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17
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
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进行仿写展开。
3、学写寻物启事,掌握寻人启事的要素,注意内容和格式。
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
5、背诵并运用八字成语,拓展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七。
二、交流平台1、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多积累好词好句。
2、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出示句子: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4、出示句子: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5、出示句子: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是我仿写的句子: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2)根据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6、出示句子:清晨,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梳理自己美丽的羽毛,迎接新的一天。
(1)你能仿写吗?(2)生练习仿写句子。
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小结: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
三、词句段运用(一)仿写1、出示要求:“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
请你也用这样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你是否听说过……2、出示第一句: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1)点拨:第一句首先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是“石头”,其次需要明确需要体现出的石头的特征是“奇妙”,可以从石头的形状来写,也可以从石头的分布来写。
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劝告》是统编教材三下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引导学生面对他人的不良言行,使用合适的语气进行劝告,并能多为对方着想,站在“被劝人”的角度讲道理,使人接受意见,改正错误,从而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教材共有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小同学滑扶梯”的劝告情境,三位高年级同学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劝告,三段劝告语例及三位学生的神情,通过图文的方式,在教材中呈现,引发辨析“你觉得哪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第二部分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炼对别人进行劝告的要点“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第三部分创设“同学横穿马路”和“表哥整天玩电脑游戏”两个生活情境,提出劝告任务以供学生练习劝告。
二、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2.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李尚书进贡公鸡蛋》的故事。
咦,有人会说了,公鸡怎么会下蛋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听听吧!到了朝廷上,解缙向皇帝劝说了一番,皇帝竟然不用李尚书进贡公鸡蛋了。
我们一起看看解缙是怎样劝说皇帝的吧。
皇帝一时语塞,继而笑了之,解缙的一番劝说,救了李尚书一家的性命,可见劝告在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点口语交际的本领:劝告。
(板书课题:劝告。
(设计意图:由故事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揭示学习主题,带着目标进入课堂。
)二、解读实例,学习劝告1.出示图片,小组讨论王小明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别的同学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唯独他喜欢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
同学们,你看到了会怎么办?是啊,王小明的行为太危险了,老师和同学看见了,都对他进行了劝说,他会听谁的呢?为什么?课件出示:小红: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小刚: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语言优美,展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和不同事物的美。
《我们奇妙的世界》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海底世界》从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火烧云》重点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表现火烧云的变化极多极快。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22 我们奇妙的世界1.认识“呈、蔚”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会写“奇妙、呈现”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1.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训练,能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随文识字朗读感悟积累表达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1.会认“呈、蔚、雕、幻”这4个生字,会写“呈、幻”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天空的奇妙的。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奇妙的世界”。
请同学们看本单元的单元篇章页,找找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分别是什么?生: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生: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师:你们找得很准确。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师:大自然是一位魔术师,把世界万物变得绚丽多彩。
你看那天空,时而云彩满天,时而雨幕低垂;(课件出示天空的图片)你看那大地,一年四季,各有千秋。
(课件出示各地风光图景)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大自然,看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生:我觉得我们的世界真是美丽、神奇!师:是的,这就是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七单元奇妙的世界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共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三篇课文。
其中《我们奇妙的世界》展现了一个有生命的奇妙世界;《海底世界》揭示了海底世界声光之奇、物产之异;《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的形状之多,变化之快。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这三篇课文全都是精读课文,而且篇幅都不短。
这三篇课文的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从整体上介绍人类所处的世界的奇妙,《海底世界》和《火烧云》分别介绍了海底和天空的奇妙。
这样的安排能让孩子们先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再了解海底和天空,符合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
1.人文主题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神奇。
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
2.语文要素(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这是阅读方面的要求。
(2)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这是写作方面的要求。
3.要素分析“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大熊猫,然后根据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写一篇介绍大熊猫的习作。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为本单元学习初步整合信息提供了基础。
如何落实语文要素?我么可以关注课后练习题的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海底世界》——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这样的练习设计,直指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第七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围绕“探索自然奥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3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课文,探索自然的秘密。
2.本单元重点:(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我们奇妙的世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海底世界》明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火烧云》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文中搜集整合重要信息。
(2)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国宝大熊猫》,学会查找资料,列好问题,写作交流。
3.单元教学建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整合信息,概括内容。
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总——分——总奇妙—(天空、大地)—奇妙无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
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
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
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
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如何让课堂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华热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天空大地(留心观察,感悟奇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
统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解读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奇妙的世界”这个人文主题,安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和精彩纷呈的事物。
《我们奇妙的世界》主要从天空的各种变化和大地的春夏秋冬四季两个方面展现了整个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总结出“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
”《海底世界》从海底的动物、植物、矿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绚烂的海底世界。
《火烧云》主要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入手,表现了火烧云的变化极多极快,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对本册第三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的一个衔接,从了解写清楚一段话到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写清楚”的意思是要指明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并且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从天空和大地描绘世界的奇妙;《海底世界》是从海底的动植物、矿产等方面展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火烧云》是从云的颜色和形状表现火烧云的变化极快极多。
三篇课文虽然描写的对象不同,但都从事物的主要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具体要求是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并根据问题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介绍清楚大熊猫。
习作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参考信息,并且之前学习过提取相关信息的课程,这也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基础,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习作。
教学策略与建议第一,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并且课文内容丰富且富有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课文出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读出天地之间的奇妙和美好,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一、习作要求:我们去动物园,能看到大熊猫。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
许多小朋友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可能有些疑问需要解答: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的国宝这次习作,就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
二、习作提示:参考下面图表中提供的信息,也可以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三、习作重点:本次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清楚地介绍大熊猫。
2熊猫外形怎样?3熊猫吃什么?4大熊猫生活的地方5生活习性6大熊猫的交流7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的国宝?8熊猫的价值五、学习过程:1搜集资料,了解熊猫。
查阅有关大熊猫的相关资料。
关于大熊猫的2整理资料,合理取舍。
如:按照名称、类别、食物、外形、分布地区、生活习性等进行整理。
(一)大熊猫是猫吗?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写出大熊猫的灵性。
比如,我们可以把大熊猫的眼睛比作戴了一副墨镜,把大熊猫可爱的耳朵比喻成小雷达……这样的比喻会使熊猫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1:熊猫宝宝们开始吃东西了,有只熊猫宝宝嫌食物太少了,趴在饲养员的身上,在撒娇呢!好像在说,再给我一点吧,你看人家的小肚子还没饱呢! (拟人)如2:熊猫的肚子又大又胖,好像一个圆滚滚的皮球,使它走起路来笨笨的,十分可爱。
(比喻)开头:点题。
大熊猫憨态可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听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中间:1样子2食物3栖息地、是国宝的原因结尾:点题、呼吁保护它。
大熊猫如此可爱,所以人见人爱,称它为国宝,当然当之无愧喽!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大熊猫吧!(十一)范文赏析:大熊猫大熊猫喜欢以在寒冷的冬天,大熊猫也可以从枯叶中后来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才慢慢地演变为如今的饮食习惯。
但是它的爪子、牙齿等依然十分锋利,脾气也很大。
所以干万不要惹它呀!1大熊猫身体胖软,四肢粗壮,身长约12021—180厘米,肩高约60—70厘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
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本组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
四篇课文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爱国情怀。
《我不能忘记祖国》通过讲述15岁的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问题的班会上,有力地驳斥了美国学生关于“……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以及她强烈的爱国热情。
《卢沟桥》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美观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
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让我们知道了它还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
《古诗两首》中《从军行》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
表现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
《塞下曲》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
《民族英雄戚继光》通过记叙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的倭患,组建军队,抗击倭寇的故事。
赞颂了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的33个生字,认识29个生字。
提高识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阅读本单元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3.通过语文百花园的训练,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讲故事的能力和认真听别人讲故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l、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
2、通过本单元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懂得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难点:在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措施:1、本单元的教学要放手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蜡:腊月天地白,猎人借蜡台,忙中走错路,懊丧走回来。
字谜示例:
撇折撇折点,残刀立右边,要问是何意,不实或奇变。
(谜
底:幻)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呈”“口”宜扁,“王”三横间距均匀,下横宜长。
“幻”“幺”略偏上,“”稍向左倾斜。
“蜡”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边略窄,右边略宽。
“烛”左右基本平齐,“虫”的“口”呈扁形。
“诱”左部偏窄,右部最后一笔伸到言字旁下。
“润”“门”写得宽大一些。
“乘”“北”字拆分在两边,宜写小些。
“芒”上小下大,“亡”上横要写长。
“剑”横短提短,撇展捺收,立刀旁垂直端正。
“普”上部宽扁,“日”与上部对正。
“通”“甬”字起笔稍高,大小适当。
“模”右部的“曰”要扁,“大”的撇捺要舒展。
“型”上部略扁,“土”两横间距紧凑。
易错提示:
“幻”右部是“”,不是“力”,与“幼”区分开。
“乘”第四笔是竖,第五笔是横,第七笔是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昔—蜡(蜡烛)—错(错误)—腊(腊月)
虫—烛(烛台)—蚀(腐蚀)—浊(浑浊)
秀—诱(诱人)—绣(刺绣)—透(透支)
亡—芒(芒果)—忙(忙乱)—盲(盲目)
甬—通(沟通)—涌(涌现)—桶(木桶)
莫—模(模型)—漠(沙漠)—寞(寂寞)
(4)多音字。
种⎩⎪⎨⎪⎧
zhǒng :种子 种类zhòng :种地 种瓜得瓜。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七单元
本组的导语、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等各个部分都与“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
在导语中,教材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的要求,这是为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作准备。
课文
25、太阳是大家的
26、一面五星红旗
27、卖木雕的少年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5、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6、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含义。
3、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4、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5、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6、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7、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
8、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9、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
5
7
9
11
13
15
17。