普通小学253所,村校及教学点2019个,招收新生6万人,在校学生38万人,毕业学生7.1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7%。
年末有普通初中学校163所,招收新生7.1万人,在校学生20万人,毕业学生5.9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2%。
年末有普通高中学校35所,招收新生2.4万人,在校学生6.4万人,毕业学生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
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所,招收新生2.4万人,在校学生4.4万人,毕业学生1万人。
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265所。
五、交通建设
在国家、省的关怀支持下,巴中正加快实施以“六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
1、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
全长148.7公里,总投资71亿多元,现已完成投资54.9亿元,完成计划的77.3%,今年年底基本形成通车能力。
2、乐坝至巴中铁路。
全长51.5公里,总投资8.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7.46亿元,完成计划的87.9%,2009年底全面完工。
3、巴中至南充高速公路。
该项目是我市连接成都交通主枢纽最便捷的通道。
全长117.6公里,总投资84.5亿元,建设工期3年。
已于今年9月11日开工,现正加快建设之中。
4、巴中至桃园(川陕界)高速公路。
该项目是我省连接陕西的重要出川通道。
全长109公里,总投资124.8亿元,建设工期4年。
现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计划于今年12月26日开工。
5、巴中至达州铁路。
全长133公里,总投资67亿元,建设工期3年。
已于今年9月28日开工,现正加快建设之中。
6、巴中至达州高速公路。
全长111公里,总投资101.7亿元,建设工期4年。
现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就绪,计划于今年内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