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水湿热敷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与实验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眼科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即在常规眼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后评估以及一系列针对性的预防对策,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以及前房出血,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在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的患者多余对照组,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患者少余对照组。
结果:全程护理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康复率。
结论:两种方法比较,采取全程护理还是比较好。
标签:护理干预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发症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
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是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目前国内外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视力,但有少部分患者因护理不当仍可出现并发症而影响视力,因此白内障术后护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以下是我对其术后观察取得效果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共200例,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最大为92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21例,手术方式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合并病史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眼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按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后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分析【摘要】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原则、术后护理观察要点、术后并发症观察、药物使用观察以及营养与饮食观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重点强调了术后护理观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护理、观察分析、并发症、药物使用、营养与饮食、重要性、建议、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晶状体混浊造成的视力模糊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治疗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护理对患者恢复的影响至关重要。
术后护理包括注意休息、避免用力、避免感染等原则,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特点,术后护理需要更加细致周到,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效果。
目前关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的研究相对匮乏,缺乏系统性的观察和分析。
开展这一研究对于完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提升患者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研究目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分析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和总结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和关键要点,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术后护理工作。
通过对术后护理原则、观察要点、并发症观察、药物使用观察以及营养与饮食观察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护理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恢复视力。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和参考,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支持,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分析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患者健康:术后护理观察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有效控制药物使用,维持营养与饮食平衡,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该怎么护理作者:刘艳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9期随着年龄增加,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开始减慢,身体各器官机能逐渐衰退,众多“老年病”成为众多老年朋友的困扰。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在老年朋友中发病的几率很高,其对视力的影响极大进而影响生活,是老年人和其子女都十分担心的问题。
在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弱且治疗周期很长,而手术治疗因成效显著成为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但因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弱,自体恢复能力较差,所以术后护理更要着重注意。
下面笔者将就此问题,为大家分享几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护理要点。
一般白内障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及患者家属一定要注意以下9个问题:1 术后两周内,眼睛因为手术形成的创伤还未完全愈合,对外界污染的抵御能力较弱,需要在洗脸、洗澡时注意保护眼周,避免污水入眼。
2 术后手术眼的组织较为薄弱,如果外界施加过大压力,有可能造成新增外伤,会在伤口处造成感染,需四周内避免对手术眼施加压力,即揉眼。
3 除了要避免外部施加的额外压力外,也要注意保持眼内压力的稳定,如果因为负重和剧烈运动等用力过度的行为使得眼压过高,有可能会导致创立口愈合困难甚至重新裂开。
因此,在术后一个月之内都有避免剧烈活动,除此之外便秘或常有咳嗽的患者,也要控制症状。
4 严格遵照医嘱,及时复诊,在离院前与主治医生商定好复诊时间表,并且仔细了解术后护理的相关要点,按照复诊时间表与护理注意点完成医院与家庭的治疗对接。
5 部分进行了人工虹膜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因为在人体中放入了人工器官,身体对于新的器官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此时一些细微的外部压力都可能导致角膜内皮的损伤,所以在术后三个月内,都要需要避免揉擦、碰撞术眼。
6 出院后要遵循医嘱,白天按时滴眼药水,晚上睡前涂抹眼膏。
7 眼部神经众多,术后有出现排异反应的可能性,患者会有视物不清、轻度异物感、眼花或眼眶淤血等症状,这些轻症反应是正常情况,但如果有强烈眼疼、恶心、呕吐,就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白内障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目的观察研究白内障术后情况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白内障住院患者36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联合手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情况,并依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后,并发症有伤口裂开18例、眼内出血6例、高眼压52例、术后眼内炎10例、角膜水肿14例、人工晶体移位20例、眼前综合征33例,患者经护理后,并发症明显缓解痊愈,只有3例仍需手术治疗。
结论观察及护理对白内障术后患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既可以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标签:白内障术后;观察;护理措施白内障是眼科临床比较普遍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
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改进,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普及,其技术越来越成熟,由于其存在住院时间很短、手术时间很短、视功能恢复迅速、切口很小等诸多优势,已经逐渐成为白内障手术的重要手段。
随着白内障手术操作的实施,术后并发症临床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作为合格的专科护理人员,掌握并了解常见的白内障术后的临床观察、护理,对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安全及患者视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观察研究白内障术后情况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白内障住院患者368例,其中男166例,女202例,患者年龄为6~79岁,平均年龄为43.5±5.5岁,其中有2例患者为先天性白内障,有206例患者为老年性白內障,有8例患者为外伤性白内障,有15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
全部入选患者均通过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联合手术治疗。
2 常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1 伤口裂开由于患者术眼遭受意外损伤所致,多见于小儿或高龄患者。
护理措施一般包括:增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强化防治措施的宣教。
浅谈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护理措施老年性白内障是后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40-50岁以上的老人,晶体本身逐渐混浊,而全身和局部未查出明显病因者。
常为双侧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从发病到成熟可历时数月至数年。
根据混浊发生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两类:核性及皮质性,皮质性分为周边皮质型及后囊性皮质型两种,患白内障后主要的症状是视力障碍,它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和部位有关,只有当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时才有临床意义。
白内障病因较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过量饮酒吸烟、妇女生育多、心血管因素、高血压、精神病、机体外伤等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临床表现:老年性白内障多常见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主要症状为眼前阴影和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由于晶状体纤维肿胀和断裂,晶状体内屈光度发生不一致的改变,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注视灯光时有虹视现象及有畏光和眩光。
(一)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二)核性白内障较皮质性白内障少见,发病年龄早、进展缓慢。
(三)后囊下白内障进展缓慢,后期合并晶状体皮质和核混浊,最后发展为成熟期白内障。
诊断: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及视力情况,可明确诊断。
治疗:多为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给予眼镜或角膜镜矫正视力。
手术是解决白内障的重要方法,现已成为眼科重要的常规手术,为大多数失明的老年患者解除痛苦,树立新的人生观、同时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
1 临床资料我院近年来收治老年性白内障病人,术后视力恢复到2-4.4/5cm以上达到满意的预期手术效果,其中以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要手术方式。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不需要住院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病人及眼科医生所青睐。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24期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患病后给患者视力带来损害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3]。
白内障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放射伤害以及自由基异常,同时患者年龄增加、遗传因素等也有可能成为白内障的致病因素。
其中氧化损伤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环节。
为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收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经查体和影像学检查认定为老年性白内障。
②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伴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患者。
③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有知情权并自愿参与,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63.3±5.2)岁;病程0.2~3年,平均(0.8±0.4)年。
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0~84岁,平均(62.9±4.9)岁;病程0.2~3年,平均(0.8±0.3)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就诊后建立患者个体档案,详细调查并记录患者病情、病史,加强护患沟通,在诊断和患者自述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患者实际病情。
同时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情况对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态、精神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反应风险。
此外,由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年龄较大,有些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此时应与患者家属建立协同关系,共同展开术前护理工作。
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将白内障手术治疗、护理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内容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清楚,通过人文关怀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尽可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使患者能够树立康复的信心。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
白内障会导致视力模糊,甚至使患者完全失明。
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力,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内容,以及如何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1. 术后休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充分休息,尽量避免用力,减少眼部活动。
术后的头几天,患者需要保持平卧位或半坐位,避免过度活动。
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免影响手术眼部的愈合。
2. 饮食调理在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眼部愈合。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有利于眼部组织的恢复。
3. 眼部护理术后的眼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眼药水使用和眼部清洁。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开具抗生素眼药水和消炎眼药水,患者需要按时滴眼,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患者需要避免揉擦眼睛,以免造成眼部感染或角膜损伤。
4. 睡眠调整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后不适感受影响的结果。
患者需要调整睡眠姿势,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因睡眠不足而影响眼部愈合。
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手机屏幕,以免对眼部造成不利影响。
5. 视力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了解眼部的愈合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要进行视力康复训练,帮助眼部功能的逐步恢复。
视力康复训练包括眼球运动训练、视力保护操和视力训练等内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
6. 心理疏导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家属可以给予患者温暖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手术后的康复过程。
患者也可以进行一些心理调节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等,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7. 防护措施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眼部的防护,避免外界灰尘和异物进入眼部,以免影响眼部的愈合。
桑叶水湿热敷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
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桑叶水湿热敷在白内障术后的护理效果。
方法采用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60眼。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桑叶水湿热敷。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用桑叶水湿热敷对减轻角膜水肿、结膜充血、主观舒适感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桑叶水湿热敷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消退、结膜充血、主观舒适感等护理效果甚佳。
【关键词】桑叶水 ; 湿热敷 ; 白内障术后
白内障是我国第一大致盲眼病,通过手术可将大多数盲人恢复到接近正常视力。
但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等不适症状。
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收治的白内障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桑叶水湿热敷,结果显示,对角膜水肿的消退、结膜充血、眼部不适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科收治老年性白内障病人手术后角膜水肿在3级的
手术病例116例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
观察组58例60眼,男33例34眼,女 25例26眼;年龄 60~78岁,平均 68岁。
对照组58例60眼,男25例27眼,女33例33眼;年龄58~82岁,平均65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的基础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典必殊眼液点眼一日四次)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术后24小时后用桑叶水湿热敷。
具体用法:桑叶30克煎煮沸后3分钟滤渣取汁,以无菌纱布用药水湿热敷,水温50~70℃,水温下降后再次用盛有沸水的容器温热后继续予以湿热敷,每次15分钟;每日二次。
连续湿热敷 4天。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结膜充血消失时间、主观不适感消失时间比较,χ2=2.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桑叶水湿热敷对减轻角膜水肿、结膜充血和主观舒适感有显著的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结膜充血消失
3 讨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超乳热效应、机械作用及晶状体碎屑对角膜内皮的冲击均加重了角膜内皮等眼内组织的损伤[1]。
而角膜内皮细胞是保持其正常功能和形态的生理屏障,一旦遭到破坏,将导致角膜失代偿、水肿或大泡性角膜病变。
人工晶状体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常有角膜内皮损伤所引起。
当角膜内皮细胞数低于1000个/mm3
时,角膜将发生失代偿而出现水肿[2]。
角膜水肿程度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的情况进行分级:0级为角膜透明无水肿。
1级为角膜局限性薄雾状水肿,角膜内皮面光滑,透过角膜可看清虹膜纹理。
2级为角膜浅灰色水肿,角膜内皮面粗糙,透过角膜见虹膜纹理模糊。
3级为角膜呈弥漫性灰白色水肿,角膜内皮面呈龟裂状,虹膜纹理看不清。
4级为角膜乳白色水肿,眼内结构看不清[3]。
祖国医学认为,白内障术后病位在风轮和气轮,多由手术损伤,气血瘀滞、肝经风热上扰而发。
临床上单纯用活血化瘀药疗效通常不佳,加用祛风药则效力大增。
药理研究发现,不少祛风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加速血行。
风轮属肝,气轮属肺,故其脏腑病机与肝,肺最为密切。
二世纪完成的世界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桑叶的药用价值,称桑叶为“神仙草”,具有补血、疏风、散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
据《本草纲目》、《中草药手册》、《中药大辞典》等资料记载:桑叶性味甘、平、寒;功能:清肝明目聪耳,镇静神经,润肺热,止咳,手足麻木,赤眼涩痛,解蛇虫毒,可代茶止渴,通关节。
现代中药学大都认为桑叶性味“甘、苦、寒,入肺、肝经,具有清肺止咳、清肝明目”的作用[4]。
白内障术后用桑叶,采取祛风益肾之法而效果甚佳。
且以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了伤口愈合,角膜水肿消退时间。
【参考文献】
[1] 黄光初,林雨,周玉娟,等.改良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附116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4,26(2):182.
[2] 谢立信,董晓光.人工晶状体植入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5.
[3] 宋旭东,施玉英,朱小青,等.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1999,35(2):88.
[4] 张明德.桑叶临证举隅[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