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子刘子自传教案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5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子刘子自传学案传君子于役君子①于役(yì)②,不知其期,曷(hé)③至④哉?鸡栖于埘(shí)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⑦?鸡栖于桀(jié)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苟⑩无饥渴!【注释】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苦役。
③曷: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译文】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本文用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空了一块。
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
“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
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
”所解不差。
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
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高中语文子刘子自传教案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子刘子自传》教学目标:1. 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
2.学习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及主要事迹,理解传主的人生态度和最后的人生感悟。
并学习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官场生涯对传主人生履历的影响如何?如何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教学方法:诵读法, 多元评价法,设疑启发法,分类系统梳理法, 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有史以来,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民族,曾诞生过无数的文学大家。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王朝,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人.走进大唐这个历史上诗的王朝,一个个文坛豪杰如繁星闪现我们的眼前,一首首歌诗如清泉浸漫着我们的心田。
掩卷沉思,我们该怎样认识与评价这些文坛豪杰?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同学们了解他们的吗?你们能读懂他们的人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豪刘禹锡的生活世界吧!你们读很熟悉刘禹锡吧?谁来背背他的美妙的诗文佳句?(如《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它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强的品质。
这样乐观坚强的人该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自传《子刘子自传》。
(师生明确教学要求)二.作者简介:1.文学上的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诗人,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
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
16 子刘子自传整体把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1.了解传主的思想感情,体会传主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强不屈、乐观豁达2.的性格。
学习能够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
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
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有《刘宾客集》。
这篇自传写于会昌二年(842),即作者去世那一年。
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
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
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
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
这篇传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
一、通假字①眇然一身 “眇”通“渺”,微弱②贵振一时 “振”通“震”,震动二、一词多义(1)违{①举族东迁,以违患难 动词,避开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动词,耽误③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动词,违背④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动词,引申为“忘记”)(2)迫{①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动词,迫于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形容词,危急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动词,强迫④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动词,靠近⑤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形容词,矮小)(3)信{①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副词,确实②是以项王信任之 动词,相信③信义安所见乎 名词,诚信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形容词,忠诚的)(4)被{①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 动词,遭受②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动词,披挂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副词,表被动④被发行吟泽畔 通“披”,散开⑤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动词,覆盖)三、词类活用①士林荣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荣②时有寒俊王叔文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出身寒微的杰出人士③上大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④三子者皆与予厚善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很好的交情⑤日夕过,言其能 名词作状语,一早一晚⑥能以口辩移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改变四、古今异义①一昭一穆如平生古义:活着的时候。
16、子刘子传课堂互动1.师:读课文看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生:他的先祖是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
他的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
他的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
他的祖父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他的父亲绪,先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淮西从事、盐铁副使、殿中御史,累赠至吏部尚书。
这就是他的家世渊源。
师:刘禹锡出身仕宦世家,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注定也要走上一条凭借着读书最终走上官场的道路。
那刘禹锡的仕途生涯又是如何的呢?他的一生是否能志得意满,在官场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呢?生:第二段,初入仕途——小荷才露尖尖角。
21岁中进士,一年后通过吏部考试,从此少年得志,步入仕途,任太子校书之职。
丧服期满后任扬州节度使门下掌书记,两年后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升任监察御史。
师:第三段,介入政治核心——春风得意马蹄急。
先做度支盐铁副使,后做崇陵使判官,再做屯田员外郎。
这短短一生的仕途辉煌以及后来的迅速没落,牵涉到一个公案——“永贞革新”,这场只有146天的短暂政治改革,牵连了中唐相当一批文人的命数。
生:关于“二王八司马”事件(“永贞革新”)。
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
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
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出现宦官擅权现象;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军权。
到中后期他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的不满。
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即位,他在东宫20年,比较关心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认识。
唐顺宗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王叔文和王伾,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老师,他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
在顺宗即位后,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
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副使,推韦执宜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宜。
16 子刘子自传本课话题——改革创新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马化腾用微信“征服”世界他创造了庞大的虚拟家园,海角天涯变成咫尺之间;他营造的世界,年轻的心态是唯一的通行证;他用那个在电脑右下角频繁闪动的小企鹅提醒投资者:“玩”也是生产力。
2000年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嗅到商机的马化腾凭借精准的眼光,大胆提出要和电信运营商共同运营COM公司。
到2001年7月,腾讯就实现了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
而在这一年,三大门户网站也因为与移动的分成业务从互联网的冬天中缓过神来。
之后,马化腾开始推出QQ秀、QQ行等一些新业务。
一路风雨一路成长,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再接再厉,在2011年年初推出微信,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到2012年3月份已有超过1个亿的注册用户,目前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
他的努力和创新影响和改变了数以亿计网民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
——郭沫若2.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培根3.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
——司汤达4.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巴乌斯托夫斯基5.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成功之路。
——约翰·D·洛克菲勒6.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爱因斯坦[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谥.()曰靖.()殒.()灭温凊.() 因成痼.()疾后忝.()登朝捧檄.()入告道无虞.() 苏州掾.()诏下内禅.() 擢.()为监察御史夔.()州数之奇.()兮人或加讪.() 心无疵.()兮寝于北牖.() 庸讵.()【答案】shìjìnɡyǔn qìnɡɡùtiǎn xíyúyuàn shàn zhuókuí jī shàn cī yǒu j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翊日(翊,同“翌”)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虞⎩⎨⎧ 涉二年而道无虞.(动词,这里作“阻塞”讲)以虞.待不虞者胜(动词,戒备,准备)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动词,欺骗) (2)过⎩⎨⎧ 日夕过.,言其能(动词,交往,相处)过.犹不及(动词,胜过,超过)人恒过.,然后能改(动词,犯过错)无乃尔是过.与(动词,怪罪,责备)(3)因⎩⎨⎧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副词,于是)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介词,趁着) (4)以⎩⎪⎨⎪⎧ 因白丞相以.请(连词,来)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介词,凭借)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介词,凭借…… 身份)能以.口辩移人(介词,用)举族东迁,以.违患难(连词,来)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一昭一穆如平生..古义:这里指平时在世的时候。
子刘子自传重难突破1.刘禹锡作为一代文学家,在自传中,为何没有提及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刘禹锡,我们现在把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看待,是因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文学方面的成就。
其实古代很多文学家,他们并非一生致力于文学。
他们首先是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建立一番功业。
文学,则主要是他们用来言志抒情的。
刘禹锡写这篇自传,主要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所以他虽然在文学上成就较高,但在自传中却只字未提。
2.刘禹锡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这篇“自传”是怎样评价“永贞革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刘禹锡是王叔文革新集团的一员,自然是肯定和支持“永贞革新”的。
从“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一句可以看出是肯定“永贞革新”的。
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谥.(yì)曰靖宫掖.(yè)道无虞.(yú)B.温凊.(qìnɡ) 殒.(yǔn)灭檄.(xí)文C.拔擢.(zhuó) 讪.(shàn)笑苏州掾.(chán)D.痼.(ɡù)疾禅.(chán)让瑕疵.(cī)【解析】A项,谥(shì);C项,掾(yuàn);D项,禅(shàn)。
【答案】 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免丧..免丧:免穿孝服B.时上素被.疾被:遭受C.德宗新弃天下...弃天下:指去世D.是时,太上久寝疾..寝疾:卧病【解析】免丧:丧服期满。
《子刘子自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作者人生轨迹的解读,理解作者的思想与精神。
教学安排:一.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二.提出问题,并作探讨。
1.一般来讲,古代男子的理想可能是什么?“仕”2.“仕”之后,更高的理想可能是什么?进一步“仕”,且“达则兼济天下”3.作者是否具有这些理想?是。
有文中琳琅满目的官名为据4.作者担起这些理想时,肩上有无更多一层重负?应有。
首段所记之祖先,无一人不为官。
作者可能承担着家族期望,一如《项脊轩记〉中的归有光。
5. 作者是否实现了这些理想?(1)初步讨论,强调以文本信息为理据。
(2)提示:找出文中作者就任官职的动词,分别用词语与坐标系曲线描述作者的仕途。
(两同学上黑板演示)(3)在学生板书的动词中点出显现职位升降的关键词语。
调擢改出贬(诏)征(复)授入转移(4)用坐标系曲线描述作者的仕途:官职AB C年龄A=改屯田员外郎--出为连州 B=诏征--复授连州 C=追入--转苏州刺史(5)用词语描述作者的仕途:命途多舛宦海沉浮多贬多外放终不得志……(6)读末段,指出最见作者感慨之语句“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作者之所欲“施”=?=作者的理想:“仕”,且“达则兼济天下”分析作者首次被贬的原因:“永贞改革”(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指出“永贞改革”措施之一:废宫市。
结合白居易《卖炭翁》所述“宫市”之害,进一步理解作者之政治理想及其理想不能实现之痛。
6.再读末段,体会作者的另一种感慨“人或加讪,心无疵兮”(1)结合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揣测作者后两次仕途失意(B=诏征--复授连州 C=追入--转苏州刺史)的原因。
(2)初步讨论之后,赏析刘禹锡的两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与“君子所爱”之梅兰菊荷比较,桃花似更显其俗艳,可见作者轻蔑讥讽之意,据说写下此诗,是作者“诏征--复授连州”的原因之一。
《子刘子自传》
教学目标:
1. 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在逆境中
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
2.学习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和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及主要事迹,理解传主的人生态度和最后的人生感悟。
并学习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
官场生涯对传主人生履历的影响如何?如何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教学方法:诵读法, 多元评价法,设疑启发法,分类系统梳理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史以来,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民族,曾诞生过无数的文学大家。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王朝,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人.走进大唐这个历史上诗的王朝,一个个文坛豪杰如繁星闪现我们的眼前,一首首歌诗如清泉浸漫着我们的心田。
掩卷沉思,我们该怎样认识与评价这些文坛豪杰?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同学们了解他们的吗?你们能读懂他们的人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豪刘禹锡的生活世界吧!你们读很熟悉刘禹锡吧?谁来背背他的美妙的诗文佳句?(如《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它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强的品质。
这样乐观坚强的人该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自传《子刘子自传》。
(师生明确教学要求)
二.作者简介:
1.文学上的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诗人,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
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和(今安徽和县)二州。
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他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
自居易在《刘白唱和集》的序言中曾称赞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刘禹锡因为诗气豪迈,被称白居易称为“诗豪”;有《刘宾客集》。
他的诗沉着稳练,格律精当,通俗自然,诗风清新;他的讽谕诗寄寓深刻、辛辣有力。
原有诗十八卷,《全唐诗》存诗十二卷。
《全唐文》存其文章也是十二卷。
有作品集《刘梦得文集》。
.
2.仕途上的刘禹锡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
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
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
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
次年任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
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
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
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
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
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
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
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次年病亡。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他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他至死不渝的志节。
3.释题:《子刘子自传》,翻译成现在的话,比较恰当的说法就是《我刘先生自传》。
郑州大学教授郭殿忱说,“很正式、很自信、很傲然。
”前一个“子”,是对自己的称呼,应该没有自谦等感情成分.
三.课文总体感知
1.诵读课文
学生个别或分组读,每次一段,读后多名学生作评价(读得好不好,有什么问题或建议)
老师小结.
2.本文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主要介绍作者的家世及从官经历。
第二部分(3—5):主要介绍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和作者对人
生的感叹。
四、补充重难点字词注解,扫清疏通文意的障碍
(1).学生自由读, 结合下面部分词句注解和课本注解用符号圈划自己遇到的其它疑难字词.
1[大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2[夙]平素。
3[忝]辱,自谦之词。
4[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5[浮]过。
6[丁]指遇父母之丧。
7[先尚书]指刘禹锡的父亲。
8[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9[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
10[擢]提拔。
11[掾]属官的通称。
12[奏署]臣下向皇帝请示、推荐担任某种职务
13[判]大官员兼小的职务叫做“判”。
14[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
15[过]交往,相处
16[至是尤剧]到这时(顺宗李诵病情)突然加剧。
17[召对]皇帝召见臣下叫召,臣下答复皇帝对他提出的问题叫对。
18[事秘]事情诡秘。
19[贵臣]这里指宦官。
20[检校]检校某官是一种正官职之外另加的官衔。
21[大墓]祖坟。
22[魂无不之]灵魂无处不到的意思。
(2).由学生提出疑难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课堂练习:
(题目见PPT课件)
五.引导学生理解探讨课文分内容,师生共同探讨疑难 .
1.本文介绍人物的从官经历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
涉及许多古代文化中的官职和相关的任
免变动的词语,你能作梳理归纳吗?
A古代文化中的官职名称词语:如------
2.师生讨论: 刘禹锡是一位大文学家,在自传中他为什么不提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所谓看法没有定论,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各位老师可以参阅教师参考用书后面一点相关资料和放到备课组教案上有关作者的资料理解探讨。
)附材料:会交朋友不会玩政治的刘禹锡
预备资料:842年,71岁的刘禹锡自知去日无多,自己为自己写下《子刘子自传》。
回望“永贞革新”是自传的中心内容,“其(王叔文)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死到临头,刘禹锡都在为政治盟友王叔文恢复名誉,志节不渝,更敢接受历史的审判。
自己给自己写传,本来不多,偶尔有位人物这么干,也大多是自我调侃一番。
刘禹锡的自传,严肃严谨,是中国文化中罕见的“政治自传”,一点也不涉及文学、哲学等个人成就的内容。
“《子刘子自传》,翻译成现在的话,比较恰当的说法就是《我刘先生自传》。
”郑州大学教授郭殿忱说,“很正式、很自信、很傲然。
”《子刘子自传》收笔后,刘禹锡卒。
白居易长歌当哭,“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将自己与刘禹锡比作弓与箭、齿与唇。
作业布置:可选做任一题,鼓励两题都做
1. 就人物的某一个方面给刘禹锡写一篇人物短论.(500字左右)
2. 自主研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板书设计:
《子刘子自传》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诗人,字梦得.“刘柳”;“刘白”。
“刘宾客”。
有《刘梦得文集》.
2.理解探讨课文分内容,师生共同探讨疑难
(1)第一部分(1—2):主要介绍作者的家世及从官经历。
A古代文化中的官职名称词语:如------
(2)官场生涯对传主人生履历的影响(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
第二部分(3—5):主要介绍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和作者对人生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