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三单元 第32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格式:doc
- 大小:395.00 KB
- 文档页数:9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智者学派提倡人性,反对迷信和盲从,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反对宗教和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与财富,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与蒙昧主义。
4.宗教改革从更广的社会层面、更深的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5.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提出理论构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斗争。
课题三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背景(1)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3)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者更加关注“人”本身。
2.表现(1)兴起: 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2)发展:①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里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②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创立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一)历史必然1.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2.形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思想不够成熟,只得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二)实质和核心思想1.实质: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和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反对宗教和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与财富,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与蒙昧主义。
3.主要成就(1)文学艺术方面:但丁莎士比亚(2)科学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的深入,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方式探索自然现象。
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主旨概览]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希腊时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是人文精神从发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
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历史广角]理念论“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
“理念”是独立于人们认识之外的一般的东西。
他认为唯一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感受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如说某个少女美,只是人们对“美”的概念的反映,因而在判断自身外必定存在一个绝对美的观念。
于是,有人称这种观点为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广角]人文精神的含义“人文精神”(humanism)一词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一种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想行为。
人文精神就是反对把人当作一个“东西”来研究,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
它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它也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
总之,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历史广角]“人民主权说”可以说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是他的全部政治法律理论的精华所在。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以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的“人民主权”思想。
他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
当人民的权力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
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几个阶段,主要包括三条知识主线。
线索1 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线索2 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线索3 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全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愚昧。
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第29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考纲要求1.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2.文艺复兴考点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背景(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发展到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兴起3.发展(1)柏拉图①主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关注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微点拓展】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构图解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命题点智者学派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史料一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定出来的①。
——黑格尔史料二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方,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②……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③。
第32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16世纪法国某一著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曾经说道: “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 据此判断,该学者的思想滥觞于下图中的()解析材料这段话是对生命的高度赞赏,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人文主义精神滥觞于古希腊。
图中C是希腊,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 (2016华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禾『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 墨子B.韩非C.普罗泰格拉D.苏格拉底解析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标准,一方面否定了神的权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感觉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相对主义的倾向,同时他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而智者是靠教授实用性的演说、修辞等技巧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符合材料“注重实利”,故C项正确。
答案C3. (2017福建龙岩模拟)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
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A. 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 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 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 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解析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C 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D项错误。
答案A4. (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三模)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序要清][线索要明]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主要包括三条知识主线:线索1: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线索2: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线索3: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2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1)人文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3)苏格拉底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4)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哲学一、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感性的人文主义)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古希腊城邦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
反对者称其为“诡辩学派”。
2.兴起背景(1)经济基础:希腊工商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频繁,奴隶制经济繁荣。
(2)政治基础: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3)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准备——自然哲学。
公元前7~前5世纪中期,古希腊出现了一批自然哲学家。
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先哲们由物质世界转向关注人类自身,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单元综合训练(共100分,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除了面貌形体神人相同,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
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
古代希腊的某某神话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B.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C.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解析:希腊对文化持宽容的态度,A项错误;希腊的某某神话“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希腊对人的重视,B项正确;“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神和人本质的一致性,使神与人更接近,C项错误;神和人本质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的平等,D项错误。
答案:B2.(2018·某某某某模拟)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 )A.主X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普罗泰格拉看来,道德是以欲望和追求为培养目标的,A项错误;普罗泰格拉作为智者学派的领军人物,自然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B项正确;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非客观唯心,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传统神学观念,D项错误。
答案:B3.(2018·某某省某某质检)黑格尔在谈到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区别时指出,苏格拉底同样提出过“人是尺度”的命题,但做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
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沉迷于人的主观感受B.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C.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D.怀疑普遍真理的存在解析:A、D两项是智者学派的特点,均可排除;“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的”即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思维在一切真理被认为是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的主观性形式,强调人的理性与智慧,B项正确;确认了人的主体地位不是苏格拉底在材料中强调的,排除C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几个阶段,主要包括三条知识主线。
线索1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线索2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线索3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全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愚昧。
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第29讲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考纲要求 1.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2.文艺复兴考点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背景(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发展到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 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兴起3.发展(1)柏拉图①主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关注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微点拓展】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构图解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命题点智者学派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史料一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定出来的①。
——黑格尔史料二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方,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②……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③。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神话的人文精神2.(2015·课标全国Ⅱ,40)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及价值1.从考查方式看,本专题近五年来命题次数较少,仅在2016年全国课标Ⅲ卷出现选择题,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出现第40题,2016年全国课标Ⅰ卷出现第41题。
2.从材料形式看,以古代西方文献材料为主,学生在阅读理解史料方面难度较大。
3.从考查知识看,侧重于对西方人文精神及制度创新方面的考查,文艺复习和宗教改革近五年未命题,复习时需注意。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016·课标全国Ⅰ,41)卢梭的制度构想考纲要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标提示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自主学习答案]考点①民主政治②“人”③人和人类社会④“人是万物的尺度”⑤自由⑥“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⑦“美德即知识”⑧“人”⑨人类社会⑩理性⑪理性主义[巧学妙用]形象记忆——人文精神的起源易错易误——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张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
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弥补了其缺陷和不足,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否定。
图解历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考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考题1】(2017·江西宜春模拟)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
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
这反映了古希腊()A.提倡民主排斥专制B.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C.注重法治反对人治D.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答案 D『方法突破』根据材料“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可知,古希腊政治具有一定而民主性;而“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又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
材料“订立契约”能看出一定的法制基础,但材料不能体现出反对人治。
『史论链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考法2苏格拉底思想的价值【考题2】(2017·山东潍坊模拟)苏格拉底认为“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
”他还论证说:“凡是其本身就给违犯的人带来刑罚的法律,一定是有比人更好的法者所制定的。
”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强调公民应该都是法律的服从者B.思想主张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C.竭力推崇神的意志高于人的意志D.主张城邦法律应遵从神的律法答案 A『方法突破』材料信息“如果神不制定正义的法律就很难有什么别的人制定这样的法律”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
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正义,而不是神的作用,可排除C、D两项。
『史论链接』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1)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2)苏格拉底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考法3古代东西方思想的比较史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史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读史用史』(1)史料一主要讲述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史料二阐述了苏格拉底从容赴死所体现的法制观念。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提示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提示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方法突破』“孟子的法制观念”主要体现在“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主要体现在“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两种不同法制观念的产生”可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思考,如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
『史论链接』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1)相同点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如希腊先哲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中国孔子倡导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等等。
②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如苏格拉底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国。
(2)不同点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古希腊人文思想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提倡人伦价值。
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古希腊人文思想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
③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古希腊人文思想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如亚里士多德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国先秦儒家思想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考法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史料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
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
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
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
……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读史用史』史料反映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
结合材料简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德的哲学贡献。
提示二者都阐述了人的价值,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或“人以自己为准则”),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或主张“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他们的思想成为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或“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或“掀起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方法突破』解答简述类历史试题主要可分两步:“是什么”和“如何评价”。
如本题简述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先根据史料归纳二者的哲学主张,然后对二人的哲学贡献进行评价。
『史论链接』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2)不同点①对人的看待上: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②政治主张: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③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而苏格拉底则更关心人的伦理道德,讨论“高尚”“正义”“勇敢”“节制”“美德”“幸福”等问题。
1.(2016·课标全国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解析根据“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
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重视物质生活,C项排除。
答案 D2.(2016·浙江文综,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儒家思想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培养人的道德修养,故①正确;墨家学派代表的是小农阶级的利益,注重尚贤、兼爱、非攻,属于功利主义者,并不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②错误;雅典的斯多亚学派是古希腊重要的哲学学派,重视对人思想的培养,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而忽视道德修养,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
答案 A3.(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始于水”;“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思想主张;①③④正确,故选C。
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传同情、仁爱,与题干涉及的主张无关,排除含有②的A、B、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